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14】甘肅省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2020-12-19 騰訊網

1/自駕遊的時間與路線

【新疆行14】甘肅省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自駕遊的時間與路線D9 2013.07.13行程:敦煌市—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敦煌市裡程:30公裡

2/簡單介紹

今天8點從敦煌市出發,9點到達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研究中心,開始遊覽。敦煌石窟文物保護中心位於莫高窟,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建,於1992年2月開工,1994年3月落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友好的象徵。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是中國唯一的石窟類文物保護研究陳列機構。中心的建成,為人們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藝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遊覽結束,在敦煌市住下。

3/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敦煌石窟文物保護中心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多平方米。該中心陳列部分設有錄相演播廳和三個展區。錄相演播廳向觀眾放映有關敦煌石窟藝術和陳列中心概況的錄相片。敦煌石窟藝術的精華和發展歷程的概況在此得以展現。第一展區是八個原大複製洞窟。它們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國時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屬各時期的傑出代表窟。展現了自十六國至元代一千年間敦煌石窟藝術的風採。第二展區"敦煌石窟文物陳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設有敦煌莫高窟的創建、敦煌壁畫摹本珍品、敦煌石窟的創建過程和畫工繪製洞窟使用過的繪畫工具、莫高窟發現的精美的古代比值織物、藏經洞發現的古代寫本真跡、敦煌花磚藝術等陳列單元。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敦煌石窟的發展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物。第三展區(位於陳列中心展廳的二樓)是輔助展區,可以舉辦各種展覽和專題文物陳列。

相關焦點

  • 跨越大洋的文物保護——敦煌莫高窟與蓋蒂保護研究所
    1987年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在大洋彼岸的一個私營的文物保護研究機構會和莫高窟合作進行文物保護研究長達三十年。 美國蓋蒂中心曾展出「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特展 特展為慶祝蓋蒂保護研究所與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逾25年的合作,旨在能夠揭開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的神秘面紗
  • 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四):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中,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表示肯定。要求我們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特別強調,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要求我們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 中國敦煌莫高窟景區,是一個文物保護機構或文物研究所,不是景點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景點根據質量高低分為幾個級別,例如,4A景點是國家級的,5A風景區代表著世界級的品質,但是,中國甘肅省的這個景點既不是4A也不是5A,也沒有參加旅遊景點等級的評價,是的,沒錯。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我相信在國人心中敦煌莫高窟的重量在北京故宮之下是完全沒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鑑賞的價值被國內任何5A個景點所壓倒,敦煌莫高窟為什麼不是4A景點?沒有參加評分嗎?
  • 留住千年芳華 延續敦煌故事——莫高窟文物保護中的科技創新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陳瑜「總書記勉勵文化工作者講好敦煌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作為從事文物保護的科技工作者,我們很受鼓舞。」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赴甘肅考察調研,首站來到敦煌莫高窟。談及當天下午參加的座談會,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處長陳港泉研究員十分激動。
  •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談莫高窟保護與壁畫修復
    由她具體主持編寫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成為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1987年,莫高窟被評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時,時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的樊錦詩是申遺的主要負責人。她在60歲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80歲退休,任職期間,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先進的數字影像拍攝、色彩矯正、數字圖片拼圖和儲存等敦煌壁畫數位化保存技術,制定了文物數位化保護標準體系。
  • 甘肅省敦煌市,敦煌莫高窟的魅力到底在哪,看看就知道了
    甘肅省敦煌市 莫高窟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莫高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無數中外遊人慕名而來。
  • 敦煌莫高窟講解:日本人對敦煌的特殊感情
    「此後平山先生幾乎每年都要來敦煌。如同唐玄奘在印度取得佛經一樣,他在敦煌唐代壁畫中找到了日本古代繪畫的源頭。」他每次到敦煌,不僅迷戀敦煌壁畫,抓緊一切時間寫生,摹寫敦煌藝術,而且逐漸看出了敦煌莫高窟藝術保護面臨的問題,便產生了要擔負起保護莫高窟使命的想法,並說出了「傾家蕩產也要保護敦煌莫高窟」的豪言壯語。
  • 敦煌莫高窟保護研究的"國際視野"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如果沒有國際視野,不能在國際大背景下對敦煌石窟進行研究、保護、傳承和弘揚,那是沒有生命力的。」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莫高窟的保護研究是一份「國際事業」,它不是幾個人短時間能完成的,必須有一個國際化的大團隊來支撐。
  • 社會捐資助力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文物保護
    社會捐資助力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文物保護 發布時間:2020-12-14 13:25: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馮志軍
  • 「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樊錦詩:初心始終在敦煌
    本期選刊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樊錦詩的《初心始終在敦煌》,以饗讀者。2019年9月17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習近平主席籤署主席令,授予我「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這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和最高褒獎。
  • 【活動】「敦煌莫高窟」來上海中心啦!多件文物首次展出
    作為上海中心展覽館的開幕首展,上海中心和甘肅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手在大樓裡蓋起了等比例複製的「莫高窟」。足不出滬,你將會欣賞到3座極具代表性的敦煌洞窟以及來自甘肅省7家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的106件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36件,二級文物48件,三級文物8件,多件文物是首次在上海展出,展覽將持續至明年2月。
  • 新技術賦能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和展示
    莫高窟窟外展示遊覽技術可為遊客提供實景導航。(線上遊覽截圖)新華社蘭州4月13日電(記者張玉潔)一項虛實結合的遊覽技術正在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呈現。遊客拿起手機,就能看到洞窟實景與數字壁畫相結合的畫面。
  • 投2.6億建「數字敦煌」還要籌200萬保護壁畫,敦煌莫高窟這麼缺錢嗎?
    圖片來源:騰訊公益「敦煌數字供養人」項目截圖上述消息介紹,該項目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敦煌石窟研究保護基金會、敦煌研究院、騰訊及新華公益共同發起。消息一出,包括筆者在內,多名網友表示「看不懂」。「數字供養人」是什麼?上述資料介紹,「數字供養人」的概念源自敦煌石窟中的「供養人」歷史。
  • 保護敦煌石窟【歷史多圖】
    敦煌文物研究所時期(1951-1984)這一時期是敦煌石窟保護與研究的曲折發展時期。1951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國家非常重視敦煌石窟的保護,專門委派專家到莫高窟開展調查,提出了搶救性加固石窟崖體和洞窟的方案。
  • 莫高窟堅守者:保護傳承世界遺產的文化自覺與擔當
    漢唐時期的敦煌,東可到達長安、洛陽,西可通向古代西域(新疆),經西域南北兩道,越過帕米爾高原,可通向中亞、南亞印度、西亞波斯,乃至地中海的古希臘、古埃及;向北越過戈壁沙漠,沿天山北麓西行進入草原絲綢之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咽喉之地」。這個時期,西部邊陲的敦煌既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就是古代中西文化在敦煌交匯交融的載體和結晶。
  • 最高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涉及明長城、莫高窟
    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明長城、敦煌莫高窟、安平橋等,最高檢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敦煌莫高窟5月10日起恢復開放
    來源:經濟日報據敦煌研究院5月7日發布公告消息,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轉變,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分級分區精準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復工的有關要求,結合莫高窟開放條件和遊覽特點,經報請省主管部門批准,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敦煌莫高窟自
  • 敦煌莫高窟10日重開迎客 已預約門票遊客參觀須掃描「健康碼」並...
    5月7日,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獲悉,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轉變,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分級分區精準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復工的有關要求,結合莫高窟開放條件和遊覽特點,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復開放。
  • 敦煌莫高窟,「東方羅浮宮」
    莫高窟,坐落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又稱「東方羅浮宮」。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 ,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代以後敦煌停止開窟,逐漸冷落荒廢,清乾隆年間,敦煌經濟開始恢復,莫高窟開始被人們注意。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19日下午,正在甘肅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等情況,並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  習近平一直非常重視歷史文物保護。他把自己一生獻給了敦煌,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敦煌莫高窟,1950年文化部將「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並針對莫高窟壁畫和彩塑病害、崖體風化和坍塌、風沙侵蝕等嚴重威脅文物安全的問題,開始了初步搶救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