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提到的灶神,真的能保家平安嗎?

2020-12-20 月兮書記

文|月兮書記

提起灶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因為許多家中灶臺上都供奉著灶君的神像。祭祀灶神可以說歷史悠久,連《論語》中都有關於灶神的對話。#論語解讀#

王孫賈曾經問孔子:「與其獻媚於奧,不如獻媚於灶,是什麼意思?」孔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不對,如果得罪了上天,禱告沒有用的。」學者大部分是以歷史去解釋,以為這是王孫賈在暗喻孔子的話,但如果從修身的角度去看又不一樣了,《論語》這本經典的目的是在修身上,而不在於告訴世人一件簡單的歷史事件。正如這一則的前一則所說:「祭神如神在!」內心要擺正,要真誠,做人也要真誠無欺。

根據《周易》,聖人以神位設教的做法,我們細看一下灶君的教育。一般來說有像,也有對聯,對聯多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怎麼是教育意義呢?上天言好事,就是要求修我們的口,讚嘆善事、好事,不要說別人的惡,特別是每天抱怨,怨天尤人。抱怨之人,容易惹禍,多讚美好事善事,家中也會平安吉祥,對於一家之主來說,意義尤其的大。

再看灶神像的最下端,一般是一隻雞和一條狗守著銅錢或者聚寶盆,如果只把雞和狗看成雞和狗,就沒有意義了,狗的品德是「忠」,公雞的特性是守時,也就是「信」,《論語》中強調:「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以忠信為主,不要交一些連忠信都沒有的朋友。「忠信」可以說是儒家最基本的做人要求,如果「忠信」都做不到,更不要提「仁義」了。

如此看來,灶君的意義是不是重大?禱告是心中的願望,願望的達成需要有好的方法,如果按照灶君的法去做,家中定然是吉祥平安的。

相關焦點

  • 夏夜閒讀:詩禮傳家,遠去的灶神
    中國是一個注重詩與禮的國家,過去無論大人小孩都能背上幾句詩,也注重平時的來往禮節。因此,也有詩禮傳家的說法。詩,這裡就不說了,想說說兒時的一些關於禮的記憶。兒時,記得在老家的祖屋廚房裡供奉著灶神,每到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供果送灶神回天庭,灶神在天庭呆到直到轉年初四就又回到家裡。這灶神是幹嘛的呢?據說灶神是家裡的常駐神,一年到頭,記錄這一家人所做的事,所說的話,甚至對神不敬的念頭,也會記錄下來。灶神也很辛苦的,一年下來每天都在工作。
  • 該送灶神了,但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灶神在中國古代的神仙體系裡是一個「與凡人一起生活」的特殊神祇,家家戶戶都要祭拜。人們只是習慣地將灶神稱呼為「灶王爺」、「灶君」,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灶神真實的姓名和來源。
  • ...灶神支線三個小孩劇情怎麼通關 灶神支線三個小孩劇情通關流程...
    很多的玩家三個小孩劇情的玩法還不是很了解,下面九遊的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河洛群俠傳灶神支線三個小孩劇情任務的完成攻略,感興趣的玩家快來看看吧! 河洛群俠傳灶神三個小... 河洛群俠傳灶神支線三個小孩劇情怎麼玩?
  • 灶神在道教神仙中是什麼級別的你知道嗎?
    灶神職位全稱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又稱之為灶王爺、灶君司命,可以說是廚房裡的神仙。灶神是由原始的火崇拜演化而來的神祗。灶神原型的傳說有很多,有的說是黃帝死了做了灶神,有的說是炎帝死了做了灶神,還有說掌管火的神仙祝融死後做了灶神。
  • 你家還有灶神的灶嗎?
    臘八祭灶,年下來到,雖然現在城市裡面已經不見土灶,但民間一直有一個習俗,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祭祀灶王爺,也就是灶神,又叫灶君,是我國民間祭祀最普遍,歷史最悠久的家堂神之一,傳說灶王爺記錄百姓家的善惡之事,在年前會回天庭,向玉帝稟報各家百姓的一年善惡,所以才有了祭祀灶王爺,希望他能在天庭多為自家美言幾句
  • 灶神與臘月二十三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主宰的神靈,灶火也是一樣,主管灶火的自然是灶火爺(灶神)。在傳統社會的農耕家庭中,灶火爺既是家人最熟悉親近的神靈又是至尊至靈的「一家之主」,掌管著一家人的禍福否泰。否則,灶神的畫像邊怎麼有這樣一幅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 億萬人生賺錢是真的嗎 億萬人生100元能提到現嗎
    億萬人生是一款合成類賺錢小遊戲,玩家可以通過做任務來賺錢提現,那麼億萬人生領現金是真的嗎?億萬人生100元能提現嗎?億萬人生提現失敗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介紹,感興趣的玩家朋友們快來一起了解下吧!
  • 《江南百景圖》灶神雕像效果怎麼樣 灶神雕像效果一覽
    導 讀 在江南百景圖手遊中灶神雕像分布位置究竟有哪些呢?灶神雕像的效果內容又有哪些呢?
  • 「灶神」竟不是管爐灶的?關於民間「灶神」的二三事!
    相傳,「灶神」又叫「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 對於民間百姓來說,灶神對玉帝匯報的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決定了他們一家未來的悲喜命運。 因此,百姓們才會如此注重送灶這個環節,以期在灶神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因為灶王爺充當著玉皇大帝「使者」的形象。
  • 古代為什麼不讓女人祭祀灶神?衝撞了灶神會引來大災難!
    小時候在外婆家過年,負責祭祀祖先和神明從來都是外公的事,後來在自己家過年,祭祀全都是奶奶和母親在操持,印象中從來不會瞧見父親的身影。曾經問過母親:為什麼外公家祭祀是外公,自己家卻不是父親。母親總會回答我:你外公遵循的都是老一輩的祭祀規矩。
  • 真的有灶神?這件事說來有點不好意思……
    點擊上方「神奇故事」☝——關注我們,一起探索宇宙奧秘灶王爺示警 作者:新蓮這件事說來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會遇到這位灶神這樣看來,古時候的人說灶王「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是真的,而且被灶神舉告者,大過會被減壽三百天,小過也要折壽一百日的說法也是真的。人生在世豈不萬事透明,諸神皆有記載,如此一來,那我們誰還敢為惡呢?
  • 《神都夜行錄》灶神技能是什麼 SSR灶神技能效果一覽
    導 讀 在神都夜行錄手遊中SSR級別的妖靈灶神它的技能究竟怎麼樣呢?相信大家對此也都是相當關心的呢!
  • 《河洛群俠傳》灶神支線任務怎麼做 灶神任務流程介紹
    導 讀 在《河洛群俠傳》中除了主線任務以外,還有很多支線任務,灶神這個支線任務就必須在特定時間才能完成。
  • 道教:灶神、門神
    在道教的諸多民俗文化之中,常會將歷史上民間所發生的故事賦予傳奇色彩,從而衍生出許多神祗,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灶神、門神。灶神「民以食為天」,有人家的地方就有爐灶,過去的灶神信仰極為普遍灶神,又稱灶君,或東廚司命。灶神的起源很早,據神話傳說,與火有關的不大神炎帝、祝融皆為總神,因此其信仰可能與原始社會的氏族社火有關。另一說,祭灶是報以先炊之德,而祭老婦人,可能是母系氏族社會母祖分食的遺蹟。
  • 民間說的灶神到底是誰
    在舊歲逝去前夕灶神爺會按例到天庭稟報他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惡,以供玉皇大帝決定賜福或降災時抉擇,人們怕這位灶神爺向玉帝打小報告,便在送灶之前用一些粘牙的糖封住他的嘴,以便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一年一度的祭灶神活動也就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帶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據查證祭灶習俗早在夏朝時就有了,秦朝之時祭灶活動就被列入國家正典「七祀」,但漢代升級為「五祀」,然而雖然祭灶習俗由來已久,但灶神爺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卻沒有人能說清楚
  • 《論語》中的經典語錄
    《論語》是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的語言的文集,要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學習儒家的修身治國理念,《論語》是敲門磚。讀《論語》發現其中發人深省的經典語句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語句有以下這些。這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一劑良藥,給人們煩躁攀比的心田注入一絲清涼,現代社會有多少人迷失在「奢侈品、大別墅、名車.......」的追求中,喪失自我,疲憊不堪。真正的快樂並不完全來源於物質的富有,而是在於精神的充實。「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論語》中的子路
    《論語》中提到姓名的有二十七人。這些人,思想各異,性情有別,人生追求也不一樣。《論語》記錄了他們各自的言行,為我們勾畫了他們不同的個性形象。其中以子路、子貢、冉有、顏淵、曾參、宰予、閔損、子遊、子張、子夏等人的形象最為鮮明。
  • 送灶神過小年 如何祀灶神招福?
    黃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交二十四日前後,過年味兒濃厚了,祭祀灶神、送灶神回天庭,鞭炮聲震響,古代俗稱「過小年」或「小年下」。宋代時稱黃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是「交年」。祭祀灶神是久遠的傳統祭祀灶神是一個久遠的中華文化傳統,從上古流傳下來。周代的禮儀,在孟冬之月、歲末的臘祭要祭祀「先祖五祀」,灶神就是其中五祀之一。
  • 論語中「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你誤讀了嗎?
    俗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論語》是教導君王如何治理國家的。而《論語》中有雲,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什麼意思呢?道德,麒鑑反覆強調,這裡的君子絕對不是我們意義上的君子,而是指君王,因為只有君王才有治理國家的條件,如果孔子教出來一群治理國家的人,難道是君王之福嗎?孔子還會受歷代君主推崇嗎?絕對不會。所以,孔子教的是帝王之術,這裡也是對帝王的要求。
  • 論語中「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到底在說什麼?你正確理解了嗎?
    是著名的(論語)《為政》篇的論斷。一般我們都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如下的意思: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