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1日訊(記者黃俊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
-
我國風沙危害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5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
-
「十三五」期間中國防沙治沙1000多萬公頃
: 記者11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中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
我國5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 沙塵暴次數減少近三成
國家林草局今天(30日)發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在北方風沙線上初步建起一道喬灌草科學配置的綠色生態屏障。自2004年以來,我國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了荒漠化、沙化面積和荒漠化、沙化程度「雙縮減」,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四大沙地實現生態整體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
-
「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千多萬公頃(新數據 新看點)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11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
-
寧夏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記者17日從寧夏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自2011年至今,寧夏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3.72萬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
【地評線】荔枝網評:在防沙治沙的接續奮鬥中書寫綠色中國新篇章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沙塵暴天氣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和全力推進防沙治沙事業,幾代人在與沙化的鬥爭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沙退人進」的歷史性轉變,沙洲植綠、沙海播綠行動開展如火如荼,經濟林果、沙漠旅遊等沙區特色產業蓬勃興起,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荒漠生態系統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結合的治沙路徑,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
山東提前完成30萬公頃防沙治沙治理目標任務
今天,省自然資源廳在全國防沙治沙示範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冠縣,舉行山東省暨聊城市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現場宣傳活動,動員社會各界,攜手防沙止漠,共護綠水青山,建設生態文明。荒漠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約佔國土面積的1/4以上。山東是受風沙危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特別是沿黃地區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危害重。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 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3600 萬平方公裡,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4。據我國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荒漠化作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一世界性頑疾——「地球癌症」,我國該如何有效治理荒漠化?目前取得了什麼成效?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累計完成防沙治沙88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 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陳延特)6月17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國荒漠化防治成效顯著,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資料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十三五」以來,我國實施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實行嚴格的荒漠生態保護制度,全面落實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
防沙治沙數十春秋 生態治理,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上世紀,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一度擴張,甚至出現「風沙逼近北京城」的情形。 好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不曾放棄。他們多年堅守,依法治沙、科技治沙、工程治沙,讓奇蹟發生—— 中國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雙縮減」;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雙減輕」;沙區植被狀況和固碳能力「雙提高」;區域風蝕狀況和風沙天氣「雙下降」。
-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積5年減少5.14萬公頃
全省共計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為計劃任務的100%,參與義務植樹人數達302萬人次,盡責率達94%。全省完成營造林12.5萬公頃;防沙治沙9.28萬公頃;森林撫育2.42萬公頃;防治林業有害生物19.6萬公頃;完成村莊綠化300個。
-
防沙治沙:榆林走出中國經驗
而早在2018年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指出:中國防沙治沙就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的成功經驗,對全國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創造奇蹟,陝西「鎖住」毛烏素沙漠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又稱鄂爾多斯沙地、毛烏素沙地,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其中一半面積在陝西榆林境內。
-
遼寧省三年治理沙化土地20.62萬公頃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從省林草局獲悉,2016年至2018年間,我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0.62萬公頃,已完成國家下達我省「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的73.8%。據介紹,「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開展防沙治沙工作,沙區各級政府以生態建設工程為依託,以沙化土地治理為重點,積極開展植樹種草、封山(沙)育林和沙區植被保護等工作,土地沙化擴展趨勢得到遏制,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沙區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現有沙化土地和具有明顯沙化趨勢土地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7.3%。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
四、荒漠化和沙化總體趨勢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土地荒漠化、沙化呈整體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減少,局部仍在擴展的局面。1.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淨減少。2000~2004年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別年均淨減少7585平方公裡、1283平方公裡,2005~2009年分別年均淨減少2491平方公裡、1717平方公裡。
-
西藏山南多舉措推進防沙治沙工程
長期以來,西藏山南市不斷推進防沙治沙工作。通過落實「封、固、造、播」等舉措,推動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生態安全屏障防沙治沙工程等項目,打造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目前,山南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逐年減小,主要沙地沙源得到有效控制。
-
2019全國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 荒漠化面積淨減少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11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新成績,全國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公報稱,2019年全民義務植樹深入開展,「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不斷拓展,盡責活動豐富多彩。
-
青海荒漠化面積和沙化面積「雙縮減」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部門了解到,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5.1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5.7萬公頃,全省荒漠化面積和沙化面積呈現出「雙縮減」態勢,其中,柴達木盆地、三江源地區沙化土地面積總體減少,沙化程度降低,共和盆地、環青海湖地區沙化程度持續逆轉,總體上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
國家林業局公布我國防沙治沙進展和目標
國家林業局公布我國防沙治沙進展和目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8 13:26 來源: 林業局網站林業部門主要是採取增加植被減少裸露沙塵等防沙治沙方式,降低沙塵暴行進過程中的風速,減少沙塵暴或降低沙塵暴的強度。 張豔紅向媒體介紹了中國防沙治沙的總體情況。目前,中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73萬平方公裡,可治理的沙化土地有53萬平方公裡,「十一五」期間已治理了1400多萬公頃。「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十三五」還將再治理1000萬公頃。
-
防沙治沙 青海都蘭縣5年營造林35萬多畝
這是一場防沙治沙的持久戰。防沙治沙迫在眉睫。如今,該地區造林面積達已超2.6萬畝,接近2500個足球場大小。成果顯現。近日,在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委宣傳部主辦、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辦的西部七省市媒體都蘭行採風活動中,上遊新聞記者獲悉,2011-2016年的5年間,都蘭縣完成營造林35.11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