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龍樹菩薩紀念日:佛預言了他的降生和歸宿

2021-02-19 弘化社

七月二十四

恭迎龍樹菩薩聖誕日

南無龍樹菩薩摩訶薩

佛告大慧菩薩,「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大乘入楞伽經》唐 • 實叉難陀譯

龍樹菩薩(梵文:Nāgārjuna bodhisattva),又譯龍猛、龍勝,南印度國婆羅門,是被佛陀預言了降生和歸宿的人。他一生中著作豐碩,不但在論典中對淨土法門作出精要判釋,最後還示現了以證得歡喜地的法身大士身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時,佛初成正覺,於定中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講了《華嚴經》,開示佛所證得的圓滿果覺境界。大龍菩薩聞法之後,將經典收藏於龍宮之中。後龍樹菩薩出世,於龍宮中見到《華嚴經》,有上中下三種本,其上、中二本廣大不可思議,都不是凡人的心力所能受持,於是他只把下本十萬偈的《華嚴經》請出龍宮。

淨土法門源自於《華嚴經》,全經末後一著為《普賢行願品》,而行願品歸宗於往生極樂。普賢菩薩在經中勸進善財童子及十方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藏世界海,淨土無量無邊,而必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華嚴。但以凡夫二乘,不預此會,莫由稟承。故於方等會上,普為一切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宣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令其悉知彌陀因行果德,淨土殊勝莊嚴,行人修因證果。俾一切具縛凡夫,與斷見思惑之二乘,及破無明惑之法身大士,同於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以漸進修,直至圓滿菩提而後已。」

——《印光法師文鈔•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實際上目前大藏經中流傳的只是下本《華嚴經》的略本,我們見到的最完備的「唐譯八十華嚴」也只有四萬五千偈。而我們現在有幸能得遇略本《華嚴經》,全仰賴龍樹菩薩之功。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慾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 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

佛法有無量的法門,如世間的道路,有難行道,有易行道。陸路步行則艱苦,水路乘船則快樂。菩薩道也是這樣。或有法門勤行精進,時間久遠才能獲得阿惟越致(不退轉位);或有法門以信心為方便,容易修行並迅速達到阿惟越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轉地的行人,應當以恭敬心執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蒙佛願力,往生極樂。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中,更為闡發:「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雲,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所以印光大師感慨:「文殊發願,普賢勸進,如來授記於大集,謂末法中非此莫度。龍樹簡示於婆沙,謂易行道,速出生死。則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者,豈徒然哉。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註腳也。」

《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的另一部巨著,天台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的「第一疑」中引用龍樹菩薩的開示,解釋了發菩提心的凡夫為何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生,舍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途,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途,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故維摩經雲,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

又智度論雲,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役,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己,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又論雲,譬如嬰兒,不得離母。若也離母,或墮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樹傳枝,不能遠去。翅翩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己,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論雲,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己,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受苦眾生。以是因緣,求生淨土,願識其教。故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

同樣,印光大師也說:

「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為有大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

——《文鈔三編• 復潘對鳧居士書二》

在《淨土聖賢錄》中,與龍樹菩薩有緣的眾生,頻頻感得菩薩現身加持護佑,最後都成功往生極樂。

曇鸞大師晚年移往汾州玄中寺。東魏孝靜帝興和四年( 西元五四二年),有一天晚上,在室中見到一名清淨僧人告訴他說:「我就是龍樹,早已往生居住在淨土之中,由於你和我志向一致的緣故,因此特地前來和你相見。」

曇鸞大師自知往生的時候已到,於是集合大眾教導警誡說:「大家生生世世奔波勞苦,永遠沒有止盡的時日。對於地獄無量無邊的痛苦,不得不心懷恐懼;而於求生極樂世界九品蓮華的淨土法門,不可不努力修行。」說完之後,命令弟子們高聲念佛,自己則向西方頂禮而往生。當時在寺院的人都看到幡華幢蓋,從西方而來,天樂充滿了整個虛空,過了很久之後才消失。

( 淨土聖賢錄• 續高僧傳樂邦文類)

道詮法師。閱讀《大智度論》之後,信奉仰慕龍樹菩薩。因而發願說:「龍樹菩薩,證悟到歡喜地(初地菩薩),而往生極樂國土,輔佐阿彌陀佛,於十方攝化眾生。期願龍樹菩薩垂哀憐憫我,使我得生西方極樂世界。」後來,更造龍樹菩薩高三尺的聖像供養,專心祈願往生。

有一天,夢見一位僧人說:「三年後,你可往生極樂國土。」道詮說:「我有師父及母親健在,怎麼能先舍壽而往生呢?」僧人說:「等待我啟問阿彌陀佛後,再回來告訴你。」經過三天,又夢見僧人說:「我將你所說的稟告阿彌陀佛,佛陀說:『你的師父再十二年往生,而你母親再二十年往生。另外增添你的世壽,再經過二十三年才往生西方淨土。』」

道詮又問:「我父母、師友等人能夠往生西方淨土嗎?」僧人回答說:「同心發願,必生淨土毫無疑問!」道詮聽了之後很高興,因此問:「你是什麼人?」僧人說:「我即是龍樹,你建造我的像,所以前來告訴你。」後來,道詮的母親及師父,皆符合佛所授記的時間往生,而道詮法師果然於二十三年後,正月十五日往生。當時紫色的雲覆蓋整個寺庵。天樂的音聲充滿於虛空當中,如此奇妙的瑞相不止一次。(三寶感應要略)

南無龍樹菩薩摩訶薩

南無龍樹菩薩摩訶薩

南無龍樹菩薩摩訶薩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相關焦點

  • 諸佛菩薩誕辰成道紀念日
    我們學佛的人,在佛菩薩的誕辰、成道、紀念日都應該做功德,即供養三寶。功德不論大小,儘自己的力量就好,但是心裡也不要總想著功德這回事,以免著相有礙功德利益。在佛菩薩聖誕紀念日的時候做的功德要比平時做的功德大百千萬倍。下面我們就按我國陰曆月份的順序來簡述諸佛菩薩的聖誕紀念日。
  • 2019年諸佛菩薩聖誕、成道、祖師紀念日一覽表!
    新的一年新氣象,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2019年佛教諸佛菩薩的聖誕、成道、祖師紀念日在什麼時候。如有錯誤歡迎指出,感恩!諸佛菩薩2109年佛、菩薩聖誕彌勒菩薩聖誕:陽曆2月5日,農曆正月初一。普賢菩薩聖誕:陽曆3月27日,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準提菩薩聖誕:陽曆4月20日,農曆三月十六。釋迦文佛聖誕:陽曆5月12日,農曆四月初八。藥王菩薩聖誕:陽曆6月1日,農曆四月二十八。
  • 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四 恭迎龍樹菩薩聖誕!
    龍樹菩薩簡介龍樹菩薩(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譯龍猛、龍勝,生於佛滅七八百年後的公元四世紀左右,大約活躍於公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間,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龍樹菩薩,在世期間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首先開創空性的中觀學說,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
  • 今天是準提菩薩聖誕紀念日!
    南懷瑾先生是一代國學大師,他的學生遍布天南海北。一次,他講了一個美國學生的故事······譬如我有個學生,美國人哦,他念準提咒念到幾千萬遍,那他效果是很明白的都出來。他說我不敢念了,他念到「我要想什麼就是什麼」,他說我不敢了,他要做官,想到中國來做外交官,嘿!就馬上發表到中國來做外交官了。美國一個部長帶領一班人到中東開會,結果飛機連這個部長都死掉了。他坐在我家裡,看到電視,他還在念咒子。他說應該死的是我,本來是要我帶去的,我不去。他說我假期要到東方來看老師,說我住在這裡,因此商務部長帶隊去。你看,他說老師啊!好奇怪哦!
  • 今天是一位菩薩的聖誕 中國佛教奉為「八宗共祖」 佛預言授記
    ‍ 佛對龍樹菩薩的預言授記  龍樹菩薩的出世在佛經《摩訶摩耶經》和《入楞伽經》第八卷中有授記。 《摩訶摩耶經》卷下說:「正法於此,便就滅盡。 《入楞伽經》第八卷中記載:大慧菩薩白佛言:「佛滅度後,是法何人受持?」佛以偈答曰:「於我滅度後,南天竺大國,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住歡喜地,為人說法,能破有無見,往生安養國。」  龍樹菩薩名號的由來  《龍樹菩薩傳》中記載:「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
  •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他的未來佛號是什麼、佛土又有什麼特點呢?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那麼他的未來佛號是什麼、其所成就佛土又有什麼特點呢?根據佛經所記,文殊菩薩未來的佛號是:「普現如來」;所成就佛土是:「離垢心世界」。《大乘悲分陀利經》(失三藏名,今附秦錄)記載,寶藏如來因第三王子能為一切眾生自作妙勝大意而取妙莊嚴佛土,授予其曼如尸利的名號,預言未來過二恆河沙數阿僧祇,開始進入第三恆河沙數阿僧祇時,此娑訶世界併入南方淨無塵積世界,曼如尸利在嚴淨的淨無塵積世界成佛,號普現如來。
  •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佛光山千人朝山活動
    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心保和尚主法 / 人間社記者徐芷齊攝佛光山2015年慶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朝山禮佛,來自全臺各地2千名信徒,分別朝向佛光山大悲殿和大雄寶殿展開兩條朝山修持路線 /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 什麼是佛和菩薩?四大菩薩為何沒成佛?
    什麼是佛?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為「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凡夫俗子,上述三項都缺,毫無覺悟可言;聲聞(聞聽佛陀言教而覺悟者)和緣覺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緣或觀十二因緣之理自行覺悟者),缺後二項;只有佛陀才俱備上述三項。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道心者,常行恭敬對一切事物都有敬愛,無輕慢心,所以才稱為菩薩。自己覺悟了以後,稱為自覺;令他人覺悟,叫覺他;自己究盡諸法實相 又令他人究盡實相,稱為覺滿,佛就是具備了這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菩薩只是自覺、覺他,覺行尚未圓滿。
  • 他,是真正的未來佛
    ,也叫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十一地等覺菩薩,候補佛,是釋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於龍華樹下成道,為眾生三度說法,即龍華三會。《增一阿含經》說:「去雞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日龍華,高一由旬,廣五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彌勒菩薩現在居於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將於佛滅度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自兜率天下生人間,故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佛、菩薩、羅漢」五百羅漢系列十九
    一百六十七尊:華光尊者 華光尊者,即花光幢菩薩。 據《無量義經·德品行》載,尊者曾參加佛陀舉行的法會。 尊者淡泊無欲,其心神寂常在三昧,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開涅槃門扇解脫風,他是中眾生的良師益友,懷著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難之心,諄諄善誘,滋潤著眾生有的善根,使其生芽結果。
  • 佛、菩薩、羅漢、天神
    佛教諸神有著龐大的體系,在五臺山的寺院中常見的有佛、菩薩、羅漢、天神。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好境界。覺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羅漢和天神卻最後兩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是三項俱全。
  • 4月20日準提菩薩聖誕紀念日,這位菩薩殊勝無比!
    農曆三月十六(4月20日),恭迎準提菩薩聖誕紀念日!作為三世諸佛之母,準提菩薩不僅慈悲智慧,功德圓滿,更是對世間有緣眾生感應至深,護佑著十方有情眾生,不管是世間還是出世間的種種願望,只要誠心的向菩薩祈願,都會滿願。準提菩薩漢譯有準胝觀音、準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
  • 初一拜拜禮佛供養諸佛菩薩
    自古以來,佛教和花就有很深的因緣,佛教中稱花為「華」,並以蓮花為聖花。佛教經典中,有諸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舌燦蓮花、天女散花、天花亂墜等。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據《心地觀經序分》記載,佛陀在講經說法時,「六欲諸天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
  •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
    第二位菩薩是地藏王菩薩,從以往地藏菩薩前世為婆羅門女和光目女救母,為我們展現了偉大的「大孝」。有一世是一個小國王,他和鄰國的國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的造惡眾生,他們共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然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一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最後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薩。
  • 諸佛菩薩全套名錄 鐵了心轉 誰讓它功德無量啊
    無盡感恩諸佛菩薩。祈願見者皆吉祥,聞者皆安樂。【三世佛】佛、全稱佛陀,乃是成就正等正覺之大聖者。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按空間分的橫三世佛和按時間分的豎三世佛。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 彌勒佛(紫薇聖人)的預言
    上末後時年,萬祖下界,千佛臨凡,普天星鬥,阿漢群真,滿天菩薩,難脫此劫,乃是未來佛,下方傳道,天上天下諸佛諸祖,不遇金線之路(彌勒所散之金路),難躲此劫,削了果位,末後勒封八十一劫。」溫曰:上末後時年,萬祖下界,千佛臨凡,普天星鬥,阿漢群真,滿天菩薩,難脫此劫,乃是未來佛,下方傳道,天上天下諸佛諸祖,不遇金線之路(彌勒所散之金路),難躲此劫,削了果位,末後勒封八十一劫。」
  • 藥師佛與藥王菩薩是同一個人嗎?兩者有何區別?
    此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藥叉眷屬,在各地護佑受持藥師佛名號之眾生。又一般流傳之像為螺發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並稱為藥師三尊。此二脅侍在藥師佛之淨土為無量眾中之上首,是一生補處之菩薩。亦有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其脅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壇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為其侍者。
  • 佛與菩薩像的肉髻不同
    1 佛像與菩薩像是有區別的普通百姓不區分佛像與菩薩像,通常統稱為佛像,這可以理解,但佛學人士和學者就不能這樣簡單了事。所謂佛像,常見有五種佛像,即燃燈佛、釋迦佛、彌勒佛這三世佛,以及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
  • 長篇聖誕詩:因著他的降生
    哦 可惜客店裡已無安歇之地只有一個小小的馬棚可供他們容身避一避 風寒沒有嬰兒床也沒有孩子需用的任何物品只有一個冰冷的馬槽還有一群牛馬與這一對夫婦在靜靜的等待著這個小嬰孩兒的降生外面的寒風 呼嘯著吹打著草叢和樹林仿佛要掃去一切的枯枝敗葉給孕育的新生命準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