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來自1973年,傳承三代的香濃牛骨湯,從越秀一路飄香來到老西關.

2021-02-07 廣州潮嘆


因為難忘他在較場西路的那口湯

所以阿澈聞著 濃濃牛骨香 又找到上下九來了

👇 前排給大家指路 👇

【牛湯小匠


東急新天地三樓(樂繽紛旁)

牛三星 16元/份

推薦指數:🌟🌟🌟🌟🌟

(文末超值福利直接get)



要判斷一家店到底好吃不好吃,其實很簡單,

就看午餐晚餐時是否人頭湧動,一條長龍排到店外,

每天限量大家搶著排隊買。


單單這口牛骨湯,阿澈就愛到不行。

每天限量3煲賣空即休,300碗喝完就沒有啦。




廣州人天生自帶吃貨天賦,普普通通一頭牛都能搞出N+1種吃法,其實要說到吃牛,最好的就是這一口濃湯

也是阿澈從較場西一路追到東急的原因。


牛骨湯的秘制配方,經過三代傳承無數人口舌,從1973年的大同酒家穿越而來。

大同酒家在2016年就已公告停業,而大廚何國焱師傅的秘制湯底還能在牛湯小匠中品嘗到。


牛骨湯每日僅有三煲,採集黃牛骨、牛下水、土雞、鮮魚等新鮮食材,加入眾多名貴藥材,對身體滋補,卻也不容易燥熱。

濃濃湯底熬足六小時才成,售完即是無補。


胡椒根、當歸等藥材中和牛骨熬底,經過足足六小時骨髓早就化進濃湯裡,香氣引人忍不住走進店裡端起一碗細細品嘗。

(寫到這裡真的想罵人,哇擦我平時喝的都是些什麼味精垃圾?)




在廣州做牛骨湯的店遍地開花,做牛雜牛筋丸的店數也數不清,可種類這麼齊全什麼都有的還真的沒幾家。

胸口油、雪花肥牛、黃喉、金錢肚、上肉下水,就連牛歡喜這個難以一遇的都一個不缺。



有人說,發明牛三星的那個廣州人一定是個天才。

對我這種終極吃貨來說,牛三星一定要夠新鮮、夠爽脆、沒有腥味。

X坑粉?X班?XX大王?對不起,在廣州牛三星研究報告裡,我只想PICK這一碗C位出道!


原被丟棄的牛肝、牛腰、牛心,剃掉多餘筋膜,衝洗兩小時,細細的切成薄片進行醃製去腥,五上五下,只燙十秒就可以出鍋,手速一定要快。

(不知道師傅單身了多少年…)


飛速撈起的爽口牛三星,再澆上香濃的牛骨湯頭,鮮美無比。一碗牛三星就著熱湯喝下,哈一口氣疏解一整天的疲累。


一口三星湯,一口酸蘿蔔,三星切得夠薄,爽滑脆口。即使夏天吃也依然清爽不膩!


牛三星最怕的就是腥味重難以入口,藥材牛骨湯底配上酸蘿蔔的爽口剛好將腥味化解的一乾二淨,連牛肝也不會煮老了出粉幹口。


牛羊雜湯是這家的招牌,愛他的原因只有一個:只有他隨湯底一起熬了整整6個小時。


更別說足足燉了六個小時,吸滿了牛骨、藥材的精髓。

滿滿一大碗,料給的超級足!


這碗湯名字其實很簡單,兩個字,牛逼。


牛歡喜,俗稱「牛生腸」,簡稱牛逼。只有母牛才有且一頭牛隻有250g可以食用。滋陰補陽,入口爽脆彈牙而不腥,屬於稀有美食。


因為《低俗喜劇》而被大家熟知,"我殺了多少頭牛才能給你炒一道牛歡喜啊!" 給人印象深刻。


其實牛歡喜在廣州並不常見,大多都是爆炒重味的,「原汁原味」的牛歡喜就更難找了。建議沒嘗過的小夥伴一定要試試!


牛歡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爽口滑脆,下鍋也是只涮十秒,即涮即食。和店裡配的秘制醬油辣椒更配哦!


雪花肥牛+爽口黃喉+彈牙牛筋丸+滿分金錢肚+香脆胸口油 = ? 

種類太多選擇困難症的阿澈乾脆全部點了一份全加在一個碗裡,滿足感爆棚!


比手機還大片的雪花肥牛!


牛雙白湯也是很多火鍋重度患者的優先選擇,吃貨老闆想把火鍋店有的食材全都搬來!


軟滑的河粉打底,純純米漿味,雖不通透但實實在在沙河粉的味道讓人安心。


或者配上一碗銀絲全蛋面,淡淡的鹼水味,才是真正的廣州味道。

記得小的時候

每次放學回家遇見到有

推車的牛三星和牛羊雜走鬼檔

總會吵著要阿婆買給我吃


現在,下班走過冒著香濃熱氣的牛骨湯旁

也會忍不住的走進去喝一碗熱熱的湯


不僅僅是好喝的湯,好吃的牛雜 

更多的,暖的是心


【牛湯小匠


上下九店:東急新天地三樓(樂繽紛旁)

 較場西店:較場西路16號之二(卡朋西餐廳隔壁)


福利一:

留言說說 #你對牛三星最深的記憶吧#

將選擇最走心的評論送出10碗牛三星

福利二:

後臺回復牛湯小匠即可參與霸王餐活動

500 碗牛三星直接送!!!

(*活動僅限東急新天地店)


相關焦點

  • 真羨慕,住在越秀的廣州人!
    看著價格由3塊慢慢漲到六塊翻翻「光孝寺碗仔翅」的點評最早的評論竟然來自09年現在這代人,喜歡音樂的成本很低只要下載一個網易雲或者蝦米每日分享一首日推,就可以聲稱自己的愛好是音樂最多,買個藍牙音箱又或者低音炮頭戴耳機已經是挺大手筆的投入
  • 七代廣水人味道傳承,只為這碗米酒……
    1993年,陽師傅夫妻倆人從湖北廣水來到武漢,在北湖夜市賣米酒,這一賣就是24年。那是物質和消費選擇都相對貧乏的年代,陽師傅憑著對自家手藝及武漢市場的信心,離開家鄉做起米酒小生意,從起初推著小車沿街叫賣,到後來口碑積累熟客越來越多,陽師傅在北湖正街環保社區巷口張羅下一間小小的門面,兩人的米酒生意漸漸走上正軌。提起故鄉廣水,也是與米酒有關的緣分史。
  • 西關聽粵曲越秀逛「微博」「南下」番禺別錯過沙灣飄色(1)
    荔灣區是千年商埠,如今,老西關煥發新活力,十三行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相繼建成開放。近年來,荔灣區進一步活化提升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出一張張城市文化名片,形成有別於其他區域的核心競爭力。 荔灣歷史超過兩千年,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港口。至清末民初,廣州是中國與西方聯繫的重要門戶,而十三行則是這門戶的核心。如果說,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十三行則是重中之重。
  • 三代人堅持70年 大馬古早味華人小店咖啡飄香
    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一代外流,傳統咖啡店陷入夕陽行業危機,然而仍有一些還在堅持著傳承數代人的傳統,致力保留大家記憶中的咖啡香。擁有逾70年歷史的麻坡班卒瓊芳園茶室,香濃的咖啡源自三代人的堅持。瓊芳園茶室是第二代掌廚人蒙光鏡(71歲)的父親已故蒙朝蔭的心血。
  • 那碗飄香的牛肉麵
    原標題:那碗飄香的牛肉麵母親懷上我的時候,口味變得很挑剔,父親便親自下廚,絞盡腦汁來滿足母親的口味和她在孕期所需要的營養。在嘗試了很多次後,父親想到了湯清味濃的家鄉牛肉麵。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富裕。買不起牛肉,父親就去屠宰場低價買別人不要的牛下水和剔得精光的牛棒骨。
  • 廣州的味道,藏在老西關
    這家堪稱為廣州「最堅持傳統粵味」的酒家,秉承著廣州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念,上至行政總廚,下至老服務員,無不是用他們對美食認真的態度去完成手藝的傳承。從菜譜上那道做了80年的招牌菜「廣州文昌雞」便可知,他們對做傳統粵菜這件事有多認真。
  • 石家莊風味小吃,傳承三代人,梅蘭芳老師曾光顧,冬天來一碗得勁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筱筱零食家石家莊風味小吃,傳承三代人,梅蘭芳老師曾光顧,冬天來一碗得勁。但是像石家莊地區的這個罩火燒總是用牛骨湯熬煮而成的一種食物了,所以再把火燒放進牛骨高湯當中,泡滿一整鍋的時候,那麼再經過燒制,等到火燒泡發脹軟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火燒撈出來了,然後再把火燒給切成條狀放進碗裡面,加入一些牛骨湯和牛肉,牛雜,香菜之類的配菜,這樣也是一碗比較好好吃的美味小吃。經過豬骨而製成的一些骨湯,它的味道也是特別的鮮美。
  • 補鈣美食,香濃牛骨湯和酸豇豆排骨的做法
    香濃牛骨湯每每提起牛骨湯,總是想起一度熱播的韓劇《大長今》中,年老多病的鄭尚宮就要引退了,宮中各派勢力為誰有資格升任御膳房的最高尚宮而爭執不休,最後決定用比賽的方式決出,即優勝者出任最高尚宮。比賽雙方選手分別為崔尚宮、今英組合和韓尚宮、長今組合。
  • 三代傳承!讓澳門人排隊幾十年的牛雜老字號,終於曝光了!
    聽帶路的澳門朋友講  這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  傳承3代的正宗澳門咖喱牛雜  一天能賣上!百!斤!  光是聞著香濃的咖喱味  就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挪不開腳!  三代傳承的澳門咖喱牛雜     澳門這家老字號咖喱牛雜,從祖輩起到現在已是 第三代 了, 幾十年來 ,無論是久居澳門的街坊,還是去澳門的旅客,想要吃地道的咖喱牛雜,總會想起它。
  • 繼光香香雞協信星光裡店試營業,飄香傳承40年的經典一味!
    說到炸雞,之前借韓劇火了一大把,但早在40年前,臺灣就有一家炸雞飄香萬裡,遠近馳名。1973年,臺灣臺中市繼光街。黃爸爸為了滿足愛吃炸雞的孩子,常常在家換著花樣地研究炸雞做法。街坊鄰居嘗過後讚不絕口,於是,黃老先生香飄四溢的炸雞小店「繼光香香雞」熱情開張。黃爸爸的香香雞,漸漸成為繼光商圈的標誌。
  • 沭陽老西關改名了!效果圖驚豔亮相!
    沭陽這些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沭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蘇北的一顆耀眼明珠但是發展的同時你所期待的老西關來啦!作為沭陽人,有一種記憶,叫老西關老西關承載了沭陽城的古老記憶刻畫出整個城市的歷史符號據小編了解西北片區項目已正式命名為「沭陽老西關歷史文化街區
  • 東山大少與西關小姐 值得傳承的文化基因
    ——董上德 本版撰文 記者 張美嫻老廣州有句話「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形成了老廣州東貴西富的城市格局。東山大少與西關小姐就是東山和西關的縮影,成為了廣州歷史和文化的符號。日前,作家、廣府文化研究專家梁鳳蓮與中山大學教授董上德在廣州圖書館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西關小姐》和《東山大少》的賞讀會。
  • 吃完這26家,你比老廣更懂西關!
    局窄的小店內全都擠滿了食客,這便是西關!「味在西關」,並非僅僅是一個噱頭。只是在漸濃的商業氣息下,那些最具西關風味的小吃店被喧鬧聲掩蓋,讓人多少次路過,卻渾然不覺。但他們依舊帶著歲月沉澱下來的故事,等待著被尋找與知曉。就讓我們,用六條探訪難度層層遞進的線路,帶大家探遍完整的西關小吃路!跟著這六條線路,用最少的錢和時間,探訪真正該去的西關小吃。
  • 鬧市裡這個千年古村,老西關的味道!
    你要的西關味與詩意,就在這!富有嶺南傳統風貌的青磚屋散落其間,行走石板路上,再穿過古亭,瞬間回到西關舊時光。2016年被列入廣州首批微改造項目,是廣州首個以「保留」為目的的城市更新項目,2019年年底改造基本完成。
  • 文化傳承,「小導遊」帶你遊西關啦!
    >與花都廣塘村親子家庭聯合開展活動,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寶哥哥了解到,參與此次活動的「遊客」是來自花都區廣塘村的親子家庭,社工告訴寶哥哥:「之前我們也邀請過黃埔區或是其他片區的親子家庭一起參與活動,希望通過這類交流活動,一方面鍛鍊我們的小導遊,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西關文化有一個更好的宣傳。」
  • 民族經典、代代傳承三代同堂《經典傳承》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
    民族經典、代代傳承三代同堂《經典傳承》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經典傳承》新年音樂會作為一個標誌性的文化品牌,是以中外名家領銜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優秀傳統音樂展演的方式、中西方音樂交流碰撞為特色,以增強國人文化自信、弘揚傳統音樂藝術的創新與傳承為主旨,讓人們感受到中西方經典音樂經久不衰的魅力,本次晚會的總顧問是國家重要文化活動APEC峰會和國家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為各國元首夫人們奉獻中國精粹節目展演的總策劃、總導演王榮起先生,黃子琦女士以往作為國家重要文化活動的導演組成員擔任本次人民大會堂
  • 吃完荔灣這19家店的小吃,你比廣州人更懂「老西關」!
    很多人說:食在廣州,但是廣州何其大,發展速度何其快,很多傳統的味道也漸漸衝淡衝遠了...但是始終還是有發源地,在廣州民間還藏著另外一種說法:「食在廣州,味在西關」。老西關也是今日廣州著名的美食標誌。上下九很久以前,就被打造成廣州老西關文化和精神的象徵,如今雖然商業化程度頗高,但不可否認,在這喧囂熱鬧中還藏著地道的西關風味!寶華路就是其中的代表!
  • 這隻傳承三代的滷鵝,承包了我一個禮拜的外賣
    傳承三代的滷水技藝 三十多年的滷水技法 成就這一份 >不僅肉質肥美細嫩 還天天特價+免費的 廣式滷鵝 1-三代傳承的廣式滷鵝-三隻鵝的老闆是地道的廣東人,家中三代都做滷水,怎樣把滷汁調製得香濃味美更是自成一派風格。
  • 李錦記飄香龍舟宴,傳承中國味
    的禮讓之聲中開始了這場令人期待的傳統文化盛宴 -- 「龍舟宴」(又稱「龍船飯」)。今年,百年民族企業李錦記攜手《信息時報》邀請了來自廣東地區近100名的消費者和傳統文化愛好者親臨現場,與熱情好客的村民一同感受這場熱鬧的傳統龍舟宴。
  • 食在廣州,盤點老西關必吃清單
    西關的老酒家,代表了這座城市的豐腴與雍容,而西關街頭巷尾的小吃,也是不容錯過的地道美味。 從廣州中山八路地鐵站出來,穿過繁華街市,轉進泮塘路,在荔灣湖公園的一側拐個彎,沿著龍津西路一直行到恩寧路,最終會抵達喧鬧無比的上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