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最懂得》:與奶奶一起,烹調出「家」的味道

2021-02-08 廣電時評

在英國人大米的中國之旅中,他與遇見的奶奶們,共同烹調出了舌尖上的好滋味。

英國人大米,愛好在中國旅行,尋覓美味,他說:「美食,是我的第一語言。」

為此,他去往中國8個城市,深入遙遠山村,探訪16位奶奶,做客她們的廚房。而奶奶們,則以看家絕活、祖傳手藝,用最地道的家鄉風味招待這位外國朋友。同時,這趟溫暖的尋味之旅,也讓奶奶們敞開心扉,在鏡頭前講述了她們各有況味的人生故事。

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聯合製作的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自10月9日上線以來,在豆瓣上獲得8.9分,在騰訊視頻上的專輯播放量也達1841.3萬次。該片以英國主持人大米為第一視角,在尋訪多位中國奶奶旅程中,開啟了一次風味原產地的探尋歷險。

大米的這趟旅程,魅力在於未知。

浙江潘周家、安徽木梨硔、雲南玉湖村、四川中路藏寨、貴州肇興侗寨、福建白勝村、廣西黃姚古鎮……許多鮮為人知的村級地名,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而小巴士、麵包車、三輪車,則是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在紀錄片的鏡頭中,經過一路顛簸後,這些各具地域特色的風味鄉鎮才「初揭面紗」,有著讓人驚豔的極致風光與濃厚的人文氣息。

安徽木梨硔,群山環抱,三面懸空,有人稱其為「想像力無法到達的人間仙境」。大米從黃山邊的溪口鎮出發,沒有客車,他先是搭車再徒步,終於在一片茂密竹林裡遇見了66歲的汪奶奶,這位奶奶教大米如何挖竹筍、採野菜,而筍也是當地特產。

滿載而歸後,奶奶帶他回到了自己家,在背靠大山的露天廚房裡,做起了當地特色小吃——米粿。這味小食本是時令風味,需用艾草汁把外皮染成草綠色,再裹上蘿蔔、雪菜、豆腐等製成的餡料,隔水蒸製二十分鐘便可。大米與奶奶的晚餐,在日落之時開始,坐在古樸徽派老宅中,品一口鹹香溢口的米粿,始覺山間靜好。

而在談話間,奶奶世居於此、與老伴偕老的故事,在樸素美食的牽動下,大米憶起了自己90歲高齡的奶奶。由此,美食也成為了不同文化間溝通的語言,讓人們敞開心扉進行感情交流。

中路藏寨的相遇故事,便以一位藏族奶奶的轉經輪開始。這個位於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東北部的寨子,海拔2100米,僅有3600人,許多村民信仰佛教。這裡,有著白色的臧房、金頂的寺廟、傳統的古碉樓,以及熱鬧的鍋莊舞。

大米在寨子遇見的那個轉輪奶奶呷哥阿衝,便是個中路藏菜「大廚」,這一集,奶奶呷哥阿衝把她製作布穀肉的私房菜譜教給了他。拿到新鮮的豬肉以及內臟,才算是製作這道菜的開始,大米去另一戶人家幫奶奶拿豬肉,才發現豬需要現場宰殺,在一番「搏鬥」後,大米順利拿回原材料。

中路藏寨有八十八座千年碉樓,六百座藏式民居,透藍的天空下,奶奶在門口院子裡現場布穀肉教學……高原的寨子,空氣乾燥又乾淨,最後把煮好的布穀肉等掛起風乾,靜候時間便可。奶奶拿出此前風乾好的布穀肉給大米品嘗,肥瘦相間顆粒豐富,鮮美濃鬱中,帶著一絲絲辣味。在這大山間,一份布穀肉,便是親情最好的維繫。

對於一部美食類紀錄片,《奶奶最懂得》立於美食主題,尋訪到許多鮮為人知的地道風味,把獨特風味菜譜保存在鏡頭前,讓許多小眾美食文化得以延續。同時,在美食外,更添風光、人文兩個砝碼,加深了美食類紀錄片的美感與文化性,讓許多「養於深閨人未識」的鄉村被人看見,而它們各自不同的當下文化風貌,也得以在影視作品中留存。

美食類紀錄片在國內並不少見,在題材越來越細分的趨勢下,內容日益垂直於美食的各個領域。《奶奶最懂得》的鮮明特質,在於以一位外國主持人為獨特視角,以特殊的文化交流為紐帶,打開了美食題材紀錄片的另一切口。

作為中國通的大米,他在尊重當地飲食文化的同時,也把自己對美食的獨特思考展現出來。在紀錄片中,有個較為有趣、新鮮的設定,便是每集在奶奶教會他做一道菜後,他會用相似的食材做一道外國菜給奶奶品嘗。

在福建平潭的白勝村,獨居的吳奶奶,以前在孩子出海前會做匯聚八種海鮮的八珍炒糕給他們吃。在吃完奶奶做的八珍炒糕後,大米驚訝於福建海鮮的質優,並選用了鮮蝦、魷魚等當地特產海鮮,用自帶的如藏紅花粉等香料製作了一道西班牙海鮮飯給吳奶奶品嘗。

而生活在雲南麗江玉湖村的趙奶奶,她的小女兒遠嫁澳門。在得知奶奶還沒有去過澳門時,大米貼心地製作了一道葡式土豆甘藍湯配麗江粑粑給奶奶吃,讓她在熟悉的家鄉食材中品味出異地女兒們日常的飲食風味。

對於很多深居家鄉的奶奶們而言,這些中西合璧的菜是非常新鮮的,很多人表示此前並沒有吃過外國菜。而在「給與受」間,中外飲食文化得以交流,也給奶奶、觀眾打開了熟悉食材的新味道。

而大米的美食之旅,在拜師「奶奶們」學廚外,也品讀著她們的人生故事。同時,在影片溫暖的色調中,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也在忙碌的勞作中閃爍著動人光輝。

住在貴州鼓樓之鄉肇興侗寨的陸奶奶,曾經當過小學老師,性格熱情開朗。她請初入苗寨的大米喝油茶,把特別的苗菜牛癟教給大米。在村子廊橋上的現場教學,香味吸引了廊橋旁休閒的村民,陸奶奶非常熱情地招呼大家來品嘗熱乎乎的牛癟湯,她說道,「一個人在世界上就要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簡單平實的話語,道出了她對和睦鄰裡關係的重視。

《奶奶最懂得》裡的很多奶奶,都是圍著家人操勞了一輩子,操勞家務,主導廚房,練就家常菜「大師」水平:浙江潘周家的陳奶奶,做了一輩子麵條,靠著這細細的麵條,讓家人過上不愁吃穿的生活;麗江玉湖村的李奶奶,為家人跑上跑下,每日早上坐車去麗江為工作的兒女看孩子,她親手製作的香甜納西月餅,成為祖孫間的甜蜜記憶;住在茂蘭孤獨的水族奶奶,一人守著帶著全家人回憶的老房子,這裡也是村裡人的回憶……

她們身上,有著作為中國女性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優良品質,及對生活怡然自得的態度,以極具鄉土氣息的美好味道,溫暖著身邊的人。

奶奶,讓家庭凝聚在一起,而奶奶和其代表的家庭意義,也成為該片溫暖的核心情感內涵。大米此次做客中國之旅,不僅與遇見的奶奶們共同烹調出舌尖上的好滋味,也品嘗著異國之旅中獨特的溫暖味道。

·End·

編輯 | 薛騰飛 曾宇衡

相關焦點

  • 尋訪地道風味美食 《奶奶最懂得》探尋美食紀錄片的美感與文化性
    ,共同烹調出了舌尖上的好滋味。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聯合製作的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自10月9日上線以來,在豆瓣上獲得8.9分,在騰訊視頻上的專輯播放量也達2132.7萬次。該片以英國主持人大米為第一視角,在尋訪多位中國奶奶旅程中,開啟了一次風味原產地的探尋歷險。大米的這趟旅程,魅力在於未知。
  • 一口樸素的家鄉味,是內心最深的感動——《奶奶最懂得》
    最近終於下定決心要把自媒體作為一份正事去做,方向當然就是本就喜愛的美食了,所以,由於疫情禁足在家這段時間除嘗試了各種食材的烹煮,也看了好一些美食方向的紀錄片,其中一部讓我覺得如獲珍寶,不僅展現了各地極具特色的傳統美食,還用大量的篇幅描繪了鄉村的自然風物,這部紀錄片就是由一位說著流利中文的英國人-大米主持的「奶奶最懂得」。
  • 《奶奶最懂得》英國小夥兒跟中國村落奶奶學做菜
    8集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目前上線了兩集,主持人大米每集探訪中國不同村落裡的兩位奶奶,分別向她們學習一種傳統美食老手藝的製作方法。第一集裡,大米在浙江的潘周家學習做長壽麵,在鄭宅學習做豆腐皮;第二集,他在安徽木梨硔學習做米粿和醃製臭鱖魚。不少網友表示,不僅被接地氣的傳統美食饞到,還被美食背後的人和故事感動了。
  • 解讀豆瓣8.8分的走心美食節目——《奶奶最懂得》,是如何戳中淚點
    並且出了一系列的視頻,叫《奶奶最懂得》。最近,這系列的視頻走紅了,賺足了網友的淚點,並取得豆瓣8.8分的好成績。一夜之間又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感動,同時也收穫了網友的大量點讚。網友們紛紛表示,「一個走胃的節目,卻走心了「……他沒見過野竹筍,弄個麵皮能弄出一個大窟窿,看到村裡的屠夫殺豬,更是驚訝無比、不知所措……(像極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奶奶最懂得》共8集,現在已經播出了5集。在8集裡,共有8個地方(安徽、浙江、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16位老奶奶,她們分別教大米做菜--最拿手的菜。
  • 豆瓣8.8的鄉村美食節目《奶奶最懂得》:明明想走胃,偏偏走了心
    這就是剛上線不久的美食節目《奶奶最懂得》。《奶奶最懂得》總共有8集,目前播出了5集。8集,8個地方(安徽、浙江、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16位奶奶,她們分別傳授給這個英國小夥子她們最懂得的美食。
  • 當外國小夥遇上中國奶奶,場面一度失控!2000萬網友集體淚目
    ----------------------------------------------有一種味道叫家的味道;有一種飯菜叫奶奶做的飯。這個外國小夥,練了一嘴流利的普通話,2個月遊走在中國八個省份,不是為了旅行,而是跑到農村跟奶奶學做菜。
  • 有一種味道,叫奶奶愛吃的溜肥腸……
    「孩子懂事了,咱……咱不綁啦~」奶奶抓起繩子扔到火爐裡。後來,家搬到了順通小區,住上了樓房,印象最深刻的是跟奶奶一起去趕「大西菜行」早市。在外面喝上一碗又香又嫩的豆腐腦,才5毛錢一碗,噴上蒜汁兒、咬上一口紅棗色炸得香脆油條,那叫一個美。
  • 「奶奶在,家就在」16歲的魚臺女孩姚思琪是奶奶的「右胳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攝影 王鑫「我們倆在一起,就是一個幸福的家。」「為福添彩·福彩杯」第三屆尋找齊魯最美孝心頒獎典禮上,姚思琪的一句話,讓不少觀眾當場落淚。從此,灶臺旁多了一個瘦小的身影,切菜、洗碗、遞調料,小小的姚思琪變成了奶奶的右手,也成為奶奶最大的依靠。「奶奶愛乾淨,用一隻胳膊就能把家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姚思琪說,自己用兩隻小手也能為奶奶分憂。每天回到家後就先寫作業,然後幫著奶奶洗衣做飯。
  • 外國小夥是米其林大廚,逛遍中國8個村,找尋奶奶的味道
    最懂得做家常菜的,要數奶奶了。從嫁過來的那一天起,她就開始執掌大勺,如今已有極為豐富的經驗。 紀錄片《奶奶最懂得》海報 當30歲的外國人大米,千裡迢迢來到中國農村,向奶奶們學做地道的家常菜,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 初二作文:與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生活中,我們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而某些事、某一時刻則會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你終生難忘。我因術後要臥床休養兩個月,身邊離不開人照顧,爸爸媽媽陪我從北京一起回來後,要為生計去奔忙,無暇照顧我,於是我就被送到奶奶家了。自小我就由奶奶一手帶大,因為要上學才不得不離開她,這次迫不得已又要回來麻煩奶奶。
  • 小時候所懷念的味道-奶奶的擂茶
    小時候所懷念的味道-奶奶的擂茶小時候,奶奶很喜歡自己親手做擂茶給我喝,而家裡也擺放了做擂茶的器具,一個宛如巨大蓮蓬一樣的陶粒色碗具,上面還有一個兩個拳頭般粗我坐在奶奶的旁邊,看著那漿體越磨越多,清香味也越來越濃鬱,口水止不住的往外流,用稚嫩的小手指了指那碗具中的白漿,好奇的目光直直的盯著奶奶努力磨合擂茶的樣子。"奶奶,奶奶,想喝擂茶。"
  • 小時候所懷念的味道-奶奶的擂茶
    小時候所懷念的味道-奶奶的擂茶小時候,奶奶很喜歡自己親手做擂茶給我喝,而家裡也擺放了做擂茶的器具,一個宛如巨大蓮蓬一樣的陶粒色碗具,上面還有一個兩個拳頭般粗我坐在奶奶的旁邊,看著那漿體越磨越多,清香味也越來越濃鬱,口水止不住的往外流,用稚嫩的小手指了指那碗具中的白漿,好奇的目光直直的盯著奶奶努力磨合擂茶的樣子。"奶奶,奶奶,想喝擂茶。"
  • 劉星雨:奶奶家的花園
    奶奶家的花園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東街小學三一班 劉星雨奶奶家的花園,一年四季都很美!
  • 回味無窮的乾鍋土豆片,奶奶20年的經驗,比飯店的香多了
    大家好,我是A哥說美食,有一段時間沒有去奶奶家了,前幾天正好去了鄉下的奶奶家,也,十分的想念奶奶做的乾鍋土豆片,這味道比外面那些大廚做的好吃多了。到奶奶家差不多是10點鐘,奶奶聽到說我想吃乾鍋土豆片,就拿出了幾個新鮮土豆準備給我做乾鍋土豆片,像這道菜,奶奶還會加一些蝦和一點的五花肉,也剛好我也買了蝦和肉,萬事俱備就差奶奶發功啦。我們將土豆,蝦洗好,將土豆切片泡在水中土豆片最好是5毫米左右的厚度。五花肉切片備用,準備好配料,蔥、姜、蒜、洋蔥清洗乾淨,蔥花、姜蒜末。準備好郫縣豆瓣醬,幹辣椒小米椒。
  • 感恩節的回憶——奶奶
    其實第一個想到感恩的便是我的奶奶,每一次想起她我便會莫名的想落淚。我之前也寫過不少關於奶奶的文章,但無論文字多麼的精深依舊寫不出奶奶對我的恩情。奶奶是地主家的女兒,一雙小腳,一米五不到的個子,微彎的腰背,粗糙的雙手這便是奶奶在我腦海中的印象。
  • 205.最討厭的奶奶
    我在鏘鏘家吃晚飯,吃完飯鏘鏘要送我回家,可鏘鏘的奶奶非要跟著,本來我們都挽好了褲管,準備在嚓嚓河摸魚和泥鰍的,這下只能放兩條蘆葦小船,讓它們在河裡遊蕩了,鏘鏘說,奶奶最討厭了。過了橋,就看到我家,我往家跑,鏘鏘奶奶的聲音追在後頭,咚咚,明天早上來吃酸粥呦……第二天早上,我去鏘鏘家吃酸粥,酸粥端上來,在碗裡堆成山,鏘鏘的奶奶說,酸粥解暑吃不完不準走,哎呀,鏘鏘的奶奶最討厭了。
  • 奶奶家的山櫻桃樹
    文\大連石油 朱卿馳    在奶奶家老房子的院子裡,有一棵山櫻桃樹。因為長得很矮,平時很少會有人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一年四季,他與同在院子裡的那顆高高的杏樹一起浴風沐雨,一到夏天,枝繁葉茂的兩棵樹相得益彰,給奶奶家的院子帶來了勃勃生機。
  • 「奶奶在,家就在」16歲的魚臺女孩姚思琪是奶奶的「右胳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攝影 王鑫「我們倆在一起,就是一個幸福的家。」「為福添彩·福彩杯」第三屆尋找齊魯最美孝心頒獎典禮上,姚思琪的一句話,讓不少觀眾當場落淚。從此,灶臺旁多了一個瘦小的身影,切菜、洗碗、遞調料,小小的姚思琪變成了奶奶的右手,也成為奶奶最大的依靠。「奶奶愛乾淨,用一隻胳膊就能把家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姚思琪說,自己用兩隻小手也能為奶奶分憂。每天回到家後就先寫作業,然後幫著奶奶洗衣做飯。
  • 曹波‖奶奶的歌謠
    奶奶墓前,有一叢碩大的杜鵑,開得特別熱烈,在這座「山花點欲燃」的青山,獨樹一幟。它驚豔的風姿,像極了奶奶美麗的靈魂。奶奶乳名叫「四女」,孩童時,長了一副美人胚兒。十八歲那年,跟著她的一個遠方親戚,在鄰鄉百石圩開店賣水酒。奶奶的釀酒,純手工,味道綿醇,十裡鄉親美之名曰「四女酒」,勞作之餘,喝上一兩碗,即可消解疲累,安然入夢。
  • 奶奶做的紅燒茄子,美味又營養,是想念的味道
    奶奶做的菜,美味又營養,是想念的味道在我們家奶奶最愛做的家常菜就是紅燒茄子了,因為我愛吃,每次回家奶奶都會給我做好吃的紅燒茄子,茄子怎麼做最好吃,當然要紅燒了,不知道是不是讓你最愛的茄子做法,但是是真的讓你饞嘴流口水,一起來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