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工程師 VS 軟體工程師:我學得這麼難,為什麼薪水沒你多?

2020-12-15 電子工程專輯

關於軟體工程師和硬體工程師總有太多的話題。

常態往往是這樣滴:

板子出問題了,
硬體工程師:肯定是軟體的原因!
軟體工程師:絕對是硬體的問題!

以下內容摘自知乎匿名用戶一位美國在校學生所寫,雖然或有失偏頗,但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1. 我個人理解的就業與行業前景

因為我個人對美國這方面了解更多,就先從美國說一說。我相信硬體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的就業前景應該是提這個問題的人最想知道的方面。

就我所了解的,在現在以及可預見的未來,這個行業對軟體工程師的需求絕對是碾壓硬體工程師的。也就是說,招軟體工程師的職位比硬體工程師的職位要多的多,而且軟體工程師找工作上來說會比硬體工程師更容易

先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講。我個人認為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第一個是基本上所有的公司,從初創公司到全球百強,都有對軟體工程師的需求。現在哪個公司不需要幾個碼農來開發app,或者做個web。但是做硬體這種工作並不是所有公司會去做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摩根大通銀行在我們學校的招聘會上有明確招軟體工程師,expedia在我們學校招聘會上也明確招聘軟體工程師,如果這個兩個公司突然說要招電子工程師,這不是逗我嗎。。而且哪怕是硬體公司,也需要大量的軟體工程師來支持硬體前端工作。

第二點我覺得要歸功於現在的創業潮。不管在美國在中國網際網路創業都是趨勢,但是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初創網際網路公司做的都是軟體方向。有個點子,有點技術,找幾個合伙人抱著電腦就能開幹了。但是初創公司要專注做硬體開發就比較難了,因為成立設計硬體公司的門檻和起步開銷比較大。所以這也導致大部分初創公司以網際網路為主,能做的了硬體設計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大企業。

第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硬體設計在現在來看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技術,我甚至有ee的同學跟我說大部分硬體的東西已經步入夕陽產業的範疇,因為很多東西已經成了規範,也因為很多東西被自動化所取代。前一陣子全球大牌的硬體公司才裁了不少人,intel更是裁掉了接近20%的硬體工程師。但是網際網路熱從90年代開始到現在熱頭還沒過,而且未來諸多產業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圖像識別,大數據都才剛起步,所以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還記得當初我們學校的初創公司招聘會上幾十家公司只有一家招硬體工程師,而且還是偏軟體的硬體工程師,剩下的公司裡98%都在找會碼代碼的人;大企業的招聘會上才能見到nvidia, arm, intel, TI 的身影,但是哪怕是這樣基本上所有的公司招牌上都會有大寫加粗的招computer science的字樣。

再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想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找到工作的門檻遠比成為一名合格的硬體工程師低很多。要想以軟體工程師的身份混到個飯碗,能學兩門語言學好常用的數據結構刷點題就基本上能找到薪水小几千的崗位。我甚至知道國內有專門的軟體工程師培訓機構,那種專門教java和算法,兩個月速成班,而且所聲稱的學生就業率還挺高的。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硬體工程師,不是科班出身的不好好學幾門模電數電信號邏輯設計的課,沒有在學校實驗室裡自己焊點電路做實踐,連簡歷都發不出去。而且現在要想學個什麼語言框架,網上搜一搜「」xxx語言入門教程「」就有非常豐富的資源,但是要是在網上搜「如何學好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要想找到可以受用的資源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就我所參加的招聘會來說,如果有招硬體工程師基本都要求有研究生的學位,但是對軟體工程師的要求基本上就是熟悉算法數據結構,會web編程有相關經歷就夠了。軟體工程師很多時候吃的是體力,硬體工程師大部分時候是吃經驗,所以硬體工程師一般得有一定的經歷積澱才能脫穎而出。尤其像模電這種上手程度很高的方向,沒個十年八年的相關經驗根本不算學成出師。所以說本身對從業者的資質要求更高,也是硬體工程師不好找工作的原因之一。

上面是我所認為的短時間內軟體工程師就找工作方面來說會比硬體工程師更容易的原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會編程就肯定找得到工作,也不意味著硬體產業就會低迷下去。軟體工程師的職位多,但是每年從事這個職業的人也更多,雖然我認為現在軟體工程師短期內還沒有出現飽和的趨勢(畢竟那麼高的工資還擺在那),但是總有一天這個行業也會像金融產業一樣降溫(人才供過於求)。硬體產業雖然大部分已經有步入夕陽產業的趨勢,但是曾經一度被宣稱沒啥好搞的供電網絡最近也被smart grid搞得神乎其神,美國top5的高校都還設立了相關實驗室。此外,現在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的概念被炒得火熱,我相信等相關成熟的支持技術(能量採集,低功耗通信)以及統一的開發平臺一旦出現,硬體工程師的需求只會更多,雖然這些產品依舊只有那些有背景的大公司才做得動(不過因為歐美國家電子產業上的封鎖,國家也在硬體設計上砸了很多銀子,初創企業也會慢慢增加,相信國內的相關機遇也會更多)。而且畢竟軟體產業畢竟還是依靠硬體,如何設計低功耗,高穩定性,能夠承載大吞吐量計算量的硬體也是這個產業的挑戰,畢竟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視覺處理等領域是很吃硬體計算量的。沒有強大的硬體支持,阿狗要想打敗李世乭還是痴心妄想吧。

2. 工作常態 現在在一家設計為設計硬體的公司所設計軟體的百強軟體公司實習,做的工作大部分還是偏軟體,所以本身對工作常態也並沒有非常深入的自己的感受。但是就我觀察身邊的同事以及跟別人的交流來看,不管是做軟體硬體,都是要:對。著。電。腦。。。

軟體工程師平時就是上班啊調試程序,比較低級的碼農只能給高級軟體工程師大大下手,幫他們做測試,實現他們設計好的東西。當然了做到高級工程師了才有能力開發設計自己公司的產品。如果在初創公司工作節奏更緊張,如果趕上產品要上線可能需要加班調試。遇到程序爆炸了可能還需要on call(就是你負責的東西突然出問題了,你的manager直接打個電話給你你得馬上去公司修bug),至少我知道amazon是有這個機制。 我現在還沒有在純做硬體的公司實習過,但是從我知道的事實來看,硬體工程師不會比軟體工程師輕鬆。硬體工程師也需要調試電路啊調試腳本啊反正也有跟軟體工程師交叉的工作。工作環境的話取決於細分的工作類別。開發fpga的估計跟碼農一樣坐辦公室,搞mems的嵌入式的就長期入駐實驗室了。因為大部分硬體公司都是相對成熟的大企業,所以工作節奏普遍不會像在初創公司那麼緊張,不過像在華為這樣的企業就另說了。。。 當然了不管是在軟體工程師還是硬體工程師,工作強度應該都是高於其他industry的職業的。畢竟這個行業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這也是聰明人聚集的地方。 至於工資的話,就平均來講,美國這裡的軟體工程師年薪會略高於硬體工程師(從glassdoor以及其他門戶的數據來看),但是軟體工程師一樣也有收入低的,硬體工程師的收入也有碾壓軟體工程師的。只要你技術過硬,薪水都不是事兒。

3. 個人感受 看題主的問題描述,說軟體工程師前景更開闊一些。我個人的感覺是不管怎樣,這兩個行業在未來都會有非常非常多的機遇與挑戰(詳細原因見第一點)。不管是軟體設計還是硬體設計底下都有更多細小的分支(比如說你硬體設計是想做vlsi,dsp,處理器設計,通信,fpga開發還是嵌入式,軟體設計你想做web開發,app開發,軟體開發,嵌入式軟體工程師,作業系統還是distributed system)。 我個人是對兩個大方向都很有興趣,但是我決定自己最終的方向還是嵌入式設計和處理器設計,這兩個行業都應該算是夾在了純硬體設計和純軟體設計的中間。尤其是產業對嵌入式工程師的要求更高,能夠自己設計mixed signal pcb,自己調試應用代碼寫kernel code,能調試無線通信,基本意味著一個合格的嵌入式工程師要對硬體和軟體相關方面有足夠的知識。我自己是比較討厭做web開發app純開發軟體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的門檻太低,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可能都能混的比你好得多,體現不出來自己的價值。而且我比較喜歡把電路板和各種元件握在手裡的感覺,而且我發現自己能夠設計一個可以用的硬體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會高於debug之後的成就感。當你發現自己在經受了大學的磨練真正擁有了學習知識的能力以後,豐富的網上資源以及自身的積累都會讓你學習這些網頁app知識非常輕鬆,所以我個人更喜歡硬體底層,以及和硬體底層打交道的軟體領域。軟體硬體的課程都不會簡單,而且兩個學科的工作量不是其他學科能比的(學工科的天天做project呆lab,學統計的上完課就回家看電影。。)所以要想學好,還是需要花一定精力,尤其美國的大學工科院系workload相對國內高校來說有增無減。確定這是你想要的,再給予考慮。

以上內容是不是說出了做軟體與做硬體的不同體會?不過,據說,老工程師對此的回答是:工作久了就會發現其實需求才是根本,軟體硬體只是實現需求的途徑......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華為向日企採購額或超770億,日本恐將成為最大供應國

機器戰狗出警!美國警方帶波士頓動力Spot執法,會破門會排爆!
中國企業佔27個名額,2019年全球半導體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公布

聚焦行業熱點, 了解最新前沿

敬請關注EEWorld電子頭條

http://www.eeworld.com.cn/mp/wap

複製此連結至瀏覽器或長按下方二維碼瀏覽

以下微信公眾號均屬於

 EEWorld(www.eeworld.com.cn)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EEWorld訂閱號:電子工程世界

EEWorld服務號:電子工程世界福利社


相關焦點

  • 谷歌和 Facebook 是如何給工程師定職級和薪水的?
    最近,當大學剛畢業的 Zuhayeer Musa 和 Zaheer Mohiuddin 開始進入軟體行業時,他們開始犯難了。他們在網上找到的所有與軟體工程崗位相關的信息似乎都沒能告訴他們:這些崗位的薪水究竟是多少?剛從大學畢業的軟體工程師通常能拿到六位數的薪水,不包括股權報酬。
  • 硬體工程師自我定位與發展方向,送給迷茫的你
    本人也是硬體工程師,目前畢業3年多,畢業一開始崗位是EMC工程師,做了1年又10個月,對電磁兼容和賣硬體設備的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覺得EMC工程師沒前途,於是跳槽去新公司做硬體工程師,到目前為止設計過7、8塊單板。
  • 電子工程師成為講師前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這麼厲害
    多年的硬體工程師經驗告訴我,要想在職場生涯成功,甚至作出你以往連想像都不敢的成績,你就必須突破原有的舒適圈子,去嘗試做出改變,去做與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十多年前,我在江蘇某普通高校工科畢業,後一直從事電子研發工作,目前在某大型外資企業擔任高級研發工程師。
  • 旅日工程師聊日企薪資現狀:去日本做軟體工程師如何能拿更多錢?
    日本軟體工程師平均薪資落在550~600萬日元,但是開價超過1000萬的日企也不在少數身為赴日求職顧問,我們最常被問到的一點就是「在日本,工程師大概薪水是多少」,所以我今天來比較系統性地談談「日本工程師薪資結構」。
  • Linux就該這麼學 一名Linux運維工程師養成記
    其實如果你把上面的要求掌握到80%,基本上算入門了,接下來需要去學習一些硬體知識,做運維工程師會經常和網絡設備,伺服器等硬體設備打交道,對於硬體知識也要做到了解。特別是判斷硬體的優劣的核心參數,比如內存的存儲介質、容量、速度、奇偶校驗,CPU的製造工藝、核數線程、內外頻、緩存等等。
  • 網絡工程師需要學哪些呢?
    有很多朋友在百度上搜索網絡工程師需要學哪些, 或者有些朋友打算從事網絡工程師這樣的崗位,但是很多小白並不知道自己是學什麼方向的,或者學什麼樣的網絡工程師是正確的,那麼網絡工程師成長日記作者小編來給大家說一下一 網絡工程師的種類我們在學習網絡工程師的時候,應該根據什麼樣的內容和什麼樣的方向來進行選擇網絡工程師的種類
  • 如何從月薪過萬的工程師轉到年薪50W+的AI晶片工程師?
    坦白來講,對於人工智慧浪潮中的AI晶片工程師來講,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當然,也是一個「諸神混戰」的時代,好的點在於,他們進入了一個正狂飆突進的行業,逐漸影響著全球科技浪潮的發展風向;壞的點在於,由於技術門檻過高,大部分工程師都沒辦法搭上這趟豪華高速快車。
  • 華為硬體工程師感悟:做了10多年研發後才真正懂得師父的話
    五·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我來公司報到,領導安排一位資深的單板工程師做我師父。師父沒跟我講具體的業務,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話:「做單板工程師,特別是我們搞硬體的,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要經得起失敗,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走紮實。」年輕氣盛的我,除了口頭「嗯嗯」地應付著,心裡卻不服氣:我的字典裡就沒有「失敗」這個詞。
  • 四火的嘮叨:也談談全棧工程師
    確實我有很強的觀點,覺得軟體工程師需要有足夠的全面性,在《我眼中的工程師文化》中我也說「工程師文化,不是只有權力的一面,它對工程師的要求,是每個人都要足夠能幹,都要做許多的事」……但是,全面性不代表沒有專精、沒有方向。
  • 網絡工程師能做什麼?
    這近很多新手或入行的人問道網絡工程師能做什麼?我這就淺顯的講講。工作崗位劃分來說,有運維、系統集成、廠家工程師。從職位的區分來說,有售前、售後崗位。1.小企業在一個小企業中,運維人員可能身兼數個職位,你要做的可能是網絡、系統、硬體、打雜,更甚至於行政等,小企業要計算投入產出的比例,明顯網絡沒那麼多需要維護折騰的。
  • MATLAB被禁反思:工業基礎軟體到底難在何處?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MATLAB被禁反思:國產軟體要「不蒸饅頭爭口氣」》:迎來百年校慶的哈工大,因為被禁用工科「神器」MATLAB,短時間內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此次被禁的還有哈工大的「鄰居」——哈工程。研發像Matlab這樣的工業基礎軟體到底難在何處?
  • 網絡工程師證書難考嗎?
    下午有個朋友直接找到網絡工程師成長日記,作者小編問到網絡工程師證書難考嗎?這類朋友的問題是具有象徵性的,很多朋友都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網工技巧別人來給大家整理總結一下。一 首先你要確定你考的是什麼樣的證書?
  • 汽車質量工程師的從業經驗分享,讓你的汽車夢多一種可能
    當然,我的個人經歷只是給那些對汽車行業感興趣並且希望從事與汽車行業有關工作的人提供一個參考。人生沒有公式可以計算,而且正是這種不確定才使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擁有足夠多的可能性。我為什麼選擇汽車行業其實,這個話題就足夠單獨寫一篇文章來聊了。
  • 日本軟體業的迷思錄(下):為什麼硬體強而軟體弱?
    Stringer解釋了日本的軟體工程師由於依據年齡和資歷排序的晉升系統而較晚地介入產品開發系統。然而,也不僅是因為年長的硬體工程師擁有更高的資歷。進一步探索Stringer的分析,可以獲知其他要素。現在的高層領導們是在硬體能力對個人職業成功和公司成功至關重要的時候上升到現在的位置上。在這種情況下,高層傾向於將成功與硬體創新綁定在一起,無意識中就會淡化軟體和服務導向對增長的貢獻。
  • 作為軟體工程師,你必須知道的20個常識
    作為一名優秀是軟體開發工程師,以下的這些常識你知道嗎?在實際工作中有沒有總結過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分享這20個軟體開發常識。1.針對面向對象的設計與分析:為了讓軟體有更好的可維護性,重用性以及快速開發,簡短的OOAD與它的SOLID原則對於每一個軟體工程師來說都是該牢記的。
  • 畢業於港中大深圳,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到華為軟體開發工程師
    回顧大學四年,沈子傑有一條自己的進階路線:大三暑假在微軟擔任高級雲工程師項目助理,之後又在百度做自然語言處理實習生,畢業後正式入職華為軟體開發工程師。本期「正青春·畢業生專訪」帶你走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沈子傑,了解他的進階秘籍。
  • 工程師寫程序,意外發現Uber Eats少算21%裡程的薪水
    外送經濟當道,許多人會去當Uber Eats、foodpanda的外送員賺外快;然而美國有Uber Eats外送員寫關注程序,發現Uber Eats少給外送員21%裡程的薪水。工程師寫程序,發現Uber Eats少算薪資各個外送平臺的薪資計算方式都不同。
  • 我就是小米工號1001的工程師
    今天公司IPO消息鋪天蓋地後,清河出現了一大批富裕的工程師,成為相親市場香餑餑。而我所有親朋好友、分手的前女友、小區保安大哥都來打聽我的工號。  但是,照昨天流傳的那篇「工號1000內員工將財務自由」的稿子來看,貌似這波財務自由沒我啥事兒。
  • 電子工程師在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常見問題?
    我就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研究下下面的問題吧! 剛開始工作,由於經驗不足,可能很多工程師工作中都會犯錯,並且犯的可能都是比較低級的錯誤,但是錯一次可能不要緊,而且事不過三,我們要避免犯錯,並且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電子工程師比較常犯的一些錯誤,工程師們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呢?
  • 中國工程師北美求職錄,Google Trends 裡隱藏了這些矽谷職場的秘密...
    大家都想去Google,Amazon有點「經濟適用」中國的軟體工程師很愛用「FLAG」來代指幾個美國著名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LinkedIn、Amazon和Google;其中LinkedIn經常被人吐槽「都是因為大家太愛拼出一個詞」才被強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