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在二戰結束後是如何避免被蘇聯吞併?

2020-12-25 騰訊網

二戰結束後,芬蘭是怎樣避免被自己的強鄰吞併的呢?

為了了解這方面的情況,筆者瀏覽並精選了幾條答主的回答。

1

這位答主表示,德國和蘇聯在二戰前已經籤署了同意分割歐洲的條約。

在這份條約中,芬蘭被歸到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個協議,是這份條約中的一個秘密協議。

但是,芬蘭在幾天之後就通過一個德國記者知道了這個消息。

隨後,芬蘭開始與蘇聯進行一系列的鬥爭從而確保自己的和平。

在這一系列的鬥爭中,蘇芬戰爭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案例。

但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實力差距過於懸殊,芬蘭最終對蘇聯進行了大量的賠款,並且割了十分之一的土地給蘇聯。

二戰開始後,芬蘭為了奪回自己的領土,開始和德軍一起攻打蘇聯。

當然,芬蘭奪回自己領土的夢想隨著蘇聯在蘇德戰爭中的勝利而破滅了。

此時的芬蘭除了因為夢想破滅而痛苦之外,還要擔心蘇聯會不會趁機吞併自己。

幸運的事,蘇聯和西方世界想要有一個緩衝區。

最後選定的緩衝區是兩個國家,分別是瑞典和芬蘭。

這兩個國家一個背靠西方,一個背靠蘇聯。

如果蘇聯在這個時候吞了芬蘭的話,那麼西方肯定也會在瑞典部署大量的武器。

這樣下來的話,說不定人類文明早在上個世紀就會因為核戰爭而毀滅了。

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估計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沒有想著把芬蘭吞了。

另一方面,芬蘭在這個時候也採取了芬蘭化戰略。

這個戰略的核心,是無底線的服從強大的蘇聯,從而確保自己能夠獨立。

在這個戰略的執行下,蘇聯對芬蘭這個乖孩子也就更加信任了。

不然的話,當時的史達林說不定會直接讓蘇軍的鋼鐵洪流染紅芬蘭的土地。

2

這位答主表示,芬蘭之所以沒有被蘇聯佔領,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的蘇聯早已筋疲力盡。

而且,芬蘭在那個時候實行了芬蘭化戰略,在所有方面都無底線的服從蘇聯。

另外,當時的世界形勢也決定了蘇聯需要芬蘭作為自己和西方的緩衝區。

3

這位答主表示,蘇軍本可以在1944年或是1945年就輕鬆的佔領芬蘭,但是史達林並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讓它獨立。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要歸功於當時芬蘭領導人的芬蘭化戰略。

靠著這個戰略外加當時的世界局勢,蘇聯讓芬蘭獨立了。

如果當時的芬蘭領導人沒有實行這個對蘇聯無底線服從的戰略,那麼芬蘭的的命運說不定就會像現在的東歐國家一樣。

4

這位芬蘭答主表示,芬蘭在蘇聯還在的時候為了服從蘇聯,採取了一個自我審查制度。

在這個制度下,芬蘭人把圖書館中有反蘇聯思想的書籍全部清除了。

另外,當時的芬蘭電影院不能播放任何反蘇聯的電影。

看完了這些回答,相信大家就能了解芬蘭身為一個小國,只能給大國當小弟,從而換取獨立的無奈。

相關焦點

  • 二戰開始後,蘇聯入侵了多少國家,難怪很多國家不願和蘇聯合作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之後英法對德宣戰,二戰正式開始。二戰開始後,有很多國家開始加入進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二戰開始後,在國際上的形象完全不同,對於蘇聯很多國家都不願和蘇聯合作。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蘇聯在二戰後入侵了很多國家。
  • 蘇聯第16個加盟共和國,專為吞併鄰國而建立,僅存在16年便被取消
    但鮮為人知的是,蘇聯曾在二戰前夕建立過第16個加盟共和國,即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但僅過了16年時間便將它撤銷。那麼,蘇聯為何要組建這個「短命」的加盟共和國?卡累利阿本是芬蘭的領土,它之所以併入俄羅斯,完全是蘇芬戰爭的結果。原來,在沙俄帝國崩潰後,曾遭受其殖民統治長達百餘年的芬蘭(1808-1917年),在德國的幫助下獲得獨立。芬蘭重獲獨立後,採取聯德抗蘇的政策,並積極整頓軍隊,時刻防止蘇聯的入侵。
  • 二戰時鮮為人知的冬季大戰,芬蘭為何在戰後成為了蘇聯頭號跟班?
    關於芬蘭,在歷史上芬蘭一直是瑞典和俄國的爭奪對象,很多時候它都被瑞典所控制,直到19世紀初才被俄國吞併,但意外的是芬蘭在歸入俄國期間一直都有很大的自治權,從貨幣到議會,他們都可以完全獨立於俄國,而且芬蘭人可以說自己的語言。
  • 二戰前德國吞併奧地利,英國能忍受,蘇聯為何暴跳如雷?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被西方與蘇聯瓜分。蘇聯控制了德國東部,建立了東德(1949至1990年)。鮮為人知的是,德國南邊的「親兄弟」奧地利在二戰結束後,也被蘇聯佔領了東部。最終,蘇聯於1955年撤出駐紮在奧地利東部的60萬軍隊,面積只有83879平方公裡的奧地利,才沒有像德國那樣,被分成西奧(西方控制)與東奧(蘇聯控制)。
  • 1947年,蘇聯用7億芬蘭馬克購買了176平方公裡芬蘭土地,值得嗎?
    然而進入十九世紀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散去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各國版圖也日趨穩定,且領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本生存空間,每個國家對其都格外珍惜,這使得二戰以後的領土買賣呈現出了頻率少、交易面積小的特點。比如1947年蘇聯購買了芬蘭176平方公裡的土地,花費了7億芬蘭馬克。下面本文將重點講述此次領土買賣活動。1.
  • 二戰時蘇聯為何突然進攻芬蘭
    《二戰史》,[英國]安東尼·比弗 著,海南出版社,2015年7月本文摘自《二戰史》,[英國]安東尼·比弗 著,海南出版社,2015年7月在這場交易中,芬蘭要把卡累利阿共和國(Karelia)北部的很大一塊無人居住區讓給蘇聯。這場在莫斯科的談判一直持續到11月13日,仍然沒有達成最後的一致。史達林經過認真思考,得出的結論是,芬蘭既沒有來自國際的援助力量,同時芬蘭又不想挑起戰爭,於是他決定向芬蘭進軍。史達林的進攻藉口爛的不能再爛,他藉口說由一些芬蘭共產黨組成的傀儡「流亡政府」向蘇聯呼救,請求蘇聯伸出援手幫助他們。
  • 再看1939年蘇芬戰爭,反正落得聲名狼藉,蘇聯何不直接吞了芬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進攻波蘭拉開二戰序幕。與蘇聯共同瓜分波蘭後,德軍轉入西線與英法展開「靜默戰」,從當年10月波蘭戰役結束到次年4月發起挪威戰役,德國足足安靜了大半年。然而,與德國以寇松線為界的鄰國蘇聯就沒那麼安靜了,在史達林親自運作下,蘇聯開始緊鑼密鼓構建「東方戰線」。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儘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
  • 二戰時,蘇聯入侵波蘭對波羅的海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有什麼影響?
    1939年9月17日,蘇聯入侵波蘭,9月末即與德軍達成條約瓜分波蘭。 同年11月,蘇聯襲擊了芬蘭,並於1940年吞併了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挪威和丹麥則在那年春天被納粹德國所佔領。——《二戰戰史》 說起波羅的海,大家印象裡一定浮現出世界上最淡的海這一印象。
  • 二戰結束後,蘇聯把60萬日軍俘虜帶去了哪裡?如何處理的?
    導語:二戰結束後,蘇聯把60萬日軍俘虜帶去了哪裡?如何處理的?上個世紀30年代,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首的法西斯國家挑起了戰爭,戰火很快從亞洲地區、歐洲地區燃起,參戰國多、傷亡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芬蘭只是個小國,芬蘇戰爭中為何芬蘭能擊敗蘇聯?
    打敗蘇聯?沒有啊,蘇聯雖然損失非常慘重,但算是慘勝吧!芬蘭最後還是輸了。說說芬蘭歷史先,芬蘭原來是瑞典的(而瑞典原來是被丹麥統治的,後來獨立,再後來才分出了挪威和芬蘭),北歐原來只有丹麥瑞典兩個國家;赫爾辛基海港外的要塞芬蘭堡,原來叫做瑞典堡;之前是作為卡爾馬同盟與漢薩同盟競爭,進行斯拉夫皮毛貿易的前沿城市存在的,後來取得了位置更好的塔林,赫爾辛基地位直線下降。聖殿騎士團失去了塔林後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過,最終被霍亨索倫家族接手。
  • 打完蘇聯打德國!二戰中的芬蘭
    打完蘇聯打德國!二戰中的芬蘭 2015-07-04 08:44
  •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裡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
  • 俄羅斯是如何吞併芬蘭的
    1808年俄軍入侵瑞典,佔領了芬蘭。1809年俄國強迫瑞典割讓芬蘭,在芬蘭成立了芬蘭大公國。芬蘭大公由俄國皇帝兼任,芬蘭由瑞典領土變為俄羅斯附庸國。那麼俄羅斯是如何擊敗瑞典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大陸封鎖1807年拿破崙擊潰英、俄、瑞等組成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法俄籤訂《提爾西特條約》,雙方實現和解,俄國加入拿破崙的大陸封鎖體系,以換取拿破崙支持俄國吞併芬蘭
  • 二戰結束後,日本差點南北分治,具體如何劃分?
    我們熟知的歷史告訴我們「三八線」是一個美軍參謀在二戰行將結束之時為區分美蘇兩國的勢力範圍而在半島地圖上隨手畫的一條分割線。並且這條線在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差點延伸到日本本土,將日本也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事件追溯至日俄戰爭之前,當時沙俄瘋狂地向遠東擴張,為實現其黃俄羅斯計劃不惜以武力吞併東方諸國,其目標當然也包括朝鮮半島。
  • 《維蘇裡》,二戰中被蘇聯關押的芬蘭少年兒童
    2019年5月7日,在坎多波加地區的卡累利阿拍攝的二戰電影《維蘇裡》(ВЕСУРИ)的首映式在俄羅斯總理文化中心舉行,這部故事片講述了衛國戰爭期間在芬蘭割讓給蘇聯的卡累利阿地區的芬蘭移民集中營的故事。影片的主要人物佩特卡(Petka)、塞雷加(Serega)和女孩貞亞(Zenya)進入營地後。必須忍受艱辛、屈辱、痛苦和死亡的多重考驗,還要面對飢餓和疾病和的威脅。儘管如此艱難,他們保持著自己的尊嚴並互相幫助。這部電影是根據芬蘭難民營中的少年囚犯的回憶改編的。
  • 芬蘭如何從瑞典、俄國手中獲得獨立?
    雖然芬蘭人口稀少,但工業化程度、經濟增長率在歐盟中也可劃入高水平國家。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芬蘭成為發達國家的歷史與英、法、美、德、荷等國家相比並不悠久,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瑞典和俄國的統治,直到俄國十月革命後,才正式成為獨立主權國家;直到蘇聯解體後,才正式可以自由決定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那芬蘭到底是如何走向獨立的呢?
  • 西班牙芬蘭在二戰中的生存之道
    這支名為「藍色師」的部隊在德軍入侵蘇聯後立即組建,轄5個團。   與德國國防軍入侵蘇聯的300多萬人相比,這支部隊規模很小,甚至也遠遜於第三帝國的盟友提供的部隊。例如,羅馬尼亞和義大利共派兵約75萬人。匈牙利也派了這麼多軍人支援德國國防軍。但1.8萬西班牙人足以激怒希特勒的西方敵人。
  • 二戰中的那些事兒,波羅的海三國是如何被蘇聯吞併強行併入的
    上一期說的是在捍衛主權獨立的鬥爭當中,芬蘭是勝利者。躲開了這個蘇聯的魔爪。但是芬蘭的三個鄰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沒能逃過被侵吞的命運。1939年8月23號,蘇德籤訂互不侵犯條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9月28號,蘇德兩國籤訂友好和邊界條約,立陶宛也被蘇聯的魔爪籠罩。蘇聯從德國那獲得了承諾之後,立刻著手兼併波羅的海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