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精神家園

2020-12-12 環球網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在永定採訪時,記者感受到濃鬱的客家文化在土樓裡處處流淌。在這裡,可以見識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儒家氣息,堅忍不拔的風骨,還能體味到那種傳統的治家處世思想深入土樓人的心田。

永定的土樓各式各樣,或圓或方或長,無不散發著質樸而神秘的光芒。對於熱情而寬容的土樓人而言,「客至無不動,禮豈能失乎」?當訪客到來時,他們往往會呈上一杯醇香的土樓茶,用熱情表達他們的真誠。

如今,客家土樓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吸引了海內外八方來客,特別是臺灣客家人紛紛回鄉尋根祭祖。於是,一座仿照永定原鄉土樓建造的「客家圓樓」在苗慄高鐵區建成了,遊客如織,好評如潮。

這小小的客家土樓,不僅讓外界了解客家文化,還表達了苗慄客家人的濃濃鄉愁。作為客家人主要集聚區,臺灣新竹縣、苗慄縣相繼舉辦「客家桐花祭」、「臺灣客家文化藝術節」,並創設客家電視頻道,展現了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

客家土樓如同一個符號,佐證了兩岸客家人同宗同源的親緣關係,它也是客家文化的象徵,悄然變身為兩岸客家人的精神家園。(記者 李向娟)

相關焦點

  • 原來福建有這麼多「土」村落,這裡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
    土樓是家,更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永定客家土樓建築集聚著著客家人的智慧
  • 臺灣學者莊英章:梅州有望成為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臺灣學者莊英章:梅州有望成為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2011年07月05日 15: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莊:臺灣的客家人佔了全臺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這一龐大的客家群體,很大一部分是從梅州地區遷徙過去的。遷徙過程中,梅州的客家人還帶去文化、習俗和信仰。如今,在臺灣還能找到不少「梅州印記」:客家方言、客家圍龍屋、陶瓷、廟宇等。在兩岸的客家文化交流中,梅州客家人可以從臺灣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可以從中看到差異性。而臺灣客家人也可以透過梅州,窺探曾經發生的那段艱難的遷徙歷史。
  • 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2008年10月17日 00: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西安十月十六日電 題: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 客家人的由來與客家精神,身為客家人你一定感到自豪!
    因離鄉別井、客居他鄉,故大部分客家先民紮根在南方的窮鄉僻壤、邊遠山區,面對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開闢客家新天地,鑄造了堅韌不拔的客家精神。  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得益於「始終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敢為天下先、善為天下先、屹立潮頭、自強不息的的客家精神」形成發展  客家精神的形成與發展,與客家歷史與文化的發展演變關係密切。
  • 客家精神和海內外客家人分布
    另外,有趣的是,客家人樂意再遷徙,換句話說,他們不是遷徙至一處後,就安居樂業,落地生根。他們的遷徙都是嘗試性的,當環境不宜,他們就再移往有生機、有興趣、有「刺激」的地方。隨時準備再流動也是客家人的特點之一。而最大的相同點是客家人無論身居何處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精神。
  • 客家人敢闖敢幹的精神永不過時
    客家人 「敢為『客』」的內在品質和開拓精神對當今社會建設有著一定的啟示。在地域文化研究熱的大背景下,發掘嶺南客家優良文化傳統,弘揚其開拓精神,可助推美麗中國的建設。  敢為「客」的內在品質  世界上各民系的遷徙與發展很多,而只有客家民系以「客」為稱。「客家」稱謂由他稱到自稱,其間存在一個轉化期。
  • 客家人永遠的家園,心中的「情」與「魂」——關西圍屋
    歷經歲月的滄桑,承載著客家人的「情」與「魂」。訴說著客家人的風土,凝聚著客家人的汗水與智慧,彰顯著客家人的文化底蘊與魅力。在這裡分布著關西新圍、西昌圍等擁有歷史記憶的圍屋建築。關西新圍的主人是實時名紳徐名鈞,其當時因子女眾多,無法安置,於是建下此座圍樓,後來因為了與舊樓有所區別,遂取名新圍。新圍建築氣勢磅礴,光是佔地面積就有11畝,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
  • 麒麟舞深圳客家人的精神圖騰
    (鍾偉榮 攝)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之獸,客家人視之為精神圖騰,象徵著祥瑞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麒麟形象為主題的舞蹈,源於上古時期人們的擬獸類舞蹈,這類舞蹈到唐代日益成熟,在客家人歷次南遷過程中保留並逐漸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豐富多彩的麒麟舞,表達著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 興寧賞燈:客家人的精神驛站
    寶蓋燈  興寧市擁有粵東地區最大的盆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這裡的客家先民是來自中原黃河流域,既傳承了中原傳統文化的血脈精華隨客家先民一道從中原遷徙而來的花燈,是客家地區特有的民間傳統工藝,折射著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花燈是我國傳統農耕時代的文化遺產,廣東梅州興寧客家地區的傳統花燈由元宵佳節的花燈演變而來。興寧花燈起於元代,盛行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興寧花燈寓意美好,寄託著興寧客家人一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家業發達的善良願望。
  • 「粄」,一個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人美味,你想要嗎?
    說到廣東食物,我們不得不說美味來自客家,客家有一種特別有趣的食物叫「粄」,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讀這個詞,但他並不影響客家人對他的喜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與古老相比,很多人已經開始忘記一些東西,但仍有一些人在文化和飲食方面應該繼續繼承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而客家人的「粄」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
  • 在深圳,客家人真的很強大!
    客家人各時期遷徙路線圖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 第一批來深圳拓荒的就是客家人> 清康熙二十三年 清廷接納巡撫王來任力諫 下令「遷海復界」,鼓勵人民重建家園 大批客家移民響應號召,從山地環境來到濱海深圳
  • 客家人為何叫做客家人?他們從何而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客家人創造了獨屬於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客家民系的發展。客家人是中華漢族中特殊的一支,在學術界經過了充分討論之後,目前已經達成共識,客家人是漢族中的一個民系,是中華漢族在特定的時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的特殊民系。它以其獨特的語言、建築、民俗、民性等等的文化特質而有別於其他漢族民系,是一個獨特的漢族分支。客家人的先祖們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走走停停。
  • 圖說客家:客家茶亭風雨亭 客家人精神品格寫照
    圖說客家:客家茶亭風雨亭 客家人精神品格寫照     客家祖先從中原扶老攜幼,長途跋涉到南方來定居時,路途上那些長亭短亭給他們帶來的種種慰藉,客家人當然是不會忘記的。從許多客家族譜中我們看到,胸中儲滿了道德良心的客家人一旦定居下來,便在宗族鄉賢的率領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大路小路甚至山徑上,請地理先生堪輿好位置,仿照驛道上的長亭短亭,修建起一座座給行人避風躲雨的風雨亭、茶水亭。
  • 聊一聊關於「客家人」的那些事兒
    1前言今天剛好有小可愛問到了客家人是不是少數民族的問題,作為本土客家人,婭婭零便來和大家扒一扒關於客家人的那些事兒。2客家人追溯很多人會存在疑問:客家人是什麼群體,客家人是少數民族麼?其實可以理解大家的困惑,畢竟身為客家人的我,小時候也會問父親,為什麼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如果要追溯的話,客家人最早要追溯到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歷經了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客家人最遲是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是中國南方民系中間非常獨特的一支。
  • 福建土樓,客家人的家園
    福建土樓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民居,它倚山偎翠,方圓錯落、 以生土夯築,卻巧奪天工,既安全堅固,防風抗震,又冬暖夏涼,陰陽調和,處處洋溢著客家人的聰明才智。
  • 陳國鋒:《白洋澱》,我的精神家園
    《白洋澱》,我的精神家園作者:陳國鋒 陪愛人去悅城廣場購物,走看著眼前的高樓,不由得想起原來的市政府辦公樓。今生有幸的一件事,就是因為文字和繪畫,得以與《白洋澱》結緣,《白洋澱》是我的精神家園。 1992年夏季的一天早晨,我收到了文聯寄來的《白洋澱》,這期雜誌上刊登了我的散文《平原上的白鴿》。這篇不長的小文是我發表的第一篇作品,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客家人是遷徙到南方的漢人  說到客家人,人們馬上會問:何謂「客家」?
  • 客家人的家國夢(張姚齡)
    客家人的家國夢(張姚齡)作者:張姚齡福建學習平臺我是一個地道的客家人。小時候在老家時,下圩(集市)、吃粄都是家常便飯;而今,多年在外求學,所掛念的也只是家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也更感受到了浸潤在客家人血脈裡的家國情懷。
  • 百家號,一個精神家園
    精神家園最近兩天,工作生活,的確很忙,覺沒睡好,飯沒吃好,加上連雨,不經意間,溼了我鞋,涼了我腳,很不舒服,差點感冒,抵抗力強,百病不侵,感覺挺好,點滴注意,平時積累,非常重要,工作一樣打開心窗回歸百家號,象回家一樣,兩天沒寫寫,好象少點啥,打開那窗口,象回家一樣,獨處一隅處,閉上那眼晴,養足好精神,爭開那雙眼,看看走的路,閱讀寫的字,大聲朗讀下,順口不順暢,有時還對稱
  • 客家人的家規家訓
    作者:吳中勝(贛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客家家規家訓是傳統中國家訓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傳承優良家風的集中體現,蘊含著客家人忠孝為本的家國情懷、親善睦鄰的行為規範、克勤克儉的生存智慧,處處彰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蘊含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對於家庭,客家人重視「孝」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