高分短片《百花深處》:從一個「瘋子」視角呈現出失落的傳統文化

2020-12-25 薛丁格的猹123

短片用荒誕及超現實的手法,讓消失的家園以詩意的形式再現@薛丁格的猹

《十分鐘,年華老去》由英國「10分鐘,年華老去"公司於2002年推出,由多位世界級大師導演所拍攝的十分鐘短片組合而成,其中便包括了陳凱歌的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百花深處》。

影片講述了一位「瘋子」馮先生找搬家公司,搬他兩進兩出的大院子,但眼前卻只有一片荒地和老槐樹的故事。

短片相對於標準時長的常規影片而言,更容易通過高度濃縮的試聽語言,展現導演個人獨特風格,以及其實驗、探索性質。而陳凱歌也在這部短片中,運通獨具匠心的視聽語言及人物塑造,展現了時代發展變遷下,老北京城物是人非的景象,詮釋了傳統文化面對現代文明衝擊的脆弱與易逝,並藉由影片給予觀眾深刻反思。

01 敘事手法上,通過獨特鏡頭語言以及意象隱喻,賦予影片獨特藝術價值

①封閉式的構圖以及俯仰視角的切換,來體現影片主題和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一開場,便用及其精準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碰撞與衝突:一處新式住宅樓底下,出現了忙碌著的搬家工人、搬著西式的家具,樓裡傳來孩子要家長買電腦的叫喊聲,結合短片拍攝時2000年初的時代背景,展現了一幕朝氣蓬勃的現代化生活圖景。

伴隨著劈裡啪啦的鞭炮聲,鏡頭緩緩上搖,最終用一個大仰角定格在封閉式構圖上:畫面幾乎被高聳的樓房佔滿,只露出一隅小小的天空,展現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讓人的內心變得更為封閉和壓抑。再高樓背景下,僅有兩盞紅燈籠和一隻小小的鞭炮作為點綴,展現了傳統文化面對現代文明的渺小與弱勢。

隨後,馮遠徵飾演的馮先生出現在畫面中,要求耿樂飾演的搬家工人跟他去「百花深處」胡同幫忙搬家。導演採用封閉式構圖,利用車窗、後視鏡來切割畫面並增加縱深,展現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同時,導演通過正反打、俯仰交替鏡頭,讓搬家工人始終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勢審視著馮先生。進一步突出了傳統文化的弱勢地位,不到兩分鐘的時間,用及其精準的鏡頭語言在第一場戲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調。

隨後,馮先生上車,跟隨搬家公司穿過「百花深處」胡同。導演首先通過一個畫框式構圖,展現了卡車駛過一片荒涼場景:被砍了的樹、被拆毀的房屋,也預示著他們即將去往一個消逝的地方。隨後,鏡頭又透過車內的窗框向外望去,在前景紅色中國結的映襯下,展現出車外一片片被拆除的民居,也隱喻著一去不復返的傳統文化。

接著,搬家工人跟隨馮先生來到他所謂的「百花深處」,卻發現這裡一片荒涼,什麼都沒有。馮先生興奮地爬上斜坡,向搬家工指著自己的」家「,但是搬家工們顯然覺得自己被騙了,一氣之下就要離去。

在這段戲中,導演反常規地用俯視鏡頭拍攝處於高位的馮先生,卻用低機位仰拍處於低位的搬家工人,展現了馮先生所代表的傳統文化面對現代文明的弱勢與無助。

隨後,車子開動,搬家工接到公司打來的電話,得知了馮先生是一個」瘋子「,他向反光鏡望去,在封閉式構圖下,馮先生站在槐樹旁,正好構成了「木」旁邊的「鬼」字。結合反光鏡下搖晃著的中國結,通過馮先生這一形象隱喻了年華老去、無法融入現代社會,漸漸被拋棄、死去的傳統文化。

②通過無實物表演和音效的巧妙運用,用荒誕幽默的手法展現了影片的諷刺反思意味。

如果說影片前半部分為我們展現了一幕辛酸現實的話,那後半部分則通過了一場頗為超現實、荒誕的「假搬家戲」,進一步將主題升華。

在搬家工人所代表的現代人眼中,觀念的衝突不重要,一切都可以用錢來解決。他們掉轉車頭,告訴馮先生,只要肯給錢,他們可以幫他搬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家具,陪著他一起「瘋」。影片在這裡頗為諷刺地將雙方的角色對調,用仰拍來拍馮先生,而搬家工人則處於了俯視鏡頭,展現了主導權的交替。

馮先生雖然成了」瘋子」,但他是出於自己的理想和對傳統的堅守。而作為正常人的搬家工人,卻主動為了金錢利益裝「瘋",其諷刺意味可見一斑。試想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打著保護傳統文化的旗號,實則根本不在乎它的死活,只想從中牟利呢?

隨後,影片通過一個近兩分鐘的長鏡頭,結合演員精彩的無實物表演、 搬東西的音效聲,伴隨著背景音樂的鼓點聲,展現了一出看似荒誕熱鬧,實則悲涼的」假搬家戲「。從馮先生描述的紫檀木大衣櫥、大金魚缸、精緻的花瓶,我們可以得知他家裡曾經的氣派景象,隱喻了曾經輝煌的傳統文化。

馮先生從廢墟中找到了當年屋簷下鈴鐺的鐺子,這也是唯一出現的一件「實物」。暗示了衰敗的傳統文化如今只剩下僅有的一絲痕跡供人憑弔和緬懷。隨後,工人們因為在傳遞打火機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瓶」摔碎在了地上。此時,帶著淡淡憂傷的笛聲響起,馮先生蹲坐在地上,手捧「花瓶"碎片,嚎啕大哭。花瓶的破碎,正象徵著傳統文化的消亡,馮先生的痛哭,夾雜著年華老去、物是人非的悲哀以及對傳統丟失的的痛惜之情。或許馮先生一直沒有瘋,只是作為傳統文化的殉道者,不想面對現實而已。

02 人物塑造上:影片將角色進行符號化呈現,來象徵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的矛盾對立

如何用一部僅有十分鐘的短片,展現出深刻主題與內涵是非常考驗導演功力的。而陳凱歌則在這部短片中將人物形象進行符號化處理,通過「瘋子」馮先生以及搬家工人來分別象徵傳統文化以及現代社會,凸顯影片主旨。

馮遠徵所飾演的馮先生,是一個類似堂吉訶德式的人物,一個固執、守舊、脫離現實的老北京。在年輕人眼中,他是一個和時代脫節的「瘋子」:穿著紅黃相間,象徵中華傳統文化的舊運動服、運動帽、沉浸在自己對過往的幻想中,作為一個老北京卻認不出自己的家鄉,面對現代社會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無所適從。

但他又是一個可悲的理想主義者,堅信自己兩進兩出的四合院子、家具陳設都依舊保存著,在百花深處的廢墟殘垣中尋找自己早已不存在的家。

這部短片的高明之處便通過一個「瘋子」的視角,用用荒誕、超現實的手法來達到深刻的諷刺和反思效果。馮先生某種程度上正代表了,現代社會在一味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摒棄、丟失的傳統文化和精神家園。

而由耿樂等人所飾演的搬家工人,儼然就是現代社會的縮影,他們對傳統文化嗤之以鼻,本質上卻又對其一無所知,連最基本的家具陳設的擺放方位也搞不清。另一方面,講究金錢至上的他們又可以為了錢配合馮先生進行一場根本不存在的搬家行動,以至於被路過的路人也當成了瘋子。

在荒誕的現實下,到底誰才是瘋子?

03 主題呈現上:用一部寓言性質的短片,寄託了對於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之間衝突與融合的反思。

從《黃土地》到《霸王別姬》再到《梅蘭芳》等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到陳凱歌導演的人文情懷和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而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經歷過這座城市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完整過程的陳凱歌,在這部短片中則更明顯的傾注了更多的個人情感。

而這部短片突破性的地方,便是沒有一味地沉浸在對逝去傳統的緬懷,從而對社會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進行否定。而是從更深的角度,通過符號化的人物塑造,來展現如何在現代社會找回失落傳統文化、精神家園的反思。

影片最後,搬家工人因為打碎了不存在的花瓶,而沒有收取搬家費,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們開始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隨後,工人因為沒有聽馮先生的指示,讓車子陷進了溝裡,也隱喻了一味追求發展而拋棄傳統的後果便是陷入瓶頸和迷失。

馮先生跳下車,從坑中挖出了埋藏著的鈴鐺,轉身回去。而鈴鐺正象徵著重新開啟傳統文化的鑰匙,畫面透過搖曳著的鈴鐺,切換到了用電腦特技呈現的水墨畫,在那裡,馮先生找回了自己的家,工人們也看到了當年的胡同,傳統的老北京藉助現代科技,以另一種形式重現。

正像影片最後一幕,馮先生搖著鈴鐺,衝向百花深處,那顆大樹和夕陽的餘暉,所構成的「夢」字一般,我們在短短十分鐘的光影交錯間,仿佛也同樣體會了年華老去的過程。

逝去的已經無法再挽回,時代終究要向前發展,而如何在這基礎上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將其和現代科技相互融合重新煥發生命力,是短片給予我們的更深一層思考。

寫在最後

18年後的今天,隨著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的進步,北京的傳統街區、四合院以及京韻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文化在經歷發展的陣痛期後,也將重新融入現代社會,以新的形式煥發生命力。結合現實,讓我們再回顧這部頗為超前的寓言式的短片時,有了更深一層的反思,體會到這部作品獨特的魅力與價值所在。因此,我也結合自己的思考,寫下了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從《百花深處》看陳凱歌矛盾的歷史文化情結
    本文將以他為電影《十分鐘年華老去》拍攝製作的短片《百花深處》為例,選取電影選題、表現手法、象徵修辭、音樂音響這四個方面,分析陳凱歌蘊育其中矛盾的歷史文化情結。 關鍵詞:傳統文化;人文關懷;文化反思;矛盾情結 《百花深處》是《十分鐘年華老去?小號篇》中的最後一部短片。
  • 百花深處,老北京的故事
    百花深處陳凱歌,本片以「搬家」為線索,講述了一個關於城市變遷,尋找精神家園的帶有荒誕色彩的故事。馮遠徵飾演的瘋子是一個老北京,他所居住的百花深處胡同早已被拆除了,他卻總以為自己還住那裡。百花深處陳凱歌,於是有一天他找了搬家公司搬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家,搬家工人知道他是瘋子後,還是裝模作樣地搬著只存在於馮瘋子視野裡的家具,一個不小心還「碎了花瓶」,而瘋子卻在這個四合院的夢幻裡如痴如醉,並為這個根本不存在的花瓶的破碎而絕望的哭泣。
  • 北京的胡同|在百花深處流連忘返
    說起我對於胡同的模糊印象,最早應該是高中時期看過的一部短片。「十分鐘年華老去」系列之《百花深處》。這部陳凱歌導演的短片,用10分鐘的時間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老北京搬家的故事。老戲骨馮遠徵在短片裡飾演的是一個精神有點問題的「瘋子」馮先生。
  • 陳凱歌的「百花深處」
    出自陳凱歌之手的《百花深處》是「十分鐘年華老去」(好聽的名字)的最後一部。這部只有十分鐘的短片比他之後那幾部轟轟烈烈的大片更像陳凱歌作品,功力不凡,四兩撥千斤。更有成為經典的可能。馮遠徵扮演的老北京「馮先生」陳凱歌所講述的是一個不無滑稽的故事:馮遠徵所扮演的瘋子「馮先生」請搬家公司的人來搬家。可這幫人跟著馮先生到了他所說的家——「百花深處」胡同時才驚愕地發現,這裡早已被夷為平地。搬家公司的人極為生氣:「你丫涮誰呢?那麼大歲數了!」說罷,怒氣衝衝地開車走了。
  • 《十分鐘年華老去之百花深處》影評 老一輩人對傳統文化的懷念
    影片《十分鐘年華老去之百花深處》是十分鐘年華老去系列中國版的作品,是第六代著名導演陳凱歌的又一扛鼎力作,以馮徵遠為主要演員講述了他在拆遷的老胡同尋找鈴鐺的故事,與搬家人員在尋找家具的過程中的交流,虛假與現實之中來表達陳凱歌對北京老胡同的懷念,以及對流失掉的老北京文化的懷念。
  • 淺析微影片《百花深處》:現代文明下的哀殤
    現代文明下的哀殤——淺析微影片《百花深處》在百花的深處,是一棵大槐樹,靜靜的佇立在那;在百花的深處,是一處哀殤,誕生於現代文明之下。由陳凱歌導演的微電影——《百花深處》,講述了一個有關於北京在高速發展下新舊更替而產生的弊端,片中的馮先生,是一個「瘋子」,一個生活在老北京『百花』胡同的一個「瘋子」,而搬家公司的工人們則是生活在現代文明下,清楚又忙碌的「明白人」。
  • 品味《百花深處》,你體會到了哪些時代變遷下的人文情懷呢!
    品味《百花深處》,你體會到了哪些時代變遷下的人文情懷呢!這部電影還是陳凱歌以獨特的導演構思,賦予了作品低斂、深沉、哲理性的韻味,僅用十分鐘的鏡頭,講述了一支搬家隊和一位「瘋」老人之間的戲劇故事,描繪出對老北京傳統文化流逝的傷感和緬懷,而對展現這一情感的拍攝技法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談陳凱歌《百花深處》】十分鐘年華老去,百花深處儘是殤
    默默摸出了手機,重重地在搜索欄敲擊上了「百花深處」,得到了這樣幾句話:據北京地名典記載,京城之中有三條胡同,稱謂之雅,頗令人玩味,一曰杏花天,二曰芳草地,三曰百花深處。杏花天位於地安門外東側,據說因胡同西口有座酒坊而得名。
  • 陳凱歌談《百花深處》
    陳凱歌談《百花深處他說,他新近拍竣的《百花深處》是一部溫馨的片子。   據陳凱歌透露,自己為《10分鐘年華老去》拍的短片片名叫《百花深處》。這部影片總的主題是時間。至於如何表達這一概念,由導演們自由發揮。   「10分鐘篇幅太短,不能從容、精緻地表達我的想法。」
  • 《失落的衛星》:用中國視角看世界,用西方文學傳統寫旅行
    旅行作家是劉子超的一個標籤,他也在豆瓣主頁上稱自己是「旅行的作家「。繼聚焦中歐、印度、東南亞,發表《午夜降臨前抵達》《沿著季風的方向》兩本遊記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中亞。9年間,他數次前往中亞腹地,尋覓當地人真實的生活狀態。今年6月,他匯聚起接近十載的積累,出版了新的旅行文學作品《失落的衛星:深入中亞的旅程》。
  • 《深藏的百花》電影賞析
    其中的《十分鐘年華老去》就是其中一部獨特的電影,由15個獨立的十分鐘短片構成。它們分別來自於15位世界大師級導演的鏡頭,皆為心靈之作。他們詮釋著「十分鐘年華老去」這同一主題。在這部獨特的電影中,我挑選了其中的一個片段,由我們著名的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的陳凱歌所導演的短片,名為《深藏的百花》。
  • 微紀錄片:小視角呈現多彩中國
    微紀錄片這一誕生於新媒體和短視頻時代的新型表達和呈現方式,經過幾年的發展,越來越成為各大媒體和商業平臺偏愛的時髦「語言」,以小切口、小視角講好社會各界的故事,展現多彩中國。 傳統紀錄片與短視頻碰撞出「微」火花 「雪山、草原、冰川、寺廟、白塔,我的朋友們,還有唱不完的情歌……」《丁真的世界》以一位陽光少年的視角,用紀錄片的方式呈現出一個詩意的「仙境」,令人神往。
  • 城市的背面,是百花深處
    城市的背面是百花深處。百花深處中,又藏著什麼?細細品味陳凱歌導演的經典短篇,《百花深處》,總有新的思考。「下面插播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供的公路信息,如今本市已規劃建成的大街……」「啪——」開場的鞭炮聲中,是北京人一家的喬遷之喜。
  • 在北京,不敢在午夜問路,我走到了百花深處
    北京胡同既是北京歷史的見證人,也是北京的一種文化符號。對於胡同這個名詞,蠻多地方的稱呼和叫法也都不一樣。有的地方稱它為裡弄,也有的地方稱它為巷弄。由此可見,胡同並不是只有北京這座城市可以看到,但是為什麼提到胡同,大家首先會想到北京呢?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那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北京胡同的那些事。
  • 北京地名 | 什錦花園與百花深處
    ,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一個是百花深處。百花深處下面說一下百花深處。在「百花深處」下面一個字也沒有,只有這麼一個名字。《北京瑣聞錄》是民國元年出版的,它離《北京坊巷志稿》大概差了20多年。《北京坊巷志稿》是非常嚴肅的一部書,對「百花深處」一個字也沒提,如果《北京瑣聞錄》中的故事是真的,《北京坊巷志稿》絕不會遺漏。那麼「百花深處」到底是為什麼得名「百花深處」的?
  • 北京四中李家聲「先生」:百花深處自有暗香來 | 逐夢令
    此後,在漫長的歲月裡,「百花深處」四個字,幾乎成了北京城人文思想的精神坐標,新舊文化思潮的交匯之地。  陳昇的歌曲《One Night in Beijing》、陳凱歌導演的在國際上讚譽無數的短片《十分鐘年華老去:百花深處》均誕生於這條不起眼的胡同深巷。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註定的,龍之門大語文也誕生於此,旁邊就是百花錄音棚。
  • 百花深處 · 保留至今的老北京胡同生活
    百花深處是北京街巷名稱極雅者。>就是由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百花深處《100 Flowers Hidden Deep》詩人顧城,曾有一首詩《題百花深處》"百花深處好,世人皆不曉。沉寂了多少年,百花深處被寫進歌中,被拍進了電影裡,又重新被大眾知曉。只是世事變遷,如今再走進百花深處,早已沒有了過去的影子,沒有讓人驚豔的花圃,沒有等著情人歸來的老婦,沒有了浪漫的影子,多少有些失望。
  • 《遊子吟》蘊含中國風元素的短片,訴說著道不盡的愛與傳統文化
    02、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視覺呈現,既凸顯了人物內心情感的波瀾起伏,又加深了觀眾對每一幀意境的印象唱詩班系列動畫《遊子吟》是兆德文化出品的中國風動漫,裡面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動漫中尋求中國文化脈絡的同時,不僅重構了傳統文化,也滿足了現代人們對視覺審美的標準和情感的寄託。
  • 李玉剛參演《百花深處》 角色很「靈魂」
    「百花深處」本是為李玉剛「量身打造」  說起《百花深處》,李玉剛與該劇可謂是大有淵緣。電視劇出品人陳冬冬告訴記者,原來四年前這部戲就是為李玉剛量身打造的。但是由於之前檔期一直搭不上,而且李玉剛並不是很喜歡當初的劇本,所以一直推遲到現在。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幾經修改,劇本終於獲得了李玉剛的認可。
  • 在百花深處 隱匿著老澡堂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近百花深處。」歌詞這麼唱。「只要離開胡同,就會想念北京,越來越強烈。我並非想念那搖搖欲墜的建築,而是那貫穿於胡同之中,鮮活而又瀕臨消亡的生活方式。我想念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