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廣水人味道傳承,只為這碗米酒……

2021-02-23 壟上行

1993年,陽師傅夫妻倆人從湖北廣水來到武漢,在北湖夜市賣米酒,這一賣就是24年。那是物質和消費選擇都相對貧乏的年代,陽師傅憑著對自家手藝及武漢市場的信心,離開家鄉做起米酒小生意,從起初推著小車沿街叫賣,到後來口碑積累熟客越來越多,陽師傅在北湖正街環保社區巷口張羅下一間小小的門面,兩人的米酒生意漸漸走上正軌。

提起故鄉廣水,也是與米酒有關的緣分史。做米酒的手藝傳到陽師傅這裡,已經是第七代了。在農村老家,釀米酒搓湯圓是他們對鄉間生活最熟悉的記憶。老母親釀造的那一口甜蜜的瓊漿,亦是他們最深深的鄉愁。

陽師傅的家鄉廣水位於大別山脈西端,原為應山縣,與大悟、安陸、孝昌相鄰,1993年前屬孝感管轄。而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曾贊孝感米酒「簡直是玉液瓊漿」,毛主席也說它「味好酒美」!陽師傅家幾代人都傳承著祖輩的米酒手藝,在當地代代都依靠米酒生意維持生計。直到現在,陽師傅做米酒所使用的酒麴,都是老母親親手在鄉間製作的,因為他相信只有用「老配方」的手工酒麴,才能釀造出具有家鄉風味的米酒。

這隱藏在北湖夜市其貌不揚的甜酒攤,每天能賣出一百多碗米酒。據說,每天早上4點半,夫妻倆就起床蒸糯米,一般要蒸30-40斤。糯米蒸好後,陽師傅在家負責釀製,陽嫂則把釀好的米酒打包,推著小車運到社區門口賣。每天早上六點陽師傅就開張了,從「過早」賣到「宵夜」,每天工作大約有16個小時。

陽師傅告訴我,做米酒時,選米也是一門學問。「判斷糯米是否夠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蒸熟後直接吃白的,入口香味怎樣,軟硬度如何,關鍵是糯米飯涼後是不是夠軟,如果硬梆梆那說明品質不夠好。但糯米太軟塌塌也不行,那樣釀製出來的醪糟也就糊糊狀,吃起來口感不夠麻利。」在陽師傅手裡,飽滿的糯米顆粒經過水、火、空氣、溫度和時間的綜合作用,最終變幻出或香甜或醇厚的米酒。

除了米酒,陽師傅還賣些能搭配米酒的「小湯圓」,一種用糯米粉搓出的小丸子,人們買回家和米酒一起煮著吃,加上桂花,就是我們湖北人最愛「糊米酒」。夏季,夫妻倆還會因時制宜做些冰鎮綠豆湯;到了冬季,自製的豆絲、餈粑等湖北傳統美食,也深受食客歡迎。春節前夕,也是他們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

「師傅,來一碗!」「今天兩個人都在咧,幾天冒看到你了」在默契十足一買一賣的對談中,我感受到了這是來自熟客們的寒暄日常。陽嫂說,都是做的「街坊生意」,賣的是口碑。不少曾經喝他家米酒長大的孩子,如今也帶著自己的下一代過來買米酒;也有搬到光谷居住的老顧客,專程開車回來只為喝一口舊時的味道,一買就是幾十碗。

當被問到這門老手藝是否會傳到下一代?老倆口笑著說,家中22歲的兒子已經掌握了製作米酒的「秘籍」會自己做了!但是孩子有自己的夢想,他們也希望孩子趁著年輕能夠為自己而活,為夢想奮鬥。

轉眼間,從故鄉來武漢打拼已經24個年頭,生兒育女、生根發芽,這裡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而熟悉的米酒味道總是最容易深印在腦海裡,它所夾雜那些熟悉的場景、親情,好像能把久遠的故鄉一下拉近到眼前,真實得觸手可及。好在異鄉的日子一直有米酒為伴,如這般,故鄉,似乎也不那麼遠了。

相關焦點

  • 重構「佬米酒」味道,生龍微醺清米酒進軍新生代市場
    > 70後藥酒保健 80後白酒減壓 90後啤酒混搭 00後甜酒微醺 近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獨家發布《2020年輕人群酒水消費洞察報告》 ,文中指出:90,95,00後等新生代消費群體正成長為線上酒水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 米酒
    這說明在堯時,酒已流行於社會。「千鍾」二字,則標誌著這是初級的果酒。《史記》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酒出。千年發展過程中,圍繞著米酒的功能及釀造技藝,各時代的善飲者及善用者開發出了多種食養結合的方子,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天門冬酒和地黃酒等多種酒方。
  • 在家自製甜米酒,味道綿軟醇鬱,非常成功
    在家自製甜米酒,味道綿軟醇鬱,非常成功!食物是每天都要吃的,有一些食物對你來說也是有特殊意義的。很多小時候經常吃的食物,但是現在卻已經都吃不到了,如今卻都已經變成了一種回憶。米酒對於我來說也是這樣,小時候米酒就是我的最愛,每當過年的時候,就是渴望能吃到外婆親自釀的米酒,有時候夏天,外婆還是會不顧萬裡迢迢來給我送一些她親自釀的米酒,吃上米酒簡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但是也有這麼一天,外婆她走了,外婆釀的米酒也就成為了一種回憶。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是非常饞甜米酒的,甜米酒的味道綿軟醇鬱,酸酸甜甜,甚是好吃。
  • 周莊百年老屋邊的傳承手藝 味道誘惑的古鎮小吃
    極具地方特色的街頭小吃總是吸引著無數來往的遊人,它們不僅僅是當地美食文化的體現,更是傳統手藝的傳承。因著水土的不同,一鄉一鎮的美食都有各自不同的味道,周莊作為最古老的水鄉小鎮之一,和那些百年老屋傳承下來的,還有世世代代研習的糕餅做法。
  • 這碗來自1973年,傳承三代的香濃牛骨湯,從越秀一路飄香來到老西關.
    單單這口牛骨湯,阿澈就愛到不行。每天限量3煲賣空即休,300碗喝完就沒有啦。牛骨湯的秘制配方,經過三代傳承無數人口舌,從1973年的大同酒家穿越而來。對不起,在廣州牛三星研究報告裡,我只想PICK這一碗C位出道!
  • 一碗客家米酒裡的文化傳承
    「我希望這門技藝能一直傳承下去,讓客家美食和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熟知。」在授牌儀式上,傳承人鄧月娣接過牌匾時說。 釀 50天方得好酒 客家糯米酒,對於客家人而言,並不陌生。逢年過節,總能看到其在走親訪友的宴席中出現。因為酒精濃度低,口感偏甜,深受大部分客家女性的喜愛。
  • 傳承有味,只為那一口正宗的老四川味道
    將辣椒丕與黴好的甜豆瓣、鹽巴、麵粉按照比例拌入缸中,歷時一年以上方可發酵為成品。一份真正符合老工藝標準的「鵑城牌」郫縣豆瓣必須要經過切、剁、釀、酵、翻、曬、露等傳統製作工序,方能精釀而成。口味的傳承,需要每一代人用心探尋。
  • 一盅米酒好過冬,陽山甜米酒開封啦,喝一杯暖暖身吧!
    陽山自釀米酒選用當季新鮮糯米,澱粉含量高,釀出酒有著天然的鮮甜口感。雖然比精磨米出酒率低,但味道醇厚豐富,是一般糯米釀的酒不能比的。釀酒,不光要有好米,更要有傳承。陽山米酒釀製,要經過浸米、蒸飯、堆飯、拌曲、落缸、發酵、殺菌、裝壇等多道工序,每個工序都秉承千年以前祖先留下來的古法,不得有絲毫馬虎。
  • 梨園世家英秀堂譚:傳承七代的京劇世家為何至今屹立不倒?
    仔細想想,若是幾代人都從事著京劇事業,這得是多麼難得的現象啊,但就是有這樣的家族,他們世世代代為了京劇的繁榮與昌盛而努力,他們活躍在各大舞臺上,成就了京劇一場又一場的精彩。我國的梨園世家很多,有的已經傳承了六七代了,有得到五代,而那些三代、兩代的梨園世家更是不勝枚舉。
  • 這碗豆漿米線 已經傳承了四代人!
    起源於清末民國初期冬日的早晨,黃氏豆漿米線第三代傳承人黃惠瓊剛好到店裡幫女兒王蕊打下手。她爽朗地笑著告訴記者,早些年她和女兒共同經營這家店,現在店鋪已完全交由女兒經營。據黃惠瓊介紹,黃氏豆漿米線也就是雲南人熟悉的稀豆粉米線,只是在新平,當地人都親切地稱為「豆漿米線」。她家祖上最早是榨米線的,早在民國初期,老祖輩黃鶴安就已經售賣豆漿米線了。
  • 記憶裡的米酒味道
    作為孝感人,米酒名聲是在外的。小時候,誰家嫁出去的女兒有了身孕,作為傳統外婆家必定會準備米酒。春節的時候,也會家家必備,和餈粑或炸米泡一起作為節日裡消食,解膩最好的選擇之一。釀米酒,最好選當年新收的糯米。冬至過後,天已經很冷了,是釀米酒的好時節,把準備好的糯米去除雜用水淘淨,清水浸泡至少12個小時,本地人一般頭天晚上準備,第二天上午就好了,如果氣溫過於寒冷,要適當延長浸泡時間。時間過短,糯米沒有充分吸收水分,很難在接下來的步驟中熟透。
  • 今天才知道,米酒還可以這樣喝?
    米酒,大家都知道是種很好的養生食品,其中含有8種胺基酸,而且含有人體所需十幾種微量元素,其中還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人體沒辦法合成,米酒中卻存在的!米酒作為客家人的一大特色,傳承了上千年的歷史,每個客家人對米酒都有很深厚的感情,米酒又可以分好多種吃飯,一種是直接飲用,夏天時可以冰鎮,冬天了溫熱飲用,第二種是作為飲食搭配,燉雞湯時,我們可以加入小半碗米酒,燉出的湯會比原來香味提升一倍,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
  • 煮米酒雞蛋,先放米酒還是先放蛋?搞錯這一步,雞蛋沒營養還很腥
    米酒雞蛋是很多女性朋友都比較喜歡吃的一種湯粥,其實雞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種吃法,煮荷包蛋也是比較常見的,然而在煮荷包蛋的時候,南方人總是喜歡在裡面加入一些米酒。加入米酒之後,荷包蛋的味道會非常鮮美,而且營養價值也會很高。
  • 米酒居然是這樣釀成的!!萊西前張官寨村自釀米酒曝光!!
    古法壓酒……  宋代陸遊《老景》中云:「黍酒時留客,菱歌或起予。」黍酒味道醇而甘美,為大家所樂道。下曲……王師傅直接從酒缸裡倒出一點兒,溫過之後,看著紅紅黃黃亮亮的顏色,小編忍不住喝了一大口,剛入口時,一股淡淡的甜香即刻蔓延開來,不一會兒淡淡的苦味暈開,但隨著酒下肚,糧食的清香就立馬伴隨而來,並且一直在口中回味。
  • 這碗米酒簡單易學,看世界盃吃它最爽,換個做法就是月子期的補品
    這碗米酒簡單易學,看世界盃吃它最爽,換個做法就是月子期的補品,我家每年夏天就沒斷過甜酒,家裡老小都非常愛吃,連我那1歲的娃都愛喝的不得了。趕緊跟著我學起來吧!錯過可是你的損失呢!上面的連結是米酒的前期製作過程,沒有看到的朋友們可以點進去現學製作部分,這一期是吃的2種方式分享,也就是圖一和圖二兩種吃法,因為要講的比較詳細,所以這個米酒分成了兩部分來寫。這一期用的調料就是白砂糖和涼白開水。
  • 這隻傳承三代的滷鵝,承包了我一個禮拜的外賣
    傳承三代的滷水技藝 三十多年的滷水技法 成就這一份 >不僅肉質肥美細嫩 還天天特價+免費的 廣式滷鵝 1-三代傳承的廣式滷鵝-三隻鵝的老闆是地道的廣東人,家中三代都做滷水,怎樣把滷汁調製得香濃味美更是自成一派風格。
  • 愛醫學穿越時空150年,傳承七代的醫學世家
    醫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一個在「生」與「死」之間奔波、完成生命接力的職業,為挽救生命,他們潛心專注;為照看患者,他們時刻不怠。然而,自古家庭事業難兩全,他們詮釋了醫者的擔當,卻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守護了患者,卻忽視了家庭。
  • 三代人傳承了100年的餛飩店開到了沙坡尾,吃了這碗很歡夕 ~
    這9元一碗的鮮肉小餛飩皮薄餡厚,肉質香嫩阿嬤味道,環境精緻憑什麼就在沙坡尾這個文藝聚集地傳承至今,已是第三代傳人,不變的仍是那一碗淳樸的古早味,傳承的始終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鍋開餛飩煮好,漏勺抖一抖,撈出熱乎乎的餛飩,一碗傳承三代品質的古早餛飩就做好了。
  • 老式元宵:三代傳承盛京百年味道
    孫寶慶老人現場製作老式元宵 張文魁攝以五仁元宵為代表的老式元宵,有人愛得深沉,有人嗤之以鼻,但是作為一種傳統民間食品,在瀋陽,仍有一批老手藝人在數十年地堅守、傳承著老手藝。他和周圍的一些老鄰居會隔三岔五地過來,買上一二斤,「傳統的節日,總要吃點傳統的東西才有味道。」老式元宵一直備受中老年人的青睞,不過孫福翔發現,這兩年不少年輕人也「返璞歸真」。「這幾年正月十五,一直吃的是巧克力餡、草莓餡的湯圓。」
  • 全國著名米酒大全
    而米酒釀製過程的每一滴水都是山泉水,也只有這入口涼透骨的山泉水才能釀出「入口甘甜,飲後舒暖」的美味酒釀。好的老米酒清亮透明,略帶菊黃色,手捻上去有很強的粘稠感,當地叫作「質子酒」,飲前只需溫熱而不需煮沸的。因為酒精度較高,煮沸容易燃燒起火的;同時也不需要加糖,它本身就很甜。據萬密齋醫書記載,老米酒有舒筋活絡,補肺健脾,除溼散寒,溫中養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