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繼淵 武定縣文聯
金沙江南岸有一座風光秀美的高山,名叫萬松山,又稱環州山。明清時期,萬松山是武定環州彝族李氏土司的住山。從明代嘉靖間(1566年10月)起,李氏土司守大、小環州,經營16代384年。李氏歷代土司多為飽學之士,善書法,能詩文,文脈相傳,在萬松山留下了眾多的摩崖石刻,為秀美景觀平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李尚仁,環州土司李小黑之長子,號斯盛,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襲位,官授「都司」。李尚仁尊崇儒學,詩書俱佳,寫了大量詩文。在萬松山西麓的卡莫村虎蛟關、桃源峽、固布魯等幾處,留下他的幾首漢文石刻詩。其中他題書在卡莫村桃源峽摩崖上的一首詩,頗有意境:「怪石巉崖晤翠微,秋來北鷹盡南飛。羅星水口如拱極,扶杖山頭看晚暉」。
在萬松山麓的大彎子壩,有一處彝族古代祭祀遺址,現基本保存完好。登上一道高約1米的石坎,是一片開闊的臺地。終端是一堵長13米,高3.8米的石壁,上面刻有葫蘆、日月、壺口等神秘祭祀圖案,兩旁還刻有彝文楹聯,楊鳳江先生翻譯為∶「雞啼九天祿,翅下降吉祥」。
李宗唐,號「環居主人」,武定環州第五代土司,於康熙四年(1665年)襲職。李宗唐能文善武,屢立戰功,授「雲南士兵總管」,防守金沙江。他把土司衙署從萬松山西北的卡莫大村遷至東南麓山環水繞的環州村,修建環州大城、小城,同時加強對金沙江的防守,在他控制下的龍街、丙弄、白馬口渡口等處險要鎖鑰,構築了虎蛟關、固布魯兩座城堡。在萬松山虎蛟關、桃源峽、固布魯等處,留下了落款為「環居主人並題書」的幾首詩歌石刻。他題書在虎蛟關石壁上的詩,很有武將的豪氣:「怪石千堆似萬軍,仙人留下做龍兵。有頭有尾兮形象,八面巍巍驚鬼神。」根據落款判斷,此詩寫於1771年。
山之西北,有一險關。一塊自然平整的石壁上刻著「桃源峽」三個大字。在其下方鐫刻著13行123字的彝文,書法秀美,楊鳳江先生翻譯為:
「先祖曲布(安納)土司,慈心行公道。他在世時,花了一生心血,匠人們日夜辛勞,終於建成廟宇,使得民眾得以庇佑。自此,彩雲南現,雄雞高唱,為人們祈福祿。朗朗青天,明月高懸,繁星滿天,民眾安樂。土司勤祭祀,為的是轄區的民眾。
先祖有謀略,曾遠徵攻城,立下赫顯戰功。為剿滅匪亂,喝過髒水。徵戰凱旋,金江以南十二村成了世襲領地。阿西大昌吉。光宗門庭。納登克勒裔魯麻撰。」
落款為「乾隆辛丑」,即1781年。這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第四塊大彝文石刻。
在桃源峽石壁上,李宗唐題刻有一首《感舊》:「惜日當年把筆授,曾遊秦蜀取封侯。歸來遍地花千樹,滿眼高山河水流。」
在桃園峽,刻有一幅高約1.5米的《對弈圖》,大樹下兩人對弈,正面長者舉子欲投,身後站著一位伸手指點的貴婦人;另一位對弈者身子稍前傾,目光緊盯對方捏棋子之手,欲言又止,形象如生。據說,長者是李宗唐的自畫像,舉棋姿態瀟灑、自信。
李宗唐題書在固布魯「臥雲石」上的另一首詩,頗具詩情與哲理:「功名富貴酌盅酒,得失榮枯只作歌。非是我來忘歲月,只因身臥白雲窩。」
山之東北,也有一處險關。在一方石壁上刻著「升天台」三個漢字,其下刻有李宗唐作於乾隆己丑(1769年)秋的《重登升仙臺有懷》兩首詩,署名為「環居主人」。其中一首為:「紅巖瀑布自年年,悟入天台仙徑前。松稍不來天外鴿,幽人獨自抱雲眠。」
旁邊崖壁上鐫刻著3行19字彝文,楊鳳江先生翻譯為:「願蒼天福佑,日月經天的歡聲笑語中,能獵取牛、鹿,有膀可卜;在遷徙的途中源源有獐麂可食。」由此可見,當時萬松山是牛、麂、獐等動物的家園。
萬松山的這些摩崖石刻,既是明清時期當地風光景色的藝術描摹,也是研究明清時期當地自然環境和彝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來源:雲南網 作者 | 楊繼淵 武定縣文聯 圖 | 武定看點▌編輯:武定看點(爆料、合作微信:18987815586)▌法顧:雲南楚國律師事務所 杞曉軍:1580878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