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今天(30日)發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在北方風沙線上初步建起一道喬灌草科學配置的綠色生態屏障。
自2004年以來,我國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了荒漠化、沙化面積和荒漠化、沙化程度「雙縮減」,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四大沙地實現生態整體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期間減少29%。「十三五」期間,我國防沙治沙加強了依法依規防治,深化了改革,強化了目標責任考核,著力推進重點工程和項目建設。
經國務院同意,印發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明確提出從實行嚴格的保護制度、建立沙化土地修複製度、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推行地方政府責任制、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等5個方面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體系,推進防沙治沙改革進程。此後,又印發了《貫徹落實〈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實施意見》。
5年間,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任務146.4萬公頃,工程固沙4.89萬公頃;在內蒙古、青海、甘肅等黃河流域5省(區)啟動實施了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項目。全國範圍內建立的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達到53個;在內蒙古、西藏等7省(區)建設的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達到108個,封禁保護總面積達177.1萬公頃;在13個省(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的國家沙漠(石漠)公園達到120個,總面積達43萬公頃。(總臺央視記者 施韶宇)
(編輯 趙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