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口鎮程家墩
王美珍
正是三伏天氣。八月流火。太陽就像巨大的高溫火球炙烤著大地。烈日下的程家墩泛著明晃晃刺眼的光芒,天地輪廓分明,山水界限清楚,房屋、田地、樹林、蟲鳥.一切都匍匐著安靜而祥和!
程家墩村委會歸浯口鎮管轄。翻開樂平縣誌,記載如下:元中期程李張三姓分別從梅巖、本地塘頭、婺源甲路遷此建村。因為居住在黃荊叢生的土墩上,始稱黃墩,且靠小河,又名津墩。清朝中期,程氏興旺,遂改今名。根據這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縣誌的記載,該村委會包括寨下、肖家渡、炎田畈、茶籽崗四個自然村。而實際情況是:寨下已經劃歸其他村委會。現在管轄的有七個自然村,即潭溪村(100多戶),李家(約90戶),程家(約80戶),張家(約60戶),童家(約30戶),肖家渡(約50戶),炎田畈(17戶)。另外,老縣誌上寫的茶籽崗現在打造成了新農村,所有自然村的村民只要願意都可以在新村建房居住。
據老縣誌記載。肖家渡,因為明初曾有肖氏在此設渡而得名。茶籽崗是因為山坡上曾經種下茶子樹而得名。比較有趣的是炎田畈的來歷。據載,明朝末年,王氏從本地楊家山(即今天的環琇)遷此建村。傳說,有一年下大雪,周圍都是白雪皚皚,唯有此地熱氣騰騰,沒有積雪,於是便取名「炎田畈」。
潭溪村主要姓程。該村程氏為「廣平程氏」。早在春秋時期伯符公授封廣平,始開程國,為安徽黃墩程姓始祖。伯符公第四十五世孫,東晉元譚公封新安太守。自此,程氏簪纓繼世,鐘鳴傳家。據《河南程氏宗譜》記載,程昶公於宋朝理宗時期(1124年)從婺源遷到「樂邑長城小彰睦」(今天的高家彰睦)。其六世孫善公於元朝時期從高家彰睦遷到黃荊墩(即今天的潭溪村)。
另外一個自然村程家,也是程氏。但是來源與潭溪村不同。宋朝末年,程氏祖先從安徽黃墩遷到德興鳳凰山。元朝時期,又從德興遷到梅巖(今高家鎮範圍內)。居住了三四百年以後,於明朝末年從梅巖搬遷到此地。此處程氏與鎮橋滸崦、接渡淚灘以及西塘程氏血緣較深,宗脈親近!
頂著秋老虎的高溫熱浪,進到潭溪村。可以看見新建的「山門」。原來的木式結構已蕩然無存,換成了鋼筋水泥。為村民進出歇口氣、避避太陽或者躲雨提供了方便。當然紅白喜事非要在這裡打一站。山門前面的一對獅子非常可愛,用水泥澆築,打造得栩栩如生,生動逼真,一公一母,陰陽和諧。獅子身上還掛著慶祝山門竣工的大紅的布料。
通過山門,往南走幾十米。來到村中間,就是程氏宗祠。整座宗祠造型端莊古樸,灰瓦白牆。牆面上畫著兩排黑白水墨山水畫,意趣生動,風格淡雅。宗祠開列三個門戶。中間一個較高的大門,正中四個字是:程氏宗祠。兩邊楹聯寫的是:望出河南派系長,姓啟程國源流遠。表明根源來處。左門小門,上書「忠孝堂」,兩邊楹聯是:仁厚傳家遠,禮孝繼世長。右邊小門,上書「仁義堂」,兩邊楹聯寫著:忠孝節德行,仁義禮智信。這些經典楹聯,蘊含著豐富深刻的儒家文化,寄託著對程氏族人為人做事的深切期望!
程家墩村委會所包含的幾個自然村所處地勢在樂平境內是最低的。四周都是水流,前有木龍坑,後有湧山河,樂安河距離此村也不遠。每年漲水,該村都要上樓。梅雨季節,田地被淹,白茫茫一片。數個村莊半截房子淹泡在水裡被水波拍打著,成了一朵朵「蓮花」,屋內就可以撈到魚蝦。村民說,1998年大水,足足浸過房屋一丈多高。好在現在家家都是樓房,洪水來了,可以在二樓生活。等待政府以及公益組織送來救災物資。現在的社會,愛心處處存在,政府政策又挺好。村民說,新村(茶籽崗)的地勢要高一點,難得浸水。
談到程家墩,樂平人自然會想到,該村與隔壁的楊家山(環琇)在文革時期有過慘烈的械鬥。早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就發生過一次。反映了樂平民風彪悍,個性剛強。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情。現在,全國上下都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社會和睦,人與人之間文明相處、互幫互助。何況現在全民奔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大家的生活就如這三伏天的太陽,紅紅火火,吃穿不愁。再也不會有人參與到以傷亡做代價的打鬥當中。事實上,程王二姓結為秦晉之好、牽手到白頭的夫妻還較多。友好相處,共生共榮已成為新風尚!
樂平人一向思想開通,自古以來就勤勞肯幹,能吃會做。該村也不例外。村民就告訴我,村裡有個大力士叫張發祥。吃得苦,力氣大。浯口鎮下街做水閘的時候,他用紅木獨輪車推石頭(換工分)。能稱千斤的大磅秤竟然稱不起他的一車石頭,將所有的秤砣放上去都沒有用。這樣力大如牛的「人才」真是世所罕見!
人才難得,但是村裡的花卉卻隨處可見。雖然天氣炎熱,連續多日乾旱無雨。愛美的村民,幾乎每家都在自家的院子裡種上了花朵。紅的紫的,粉的白的,鮮豔欲滴,燦然綻放,將家園裝飾得分外漂亮。這些花卉,肯定不缺水,勤勞的主人沒有忘記澆水滋潤,所以才有這一片彩色而迷人的世界。
現在是初秋了,村裡有很多棗樹,結滿了一串串紫色紅色咧開了嘴的棗子。沉沉的果實壓得枝條下垂,隨手就可採摘,嚼一口,甜甜脆脆的,維C豐富又很有營養。石榴、柚子也掛滿了枝頭。花生也成熟了,農民將它拔回家,曬在自家院子水泥地上,散發著泥土的清香。而這高溫晴朗的天氣,很適合做鹹菜。勤勞智慧的婦女們,一個個心靈手巧,做出的茄子幹、絲瓜幹、南瓜幹.用簸箕裝著,放在太陽下暴曬。這些油光發亮新鮮味美的鹹菜,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忍不住一吃再吃!
村邊的溪流潺潺流淌,水質清澈。時有白鷺飛過。水上有鳥,鳥在藍天白雲之下。水邊是一叢叢蒼翠挺拔的竹林。這些物象組合在一起,畫面實在是很美。
秋天的程家墩,秋花璀璨,秋果纍纍,秋陽勁爆,秋風陣陣.熱情好客的村民泡上一杯夏菇草茶,喝一口清涼去火。靜靜地坐下來,聽聽健談善辯的老表講述村裡的故事,這時,你就不想離開程家墩.
這是個不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