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只是個小國,芬蘇戰爭中為何芬蘭能擊敗蘇聯?

2020-12-15 梔子花香滿園

打敗蘇聯?沒有啊,蘇聯雖然損失非常慘重,但算是慘勝吧!芬蘭最後還是輸了。說說芬蘭歷史先,芬蘭原來是瑞典的(而瑞典原來是被丹麥統治的,後來獨立,再後來才分出了挪威和芬蘭),北歐原來只有丹麥瑞典兩個國家;赫爾辛基海港外的要塞芬蘭堡,原來叫做瑞典堡;之前是作為卡爾馬同盟與漢薩同盟競爭,進行斯拉夫皮毛貿易的前沿城市存在的,後來取得了位置更好的塔林,赫爾辛基地位直線下降。聖殿騎士團失去了塔林後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過,最終被霍亨索倫家族接手。

芬蘭僅僅是被俄羅斯名義統治過不到百年,赫爾辛基市中心有條模仿香榭麗舍大街的山寨路,是以俄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的。(聖彼得堡附近的一大片領土以前是瑞典,芬蘭的,尤其是維堡,曾經是芬蘭的第三大城市,被俄羅斯吞併,現在是俄羅斯的領土)再說蘇芬戰爭,也就是冬季戰爭,是一場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籤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為結束!

芬蘭依靠雪地森林遊擊戰,拖垮了蘇軍。蘇軍就是輕敵,蘇軍打習慣了大平原作戰,半機械化作戰,芬蘭的森林和嚴寒把蘇軍拖慘了。(1000多公裡的戰線大部分是叢林密布)戰爭結束後,蘇聯官方是說只死了4萬多人,但是在赫魯雪夫的回憶錄中表示至少幾十萬人沒了,會不會太誇張!?

而且從戰爭一開始蘇聯高層都誤以為自己來了芬蘭人民會夾道歡迎(這情報工作做的),其實一直到戰爭結束,芬蘭人民都是在仇視。戰爭第一階段的時候蘇聯從四個地方攻擊,但是只有一個地方達到了既定目標, 其他的都沒戲,而且芬蘭軍隊不光白天打,晚上也折騰,第一階段直接被打成了雙方對峙!慢慢消耗著蘇軍,最後算是慘勝吧!很慘!

相關焦點

  • 蘇聯想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願意給芬蘭雙倍的補償?
    文/寂寞的紅酒蘇聯是上世紀世界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作為沙俄衣缽的繼承者,蘇聯同樣繼承了沙俄侵略的本性,經常會掠奪他國領土,凡是不給的就硬搶,周邊國家幾乎都被他搶過。不過在1939年,由於歐洲局勢緊張,蘇聯盯上了芬蘭的土地,想要拓展戰略縱深。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芬蘭:最另類的北歐國家。這個北歐小國走的道路有多特色?
    2012年2月,芬蘭前女總統哈洛寧的丈夫阿拉耶爾維在與丹麥王室國宴時,疑似偷窺丹麥王妃瑪麗的胸部 下面我們結合中芬關係史,著重談談芬蘭這個國家為何是北歐各國中最異類的。如果從1939年的蘇芬戰爭開始算到二戰結束,這6年的時間內,芬蘭成為了北歐諸國中受戰爭破壞最嚴重的國家;而且該國還不是單純地和某一國開戰,按照其自身的歷史裁定,這6年的戰爭主要分三個時間段:冬季戰爭:1939-1940(蘇芬戰爭);1941-1944芬蘭和納粹德國並肩作戰時期;1944-1945,既和納粹又和蘇聯紅軍作戰時期。
  • 蘇聯是世界頂級強國,為何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芬蘭?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11月,在歐洲北部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爭,這就是蘇芬戰爭。這場戰爭中,世界一流強國蘇聯投入了上百萬軍隊悍然入侵北歐小國芬蘭。眾所周知,蘇聯是世界最大的國家、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擁有發達的工業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僅僅軍隊就有500多萬,而被入侵的對象芬蘭只是一個不入流的歐洲小國,全國人口不過370萬人,軍隊只有3.3萬。但面對蘇聯的百萬大軍,芬蘭卻進行了頑強抵抗,竟把蘇軍打得傷亡過半,狼狽不堪,顏面盡失,被迫和芬蘭籤訂和約。那麼蘇聯的百萬雄兵為何擺不平一個小小的芬蘭?第一,芬蘭在蘇芬戰爭前一直在防備蘇聯。
  •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但芬蘭人卻意外的拒絕了蘇聯的交換要求,最終引發了蘇聯的憤怒,直接導致了蘇芬戰爭。那麼蘇聯多給一倍的土地,為何芬蘭卻堅決不同意交換?
  • 北歐小國芬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直到1808年,瑞典在芬蘭戰爭中被俄羅斯擊敗,芬蘭被俄羅斯佔領,1809年俄羅斯在芬蘭境內建立「芬蘭大公國」,由沙皇兼任芬蘭大公。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芬蘭在法理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其君主是芬蘭大公,但是因為芬蘭大公是由俄羅斯帝國沙皇兼任的,所以當時芬蘭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就類似於蘇格蘭和英格蘭之家的關係,雙方屬於聯邦共主。
  • 芬蘭:最另類的北歐國家
    3月31日,芬蘭媒體對習主席訪芬作了報導習主席這次訪芬前,在芬蘭《赫爾辛基時報》發表題為《穿越歷史的友誼》的署名文章這個人口不到六百萬,有著聖誕老人故鄉之稱的北歐小國進入到國內媒體和大眾視野的時候,也許我們才發現她是如此的看似熟悉卻又很陌生。在筆者看來,在這幾個「北歐」國家中,芬蘭也許是最奇葩、最特殊的一個。
  • 中國抗戰和蘇芬戰爭對比,為何中國打不出芬蘭的水平?
    但在兩場戰爭中,芬蘭的表現遠比中國打的要出色。蘇芬戰爭中,芬蘭人重創蘇聯,讓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雙方握手言和。而中國則被日本打的丟了半壁江山,如果不是盟軍拉了一把,很可能會被日本佔領。那麼同樣是對抗世界強國,為何中國打不出芬蘭的水平?第一,芬蘭雖然只是歐洲小國,但是一個現代化的西方國家,不管是組織形式還是生產技術都比中國高很多。
  • 再看1939年蘇芬戰爭,反正落得聲名狼藉,蘇聯何不直接吞了芬蘭?
    在之前的蘇德密約中,芬蘭同波羅的海三國一起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作為蘇聯西北唯一的鄰國,芬蘭不幸成為東方戰線的「起始段」。 俄國十月革命的1917年底,芬蘭率先宣布從俄國獨立,經過短暫而殘酷的內戰,芬蘭最終在德國支持下獲得完全獨立。趁蘇俄陷入內戰混亂,芬蘭又奪取了卡累利阿部分地區並不斷挑起邊界衝突。
  • 蘇聯租借戈格蘭島,芬蘭為什麼寧可戰爭也不租?
    芬蘭與俄國(包含沙俄、蘇聯、俄羅斯各時代)的邊界不遠,就是俄國的心肝寶貝——聖彼得堡(蘇聯稱列寧格勒)。蘇聯在1939年發動對芬蘭的戰爭,目的也為了在地理上確保列寧格勒的絕對安全。 蘇聯崇尚暴力美學,但也懂得「不戰屈人之兵」的道理,能在談判桌得到的,誰願意冒風險去打仗?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 二戰時鮮為人知的冬季大戰,芬蘭為何在戰後成為了蘇聯頭號跟班?
    但是芬蘭的獨立並沒有帶來和平,反而引發了國內「紅」和「白」兩大勢力的內戰,白軍是由德軍協助的,而紅色陣營則是由蘇聯協助的,戰爭引發了內部矛盾導致萬人以上的傷亡,可以說這在一個人口相對稀少的小國裡,這個傷亡比例是十分恐怖的。
  • 小國芬蘭拍的偉大戰爭片
    《無名戰士》,講述了在1941年6月至1944年9月二戰之間,蘇芬戰爭中發生在芬蘭機槍連戰士身上的故事。1721割讓給俄國,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芬蘭宣布從沙皇俄國中獨立出來,1918年地峽被商訂為屬於芬蘭。蘇芬冬季戰爭(19391940)之後,芬蘭將卡累利阿地峽割讓給蘇聯。連帶一起被割讓的還有城鎮維伊普裡,蘇聯改名為維堡。圖中最下方的紅色區域。
  • 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一場「麵包」與「雞尾酒」的互扔之戰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和芬蘭之間因為領土糾紛,發生了歷時104天的冬季戰爭。有兩種食品的名字在這場戰爭中出名,分別是「莫洛託夫麵包」和「莫洛託夫雞尾酒」。蘇聯人說我有麵包,芬蘭人說我有雞尾酒,來吧,讓我們互扔吧。
  • 歐洲發達國家雖臨海卻因30公裡望洋興嘆,為何被封死?與蘇聯有關
    芬蘭自1809年被沙俄統治後,一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時,芬蘭才藉機獨立。但芬蘭獨立後,該國與蘇俄支持的軍隊打了近4個月戰爭,這就是芬蘭內戰,最後以芬蘭王國政府軍取勝。但取勝後的芬蘭又與蘇聯爆發戰爭,直到1920年,蘇波戰爭爆發時,蘇聯為了不想樹敵太多,就與芬蘭籤訂了《塔爾圖和約》。
  • 「歐洲平頭哥」芬蘭曾配合德軍侵蘇,如何逃過嚴懲?及時退出戰爭
    不要過分渲染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高大形象,什麼「歐洲的平頭哥」云云,筆者個人的看法,芬蘭基於自己國家的利益,並沒有把自己死死地綁在軸心國的戰車上,某種意義上還成為了德國的「豬隊友」:第一,1939年蘇芬的冬季戰爭,讓小鬍子對蘇軍的戰鬥力產生了嚴重的誤判和鄙視,堅定了他對蘇開戰的決心;第二,在北線攻擊列寧格勒的戰役中,芬蘭軍隊從未取得決定性戰果,使德國北方集團軍群被粘死在冰天雪地中
  • 芬蘭國家概況
    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3℃,夏季13℃~17℃,年均降雨600毫米。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4世紀中葉正式成為其一部分。1809年俄瑞戰爭後成為俄國的大公國。
  • 二戰時期的芬蘭戰爭(一)
    1939年11月30日晨,蘇聯紅車越過蘇芬邊境,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在那些已經經歷了將近3個月戰爭的西歐國家看來,芬蘭似乎肯定會很快投降。蘇軍共出動了26個師約46.5萬名官兵,芬蘭軍隊只有9個師13萬人。
  • 蘇聯為何不惜代價也要佔領芬蘭的小城維堡?
    俄羅斯本來就是個敏感的國家,誰都信不過。維堡在芬蘭手上,對聖彼得堡構成了巨大威脅。打個比方,就等於敘利亞收回戈蘭高地,以色列是肯定睡不著覺的,因為以色列的重要水源——加利利海(太巴列湖),就在戈蘭高地西側。聖彼得堡對俄羅斯的意義舉世皆知,所以,俄羅斯不惜代價也要奪下維堡。至於芬蘭失去維堡,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無險可守,誰還管你的死活?
  • 芬蘭在二戰結束後是如何避免被蘇聯吞併?
    在這份條約中,芬蘭被歸到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個協議,是這份條約中的一個秘密協議。 但是,芬蘭在幾天之後就通過一個德國記者知道了這個消息。 隨後,芬蘭開始與蘇聯進行一系列的鬥爭從而確保自己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