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排骨湯都能叫做肉骨茶

2021-02-17 昆明信息港

導遊鍾小姐說,肉骨茶是什麼呢?就是排骨湯。去新加坡,有人會極力推薦去吃肉骨茶,去馬來西亞,有人也極力推薦去肉骨茶。哦,連排骨湯都能這麼火,簡直可以說是火遍全球。鍾小姐又說了,到了新加坡,不吃肉骨茶,等於沒來過新加坡。

肉骨茶也不是新加坡美食,而是從國內傳過去的。肉骨茶為什麼會被打上南洋風味的標籤,也是這個原因。明清時代定義的南洋是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東南亞地區,當時的明朝到民國時期,由於廣州、福建等沿海地區經濟落後、荒亂窮困,一批又一批的閩粵百姓到南洋謀生。像很多美食的發展過程一樣,肉骨茶也是因為遷徙,思鄉和因地制宜創造出來的美食。

比如我們雲南,茶馬古道上的馬幫菜,我的家鄉臨滄火腿雜菜湯就是一個,雜菜湯、其實就是蔬菜湯,蔬菜都是就地取材,當年的馬幫,趕馬到哪裡歇息,當地有土豆就煮土豆,有蠶豆就煮蠶豆,各種當地蔬菜一鍋煮,配上隨身攜帶的火腿,做雜菜湯時切幾片放進去,又香又夠味;還有雲南的火腿月餅,其實最早也是長途跋涉隨身攜帶的「乾糧」。

新加坡是個移民國家,新加坡南洋風味比如炒粿條、沙嗲、咖椰吐司、海南雞飯、肉骨茶、等每一種美食的背後,都有真真假假的傳說和故事。美食的發展和傳承,很多都經歷了祖輩人艱辛的血淚史和後輩人執著的堅持。每道美食的背後都有故事;每個漂泊在外的人心中都有一種鄉愁,所以人們做的美食,總是帶著家鄉的記憶和味道。

松發肉骨茶始於1969年,以手推車小攤頭售賣起家,是從街邊小吃攤到國際品牌已經有50年之久歷史的新加坡老字號,聽說國內有幾個城市也能吃到肉骨茶。

在吃以前,我是這樣想的,茶葉可以煮飯燉湯,因為排骨有肥肉,燉出來很膩,和茶葉一起燉就解膩,實際上我們要吃的肉骨茶,就是肉湯茶,沒錯,一定是這樣的,去了克拉碼頭附近的松發肉骨茶,上來的時候不禁啞然失笑,是一碗胡椒味很重的排骨湯,茶是單獨倒在茶碗裡的大紅袍,也就是說肉和茶是分開的。

喝完一碗湯之後,我就後悔來之前還吃了咖啡加披薩下午茶,不應該呀!應該留著肚子來喝肉骨茶,第一口,真的太鮮了,居然停不下嘴,喝完一碗湯,這才發現碗真是夠小,叫了服務員來給續湯,來松發是可以免費續湯續茶的哦,還有一大盤燉蹄膀都顧不上了,酥脆現炸的油條也點了一盤,蘸在肉骨湯裡吃,感覺味蕾都在歡快地跳躍。這樣的湯我可以喝5碗的,奈何胃已經不夠,大意了。

個人覺得,吃肉骨茶光喝湯就可以了,但是一個碗裡還有兩個大排骨,還給配了一個小碟,自己倒醬油和放新鮮辣椒圈,用來蘸排骨吃,辣椒圈居然不辣,在新加坡的幾天,我就沒吃到過正常的辣椒,後來去了超市,鑽頭覓縫終於見到一瓶老乾媽油辣椒,差點老淚縱橫。

我這個人在美食上還是有探索精神的,聽說肉骨茶有兩種,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茶較重藥材味。今天喝這個松發肉骨茶我喝出來胡椒味很重了,藥材的味道反而不怎麼有,他家應該是海南派肉骨茶,但是為何配給的茶是福建武夷山的大紅袍呢?那松發肉骨茶到底是海南派還是潮洲派呢?

雖然沒吃過馬來西亞海南派的肉骨茶,我覺得我還是喜歡胡椒味重的,藥材味的接受不來。回家好好研究一下肉骨茶的做法,家裡閒置許久的燉蠱時時候派上用場了。

店內牆上掛滿了老闆與眾多明星的合影,原本想好好看看,可是店裡已經擠滿了客人,再加上我們又趕時間,新加坡的司機上下班時間都是很準時的。

那天從松發出來,不經意的抬眼一看路口,突然看到那邊一座超好看的七彩建築,濃濃的英式古典主義風格。跟鍾小姐一打聽,原來也是網紅,貌似還叫彩虹屋。以前是舊禧街警察局,現在是新加坡新聞與藝術部大樓,好歹還與我的職業沾點邊,一種激動的情懷在心中泛起,等司機來的那幾分鐘,跑過去附近匆匆拍了下來,旅途中,不期而遇的驚喜最動人。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肉骨茶:味濃肉鮮 排骨肉超厚實!
    去過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在這裡無不飽享一次口福。肉骨茶,就是邊吃排骨邊飲茶。肉骨是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豬排骨,然後加上各種佐料,有的還加進各種滋補身體的藥材,燉得爛爛的。
  • 肉骨茶原來不是茶
    提起馬來西亞菜,首先就會想到肉骨茶(Bak Kut Teh)。可能很多人會誤認為是一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雖然肉骨茶名中有茶,它實際上卻是一道豬肉藥材湯,湯料中也完全沒有茶葉的成份,反而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藥及香料,如當歸、枸杞、玉竹、黨參、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參、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肉骨"是取用豬的肋排(俗稱排骨);而"茶"則是一道排骨藥材湯。
  • 大叔家的福建菜:新加坡肉骨茶,排骨酥爛,油條脆爽,家人愛吃!
    懂吃會吃的朋友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在這裡無不飽享一次口福。所謂肉骨茶,就是邊吃排骨邊飲茶。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獨排骨,然後加上各種佐料,關鍵是加進了各種滋補身體的藥材一起煮,所以肉骨茶是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的。
  • 肉骨茶:你吃肉,我喝湯,別客氣!
    在吉隆坡跟當地的小夥伴碰面,告之打算明天去喝肉骨茶。她聽後噗嗤一笑:明明是吃,為什麼要用「喝」? 因為帶個「茶」字,人們很容易被肉骨茶誤導。很多年前去新加坡,被朋友帶去吃肉骨茶,直到進門前都以為那是當地人喝下午茶的地方。看到餐桌上擺著連湯帶肉的排骨,還要配米飯吃,當場驚得合不攏嘴。
  • 名揚四海的新加坡肉骨茶!餵刁了全世界人民的嘴!
    有人問:肉骨茶到底是不是茶?答案很明確,不是。它其實是肉和骨頭熬製的湯,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營養豐富,受到大眾的歡迎。雖然叫做茶,但卻沒有一點茶的成分,「茶」只是一道排骨藥材湯。跟很多美食的一樣,肉骨茶的發明和發展也是因為遷徙。
  • 新加坡肉骨茶哪家強?這四家你都吃過嗎?
    松發肉骨茶——自1969年以來環繞了新加坡人許多回憶的一個名號。一位勤奮的年輕人——楊應松先生秉持鍥而不捨的態度,自銷售潮州風格肉骨茶的小攤位工作開始,從不間斷建立與鞏固自己相關的知識和獲悉,後來創新了好幾道別具一格,並與其湯相補相稱的小菜。
  • 肉骨茶是茶嗎?
    肉骨茶是流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一種食物,人們初聽肉骨茶會以為是一種茶的名稱,其實肉骨茶不是茶名,而是菜名,在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肉骨茶不是茶,而是一道排骨藥材湯。肉骨茶名分解,「肉骨」指得是豬肉和豬排骨,而「茶」指的是中藥與排骨一起熬的湯,因為忌諱用藥取名所以稱為「茶」。肉骨茶在製作上一點沒有用到茶,肉骨茶的湯料是用豬肉和豬排骨,混合中草藥材以及許多香料熬製而成。
  • 馬來西亞肉骨茶
    於是便用豬骨和一些普遍常用的中藥,以及一些家傳的偏方一起熬成湯,這就是最早的肉骨茶。當時的中國人也把藥湯稱為「茶」。肉骨茶不但美味、營養豐富,還提供於所需的能量,並且能抗風溼,又能耐飢餓,一下在就在勞工間流傳起來。漸漸地,肉骨茶就成了新馬兩地人人喜愛的美食。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較重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藥材味。
  • 天氣冷了,喝點湯暖暖身吧!一道烹飪簡單的肉骨茶推薦給你
    天氣冷了,喝點湯暖暖身吧!一道烹飪簡單的肉骨茶推薦給你說道喝湯,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肉骨茶」了。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了,喝點湯正好可以養胃暖身子,所以這道「新加坡肉骨茶」是不錯的選擇哦。第一種,油菜:油菜有降低血脂、解毒消腫、寬腸通便等功效;油菜中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能很好的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所以推薦加這種蔬菜。第二種,菌類:我選擇的是香菇和金針菇,菌類營養價值特別高;食用菌中有很高的蛋白,而且沒有膽固醇和脂肪等物質。
  • 新加坡肉骨茶哪兒家強?!
    相傳肉骨茶起源於過去為了讓工人補充體力,而用中藥材、肉骨燉成湯,當作早餐,有趨寒、解除疲勞的效果,現在就算不是做體力活的人,都還是愛喝肉骨茶,尤其是有冬天的國家買些肉骨茶包回來。滿牆都貼滿了明星和老闆的合影!華人娛樂圈說實話主頁君認識的沒幾個,就連內地的也是一樣,主頁君整個不愛看電視到極點啊~ 但是周杰倫,周潤發,費玉清,這些大牌主頁君還是能認出來的~~
  • 【美食美味】南洋風味肉骨茶
    其實,此「茶」非彼「茶」,這是一道在新加坡家喻戶曉的排骨藥材湯而已。  和廣東的煲湯有些類似,在湯裡邊加入各種藥材,經過長時間的燉煮,使藥材的味道滲入排骨中,具有特色的清香,在新加坡不僅家家戶戶都會煲,在很多小店都可以吃到,況且食用肉骨茶也具有一定的養生作用,對女性有滋補養顏的功效,對男性則有補腎的作用。
  • 關於肉骨茶,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那麼這些到了南洋的華人不僅帶去了勞動力,更是帶去了各種風俗習慣,飲食文化。關於肉骨茶的來源,最廣為流傳的應該是「苦力」論。下南洋的苦力們不適應當地的天氣,為了養生補身從老中醫處得到了茶包,然後配以肉骨熬煮,以達到增強體力的目的。當然,這種以訛傳訛的帶著時代濾鏡的故事是經不起推敲的,就僅苦力買不起排骨這一點就能輕而易舉將其推翻。
  • 肉骨茶到底是個什麼鬼?為什麼去馬來西亞人人都在吃?
    ,為了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需要進補,他們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加上當地的香料,製成肉骨茶包,早上出門前,燉煮排骨並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最早,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所以,湯裡也就有骨頭、內臟和一些碎肉。
  • 肉骨茶哪家最強?不是藍翔哦
    肉骨茶是新加坡出名的本地美食之一大大小小的很多間,其中比較出名家喻戶曉的兩家發起人肉骨茶和松發肉骨茶,米叔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 - 發起人肉骨茶來自新加坡各地以及地區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等),大量的名人照片填滿了餐館的牆壁和餐廳在營業時間擠滿了人群,這些都證明了發起人肉骨茶的吸引力和食物的地道口味。
  • 肉骨茶到底是個什麼鬼?
    ,明末清初,很多華人下南洋,那時英國殖民者在當地搜颳了大量資源,需運回送國,在巴生建立了深水碼頭,很多華人在此謀生,由於做的是苦力和體力活,為了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需要進補,他們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加上當地的香料,製成肉骨茶包,早上出門前,燉煮排骨並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最早,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所以,湯裡也就有骨頭、內臟和一些碎肉。
  • 在新加坡吃「肉骨茶」
    初次到新加坡,朋友說要帶我去吃「肉骨茶」。聽著這名字挺新鮮,以為是什麼當地的鮮茶。朋友卻笑笑,並不急於揭開謎底。    這是一個有特色的小食店,敞開的店堂,任由夜風慢慢地吹進來。雖然沒有空調,只有幾個老式電風扇在頭頂慢慢地轉著,卻不由讓人產生一種懷舊感。
  • 一口肉骨茶,滿嘴都是獅城的文化記憶
    美食是新加坡最特別的文化符號,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無論是名氣很大的高檔酒樓,還是街邊的傳統老店,你總能發現一些似曾相識的家鄉味,這對於到新加坡旅行的中國遊客來說既感到親切又覺得新鮮。正在說話之餘,剛端上來的肉骨茶還熱氣撲騰,香氣也隨著往上湧,清澈的湯麵上漂浮著金黃色的油花,讓你的味蕾再也無法故作矜持。一口咬下去,肉質鬆軟的骨肉非常好嚼,可以明顯感受到它的纖維彈性,咀嚼之後要把所有的味道都感受一遍才能吞下去。骨湯也是很好喝的,在口腔中散發著濃鬱的味道。
  • 大馬肉骨茶
    排骨再放回鍋裡,加蒜和2升水。推薦原因但凡去過馬來西亞旅遊的人都知道,「肉骨茶」是大馬一道極具特色的美食,以中藥、豬肉和豬雜熬成的湯濃鬱美味,深受眾人喜愛。相傳當年華人下南洋創業,苦於溼熱氣候,就有熬藥進補的習慣。後來在茶湯中加入豬骨,逐漸發展成今天的菜品。時下廣東天氣晴雨反覆,何不家作一煲營養美味的肉骨茶排溼去熱?
  • 新加坡肉骨茶怎麼做?小申今天就教你如何做正宗肉骨茶
    新加坡肉骨茶(Bak kut teh)是一種創始於馬來西亞巴生的食物。之後流行於新加坡一帶的小吃。最早,肉骨茶是為庫裡作為補品,以強健自己的身體。如今,新加坡肉骨茶已演變成為排骨湯、米飯和各種菜。新加坡肉骨茶並不是茶,更是一種美食。
  • 鹹香味美,風味獨特,來自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原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這兩種派別的肉骨茶雖然外形比較相似但是味道卻有很大的差別,比如福建派肉骨茶就非常重視藥材入湯,而海南派肉骨茶則是更加喜歡湯汁裡的胡椒味,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則是其中的福建派。肉骨茶顧名思義就是肉和骨頭熬製的湯,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還具有營養豐富和益氣補血等功效,受到許多人的歡迎,無論是哪個年齡段都對這道菜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