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屈辱的生還到暴風雨般的反擊,羅馬如何擴版,統治義大利半島

2020-12-13 騰訊網

連戰連勝的羅馬人遭受了磨鍊。爭奪義大利南部的霸權是羅馬發動戰爭最充分的理由。特別是從外人角度看來,擴張霸權的羅馬只是為了擴張領土而已。公元前327年,羅馬和薩莫奈再次發生戰爭。這是一場漫長而奇怪的戰爭。山地士兵擅長遊擊戰術,是勇敢和強勁的對手。而且,由於是羅馬派軍隊遠徵薩莫奈,薩莫奈能明顯佔據地勢之利。可以預想,羅馬軍隊將面臨一場苦戰。

一、遠徵薩莫奈

公元前321年,卡爾維努斯和波斯圖米烏斯當選執政官。兩人強烈主張遠徵薩莫奈,因此,元老院通過了決議,發動戰爭消滅薩莫奈。同年,四個軍團通過坎帕尼亞東部邊境地帶,入侵敵方陣地。由於沒有阿庇亞大道,行軍極其艱難,軍事計劃也操之過急,敵情不明。

薩莫奈軍隊首領是龐蒂烏斯,不幸的是,他是一位比羅馬統帥更有謀略的勇將。他選擇十名士兵,扮成牧羊人,混入羅馬軍隊的營地。這些牧羊人散布謠言,說羅馬的同盟國被薩莫奈軍隊包圍,馬上就要陷落。同時,龐蒂烏斯在考狄烏姆峽谷的森林裡秘密安排了伏兵。

羅馬的統帥本應該先搞清楚這個情報的真假再做決定,但他卻沒有,反而輕易相信了謠言。因為對這兩個主戰派來說,這個情報來得正是時候。羅馬軍隊深入有高山深谷的森林地帶,一路上感覺良好。背著沉重行李的羅馬士兵,行軍特別艱難,但仍竭盡全力行進。不久,像被引誘似的,全部士兵都進入了考狄烏姆峽谷間的窄路上。

羅馬軍隊全都掉進陷阱裡了,可發覺上當時,前後左右到處都是數不清的薩莫奈士兵,羅馬軍隊完全被包圍住。羅馬軍隊進退不能,猶如袋中老鼠。儘管羅馬士兵拼死突圍,也無濟於事。很快,羅馬士兵就被近在眼前的死亡恐懼所籠罩。

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包圍持續了幾天,薩莫奈士兵只是在樹木和巖石間晃動,一點也沒有進攻的意思。薩莫奈人也有某種擔心,害怕如果把羅馬人全部殺死,羅馬人會來報復。

放掉羅馬人,才能和羅馬人恢復和平關係,這是薩莫奈人所希望的。龐蒂烏斯不僅是勇將還是智將,於是,他召見羅馬執政官進行談判,要求羅馬停止敵對行為,返還被佔領的土地。但失敗一方必須表示恭順之意。如果不能,就要忍受屈辱,走過用矛架起來的軛形門。這是他們回國的條件。

如果背上這種恥辱,倒不如戰死。羅馬士兵這樣叫喊著,但執政官決定讓羅馬士兵活著回到羅馬。兩根柱子被豎起來,上面橫著一支矛,羅馬士兵一個個鑽過。士兵被脫去褲子,軍官被取下勳章和位階徽章。周圍的薩莫奈士兵不斷謾罵,屈辱的儀式顯得特別漫長。

歸途上羅馬士兵有氣無力地走著,好像骯髒的流浪者隊伍。勇士的身影不見了,這支被打垮的隊伍如同行屍走肉。一位經驗豐富的元老院元老說:「雖說羅馬士兵被打垮了,被虐待的屈辱感、胸中積鬱的痛恨一定會喚醒他們的名譽心和復仇心。這種陰鬱的沉默很快就如暴風雨般襲向薩莫奈人,颳倒城牆,讓敵人鑽過軛形門。」

實際上,正如這個元老所說那樣,在新的執政官領導下,羅馬變成新的軍團,進擊薩莫奈。他們得到確切情報後,急襲敵人陣地。戰場既無峽谷也無森林。羅馬士兵怒火中燒,叫喊著:「這裡只有勇氣。」薩莫奈士兵屍橫遍野,活著的士兵逃往城內。很快,放棄抵抗的薩莫奈軍隊向羅馬軍隊投降。七千名薩莫奈士兵在龐蒂烏斯帶領下鑽過用矛架起來的軛形門。

二、吹走和平方案的古老演說

與山地民族薩莫奈人的戰爭耗時達二十多年,實際上是相當困難的戰爭。在戰爭最激烈的公元前312年,羅馬鋪設了通往坎帕尼亞的卡普亞的阿庇亞大道。這是動員全體羅馬公民完成的,可見當時和山地民族的戰爭是何等地危急。

羅馬通過戰爭吞併領土,與各個城市分別締結同盟關係,更在要害地區設立軍事據點。羅馬勢力的擴張已經使義大利半島的各民族倍感威脅,頑強的薩莫奈人再次舉起反抗旗幟,並拉攏周邊部族,使戰亂進一步擴大。伊達拉裡亞人和高盧人也都支援薩莫奈人。雖然處境不利,但羅馬畢竟是羅馬。公元前290年,羅馬迫使薩莫奈人徹底屈服。羅馬在義大利的霸權已經難以撼動了。

義大利半島南岸自古以來就有希臘人居住,該地區被稱為。這些希臘人難以擺脫和羅馬衝突的宿命,但只靠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希臘勢力,是對抗不了羅馬的。

我們查看地圖就可以知道,義大利半島南端和希臘本土非常近,半島南端的對岸就是伊比魯斯王國。國王皮洛士是一位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野心勃勃的人。大希臘向皮洛士請求支援,皮洛士立刻率領兩萬五千名士兵和二十頭戰象挺進義大利。皮洛士不僅以大帝自居,同時也很擅長戰術。戰況發展對皮洛士越來越有利,義大利的居民開始動搖,對羅馬的支援越來越猶豫。羅馬也出現要同皮洛士和解的聲音。

阿庇烏斯已經是一位隱退的瞎老頭了,他聽到消息,說入侵義大利的皮洛士王派使者帶來了和平方案,而且元老院害怕義大利居民倒戈,打算接受這個和平方案。已經看不見的阿庇烏斯在兒子們的攙扶下來到元老院會場,要求發言。

我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即使耳朵也聽不見了,我也還可以思考。所謂皮洛士式的和平,是非常有傷羅馬名聲的。平時,各位向所有人宣揚的名言去哪裡了呢?「如果亞歷山大大帝來到義大利,年富力強的我們和父輩一起戰鬥,他就不會被讚美為天下無敵,也許因敗走而溘然長逝,羅馬的名聲便會更高。」這樣的氣概哪裡去了。

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已經擊退入侵的高盧人,臨近的各部族也已臣服,特別是打敗勁敵薩莫奈人後,羅馬在義大利半島勢力已銳不可當。古老的性情再次激發出羅馬人戰爭的熱情,皮洛士派來的和平使者被遣送回國。使者回國後這樣報告:

在我看來,元老院如王者雲集之地。民眾就像九頭蛇那樣砍掉頭還能再生,是戰場上的可怕對手。後面待命的士兵是站在前列的兩倍,還要對付拿著武器的羅馬人,人數比這些士兵還要多數倍。作為共和國根基,元老院裡充滿了勇將,這些勇將都有國王般的才幹。

三、最終統治義大利半島

羅馬公職人員有一種前導官,扛著被稱為「法西斯」的斧頭和棒束,象徵著公職人員的權威。法西斯主義是結合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大眾運動。

古代的法西斯主義必須經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發展到獨裁政體。因為羅馬人憎惡伊達拉裡亞人「傲慢者」塔克文,同樣厭惡獨裁政體,所以,可以說,羅馬人國家展現的是「共和政體法西斯主義」。

擊退皮洛士國王,形狀如同長靴的義大利半島,其「腳跟」和「腳尖」部分都納入了羅馬的統治範圍。唯有這樣的義大利的霸主才是S.P.Q.R。

如果說法西斯主義國家的真實面貌是什麼,那一定是對軍隊和國家的讚美。這樣的事例在祖先的故事中有很多。周邊部族、伊達拉裡亞人、高盧人都支持薩莫奈軍隊,強悍的羅馬軍隊眼看就要到崩潰的邊緣。平民出身的執政官德西烏斯·穆斯仰天長嘯:「如果明媚的陽光照耀我的祖國,我願犧牲自己。」說完隻身衝向敵陣,壯烈戰死。

結語

無論是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還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始終都是由獨裁者統率的霸權國家,真正的王者只有一個。但羅馬有很多王者,共和政體與法西斯主義結合在了一起。追尋祖先的故事,我們能看到羅馬人的國家的原型。至少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羅馬一直採用「共和政體法西斯主義」的統治形式。

參考文獻:

《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

《看得見的歐洲史》

《羅馬史》

相關焦點

  • 彪悍的羅馬,對比現在的義大利,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嗎?
    如果不看義大利那些眾多古羅馬時代遺蹟的話,根本無法聯想到義大利人就是羅馬人的後裔。但是,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可能有的人說:羅馬人不是黑髮黑眼嗎?現在的義大利人都金髮碧眼了,肯定被「換種」了。這就只有一種解釋:義大利人是古羅馬人的直系後裔。那義大利人怎麼由善戰的羅馬人變成菜雞的?在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滅亡後,亞平寧半島就一直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不復當年羅馬時代的盛況。
  • 撒丁王國是如何統一義大利的?
    那麼這個小王國是如何實現義大利的統一大業的呢?它的站隊技能又是如何生成的呢?1.維也納會議前後的義大利義大利同法蘭西與德意志,是公元9世紀組成法蘭克王國的三大政治實體,而義大利就是當時法蘭克王國統治亞平寧半島的區域。但是直到19世紀前,亞平寧半島上都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義大利」只是一個地理概念。
  • 羅馬象徵著輝煌歷史,義大利統一後為何不用含有「羅馬」的國名?
    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繫起古羅馬帝國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 強悍如牛的羅馬人是義大利人的先祖麼?義大利人體質為何下降
    這用在羅馬人和義大利人身上,恰如其分,曾經的羅馬人統治義大利人長達9個世紀。如今羅馬人早已不知去向,而義大利人卻在亂世中生存了下來,成為亞平寧半島的主人,羅馬城成為了義大利的首府。    羅馬人,民族大融合  圖蒙森的《羅馬史》說:羅馬人不是徵服義大利,而是把義大利的所有民族統一成了一個國家。  羅馬人誠然是這些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但只不過是一支而已。  羅馬最初只是一個城邦,羅馬城創建於公元前753年,包括帕拉蒂諾、卡皮託利、埃斯奎利諾等七個山丘,史稱七丘之城。
  • 【聖地誌】羅馬統治之下
    羅馬統治之下羅馬帝國統治以色列地約四百年,其間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對西方文化的歷史和以色列人民的命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西元前63年龐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西元前106~48)徵服聖地,使先前已風靡此地的羅馬文化得著加強,揭開了這一時期的序幕。此後,這時期一再上演猶太人為求獨立不斷的鬥爭。
  • 羅馬帝國曾那麼強大,義大利統一全國後為何不用「羅馬」為國名
    即便二戰前法西斯政權上臺,再到二戰後義大利建立共和國,義大利都沒有恢復「羅馬」國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某些歷史學家的考證,義大利最早起源於亞平寧半島的南部。當時,某些希臘人來到亞平寧半島生活,他們在半島南部建立起很多城市。其翻譯過來為「Víteliú」,這是義大利最早的名稱來源。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義大利的名稱成為「Italy」。 然而,隨著羅馬的不斷擴張,半島南部的那些被稱為「義大利」的城市也就被羅馬佔領了。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他們認為,信奉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基督教是對羅馬神的否定,會危及到羅馬統治者的神權統治。同時,羅馬帝國對猶太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激起了猶太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抗,羅馬帝國和猶太人經常爆發戰爭,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基督教也因此在羅馬統治地區遭受仇視。所以,長期以來,基督教一直受到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
  • 羅馬簡史:義大利羅馬的歷史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梵蒂岡和教皇的所在地,曾經是一個廣闊的古老帝國的中心。這仍然是歐洲文化和歷史的焦點。公元前500年羅馬共和國和帝國國王被一個持續了五個世紀的共和國所取代,看到羅馬統治擴展到了周圍的地中海。羅馬是這個帝國的中心,其統治者在奧古斯都統治後成為皇帝,他於公元14年死亡擴張,直到羅馬統治歐洲西部和南部,北非和中東部分地區。因此,羅馬成為大量花費在建築物上的豐富文化的焦點。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羅馬人同哥特人「翻臉」一般印象中蠻族一定是未開化的野蠻異族,而羅馬人眼中的蠻族中,移居義大利半島的東哥特人,算得上「文明」開化者,他們努力學習羅馬文化傳統,幾十年來致力於融入羅馬文化圈。一、查士丁尼的帝國整合願景535到555年,由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發動的「哥特戰爭」是羅馬帝國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役。查士丁尼在527年繼承皇位之後,一直以來都將重新整合「東西羅馬」作為施政方向。從他的一句著名口頭禪「哥特人如何毀滅了義大利,就讓他們重新在義大利滅亡」中可以看出,身居東境的羅馬人始終對佔據義大利島的侵略者極度不滿。
  • 義大利足球地理:地中海般深邃的藍
    題記——義大利足球地理:地中海般深邃的藍 這裡是地中海之心,靴形半島,繽紛的海岸線自亞得裡亞海,順延向西西里與撒丁尼亞,夢幻國度孕育了亞平寧獨有的魅力,風情傳世。主要位于波河平原的北部地區(西北&東北)是義大利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首都羅馬的經濟輻射使得中部地區的經濟也較為可觀,達到了歐盟平均水平,但半島南部和島區的發展甚為遲緩。若以羅馬城為分界線,再對比各地區人均GDP和相對歐盟平均水準,其北部經濟更是遠超南方水準,差距甚至接近2倍。
  • (二戰登陸戰介紹)義大利半島登陸作戰
    如果水際防禦失敗,便橫跨義大利半島布置一系列防禦陣地進行抵抗,直到德軍完成兵力集結,發動反攻。因此,凱塞林除將摩步第3師、傘兵第2師部署在羅馬地區,直接由其指揮外,其餘6個師編入第10集團軍(司令為菲廷霍夫上將),擔負南部防務,阻敵由南向北推進,為在義大利中央地區組織防禦贏得時間,並儘可能不受損失地退到羅馬以南地區。
  • 巴裡——義大利通向巴爾幹半島和東地中海的主要港口
    巴裡市位於義大利東南部,坐落在瀕臨亞得裡亞海的肥沃平原上。巴裡是普利亞大區首府,是義大利南部第二大城市,位處亞得裡亞海,是義大利通向巴爾幹半島和東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巴裡市是義大利普利亞區的首府,巴裡省的省會,是普利亞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 到義大利羅馬,可以去這裡玩玩
    羅馬(Rome),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她,有人文薈萃、充滿活力的都會,有氣勢磅礡的險峻高山,有四季變幻之景致,以豐富的地方特色、人文史跡拼湊出與眾不同的風情,她就是羅馬,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領略她的風情萬種。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古羅馬帝國滅亡後,威尼斯共和國曾在13-19世紀初統治過巴爾幹西端的部分領土,直到被奧匈帝國吞併。趁著奧匈帝國在一次大戰後覆滅,義大利在1919年收復了這些領土,可為什麼又會在1952年劃給了南斯拉夫?
  • 成華區文化館線上活動(332)·文化分享 |​ 羅馬帝國曾那麼強大,義大利統一全國後為何不用「羅馬」為國名
    義大利,位於南部歐洲亞平寧半島上的國家。其首都羅馬是享譽世界的著名古城,像羅馬鬥獸場、萬神殿、聖彼得大教堂、圖拉真集市等地點都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這座2500年歷史的古城見證了義大利的歷史。而羅馬帝國和同時期的大漢帝國一起,成為了東西半球極具影響力的發達帝國,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 米蘭、都靈和威尼斯成為「義大利」的過程
    自12世紀以來,薩丁尼亞島就是一個獨立公國,隨著薩伏依家族將統治中心也轉移到該島,兩者重組為薩丁尼亞王國。王國成立後,作為義大利民族主義的旗手,隨即開始醞釀統一戰爭。然而,當戰爭真的開始後,薩丁尼亞才發現自身力有未逮。為取得拿破崙三世的支持,答應割讓薩伏依和尼斯兩個地區。法蘭西王國這才出兵支援,促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 墮落的羅馬:今天的義大利為什麼不行了?
    01.糾結的亞平寧義大利的主體部分便是位於地中海中間線上的亞平寧半島(外加西西里島與撒丁島)。這個高筒靴一般的半島被一條縱貫中央的山脈所分割。東西南三面為沿海平原,其中西海岸北部臺伯河平原孕育了偉大的羅馬城邦,而東海岸則誕生了諸如威尼斯這般強大的商業城邦。
  • 布匿戰爭,陸地強國羅馬打敗了海洋強國迦太基,地中海霸權歸羅馬
    腓尼基人是一個商業民族,他們在東西方向上打通了地中海中部的島嶼,開闢航線,並在迦太基建立殖民城市,壟斷和統治著西地中海地區。而且,迦太基還扼住了通往西地中海的唯一海峽西西里海峽的咽喉。 地中海被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半島、突尼西亞連成的線一分為二,並通過墨西拿海峽和西西里海峽連為一體。其中,墨西拿海峽水流速度快,船舶很難通行。
  • 義大利自由行-------從上海到羅馬
    從4月23日下午6點30分開始出發到機場,乘坐4月24日凌晨00:30分的飛機,10小時到阿布達比,2小時停留,再接著4.5小時到義大利首都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