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2020-12-12 品詩賞詞

初春時節、桃紅李白,到處都呈現出盎然的春意。藍天上雲朵簇擁著,悠閒地徜徉;田野中蝴蝶嬉戲著,自由地飛翔。還有那遠道而來的燕子,也在人家的屋簷裡,婉轉地歌唱。

北宋的晏殊就喜歡描寫燕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既有一份眷戀,也好像在表達深婉的人生感觸。南宋的辛棄疾卻說,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也抒寫了一種人生的曠達感受。

元代也有一位才子描寫燕子,就更是特別。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絕句

春寒惻惻掩重門, 金鴨香殘火尚溫。

燕子不來花又落, 一庭風雨自黃昏。

這首詩的作者是趙孟 ,詩人在南宋滅亡後,便歸鄉閒居。元世祖讚賞其才貌,提拔他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後來又官居一品,名滿天下。詩人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也給後世留下諸多爭議。

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他的文章也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有唐人之細緻,也有宋人之雄渾。

這首七絕分寫室內與室外兩個片斷,作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孤寂愁苦的心情。詩人緊扣「春寒」二字,左旋右繞,即事抒情,令人感慨不已。

詩的大意是:春寒料峭、內心悽涼,重門都已關閉,室內只有那餘溫尚存的香火,還能給人些許暖意。燕子未曾歸來,花兒卻已紛紛飄落;庭院裡風雨不斷,又是黃昏時候!李清照有名句,「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趙孟詩中的意境與此類似。

春天裡萬物復甦,很多詩人都盡情謳歌春暖花開、欣欣向榮,但趙孟卻緊緊抓住春寒進行構思,表現出一種與春天的奮發格格不入的情感。

一個寒冷的春天,冷氣刺骨,詩人把所有的門戶都嚴嚴實實地關閉起來。燻爐裡的香已經燒完了,但還留下一些暖氣。惻惻,指春寒在心中造成的悽清感覺;金鴨,是指鴨形的香爐,南宋的陸遊曾有「金鴨餘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作者在這裡化用其意。

首句描寫春寒的程度,次句補充第一句。「火尚溫」是反寫,正因為寒冷,才覺得殘香餘燼還帶有熱度。作者以爐中香料將盡而不添加,反襯詩人無聊心境和愁悶心緒。

冷氣從外面飄來,所以後兩句轉寫室外。燕子因為春寒,也沒能像往年一樣,飛來壘巢呢喃;剛開的花兒受到寒冷的摧殘,匆匆褪下紅妝,到處一派悽清。「一庭風雨」,將春寒更加深一層,也暗喻著仕途中的風雨不斷,令人舉步維艱。

農諺道,春寒多雨水。冷風伴隨著寒雨,到黃昏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一個「自」字,非常關鍵,門外無人、冷冷清清,門內孤身、無以排遣。整個世界仿佛就只有詩人自己,默默地忍受著孤寂與愁苦。

縱覽這首絕句,構思非常特別,作者並沒有落入俗套地表現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迷人景象,卻展現出一種春寒惻惻、燕子不來的悽清之境,正是為了傳達詩人彷徨無助的心情。

春寒並非難遇之事,趙在創作這首詩時,南宋正在作最後的掙扎。也許詩人感覺眼前局勢,就如這苦雨悽風的寒春一般寂寥蕭瑟。他觸景生情,表達了自己對時局深深的憂慮。

詩人善於寓情於景,並表現自己對國事的悲愁。他還有一首絕句這樣寫道,「溪頭月色白如沙,近水樓臺一萬家。誰向夜深吹玉笛,傷心莫聽後庭花。」作者在文中也是借景抒情,表達亡國遺民的悽愴。

相關焦點

  • 狀元詩人很著名的一首絕句,構思巧妙,最後7字更是意境悠遠
    唐代一位詩人秋夜送客,心情也很複雜,下面介紹狀元詩人很著名的一首絕句,構思巧妙,最後7字更是意境悠遠。送魏十六還蘇州唐代:皇甫冉秋夜深深此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雲。  皇甫冉,字茂政,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晉代高士皇甫謐之後。他自小聰穎好學,10歲屬文,深受張九齡器重。天寶15年狀元及第,工於詩,其詩清新飄逸,多有漂泊之感。作者有一位叫魏十六的朋友與其關係很密切,他曾從蘇州到常州來拜訪作者,返回蘇州時,作者乘船送他,此詩即寫於當時。
  • 兩首有關春雨的絕句,僅是最後兩句,就值得細讀
    春雨也會令人詩興大發,感悟深刻,下面介紹兩首有關春雨的絕句,僅是最後兩句,就值得細讀。春遊湖宋代: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竇群,字丹列,京兆人。他的兄長和弟弟都是進士及第,唯獨他以處士客居於毗陵。蘇州刺史韋夏卿曾推薦竇群為左拾遺,後來出為唐州刺史。竇群為人狠戾,頗復恩讎,臨事不顧生死。當人們得知他被朝廷徵入,並準備重用,大家皆懼駭,直到聽說他死了才稍稍心安。
  • 唐代才子醉後吟詩,這首絕句跌宕起伏,耐人細讀
    下面介紹的是唐代才子醉後吟詩,這首絕句跌宕起伏,耐人細讀。紫藤唐代:許渾綠蔓濃陰紫袖低,客來留坐小堂西。醉中掩瑟無人會,家近江南罨畫溪。更有一些詩人以紫藤,比喻嫻靜少女。許渾善於刻畫景物,也經常進行聯想,思維跨度大。詩人首先描寫紫藤的外形,「綠蔓濃陰紫袖低」。作者落筆擒題,綠色藤蔓、濃陰密蓋,寫出了紫藤作為棚架植物的特點。而「紫袖低」則傳神地以物比人,紫滕花軸像少女的紫色長袖,低低下垂。
  • 南宋未留下名字的詩人,寫下一首千古佳作,最後7個字驚豔世人
    再比如陸遊,雖然是南宋才子,卻以詩才而聞名於世,一生留下上萬首詩,數量上幾乎秒殺所有文人,詩的質量也非常高。歷史上不乏造詣極高的牛人,僅憑一兩首作品就可以名留青史,比如《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無獨有偶,南宋一位連名字都未留下的詩人,卻寫下一首千古佳作,最後7個字驚豔世人。
  • 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清代:龔自珍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作者在這樣的書香門第,從小就接受耳濡目染,自己不僅勤奮上進,而且很有天分,其詩文更顯深厚的文學功底。可是這樣的青年才俊卻仕途不順,科考中接二連三地落榜,讓他曾經一度非常懷疑自己的人生。往事如夢如煙,人生卻顯得迷離恍惚。枝上花開一年又一年,轉眼間早已又數過十個春天。
  •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外,更有一首28字絕句寫盡江南春景之美
    但是,這首古詩之所以流傳甚廣,就在於詩人把季節的變化、把思鄉的心情、把行人的神態,甚至結合詩人自己的人生經歷,都融入了這28個字當中,才寫出了如此深刻雋永的詩作。而除了這首古詩以外,杜牧更有一首28字的絕句,寫盡江南春景之美。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 梅花盛開的季節無梅可賞,元代才子寫下一首詩,通篇充滿了憂愁
    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代才子劉因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有別於其它的詠梅詩,它並不是直接讚美梅花,而是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先是描寫了殘酷的戰爭,以此為切入點,再結合梅花獨特的個性,從而寫出了這麼一首有內涵的詩。對於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深入地去了解,則是會現整首詩不僅意境唯美,同時寫得也是很有韻味。
  • 元代落魄才子一首詠梅詩,不同桃李混芳塵,寫出了冰清玉潔的梅花
    《白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第一二句寫得就很是獨特,雖然表現是在描寫白梅,但卻是借用這種植物所獨有的一種品德,從而來表達自己一種獨特的人生態度,「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白梅它不同與其它的植物,並不是選擇在春天開花,而是到了寒冷的冬季裡綻放,同時也是在深山之中獨自開放,它不同與桃花和李子花,顯得超凡脫俗。
  • 不入流詩人的一首代表作,構思精妙,最後14 個字妙絕古今
    宋詩的代表人物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善於揭示蘊涵在詩歌形象中的理趣,更因為無法施展平生抱負,使得他們的文風內斂而又深刻。下面分享的是不入流詩人的一首代表作,構思精妙,最後14 個字妙絕古今。南宋滅亡後,因為對元代的統治極端憎惡,遂而歸隱。他的作品爽快峭立,自成風格,昭示出遺民詩人在朝代更替、與現實窘境下的人格尊嚴與民族氣節。如「西來無道路,南去亦塵沙。獨立蒼茫外,吾生何處家?」詩人以獨特的審美觀照,深刻的情感內蘊,為宋代詩歌留下了一抹璀璨的餘暉。
  • 蘇軾即興題詩,這首絕句闡述了處世之道,值得細讀
    宋代時這種寄興手法更受到重視,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下面分享的是蘇軾即興題詩,這首絕句闡述了處世之道,值得細讀。王復秀才所居雙檜宋代:蘇軾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這首絕句表面上詠物,實際上喻人,作者借對檜樹的詠嘆,稱讚友人光明磊落,並表達自己的處世態度。前兩句詠嘆檜的枝幹,「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檜樹枝幹挺拔,既無楊柳的婀娜之姿,也無桃杏的俯仰之態。凌空,既誇其高大,也贊它超凡脫俗,縱橫於天地之間。
  • 呂本中的一首絕句,以故為新,奪胎換骨,卻更有新意
    古代私塾中剛入學的孩子還不懂事,根本不懂詩文裡的深意,但是先生卻要求他們將詩文背得滾瓜爛熟,最後他們成年後卻感到受益多多。所以古代很多詩人因為熟讀詩書,自己創作時也就可以信手拈來。下面介紹呂本中的一首絕句,以故為新,奪胎換骨,卻更有新意。
  • 作者是元詩四大家之一,這首絕句虛實變幻,最後一句精彩絕倫
    讀到一首好詩,就像眼前擺放著一瓶醇香的陳釀,即使瓶蓋未啟也香飄四溢;又仿佛留聲機裡播放著一首老歌,帶你回到那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流金歲月。詩人杜甫有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 大曆才子的一首名作,全文無一愁字,卻句句溢滿愁思
    耿湋是大曆十大才子之一,字洪源,進士及第,官右拾遺,與錢起、盧綸、司空曙諸人齊名。耿湋的詩不深琢削,而風格自勝,這首絕句寫得極其精彩。全詩大意是:斜照的夕陽,射入了深深的閭巷;欲訴無人,誰能排解我心中的憂傷。古道荒涼,黃昏時就人跡罕至;秋風掀動禾黍,我的愁思更是綿綿無量。
  • 皇帝詩人的一首七律,描寫細膩,值得細讀
    清代的愛新覺羅 · 弘曆則是一個另類,下面介紹皇帝詩人的一首七律,描寫細膩,值得細讀。瓊島春陰清代:愛新覺羅 · 弘曆艮嶽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蹟感懷多。倚巖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瓊島春陰,在北京北海公園內太液池南部,金時名瓊華島,元代稱萬壽山或萬歲山。明清兩代為宮廷內苑,其間建築精美,高低錯落,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清順治八年,於島中央元代廣寒殿舊址上,建造起一座白塔,康熙十八年、雍正九年均因地震塌毀,而兩次重建。
  • 曹丕的一首雜詩,構思巧妙,不事雕琢,不愧為建安才子
    曹丕,字子桓,三國時著名文學家,魏武帝曹操的次子。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很多讀者都熟悉他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抒發了空曠寂寞的感受。下面介紹曹丕的一首雜詩,構思巧妙,不事雕琢,不愧為建安才子。
  • 楊萬裡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但是一些詩作,仍然需要細讀,才能看出其背後的深意。譬如,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宿靈鷲禪寺》。《宿靈鷲禪寺》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楊萬裡於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歸故鄉吉水途中,投宿於永豐靈鷲禪寺時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便是借事寓意,以物比人。看似描寫夜宿山寺時,所聽到的山泉,實際上是藉此諷刺了當朝的一些官員,可謂入木三分。
  • 白居易的一首詩,明白如話,卻直抒胸臆,最後10字更值得稱道
    歲月滄桑、世事紛紜,生活中充滿了悲愁和喜悅,更有無數說不清、道不明的坎坷與辛酸。有人笑對人生,在危急關頭依然鎮定自若;有人悲嘆命運,在存亡之間極易茫然失措。生命就像一曲交響,時而淺吟低唱,時而引吭高歌。
  • 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一首絕句也是千古絕唱
    為人歷十才子之一。德宗即位後,知制誥缺人,中書省提名兩次,德宗都不批准。只好請旨,應該讓誰做這個官。德宗批道:「與韓翊。"當時另有一個江淮刺史韓翊,中書省不知德宗的意思是要哪一個,便把兩個韓翃的名單一起進呈。德宗便批道:"『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翊。"於是就任命詩人韓翃為駕部郎中知制誥,以後又升任中書舍人。大曆十才子中,官位以韓翊為最高,而他之所以能做到中書舍人,是由於他的詩獲得了皇帝的欣賞。
  • 此人是陸遊的老師,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描寫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陸遊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洋溢著愛國熱情,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相信只要提起這位詩人,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不會陌生;不過筆者今天並不想與大家分享他的作品,而是推薦他老師曾己的一首七言絕句《三衢道中》,這首詩也是很唯美。
  • 宋代詩僧外出賞景,寫了一首詩,最後14個字表達了獨特的感受
    古代優秀的詩人首先非常善於觀察大自然的秀麗多姿,其次也能形象化地描寫出山水之美,最後還加上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出獨特感受。這樣的作品才不至於刻板,而會有一種飛動而傳神的靈性。宋代詩僧春雨濛濛時外出賞景,寫了一首詩,最後14個字表達了獨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