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有多重要?宋為什麼一定要收復它此地與今天的關係是?

2021-01-09 彎腰拾豆豆

燕雲十六周到底是何所在?位置在哪裡?

一、燕雲十六周位置:

通過看目前正熱播的電視劇《燕雲臺》不少人可能對幽雲十六州就有所了解了,該劇裡在時間與人物上有許多正是講的五代、北宋與遼的故事。

燕雲十六周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屬於華夏民族。儘管中原地區一直上演著各種分分合合的戲碼,不斷進行著朝代的迭換,但不管怎麼換,燕雲十六周一直在大漢民族手裡,並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

因為中原地區自有朝代以來,一直身受來自北方大漠少數民族的騷擾。對待這些不同民族的入侵,燕雲十六州憑藉其所處的居高臨下地勢,及獨特的地形,發揮了天然屏障的作用,阻擋並保護著中原地區各族人民,少受來自北方部族騷擾。所以這裡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必須守護、必須佔有的兵家重地!而且這裡還有大片的農田,繁榮的經濟滋養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原人。那麼幽雲十六州究竟指的是哪裡?

幽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

二、本屬於大漢民族的重地,燕雲十六周曾發生了什麼,會落到遼國人手裡?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並做了兒皇帝,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從那一刻起中原的華夏古國便失去了可以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天然屏障,也失去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十分重要的根基國土!讓中原門戶大開,對抵禦北方部族騷擾再無屏障可守。

自從失去燕雲十六周那刻起,歷史上存在的各個中原朝代就開始致力於對它的收復,而並非只有北宋才要收回這塊兒被石敬瑭獻給契丹人的土地!

下面先來看看這塊兒土地失去後,中原大地在人類歷史上又發生了哪些歷史故事!

兒皇帝後晉高祖石敬瑭936年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只是經歷了兩個皇帝,共12年的時間。對於一個朝代一個國是怎樣的一個短命!

後晉以後各朝代的歷史演變

後晉割地給大遼,並以兒皇帝自居也一樣被遼滅國,後晉被滅接下來的朝代便是後漢。後漢創建者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劉知遠是沙陀人,家世貧寒,冒姓劉氏。早年是唐明宗部下的偏將,因為在戰爭中救過石敬瑭的命,遂成為石敬瑭的親信。

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時,劉知遠是節度押衙。石敬瑭密謀造反時,劉知遠也參與了,石敬瑭當上後晉皇帝後封他為侍衛親軍都虞候,領保義軍節度使,後來又很快升任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成為禁軍的最高統帥。天福六年(941年),任河東節度使、留守北京。

石敬瑭死後,劉知遠預感到天下將要大亂,所以著力經營太原。為加強自己的實力,他處死了吐谷渾首領白承福,奪取了大量的財富及數千匹良馬。契丹軍南下攻打後晉兵臨汴梁時,劉知遠既不出兵救援,也不抗擊契丹,而是冷眼旁觀、靜觀其變。等到契丹攻下汴梁,滅亡後晉後,他派人奉表於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呼其為兒,並賜與木拐,相當於中原王朝賜給重要大臣的几杖。

當晉帝石重貴一行被遼兵押解北上時,劉知遠假裝悲憤,率親兵說要營救石重貴,實際走到壽陽便又轉回太原。然後他親率大軍乘中原空虛之際渡過黃河,進入洛陽,殺死遼扶植的傀儡李從益母子,以絕人望。隨後將都城設在汴梁建立起後漢自己稱帝哈哈。

寫到這裡我不僅想,當時的遼帝不是昏庸暴力、不是大遼內部也在上演各種奪權大戲!而是一鼓作氣拿下中原,一統中國!那麼就不單單只是押解個晉帝就回師北上這麼簡單的事了!也不會錯失良機,把一個唾手可得的大統功業,讓一個劉知遠白白撿了便宜!而這劉知遠卻又偏偏也是一個短命!

大宋建國於960年。公元969年二月,殘暴無道的遼穆宗在黑山之變中,為"褻御"小哥等人弒殺。若沒有這誤國的暴君,讓後來的景宗、蕭燕燕、韓德讓們早三十年登場,歷史可能就不是今天這樣子了

!!!!!!!

兵家必爭之地幽雲十六州就是落在遼國手裡,也還是幽雲十六州,不發後世人沒必要的感慨了!接下來繼續欣賞古人們的歷史「傑作」!

難道晉帝被俘,晉還有什麼強有力的抵抗?還是遼打不過,趁機不費任何戲碼就建立起來的「後漢」的劉知遠?

遺憾那時的遼帝正如《燕雲臺》所演的那樣,是那個殘暴無道整天只知道酗酒殺人的暴君、他每天不是醉酒就是亂殺無辜,要不就是懷疑別人要謀他的帝位。把個大好前景的大遼帝國,弄得整日雞犬不寧,內訌不止。

當時中原亂、大遼內部也亂,缺個不但有武功而且還有韜略、有思想的明君,否則,我想也許真不會有郭威、更不會有趙匡胤兩人師傅徒弟般的輪番上演「黃袍加身的」大戲。那麼結束安史之亂以後長達二百來年華夏諸侯割據局面的有可能也不再是趙匡胤!史上可能會有一個比元太祖成吉思汗還有建樹的大遼皇帝!不過真那樣,也許就連成吉思汗也沒什麼戲,或要他也改戲碼了!

然而歷史就是歷史!不會給你任何轉機,也不容任何「如果」!它只講事實。

歷史就是這樣安排了郭威建立後周、安排了柴榮與遼、安排了趙匡胤建立大宋以後,也因幽雲十六州與遼的多次開戰。否則歷史上哪還會有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大宋為幽雲十六州縷縷與遼開戰?雖結果還都是以敗而收場,甚至出現不敗都敗的結局!

這段歲月歷史是用諸多!號來寫就的。再到金,鐵木真,到明太祖朱元璋,兜兜裝轉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大漢民族才終於把這幽雲十六州從新收回到中原人手裡!

北宋為什麼一定要收復幽雲十六州

不光是北宋、所有的中原國家都要收回這塊土地!因為這已不再只是政治歷史意義上的事,這還是後世子孫肩上的責任!

①從政治角度來看,收復幽雲十六州應該是作為統治者的一種政治責任!一種歷史使命來完成的。就像香港是我們的!臺灣是我們的,不管經歷過什麼、也不管經歷多久、我們都想,也都要把它收回來一樣,因為自古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東西!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收回來會愧對祖先!不收回來將成為每個中國人都要有的,一個共同「心病」!

②、從戰略意義上來看,幽雲十六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自後周以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此地。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二百年。

燕雲十六州即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境域為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王朝抗擊和防禦北部邊境外族入侵騷擾的天然屏障、就如同綿延萬裡的長城一定要修築在那裡的道理一樣

③說完幽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不得不再說說它的經濟地位及其悠久歷史

北方少數民族都十分崇尚中原文化!不管是思想還是經濟,漢人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那麼令他們著迷!說漢話,穿中原服飾,特別是那種薄如蠶翼的絲綢及瓷器,這一切對北方部族,擁有他們是榮耀,因為這些東西的得到,是要靠權利、大量金錢的。穿戴那些東西,也是尊貴身份的體現。而這一切的得到,對於北方部族大部分是要通過「幽州」這個途徑才能取得。北方少數民族的人,通過這裡還可以看到一片片的沃土農田、接觸到中原人的市井文化,最近距離的來貼近中原人的生活氣息。相必這也是忽必烈定都北京的一個重要心裡因素。他就是看重了這裡貫通南北四通八達的好!

後世人一直在詢問「遼國」契丹人最後都哪裡去了?人間蒸發?不可能!隨著勢力的越來越小慢慢融進了南部漢人政權、或被收編進徵服他們的更強悍部族,如金或元並與他們融合成一個民族,並在歷史的慢長演變與融合中與這些少數民族同化在一起,這便是他們消失的真正原因。而絕非會人間蒸發!

然而不管怎麼說「大遼」畢竟在歷史上輝煌過,曾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獨立的語言、文字、文化這一點是絕對無法從人類歷史上被抹殺掉的!「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歷史也有定數如同人生!

註:本篇用圖來源於網絡若不妥請聯繫刪除

#拍一拍宋朝#

相關焦點

  • 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哪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哪十六州?時間:2017-05-16 12:5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哪十六州?
  • 燕雲十六州在哪?有多重要?以至於北宋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中原政權與草原民族戰爭的場地,也是漢民族北方包括長城左內的邊塞地區。北方草原民族佔領這個區域等於打開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門,他們的騎兵鐵騎一路無阻到達黃河北岸,所以失去燕雲十六州北宋一直視為隱患才不悔餘力的奪回要回燕雲十六州。
  • 《燕雲十六州》宋遼爭奪的始末,遼國需要,大宋更加需要
    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後,無論是為了自身安全的考慮,還是必須維護中原王朝的尊嚴,都會採取措施收復燕雲十六州,遼國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之後,燕雲十六州就成為遼國的保護屏障,有效地阻礙了宋王朝對遼的進攻,而且燕雲地區經濟發達,物產豐富,成為遼國物資的要產地,這也就是遼國能興盛200餘年的原因。
  • 北宋統治者為何念念不忘收復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 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
  • 燕雲十六州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能將燕雲十六州完全收復,割讓燕雲十六州,致使中原政權感受強大的威嚇,持續長達近二百年。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後晉,在938年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燕雲十六州被割讓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過渡為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或通婚和漢化。
  • 宋朝錯失四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是宋朝時期所有漢人心中的痛,一直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能人異士,民間也多為之莞爾,可以說誰要是收復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是當時的民族英雄。其實宋朝有四次絕佳的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但都一一錯過,沒錯就是錯過了。
  • 宋朝發動三次戰爭想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實際意義上從未屬於宋朝
    燕雲十六州,又叫幽雲十六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和雲州為中心的十六個州。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之後,幽雲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裡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但始終未能如願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朝廷發起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
  • 失去燕雲十六州,於北宋而言意味著什麼?
    而這曲子唱的,正是燕山一帶的百姓們對契丹殘暴統治的詛咒和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期盼。而對於北宋而言,失去燕雲十六州,"得到"的不僅是當地的百姓怨聲連天,還有不少其他的損失。"燕雲十六州",即今天的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及北京一帶。
  • 北宋為何一直要收回燕雲十六州?
    早在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就曾經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且已經奪取了莫州和瀛洲,但可惜的是周世宗英年早逝,收復燕雲之事不了了之。北宋真宗時期,宋遼籤訂澶淵之盟,以白溝河為界,莫州和瀛州就歸了北宋,所以實際上北宋時擁有燕雲十六州只的其中兩州的,但是這對於北宋在北方的防禦幫助不大。
  • 「燕雲十六州」無法收復,宋太祖和宋太宗誰的責任更大
    公元939年,為了換取遼國對自己的支持,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即 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石敬瑭此舉讓自己背上了千古罵名,也給後面的中原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從遼軍手中收復幽雲十六州,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三代帝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收復?
    ,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北宋末年時,宋徽宗更不顧「宋遼百年好和」,賭一把也要「聯金滅遼」,就為收復幽雲十六州……可以說,對幽雲十六州的執念,幾乎貫穿了北宋王朝的一個半世紀興衰,待到北宋變了南宋,殘山剩水間的南宋學者胡安國,依然對北宋「丟失幽雲十六州」悲憤不已:「其利不能已再世,其害乃及於無窮」——大宋落到這步挨揍喊大爺的田地,都是丟了幽雲十六州鬧的。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燕雲十六州是華北平原的門戶,萬裡長城就修在這塊。如圖,大概就是在筆者畫圈的那一塊,看地形可知燕雲十六州山脈縱橫,但是再往南便是一馬平川。秦漢時期,燕雲大地一直是中原王朝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要地,退可據險而守,進可以此為據點。
  • 什麼是「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雲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山西北部地區(雁北地區,大同及朔州)。
  • 同樣是開國精銳之師,為何明朝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不能
    不過,進行這樣的歷史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有一句俗話叫做「張飛打嶽飛,打得滿天飛」,這句俗話就是在批評這種歷史比較。開國初期,宋朝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明朝收復了,歷史原因是很複雜的,是由各種因素構成的。(趙匡胤劇照)第二、燕雲十六州的布放不一樣。
  • 從燕雲十六州到三八線、上甘嶺
    這一切,還得從燕雲十六州說起。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在哪個地方呢?古書記載, 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幽州、薊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順州、新州、媯州、儒州、武州、雲州、應州、寰州、朔州、蔚州」。這十六州在今天大概就是指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一帶。
  • 同樣是開國之初,為何明朝一年收復燕雲十六州,兩宋三百年都不行
    燕雲十六州也就是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和河北北部與山西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戰略要地,它是南方的屏障,如果沒有它,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將輕而易舉踏入中原,影響到中原政權的穩定與安全。自從公元938年,後晉的石敬瑭把它割給了契丹之後,很多中原的王朝費盡周折想把它收回來,但都無功而返。直到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常遇春佔領了大都,重新把丟失400多年的燕雲十六州收回來了。
  • 大明朱元璋輕易收復燕雲十六州,兩宋三百年卻不行?難度有多大
    燕雲16州易守難攻,遊牧民族佔有他,就會保持對中原戰略優勢。所以明朝直到滅亡,它的關寧鐵騎、戚家軍、秦軍……許多部隊都是當時戰力最強的。同時我也認為明朝是最有民族氣節的朝代之一。宋朝有很多次機會能夠收回燕雲十六州,比如嶽家軍的北伐,都打到朱仙鎮了,離燕雲十六州近在眼前,偏偏趙構卻想著如果把金人打敗迎回二帝以後他的皇位問題,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宋朝皇帝對待燕雲十六州在態度上就不行,反觀朱元璋建立明朝就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八個字作為建國之本的,在態度上就比宋朝強,另外同樣是不是皇帝被俘,明朝怎麼做的?
  • 誰是收回燕雲十六州的第一位王者?你恐怕想不到
    燕雲十六州,指的是今天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京津地區這一大片地方。這裡和長城結為一體,自古是中原王朝抵禦蠻族入侵的關鑰之地。後續的中原王朝,對燕雲十六州的喪失,痛心疾首,無論誰成了中原之主,都一心要收復燕雲。後周雄主、世宗柴榮第一次向契丹發起收復燕雲的北伐,並且接連收復三州之地。可惜北伐途中,突然病逝。宋太祖代周自立,建立大宋王朝後,首先統一了南方,當他把目光轉向燕雲的時候,卻在「燭影斧聲」的疑似政變中暴斃。接替宋太祖的太宗皇帝,發起過兩次北伐燕雲的戰爭,可惜實力不濟,均告失敗。
  • 看懂「燕雲十六州」,就會明白為何失去它是漢人的400年之痛
    《契丹國志》燕雲十六州整個地區東西長約600公裡,南北寬約200公裡,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恰好相當於一個朝鮮。從地圖上看,這一廣袤地區囊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長城的內(南)側,即長城這條重要軍事防線背後的戰略支撐點。其中的瀛、莫二州更是深入河北腹地數百裡。
  • 古代燕雲十六州指的哪裡你知道嗎?
    在古代燕雲十六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一個國家必須重兵把守的地段。在影視劇裡面,燕雲十六州也是反覆強調,那麼燕雲十六州是指哪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