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三年治理沙化土地20.62萬公頃

2020-12-17 中國政府網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從省林草局獲悉,2016年至2018年間,我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0.62萬公頃,已完成國家下達我省「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的73.8%。

據介紹,「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開展防沙治沙工作,沙區各級政府以生態建設工程為依託,以沙化土地治理為重點,積極開展植樹種草、封山(沙)育林和沙區植被保護等工作,土地沙化擴展趨勢得到遏制,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沙區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現有沙化土地和具有明顯沙化趨勢土地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7.3%。從整體看,沙化狀況尚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仍然是我省最嚴重的生態問題。已初步治理的區域,生態狀況處於恢復的初始階段,自我調節能力仍較弱;尚未治理的沙地,自然條件差,治理難度大。

此外,過去沙地治理都是按照先易後難的模式進行,剩下的7.34萬公頃沙化土地治理條件越來越差。同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也十分突出。我省不少貧困縣在沙區,脫貧致富任務艱巨。全球氣候變化等不確定性因素,對荒漠化後續防治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為深入推進防沙治沙工作,我省擬編制《遼寧省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5)》,並強化依法監督管理,使沙區居民自覺保護林草植被。在遵循生態修復和林業建設的基本規律上,科學安排治理模式和技術措施。抓住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把生態建設與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堅持「既治沙又治窮」。

相關焦點

  • 十省區成萬裡風沙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方案要求三年治理過半
    十省區成萬裡風沙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方案要求三年治理過半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7-06-13 14:53 來源
  • 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2015年,聯合國制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提出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現象、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等目標。我國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中國將治理沙化土地1000萬公頃,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 中國夢·黃河情②與流沙爭綠 是什麼「法寶」讓若爾蓋沙化草原重披綠衣?
    9月20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四川站採訪團走進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藍天白雲下,一群群犛牛在遼闊的草原上悠閒吃草,而在草原對面的山坡上,卻有序地排布了由樹枝組成的一個個網格。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王慶凱)記者30日從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9年中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
  •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積5年減少5.14萬公頃
    全省共計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為計劃任務的100%,參與義務植樹人數達302萬人次,盡責率達94%。全省完成營造林12.5萬公頃;防沙治沙9.28萬公頃;森林撫育2.42萬公頃;防治林業有害生物19.6萬公頃;完成村莊綠化300個。
  • 青海省烏蘭縣灶火成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
    青海省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自2013年4月啟動試點建設以來,已陸續完成共和縣塔拉灘、格爾木市烏圖美仁、大柴旦行委、海晏縣、都蘭縣夏日哈、烏蘭縣卜浪溝、茫崖行委、貴南縣木格灘、貴南縣魯倉、冷湖行委10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補助試點建設。
  • 中國北方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改善 沙化土地持續減少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牧民超載養畜和自然氣候變化,渾善達克沙地面積一度擴張,薩如拉圖雅嘎查一帶草原逐漸沙化,風沙直逼北京。那時,廷·巴特爾在自家的5900多畝草場上養著200多隻羊。眼看草場一天天沙化,1998年他果斷把羊全部賣掉,換了40多頭牛來養,還將5900多畝草場劃分為9個區域,四季輪牧。
  • 荒漠化防治|中國北方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改善沙化土地持續減少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牧民超載養畜和自然氣候變化,渾善達克沙地面積一度擴張,薩如拉圖雅嘎查一帶草原逐漸沙化,風沙直逼北京。 那時,廷·巴特爾在自家的5900多畝草場上養著200多隻羊。眼看草場一天天沙化,1998年他果斷把羊全部賣掉,換了40多頭牛來養,還將5900多畝草場劃分為9個區域,四季輪牧。
  • 青海荒漠化面積和沙化面積「雙縮減」
    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部門了解到,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5.1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5.7萬公頃,全省荒漠化面積和沙化面積呈現出「雙縮減」態勢,其中,柴達木盆地、三江源地區沙化土地面積總體減少,沙化程度降低,共和盆地、環青海湖地區沙化程度持續逆轉,總體上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 五年防沙治沙一千多萬公頃!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
    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83.20萬平方公裡,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9.82%;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25.52萬平方公裡,佔9.73%;鹽漬化土地面積17.30萬平方公裡,佔6.59%;凍融荒漠化土地面積36.35萬平方公裡,佔13.86%(圖1-2)。3、各省區荒漠化現狀。
  • 山東提前完成30萬公頃防沙治沙治理目標任務
    荒漠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約佔國土面積的1/4以上。山東是受風沙危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特別是沿黃地區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危害重。
  • 「十三五」期間中國防沙治沙1000多萬公頃
    「十三五」期間中國防沙治沙1000多萬公頃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12     來源:中國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寧夏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記者17日從寧夏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自2011年至今,寧夏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3.72萬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 「小草原」的「大文章」——遼寧省草原保護工作紀實
    走進遼寧省北票市,就會親身體驗這一巨大變化。今年,遼寧省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滿山倔強生長的小草,見證了遼寧省各級草原和相關部門在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中立下的汗馬功勞。   雙項搭檔治沙化   北票市位於遼西北地區,是遼寧省主要草原分布區,也是全省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的集中區和生態脆弱區。
  • 我國5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 沙塵暴次數減少近三成
    國家林草局今天(30日)發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在北方風沙線上初步建起一道喬灌草科學配置的綠色生態屏障。自2004年以來,我國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了荒漠化、沙化面積和荒漠化、沙化程度「雙縮減」,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四大沙地實現生態整體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
  • 祁連山青海海西片區共治理黑土灘20.01萬畝
    主要開展三河河源區溼地生態保護與功能提升、疏勒河河源—出境斷面生態系統修復、疏勒河—哈拉湖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環境治理、天峻縣農村環境質量提升工程等四大類15個子項目,項目總投資2.1億元。同時,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自2014年實施以來,截至2019年,總計完成溼地保護196萬畝,封沙育林育草4萬畝,退化草地治理98萬畝,荒漠化治理8萬畝,冰川保護25萬畝,林草病蟲(鼠)害防治1361萬畝,封禁保護9萬畝,黑土灘4萬畝,退牧還草324萬畝,水源地保護及水土保持3萬畝。
  • 治理沙化奏效!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地圖上「消失」!
    據《陝西日報》報導,陝西省林業局周三(4月22日)表示,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我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即將「消失」。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毛烏素沙地,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其中一半面積在陝西榆林境內。
  • 黃河流域甘南段治理沙化超百萬畝 逾萬戶遊牧民定居
    (資料圖) 楊豔敏 攝中新網甘肅甘南8月30日電 (艾慶龍 魏建軍 劉玉桃)「實施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1.45萬戶遊牧民實現定居,1670萬畝草原鼠害、135.4萬畝沙化草場和黑土灘、125平方公裡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甘南州副州長王建軍如是說。
  • 「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千多萬公頃(新數據 新看點)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11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