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人大米的中國之旅中,他與遇見的奶奶們,共同烹調出了舌尖上的好滋味。
英國人大米,愛好在中國旅行,尋覓美味,他說:「美食,是我的第一語言。」
為此,他去往中國8個城市,深入遙遠山村,探訪16位奶奶,做客她們的廚房。而奶奶們,則以看家絕活、祖傳手藝,用最地道的家鄉風味招待這位外國朋友。同時,這趟溫暖的尋味之旅,也讓奶奶們敞開心扉,在鏡頭前講述了她們各有況味的人生故事。
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聯合製作的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自10月9日上線以來,在豆瓣上獲得8.9分,在騰訊視頻上的專輯播放量也達1841.3萬次。該片以英國主持人大米為第一視角,在尋訪多位中國奶奶旅程中,開啟了一次風味原產地的探尋歷險。
大米的這趟旅程,魅力在於未知。
浙江潘周家、安徽木梨硔、雲南玉湖村、四川中路藏寨、貴州肇興侗寨、福建白勝村、廣西黃姚古鎮……許多鮮為人知的村級地名,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而小巴士、麵包車、三輪車,則是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在紀錄片的鏡頭中,經過一路顛簸後,這些各具地域特色的風味鄉鎮才「初揭面紗」,有著讓人驚豔的極致風光與濃厚的人文氣息。
安徽木梨硔,群山環抱,三面懸空,有人稱其為「想像力無法到達的人間仙境」。大米從黃山邊的溪口鎮出發,沒有客車,他先是搭車再徒步,終於在一片茂密竹林裡遇見了66歲的汪奶奶,這位奶奶教大米如何挖竹筍、採野菜,而筍也是當地特產。
滿載而歸後,奶奶帶他回到了自己家,在背靠大山的露天廚房裡,做起了當地特色小吃——米粿。這味小食本是時令風味,需用艾草汁把外皮染成草綠色,再裹上蘿蔔、雪菜、豆腐等製成的餡料,隔水蒸製二十分鐘便可。大米與奶奶的晚餐,在日落之時開始,坐在古樸徽派老宅中,品一口鹹香溢口的米粿,始覺山間靜好。
而在談話間,奶奶世居於此、與老伴偕老的故事,在樸素美食的牽動下,大米憶起了自己90歲高齡的奶奶。由此,美食也成為了不同文化間溝通的語言,讓人們敞開心扉進行感情交流。
中路藏寨的相遇故事,便以一位藏族奶奶的轉經輪開始。這個位於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東北部的寨子,海拔2100米,僅有3600人,許多村民信仰佛教。這裡,有著白色的臧房、金頂的寺廟、傳統的古碉樓,以及熱鬧的鍋莊舞。
大米在寨子遇見的那個轉輪奶奶呷哥阿衝,便是個中路藏菜「大廚」,這一集,奶奶呷哥阿衝把她製作布穀肉的私房菜譜教給了他。拿到新鮮的豬肉以及內臟,才算是製作這道菜的開始,大米去另一戶人家幫奶奶拿豬肉,才發現豬需要現場宰殺,在一番「搏鬥」後,大米順利拿回原材料。
中路藏寨有八十八座千年碉樓,六百座藏式民居,透藍的天空下,奶奶在門口院子裡現場布穀肉教學……高原的寨子,空氣乾燥又乾淨,最後把煮好的布穀肉等掛起風乾,靜候時間便可。奶奶拿出此前風乾好的布穀肉給大米品嘗,肥瘦相間顆粒豐富,鮮美濃鬱中,帶著一絲絲辣味。在這大山間,一份布穀肉,便是親情最好的維繫。
對於一部美食類紀錄片,《奶奶最懂得》立於美食主題,尋訪到許多鮮為人知的地道風味,把獨特風味菜譜保存在鏡頭前,讓許多小眾美食文化得以延續。同時,在美食外,更添風光、人文兩個砝碼,加深了美食類紀錄片的美感與文化性,讓許多「養於深閨人未識」的鄉村被人看見,而它們各自不同的當下文化風貌,也得以在影視作品中留存。
美食類紀錄片在國內並不少見,在題材越來越細分的趨勢下,內容日益垂直於美食的各個領域。《奶奶最懂得》的鮮明特質,在於以一位外國主持人為獨特視角,以特殊的文化交流為紐帶,打開了美食題材紀錄片的另一切口。
作為中國通的大米,他在尊重當地飲食文化的同時,也把自己對美食的獨特思考展現出來。在紀錄片中,有個較為有趣、新鮮的設定,便是每集在奶奶教會他做一道菜後,他會用相似的食材做一道外國菜給奶奶品嘗。
在福建平潭的白勝村,獨居的吳奶奶,以前在孩子出海前會做匯聚八種海鮮的八珍炒糕給他們吃。在吃完奶奶做的八珍炒糕後,大米驚訝於福建海鮮的質優,並選用了鮮蝦、魷魚等當地特產海鮮,用自帶的如藏紅花粉等香料製作了一道西班牙海鮮飯給吳奶奶品嘗。
而生活在雲南麗江玉湖村的趙奶奶,她的小女兒遠嫁澳門。在得知奶奶還沒有去過澳門時,大米貼心地製作了一道葡式土豆甘藍湯配麗江粑粑給奶奶吃,讓她在熟悉的家鄉食材中品味出異地女兒們日常的飲食風味。
對於很多深居家鄉的奶奶們而言,這些中西合璧的菜是非常新鮮的,很多人表示此前並沒有吃過外國菜。而在「給與受」間,中外飲食文化得以交流,也給奶奶、觀眾打開了熟悉食材的新味道。
而大米的美食之旅,在拜師「奶奶們」學廚外,也品讀著她們的人生故事。同時,在影片溫暖的色調中,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也在忙碌的勞作中閃爍著動人光輝。
住在貴州鼓樓之鄉肇興侗寨的陸奶奶,曾經當過小學老師,性格熱情開朗。她請初入苗寨的大米喝油茶,把特別的苗菜牛癟教給大米。在村子廊橋上的現場教學,香味吸引了廊橋旁休閒的村民,陸奶奶非常熱情地招呼大家來品嘗熱乎乎的牛癟湯,她說道,「一個人在世界上就要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簡單平實的話語,道出了她對和睦鄰裡關係的重視。
《奶奶最懂得》裡的很多奶奶,都是圍著家人操勞了一輩子,操勞家務,主導廚房,練就家常菜「大師」水平:浙江潘周家的陳奶奶,做了一輩子麵條,靠著這細細的麵條,讓家人過上不愁吃穿的生活;麗江玉湖村的李奶奶,為家人跑上跑下,每日早上坐車去麗江為工作的兒女看孩子,她親手製作的香甜納西月餅,成為祖孫間的甜蜜記憶;住在茂蘭孤獨的水族奶奶,一人守著帶著全家人回憶的老房子,這裡也是村裡人的回憶……
她們身上,有著作為中國女性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優良品質,及對生活怡然自得的態度,以極具鄉土氣息的美好味道,溫暖著身邊的人。
奶奶,讓家庭凝聚在一起,而奶奶和其代表的家庭意義,也成為該片溫暖的核心情感內涵。大米此次做客中國之旅,不僅與遇見的奶奶們共同烹調出舌尖上的好滋味,也品嘗著異國之旅中獨特的溫暖味道。
·End·
編輯 | 薛騰飛 曾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