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荒漠化保持10餘年連續縮減的趨勢

2020-12-11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劉羊暘、林暉)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17日表示,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荒漠化防治取得了良好成效,土地荒漠化由上世紀90年代末年均擴展10400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裡,保持了10多年連續縮減的趨勢。

「呈現出整體遏制、面積減小、功能增強的良好態勢。」張建龍在17日北京舉行的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全球紀念活動暨「一帶一路」高級別對話上說。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會上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荒漠化防治工作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歷經了艱難起步、重點治理、快速發展、全面推進四個發展階段,實現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從擴展到縮減的重大轉變。但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危害重,防治形勢仍很嚴峻、任務仍很艱巨。

「今後五年我國將治理沙化土地1000萬公頃,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張建龍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通過規模治理加快防治步伐,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治理水平,通過發展產業實現綠色惠民,通過加強合作共享發展成果,把我國荒漠化防治事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大力度推進荒漠化防治,加強生態保護,對破壞沙區植被和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實行「零容忍」;推進綜合治理;強化科學防治;適度開發利用;完善政策機制,目前正在積極探索建立荒漠生態補償機制和防沙治沙獎勵補助政策。

會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部長、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科學家、企業家,共同發布了《「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

相關焦點

  • 國家統計局:我國荒漠化沙化面積呈持續縮減趨勢 生態狀況顯著改善
    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環境保護理念的深化,國家不斷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生態狀況顯著改善,荒漠化沙化面積呈持續縮減趨勢。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加速推進,我國的環境問題逐漸累積顯。隨著資金投入的增加,我國開展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擴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積,加強自然保護區保護,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逐步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工作,生態保護和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生態狀況顯著改善。其中,荒漠化沙化趨勢逐年好轉。
  • 中國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附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11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多年來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作為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化擴展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劉東生說,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1.04萬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每年縮減2424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裡,轉變為每年縮減
  • 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1日訊(記者黃俊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王慶凱)記者30日從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9年中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
  • 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截至目前,我國批准建立53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封禁保護沙化土地總面積174萬公頃,建設120個國家沙漠(石漠)公園。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裡和1980平方公裡,沙塵天氣次數年均減少20.3%,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
    三、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現狀及動態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主要是指由於土地過度利用或水資源匱乏等原­因造成的植被退化,生產力下降,地表偶見流沙點或風蝕斑,但尚無明顯流沙堆積形態的土地。目前雖然還不是沙化土地,但已具有明顯的沙化趨勢。
  • 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2015年,聯合國制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提出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現象、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等目標。我國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中國將治理沙化土地1000萬公頃,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積5年減少5.14萬公頃
    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全省已連續30年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無公害防治率達98%。     5年減少5.14萬公頃荒漠化土地     據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009年的1908.72萬公頃,減少至現在的1903.58萬公頃,5年減少了5.14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由2009
  • 荒漠化防治、草原、溼地、林草科技
    數據統計周期:2020年6月10日10:00時-6月17日10:00時。 02 荒漠化防治熱點主題精選 荒漠化防治主題精選 1.
  •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帶,其總面積達到了906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那麼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撒哈拉沙漠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撒哈拉沙漠地區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 澳大利亞荒漠面積巨大,是不是意味著「土地荒漠化」很嚴重?
    從陸地自然帶的角度來看,澳大利亞大陸分布有森林、草原和荒漠等自然帶,其中荒漠自然帶的面積還相當大,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澳大利亞「土地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呢?其實不然,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叫「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現象。
  • 青海省荒漠化與沙漠化土地面積再呈「雙降」
    青海省荒漠化與沙漠化土地面積再呈「雙降」 2015-06-01 18:35:56羅雲鵬 攝    經治理,青海省荒漠化與沙漠化土地面積再呈「雙降」態勢,分別為1903萬公頃、1246萬公頃,較2009年分別下降10.78萬公頃和4.4萬公頃。
  • 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為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我國風沙危害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5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據我國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荒漠化作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一世界性頑疾——「地球癌症」,我國該如何有效治理荒漠化?目前取得了什麼成效?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
  • 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之荒漠化專場與國際VIP專場
    2007-08-23 09:42:39賈敬敦: 我分析了我國目前荒漠化總體的一個情況,以及我們當前荒漠化發展的一些趨勢,以及我們在防沙治沙方面面臨一些嚴峻的形勢。當然這裡面也給出了荒漠化對我國,尤其是北方,我這裡說的可能是我們乾旱,半乾旱的北方地區,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一些危害。
  • 沙漠化土地承包70年不變,可繼承轉讓
    最近完成的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體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但局部地區仍有擴展。 沙漠化被列為影響全球環境的十大問題之首。在中國,沙漠化面積高達262萬平方公裡,面積相當於7個德國。最近完成的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體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但局部地區仍有擴展。
  • 荒漠化防治與綠色高質量發展——2020年「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17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為進一步加強全社會對防治荒漠化的認識與關注,聚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中國科學院院刊》與新華網共同發起了「荒漠化防治與綠色高質量發展——2020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在中國」直播活動,邀請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多維度、全視野對我國荒漠化研究與實踐進展進行系統解讀。
  • 以色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乾旱地區土壤退化、荒漠化現象嚴重。以色列於1948年建國。當時,荒漠化處於發展過程中。北部的半溼潤乾旱地區和半乾旱地區,土壤鹽鹼化,自然植被減少,生態環境惡化,一些地方出現荒漠化現象。南部的乾旱地區,生態和水文作用受到破壞,生態系統的服務作用被削弱,造成土地生產能力逐漸地全面衰退。當時人們沒有認識到荒漠化的影響,仍然過度地使用土地,使得旱情增加,荒漠化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