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咖啡也太好吃了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丨 上海有腔調

上海的小資精緻,有一部分就藏在暖熱的咖啡濃香裡。

上海人愛吃咖啡,即便是在文革時期,上海依舊供應著咖啡。不論動蕩繁華,上海終歸有上海的從容和講究。

和著每一口醇厚的滋味,生活的苦惱,行程的疲累,會被溫柔包裹。

上海人了解西餐大多始於德大,但只有早起的老克勒才知道,德大的清晨,適合來「吃一吃」咖啡。

厚重的旋轉木門分割出兩個世界——門外是熙熙攘攘的南京西路,門內是經年未變的咖啡醇香。

德大的咖啡是現煮的,老克勒們稱其為「小壺咖啡」,小壺二字用滬語念來格外有味道。

在德大喝咖啡也沒有什麼講究,不加糖不加奶或者加奶不加糖,甚至還有帶著大餅油條就著咖啡吃早餐的。

餐廳地址是有著百年歷史的申報館舊址,申報停刊後報社大樓被轉給解放日報社使用,現在則被改裝為一家西餐廳,集咖啡廳、西餐與酒吧於一體。

The press的名稱既是取自咖啡基底「espresso 」的「press」之意,更是有對古老《申報》的緬懷與致敬。

內部的裝修在保留過去的老上海風格基礎上也進行了改造,穹頂的浮雕,黑灰色的馬賽克地磚,視覺上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有種恰到好處的舒服。

走過陳舊的樓梯來到二樓,就是咖啡區,樓梯口的玻璃窗內是裝裱的《申報》報紙,老闆還將「申報館」三字拓印在二樓中廳。

二樓的書架、天窗、陽光,與咖啡相得益彰,讓人忍不住想起舊時的上海。

凱司令算是是最著名的老上海咖啡廳之一。對於想找尋老上海感覺的人,來這裡喝杯咖啡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點一杯咖啡,側倚在座椅上,看著老式的花園洋房頂的結構,緩慢轉動的古銅色吊扇,在歐式籠燈昏黃的暖光下,恍惚間好似回到了幾十年前。

這是家幾乎零差評的創意咖啡店,不足十平方,卻有著讓人嘗不完的新鮮感。

沒有美式拿鐵、每季只推6個單品,OPS CAFE以創意咖啡聞名,在冠軍、亞軍咖啡師的精細調製下,「零差評」絕不是空口無憑。

開業至今,OPS始終堅持一個季節換一次菜單,每個季節都能喝到與四季相對應的特調咖啡。尤其1-5號,每一款都是唯一的。

今年最愛是「KYASHIKI」,2020的夏季限定2號,衣索比亞的水洗咖啡+青梅威士忌+白柚汁,入口,茉莉與柚子的香氣一併迸發,帶點梅子的酸甜,完美的夏日清新感。

永康路和襄陽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街角的咖啡小館EAU CAFE,有種遺世獨立的錯覺。

簡約休閒的布局風格,大地色系的背景和木質家具使人放鬆且自在。大概是地理位置絕佳的緣故,店內常是滿客的狀態,氛圍熱烈,卻絲毫不影響面對面交談。

店內除了供應咖啡之外,菠蘿香茅氣泡水和桃子氣泡水也可供選擇。甜品味道甜而不膩,搭配咖啡口感剛剛好。

相比永嘉路永康路,南昌路顯得更為幽靜,濃鬱的生活氣息是慵懶午後的標配,在這樣的環境下,到UMAH喝一杯咖啡,感覺什麼煩惱都會煙消雲散。

UMAH對初入坑的新手異常友好,烘焙程度不同豆子有著明顯的口感區別。店裡有三款意式豆可以選,淺中深,都是拼配。

不同烘焙度的豆子,咖啡師都把它們的特色呈現出來,對比著喝尤其明顯。

Dirty是店裡的招牌,可以加黑糖或巧克力,大口喝,冰牛奶和熱咖啡的交融,口感美妙。

言一應該是上海最能讓人放鬆的咖啡館,店面很低調,徹底融入整個老街區,成了區民區的一部分。

就算第一次來這喝咖啡,操著廣普的咖啡師也會耐心溫和的幫你挑一款想喝的豆子。

第一次喝是被初釀圈了粉,初釀的風味很與眾不同,做成冰美式,柔和圓潤,有明顯的米香,美式香氣足,並不是酒釀的口感,更像是豆子微微發酵過的味道,喝完會有回甘,驚喜。

手衝的水準也很高,風味表現得很清晰。

最喜歡埃塞和肯亞的拼配,風味集中在前段,酸質乾淨,入口有茉莉花茶的神韻,讓人忍不住想把鼻子埋在杯子裡聞,放涼後,酸酸甜甜,充滿了小番茄的氣息。

永嘉路上的 「麵包、咖啡、好天氣」,給人治癒感的日系小清新咖啡店。

日式風格的雙層小店,奶油綠牆面+木質門框+暖黃色燈光,清新溫暖,店裡的空間雖然狹小,但細節設計卻絲毫不馬虎。

吧檯前除了菜單和各種咖啡器具,還有各種插畫師周邊和貼紙胸針售賣。印有手繪海報圖案的外賣杯格外吸引人,上照就是大片~

夏天最適合的就是點上一杯瑰夏果皮茶,雖然名字叫茶,卻是杯貨真價實的咖啡,咖啡紅果的果皮和果肉曬乾、烘焙,飲用前一晚冷泡,飲用時再加湯力水、檸檬片、薄荷葉,酸甜,解暑!

找一個咖啡館,過一個悠悠哉哉的夏日午後吧。

吃吃咖啡吧

原標題:《上海的咖啡也太好吃了!這些寶藏咖啡館你都去過了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的咖啡也太好吃了!這些寶藏咖啡館你都去過了嗎?
    來源:上海有腔調公眾號ID:shanghaistyle021上海的小資精緻,有一部分就藏在暖熱的咖啡濃香裡。上海人愛吃咖啡,即便是在文革時期,上海依舊供應著咖啡。不論動蕩繁華,上海終歸有上海的從容和講究。和著每一口醇厚的滋味,生活的苦惱,行程的疲累,會被溫柔包裹。上海人了解西餐大多始於德大,但只有早起的老克勒才知道,德大的清晨,適合來「吃一吃」咖啡。
  • [下廚記 V]上海醬油蟹
    就拿牛排來比,你「硬勁」說十二分熟的牛排好吃,那也由得你,但你要說牛排「定規」要十二分熟才好吃,那就叫「猛門」了。現在的人,邏輯都不好,常把「有的」、「能夠」、「可以」搞成「應該」、「所有」、「就是」、「都是」,這種人,不是壞,就是傻。
  • 太平洋咖啡試水茶飲市場 在上海開出了全國首家「太茶」門店
    如今,太平洋咖啡(需求面積:80-150平方米)也開始試水茶飲市場,開設獨立茶飲店——太茶(需求面積:150-200平方米)。   11月18日,太茶全國首家門店在上海新業坊亮相。400平米的門店採取了清新雅致的Ins設計風格,店內除了提供「太茶」系列茶飲外,還售賣「怪咖」系列創意類咖啡及烘焙麵包、小食甜點等產品。
  • 張振德在上海烘培「真鍋咖啡」
    當然,你可以給自己許多不喝咖啡的理由,比如味道太苦、價錢太高、浪費時間等等,但這不妨礙一位臺灣退伍軍人在你的眼皮底下開著一家又一家的咖啡館。這些咖啡館的模樣一樣:明亮、寬敞、幽雅,面積150-200平方米,有著10-12位服務員,牆上掛著風景畫,櫃檯上方掛著「炭火咖啡」的橫匾,耳邊是輕柔的日本音樂。
  • 上海街頭的「咖啡供銷社」,菜單上只有水洗處理法咖啡
    上個月在上海喝咖啡探店,發現了一家不能被遺漏的小店。
  • 杭州與上海,只差一杯咖啡的距離
    我一直不太喜歡上海,大概是上海太商業,生活節奏太快,到處是鋼筋水泥的叢林就如咖啡,在上海那裡趨之若鶩,在杭州並沒有進入到真正的尋常百姓的生活中。2018年3月,我的上海學生與我合作,開出了上海的第一家店之後,我才真的找到了做精品咖啡的感覺
  • 杭州與上海,只差一杯咖啡的距離
    我一直不太喜歡上海,大概是上海太商業,生活節奏太快,到處是鋼筋水泥的叢林。毫無疑問,上海是有錢人的天堂。其實,我不喜歡上海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窮。上海人看哪裡人都是鄉巴佬,對杭州人也不例外,所以杭州人總有些不服氣。我們杭州乃六朝古都,景美人美,自認文化底蘊深厚,加上梁山伯祝英臺、白娘子、蘇小小這些融於山水之間有滋有味的傳說,讓杭州充滿了人間天堂的想像力。
  • 剛剛,Ins超火的「甜筒咖啡」登陸上海....
    需在10分鐘內喝完由心咖啡(新上海國際店)地址: 浦東南路360號上海國際大廈3樓電話: 4001063077讓蛋筒咖啡保持在45度角一邊喝咖啡,一邊啃蛋筒吃到最後有驚喜「 厚厚的巧克力底層 」( 上海店還可以續杯哦
  • 從前裝在鐵罐裡的上海咖啡 能否成為新一代上海伴手禮?-鐵罐子...
    在由徐匯區旅遊局及旅遊公共服務中心發起的「上海咖啡生活周」上,以前裝在鐵罐裡、上海家家戶戶都有的上海咖啡將為上海中心和東方明珠定製一款伴手禮,這或許將成為一張新的「上海名片」。  圖片說明:上海咖啡伴手禮  咖啡生活周裡的「老上海咖啡館」  在上海咖啡生活周現場的一個角落,支起了一個迷你的「上海咖啡館」:咖啡機、手衝咖啡壺、咖啡豆等器具一樣不少
  • 上海人都這樣喝咖啡,講究+腔調=美國Contigo M款咖啡保溫杯
    是全國咖啡館最密集的城市,比第二名的北京多出了2200家,並且是第三名廣州的整整兩倍,基本就是全民咖啡style的節奏了~都說每個城市的咖啡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咖啡氣質」,那麼上海的咖啡氣質是什麼呢?這需要我們先來小小地了解一下上海人喝咖啡的歷史。
  • 喜歡咖啡,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安慰|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家銘在上海時是喝慣了咖啡的,常去星巴克和上島,然而拿到菜單時竟然有點傻眼,「怎麼一個字也看不懂,咖啡的做法也從來沒見過「。 在這爿小店內,家銘喝到了人生第一杯日式手衝咖啡,透明的棕色液體比看上去好喝,不加牛奶也很絲滑,她感受到咖啡豆原本的甜味。離開的時候,家銘對丈夫說:」什麼時候我們能在上海也開一家這樣的店就好了「,緊接著又強調:」豆子一定要自己烘焙。
  • 述評|「尋味」咖啡,品味上海
    傳統的上海黃酒與話梅風味的牛奶融合,再注入意式濃縮咖啡,層層遞進的味道在口腔中如華爾茲般旋轉開來,星巴克的上海黃酒瑪奇朵讓弄堂風情與咖啡奇妙碰撞,層次豐富,回味悠揚;董其昌畫風拉花的「山水」咖啡,配上一碟「玄賞」米糕,這個奇妙的組合雖然只是在前兩年特展時提供,但讓上海博物館成為了「網紅」,今天來到上海博物館,依然可以喝到帶有大克鼎等文物圖案的咖啡
  • 上海,一座喝咖啡的城市
    >閱讀提示:上海的「快」和咖啡的「慢」,就這樣融於一杯杯淡淡的香氣之中。 撰稿|蒲 琳  常聽人說,上海是一座喝咖啡的城市。  百年之前,咖啡這個詞就屬於上海,並成為海派文化的標記之一。除了因為上海接觸西方文化較早,還因為喝咖啡這種飲食方式與上海人骨子裡的生活態度十分契合。
  • 周杰倫J咖啡旗艦店首戰上海一級咖啡戰區
    10月9日,《周杰倫上海J咖啡旗艦店說明會》在位於上海日月光中心的J咖啡店舉行,魔術師劉謙、臺灣藝人劉畊宏等多位臺灣嘉賓到場祝賀。  後現代低調奢華的工業風格蘊含著周杰倫個人的設計元素,簡潔的骨瓷杯上印刻著醒目的LOGO「J」,LED屏上滾動播放著周杰倫的MV,耳邊流動著的是熟悉的周杰倫曲目,一杯頂級單品咖啡及一份健康輕食文化,這就是被「J」迷們期待已久的周杰倫上海J咖啡旗艦店。
  • 傳承咖啡,老字號的老記憶、新故事|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喬咖啡有兩個門。 推開輕巧的玻璃門,你看到的是一家咖啡店;推開厚重的朱紅木門,是上海人熟悉的喬家柵點心店。 開業半年,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可是經理沈妍覺得還不夠,衡復風貌區客群構成十分多樣化,「上海本來就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地方,這裡就好像城市的一個縮影,不光有一輩子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年輕人、外國人非常多。既然我們要講非遺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那麼就要試著吸引更多的人。」
  • 中國城市咖啡生意的上海之戰
    目前中國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量僅為4杯,即使在北上廣,也不過20杯,和近鄰日本的人年均消費200杯、韓國的人年均消費140杯差距甚大。饒有趣味的是,中國的咖啡消費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長,未來10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預計可達到3000億元。這個顯而易見的高增長領域,自然成為諸多商家看好的投資方向。而在咖啡消費領先全國10個百分點的上海,咖啡商戰愈演愈烈。
  • 上海人的咖啡情結 在咖啡地圖上尋覓美味
    圖片說明:在工作之餘喝杯熱氣騰騰的咖啡似乎成了白領們最愛的小資情調之一   上海的盛夏,正逢即飲咖啡銷售旺季,用咖啡形容上海也許不夠確切,但兩者之間卻有著某種契合的認可:散發出濃鬱醇厚而又略含苦澀的味道
  • 獨家述評|「尋味」咖啡,品味上海
    圖片來源:東方IC方翔/文傳統的上海黃酒與話梅風味的牛奶融合,再注入意式濃縮咖啡,層層遞進的味道在口腔中如華爾茲般旋轉開來,星巴克的上海黃酒瑪奇朵讓弄堂風情與咖啡奇妙碰撞,層次豐富,回味悠長;董其昌畫風拉花的「山水」咖啡,配上一碟「玄賞」米糕,這個奇妙的組合雖然只是在前兩年特展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