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租借戈格蘭島,芬蘭為什麼寧可戰爭也不租?

2020-12-10 騰訊網

芬蘭與俄國(包含沙俄、蘇聯、俄羅斯各時代)的邊界不遠,就是俄國的心肝寶貝——聖彼得堡(蘇聯稱列寧格勒)。蘇聯在1939年發動對芬蘭的戰爭,目的也為了在地理上確保列寧格勒的絕對安全。

蘇聯崇尚暴力美學,但也懂得「不戰屈人之兵」的道理,能在談判桌得到的,誰願意冒風險去打仗?

蘇聯最早是想和芬蘭談判,讓芬蘭割讓一些地盤給蘇聯。

1939年快到的時候,芬蘭代表團來到莫斯科,他們是來與蘇聯做生意的。不過,蘇聯最感興趣的「生意」,是想讓芬蘭把奧蘭群島「租」給蘇聯,蘇聯願付租金。

奧蘭群島位於芬蘭灣與波的尼灣、波羅的海的結合部,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芬蘭不會做這樣的「生意」,斷然拒絕。

蘇聯死纏爛打,芬蘭代表團氣憤地離席回國,扔給蘇聯一個大寫的尷尬。

蘇聯那位老大是個輕言放棄的人嗎?為了達到確保列寧格勒絕對安全的目的,他是不會放過芬蘭的。

蘇聯又向芬蘭提出:奧蘭群島面積太大,你們捨不得租,可以理解。那能否把面積較小的戈格蘭島租給我們呢?

芬蘭這才明白:蘇聯要租奧蘭群島其實是虛晃一槍,蘇聯真正的目的是戈格蘭島。

戈格蘭島位於芬蘭灣中部,與西北方向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西南方向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正東方向的列寧格勒,距離相當。蘇聯從列寧格勒出海,必須經過戈格蘭島。如果有敵對勢力在戈格蘭島建立反蘇基地,蘇聯的船隻可能出不了芬蘭灣。

蘇聯警告芬蘭:想和市場巨大的蘇聯做生意,先把戈格蘭島「租」給蘇聯。

對芬蘭來說,蘇聯實力強大,惹不起。可芬蘭又不想割讓地盤。芬蘭能做的,就是放低姿態,儘可能的在不激怒蘇聯的前提下,不「租」戈格蘭島。

蘇聯堅稱不「租」戈格蘭島,蘇芬就不可能在經貿問題上達成一致。芬蘭為了讓蘇聯放棄強「租」戈格蘭島,從江湖上拉來一位「熱心」的朋友,就是美國。

芬蘭希望美國能出面找蘇聯談談。芬蘭這麼做,不過是與虎謀皮。

美國認為如果蘇聯和德國籤訂互不侵犯條約,對美國沒有半點好處。美國為了不把蘇聯逼到牆角,進而與德國籤約,不會幫芬蘭說話。在美國看來,寧可讓蘇聯吞併芬蘭,也不能把蘇聯推到德國那邊。

芬蘭也意識到江湖的殘酷,美國要能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芬蘭加強軍事實力,做好了與蘇聯進行戰爭的最壞打算。

看到芬蘭不聽話,蘇聯確實火了。1939年10月5日,蘇聯發話:芬蘭必須在一天之內答應派出高級代表團與蘇聯的談判要求。蘇聯想用戰爭威脅芬蘭,再不「租」島,出了什麼事,勿謂言之不預!

芬蘭沒有放棄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但態度不變:絕不「租」島,派來的也不是高級代表。

蘇聯警告芬蘭:再不割肉,芬蘭將承擔談判破裂的所有責任。蘇聯能讓步的,只是放棄「租借」奧蘭群島。「租借」戈格蘭島、芬蘭灣出海口的漢科半島,以及要求芬蘭放棄其東線邊境卡累利阿部分領土的要求,不變。

對芬蘭來說,以上這些地區,最重要的無疑是漢科半島。芬蘭說只要蘇聯放棄「租」漢科半島,在必要的情況下,芬蘭可以考慮把戈格蘭島「租」給蘇聯。

蘇聯也做出了讓步,說可以不再租借漢科半島,但列寧格勒西北的蘇芬邊界,必須再向西(芬蘭境內)推進。

芬蘭代表團把情況匯報給了國內管理層,沒想到芬蘭管理層還是拒絕了蘇聯。蘇聯老大讓報紙大罵芬蘭,宣稱芬蘭的強硬只會把戰爭引向芬蘭。

芬蘭則說:打就打,怕你不成?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談崩了,那就只有打。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大舉進攻芬蘭,著名的冬季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芬蘭輸了,割讓一些蘇聯需要的地盤。而蘇聯而是付出重大代價後的慘勝(傷亡37.5萬人),贏得「丟人現眼」,在國際上淪為笑柄。

相關焦點

  •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文/寂寞的紅酒蘇芬戰爭是1939年底在歐洲北部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裡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
  • 蘇聯為什麼要強租漢科半島?
    「漢科半島」的知名度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遠,媲美今天的克裡米亞,但依面積和體量而論,兩者卻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儘管狹小的漢科半島在克裡米亞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二者能夠走入戰略家的視野卻均是因為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
  • 芬蘭只是個小國,芬蘇戰爭中為何芬蘭能擊敗蘇聯?
    打敗蘇聯?沒有啊,蘇聯雖然損失非常慘重,但算是慘勝吧!芬蘭最後還是輸了。說說芬蘭歷史先,芬蘭原來是瑞典的(而瑞典原來是被丹麥統治的,後來獨立,再後來才分出了挪威和芬蘭),北歐原來只有丹麥瑞典兩個國家;赫爾辛基海港外的要塞芬蘭堡,原來叫做瑞典堡;之前是作為卡爾馬同盟與漢薩同盟競爭,進行斯拉夫皮毛貿易的前沿城市存在的,後來取得了位置更好的塔林,赫爾辛基地位直線下降。聖殿騎士團失去了塔林後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過,最終被霍亨索倫家族接手。
  • 在與納粹德國全面開戰前,蘇聯為什麼一定要大舉進攻芬蘭?
    然而在全球目光集中在納粹德國與西歐諸國身上的時候,蘇聯卻在1939年11月30日大舉進攻弱小的鄰國芬蘭,史稱「蘇芬戰爭(冬季戰爭)」。蘇聯的綜合國力遠勝芬蘭,但蘇軍在蘇芬戰爭中卻打得一塌糊塗,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蘇芬戰爭還導致蘇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間接影響了對納粹德國的備戰。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大舉進攻芬蘭呢?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蘇聯人不敢多看的照片,入侵芬蘭竟然慘敗成這樣
    蘇芬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開始。蘇聯雖然強大,但芬蘭的極寒天氣卻讓他們始料不及,損失慘重。圖為一輛在芬蘭邊境公路上被凍住了的汽車。戰鬥還沒開始,蘇聯士兵就大量凍死,武器被凍得無法正常使用。圖為芬蘭士兵在查看一輛被擊中的蘇聯T-26輕型坦克。
  • 再看1939年蘇芬戰爭,反正落得聲名狼藉,蘇聯何不直接吞了芬蘭?
    在親身經歷過蘇俄內戰的史達林看來,芬蘭與波蘭一樣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俄國的「通道」,他們趁火打劫佔領俄國的土地早晚都得還回來。 整個1920年代,蘇聯不斷開動宣傳機器指責芬蘭:「邪惡、反動的法西斯集團」,「有朝一日會再度聯合列強侵略蘇聯」。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蘇芬邊界距列寧格勒過近,對蘇聯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
  • 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一場「麵包」與「雞尾酒」的互扔之戰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和芬蘭之間因為領土糾紛,發生了歷時104天的冬季戰爭。有兩種食品的名字在這場戰爭中出名,分別是「莫洛託夫麵包」和「莫洛託夫雞尾酒」。蘇聯人說我有麵包,芬蘭人說我有雞尾酒,來吧,讓我們互扔吧。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 希特勒膜拜的芬蘭軍神,打垮120萬蘇聯侵略軍,至今仍受國民緬懷
    文|格瓦拉同志 1917年12月6日,就在蘇俄創建後不久,芬蘭參議院在德國的支持下,正式宣布獨立建國(此前百餘年間遭受沙俄的統治)。蘇俄不甘心放棄芬蘭,遂在1918年初支持由芬共領導的紅軍發動叛亂,意在奪取政權。
  • 蘇聯是世界頂級強國,為何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芬蘭?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11月,在歐洲北部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爭,這就是蘇芬戰爭。這場戰爭中,世界一流強國蘇聯投入了上百萬軍隊悍然入侵北歐小國芬蘭。眾所周知,蘇聯是世界最大的國家、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擁有發達的工業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僅僅軍隊就有500多萬,而被入侵的對象芬蘭只是一個不入流的歐洲小國,全國人口不過370萬人,軍隊只有3.3萬。但面對蘇聯的百萬大軍,芬蘭卻進行了頑強抵抗,竟把蘇軍打得傷亡過半,狼狽不堪,顏面盡失,被迫和芬蘭籤訂和約。那麼蘇聯的百萬雄兵為何擺不平一個小小的芬蘭?第一,芬蘭在蘇芬戰爭前一直在防備蘇聯。
  • 「歐洲平頭哥」芬蘭曾配合德軍侵蘇,如何逃過嚴懲?及時退出戰爭
    ,因為蘇聯一時抽不出來精銳部隊揍它。 以史達林的小暴脾氣,既然勝利在望,當然要對芬蘭進行徹底清算,甚至可以直接吞併為一個加盟共和國,那麼為什麼芬蘭能夠保持住獨立呢?這與英美的態度以及芬蘭政府的長袖善舞大有關係,芬蘭軍隊核心人物曼德海姆元帥始終與邱吉爾保持著聯繫,包括芬蘭1944年迅速退出戰爭,其實也是在英美的斡旋之下,而史達林也不得不給盟國留點面子。
  • 與蘇聯有關
    從地圖上看,芬蘭雖然是沿海國家,南臨芬蘭灣、西臨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達1100公裡,但芬蘭卻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因為此國雖然離北冰洋很近,但實際上距北冰洋30公裡,芬蘭沒有出入北冰洋的出海口。二戰前芬蘭不僅有進入北冰洋的出海口,而且還擁一個天然的不凍港口。那為什麼芬蘭丟失出海口呢?
  • 蘇聯想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願意給芬蘭雙倍的補償?
    文/寂寞的紅酒蘇聯是上世紀世界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作為沙俄衣缽的繼承者,蘇聯同樣繼承了沙俄侵略的本性,經常會掠奪他國領土,凡是不給的就硬搶,周邊國家幾乎都被他搶過。不過在1939年,由於歐洲局勢緊張,蘇聯盯上了芬蘭的土地,想要拓展戰略縱深。
  • 蘇聯第二次總攻卡累利阿,芬蘭岌岌可危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入侵芬蘭,冬季戰爭爆發,芬蘭人經過頑強抵抗在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挫敗了蘇聯,但蘇聯正在發起如蘇聯國防部長伏羅希洛夫所稱的「越來越強的進攻」。1940年2月11日,蘇聯再次對卡累利阿地峽展開全面進攻,進攻區域還包括從波蘭灣到Taipale的所有區域。甚至嘗試從水上進行兩側包抄,進一步擴大攻擊範圍,但沒有成功,芬蘭的海岸炮摧毀了蘇聯的戰艦,之後幾天裡,蘇聯試圖用坦克和野戰炮摧毀芬蘭海岸炮,但再次失敗,同樣另一側從拉多加胡的包抄也沒能成功。
  • 中國抗戰和蘇芬戰爭對比,為何中國打不出芬蘭的水平?
    文/寂寞的紅酒蘇芬戰爭和抗日戰爭是二戰時期兩場著名的戰爭,一場是弱小的芬蘭對抗歐洲第一工業強國蘇聯,一場是貧弱的中國對抗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和中國相比,芬蘭比中國弱得多,彈丸之地的芬蘭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都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而且芬蘭的對手蘇聯比日本還要強大。
  • 1947年,蘇聯用7億芬蘭馬克購買了176平方公裡芬蘭土地,值得嗎?
    源起——蘇聯兼併貝柴摩地區1939年末,蘇聯挑起了對芬蘭的戰爭,次年初芬蘭戰敗求和,損失了11%的國土面積。蘇聯肆意擴張的行徑將芬蘭推向了納粹德國的懷抱,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對蘇聯宣戰,並奪回了蘇芬戰爭後失去的全部土地。但是當史達林格勒的槍炮聲停息之後,預感到德國敗局已定的芬蘭急忙向同盟國試探退出戰爭的條件。而這時躊躇滿志的史達林不顧英、美反對,堅持要求芬蘭既要割地又要賠償,即不僅要恢復1940年的和平條約,還要割取貝柴摩地區。
  • 二戰開始後,蘇聯入侵了多少國家,難怪很多國家不願和蘇聯合作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二戰開始後,在國際上的形象完全不同,對於蘇聯很多國家都不願和蘇聯合作。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蘇聯在二戰後入侵了很多國家。德國入侵波蘭之後,蘇聯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波蘭之所以迅速滅亡,不僅僅德國入侵造成的,蘇聯也逃不掉這個責任。而且蘇聯入侵波蘭之後,在波蘭的行為並不比德國好。
  • 芬蘭在二戰結束後是如何避免被蘇聯吞併?
    在這一系列的鬥爭中,蘇芬戰爭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案例。 二戰開始後,芬蘭為了奪回自己的領土,開始和德軍一起攻打蘇聯。 當然,芬蘭奪回自己領土的夢想隨著蘇聯在蘇德戰爭中的勝利而破滅了。 此時的芬蘭除了因為夢想破滅而痛苦之外,還要擔心蘇聯會不會趁機吞併自己。 幸運的事,蘇聯和西方世界想要有一個緩衝區。
  • 蘇聯為何不惜代價也要佔領芬蘭的小城維堡?
    以芬蘭為例,芬蘭面積並不大,現在只有39萬平方公裡。當然,芬蘭的面積在二戰之前比要大一些,這些地盤都被蘇聯給奪走了,其中就包括一座叫維堡的小城。維堡非常不顯眼,到現在,維堡的人口也只有7萬多。但是,對俄羅斯來說,哪怕維堡一個居民沒有,哪怕是寸草不生,俄羅斯也一定要把維堡從芬蘭手上奪過來。無他,維堡就是聖彼得堡的西面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