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凌晨,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大校場機場的搬遷,對於南京城市南部地區釋放淨空、拓展發展新空間具有重要意義,南京南站周邊也因此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作為國家鐵路線網中的重要樞紐,南京南站以其發達緊湊的綜合交通體系,成為高效輻射周邊的核心節點;未來每年預計5500萬人的客流量,也使這裡有條件成為財富聚集的高地。
以南部新城為核心,我市正在規劃建設高鐵樞紐經濟區,打造高端商務商貿集聚區,努力成為具有樞紐特色的長三角北翼現代服務業平臺。
大校場機場搬遷解除區域發展「緊箍咒」
2011年6月28日,經過3年半緊張建設,號稱「亞洲第一大火車站」的高鐵南京南站正式投入運營。在國家的鐵路線路圖中,這裡連接了京滬、寧杭、滬漢蓉等8條高等級鐵路,是京滬高鐵五大始發站之一,也是「四縱四橫」高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在公路網中,通過長途客運汽車站,這裡的輻射範圍覆蓋周邊6省;在南京市內,這裡是現有3條地鐵和規劃中5條軌道交通線,3條城市主幹道,以及多條公交線路的交匯點,是市內最重要的客流節點之一。
快速、便捷、準時的高鐵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高度聚集,五大交通方式實現了與周邊區域的廣泛聯繫,這樣的交通樞紐有足夠優勢成為財富聚集的核心區域、樞紐經濟的發展高地。日本的新幹線品川區域、法國裡爾站區域、香港九龍站區域、上海虹橋商務區,都是國內外充分依託交通樞紐打造城市新區的成功案例。
對於南京南站而言,除了樞紐地位和區位特徵,城市本身具有的科教、文化、產業優勢,也成為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樞紐經濟的重要支撐。
然而,南京南站建成4年來,周邊區域的發展並不快。受制於空軍大校場機場的淨空限制,南站周邊地區一直無法進行整體和大規模的規劃建設。7月末,經過軍地雙方多年的全力工作和支持配合,位於六合的空軍南京新機場建成投運,86歲的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
大校場機場的搬遷,不僅為寸土寸金的高鐵南站附近釋放了10餘平方公裡的可開發利用土地,也解除了長期制約城市南部地區規劃建設發展的「緊箍咒」,高鐵樞紐經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樞紐型經濟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高鐵樞紐經濟區。
根據《意見》,高鐵樞紐經濟區要打造高端商務商貿集聚區和長三角旅遊集散中心。要完善南站綜合樞紐集疏運道路體系,更好地實現南站片區與全市和周邊區域的互聯互通;要統籌規劃建設換乘便捷、環境優美的城市空間,著力引進高端商務商貿、文化創意、信息技術諮詢、健康服務、旅遊服務等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構建南站商務商業圈;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到2020年,基本完成高鐵樞紐經濟基礎設施框架構建,部分產業載體投入運營。
構建高端商務商貿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打開以南京為中心的高鐵3小時經濟圈地圖,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將來,由南京發射出去的5條高鐵線路,在一小時可達的圓圈內,串起了無錫、常州、揚州、鎮江、泰州、合肥、滁州;兩小時圈裡,
有上海、杭州、蘇州、南通、徐州、紹興、湖州、蚌埠、宿州、六安;三小時圈則覆蓋及武漢、寧波。這個範圍,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要素流動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
根據城際交通的圈層經濟效應,高鐵500—700公裡的輻射半徑,是最適合進行互動發展的範圍。在這個經濟圈內,南京有能力承接上海的產業外溢,有條件吸引杭州、合肥、武漢等省會城市的優勢企業集聚,有優勢吸納非省會城市的中高端產業綜合性總部入駐。
(責任編輯:baimingyu)
中國網地產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引導正確的行業輿論導向為己任,為行業上下遊關聯企業、相關產業提供一個高效溝通與互動的優質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