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與生活:重新認識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關係》,[英]丹娜·左哈爾著,修燕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年7 月出版,定價:65元
■徐一博
許多人對於物理學的認識就如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一樣,「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大多數人可能完全不覺得物理學和我們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世界觀)有什麼樣的關聯。
然而《量子與生活:重新認識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關係》這本書卻讓我們不僅看到了這種關聯,還揭示物理學的最新發展成果——量子力學,如何推動我們更好地看待世界。
提到物理學,就不能不說到牛頓。牛頓的偉大意義在於,讓物理學進入了科學的階段,也因此推動了整個科學思想的發展。
牛頓物理學是基於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計算,而不是基於某種先入為主的主觀構建。它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確定性——只要給出條件就能夠計算出確定的結果。這對人們認識事物的方式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即客觀世界的運行法則是一套確定無疑的「軌道」。
許多學科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不僅在自然科學中,還涉及到人文學科,包括心理學、管理學等眾多學科,每個學科的任務就是「製造」科學定律。人們也逐漸開始按照「科學定律」去生活,科學定律宣揚什麼人們就實踐什麼,沒有被科學定律認可的就是「偽科學」。
可是現實生活並非如此,現實生活的多變性和科學定律的教條性製造了現代生活的眾多矛盾,而且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內部也出現了眾多相互衝突的定律。比如什麼能夠幫助人們長壽就有許多不同的研究結論,還有許多相互衝突的結論;該如何教育孩子、人類心理異常的原因、激勵員工的手段等,都存在這樣的衝突結論。
這種情況逐漸得到改善同樣是物理學兩個重要理論的提出:其一是愛因斯坦創建了相對論,適用於宇觀尺度的物理學規則;另外一個就是量子力學的創建,適用於微觀尺度的物理學發現。兩者分別向外和向內拓展了只適用於宏觀尺度的牛頓物理學,讓物理學更加接近客觀現實。
如果不是研究天體或者宇宙的專門人士,一般難以與相對論打交道;但是量子力學卻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我們的生活表面看起來是像牛頓物理學描述的宏觀世界,但是事實上這種宏觀世界卻是由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微觀世界組合而成的。
牛頓力學描述的物理世界是基於「確定性」,然而量子力學描述的物理世界卻是基於「不確定性」,這種矛盾卻辯證的描述,揭示了生活中「恆常」和「無常」。
牛頓力學和量子力學的關係就像是電影和膠片的關係,牛頓力學清晰準確地描述出了「生活這部好像具有某種恆常性的電影」的運行規則,然而量子力學卻對「組成生活電影的每一個膠片的無常性」進行了研究和描述。
這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
牛頓的物理學讓我們這樣看待生活——生活是被某些確定的法則所決定的,這些法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量子力學卻讓我們開始發現——原來生活本身是由不確定的可能性構成的,讓一切不確定的可能變得確定的原因是我們的創造,我們對於每個不確定片段的影響,才促使它們最終變成確定的現實。
因此,不能期待我們創造了某個條件之後就等待著結果的發生,而是要時時刻刻參與到對現實的創造中。讓你的生活變成某種樣子的原因不是前一刻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在每一個當下時刻面對生活的努力方式。你和每一個當下的互動方式決定了你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這些片段(膠片)組合起來構成了你的生命(影片)。
本書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這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或稱之為「辯證交互主義世界觀」,我們和每一刻無數種可能性的互動方式決定了這一刻最終變成了什麼樣子。當擁有了這種世界觀,就擁有了能夠幫助人們創造現實生活的最有力武器——和所處的世界攜手共同創造——實現人們想要的現實生活。
《中國科學報》 (2020-10-22 第7版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