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香川縣後,一整個就好像在踩點趕行程一樣,進度超快的,昨天是從66番到69番,今天則是從70番到75番。涅盤道場的距離是4個縣裡最短的,只有152公裡,但也有23所寺院,因此札所與札所之間的距離都不是很長,來香川走遍路會特別有成就感。
今天上午大概6點半就從旅館出發,大概走3公裡就到了今天的第一番札所——70番本山寺。
本山寺 | 圖源:konotabi.com
在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今天幾乎沒有在路上拍照,一來可能是行程比較緊湊,二來可能是札所間的距離不遠,且大多是鄉間小路,所以沒有發現什麼太有特色的景致(也可能是來太久,一樣的風景看久了就會覺得沒那麼特別了……
圖源:泰瑞
據說本山寺是弘法大師奉天皇之命一夜建立起來的,至於怎麼認定或傳說是不是真的,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
離開本山寺後,繼續往第71番彌谷寺前進。從本山寺到彌谷寺約12公裡。中間有一個遍路小屋就進來休息一下。今天剛好遇到有當地的居民來這裡接待遍路者。
有一位大叔有好一段時間沒看到了。第一次碰到這位大叔是在第38番金剛福寺要往回走到民宿安宿的路上遇到的。他說他的心臟不好,前陣子才裝完心臟支架。第2次遇到是在石手寺的時候,他還請我吃了抹茶冰琪淋。沒想到今天又遇到了。
心臟不好的大叔坐一下就離開了,他說他走得比較慢,要趕路所以先離開了。其他接待的人就開始跟我講話,但我幾乎都聽不懂啊。這時候只能自己來引導話題了。我問大家說知不知道香川縣哪家烏龍麵好吃? 結果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也有人說這裡的面都好吃(好像有說等於沒說)。接著就問我說喜不喜歡吃烏龍麵? 我自己之前其實沒特別喜歡,因為從小對烏龍麵的印象就是鍋燒烏龍麵。直到後來在日本跟在臺北吃過丸龜制面之類的日本連鎖烏龍麵,才覺得原來烏龍麵也可以這麼好吃。
圖源:泰瑞
我回答他們當然喜歡啊,結果接下來太出乎我意料了,他們說要煮給我吃!! 說完他們就跑到遍路小屋的後面,我好奇地跟過去看,原來他們有一部箱型車停在遍路小屋的後面,而箱型車裡面竟然就有瓦斯爐及鍋具用來煮麵。
他們的烏龍麵很簡單,就是面跟高湯,然後有蘿蔔泥跟蔥花。沒想到一入口就驚豔了,那烏龍麵之Q啊…贊歧的烏龍麵,連在遍路小屋接待的都有這種等級了,我都迫不及待要吃店裡的了。我當時心裡在想,這些接待的大叔大嬸當中,可能有人家裡就是經營烏龍麵店的,才有這種品質吧!!
吃飽了,也休息夠久了。該上路了,最後跟大家來個合影!!
圖源:泰瑞
遍路小屋離71番彌谷寺就不遠了。快到彌谷寺的時候,臺灣遍路界非常有名的俳句茶屋就在眼前…
我把背包先放這邊,先去彌谷寺參拜後再回來。
不久就到了彌谷寺的山門。其實精彩的還在後頭!!
過了彌谷寺山門後,便是一段石階路。據說有5百多階吧,但坡度並沒有很陡。
圖源:konotabi.com
過了這段路之後,會有一尊很大的金剛拳菩薩像。這座菩薩雕像特別的地方在於祂的頭是俯看著來往的信眾的。
我心裡揣摩著,菩薩想跟我們說些什麼? 是一路上辛苦了? 還是後面還有得你爬呢?
果然接下來還有一個108階比較陡的在等著我!! 這時想到還好有把背包放在俳句茶屋,所以感覺還好…
爬了108級階梯後,看到了另一個門。我想這次應該正式進入到彌谷寺了吧。
彌谷寺 | 圖源:konotabi.com
彌谷寺真的蠻大的喔,下次應該好好的參觀!!沒想到要到彌谷寺本堂,還要再爬個100多階的石階梯才會到。
真心覺得在山壁裡雕佛像蠻厲害的。
終於爬到彌谷寺的本堂了,這裡的風景真的不錯。
參拜完本堂後,當然要沿著過來的階梯下去。然後去找大師堂。沒錯,彌谷寺的大師堂可能要找一下才能發現它的所在。它算是蓋在洞穴裡的吧,至於是原本就有洞穴或是挖鑿出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彌谷寺本堂 | 圖源:泰瑞
納完經後,旁邊還有一座護摩院,裡面放著許多的護摩木,是用來祈願用的。
參拜完後,順著來時的路(階梯)回去…
圖源:泰瑞
參拜完彌谷寺回來到俳句茶屋時,茶屋的土井先生帶我好好參觀了茶屋。有一面牆貼滿了遍路者所留下的話。
雖然早上在遍路小屋吃了水果跟烏龍麵,但參拜彌谷寺實在費不少體力,所以我跟土井先生點了一碗烏龍麵,而土井先生又送了我一塊麻糬。俳句茶屋的烏龍麵份量其實不多,但還好吃的,尤其是那一顆蛋,有一種煙燻的味道,非常香。
吃完之後,土井先生向我介紹了茶屋,他說,這個茶屋已經120年了,他是這間茶屋的第3位經營者。土井先生今年70歲,經營這間茶屋已經50年了。同一份工作,持續做了50年,這得要多大的熱情才能勝任呢? 而且看起來土井先生依然對此樂此不疲。
必須說,早上在遍路小屋以及俳句茶屋花了不少時間,所以後續參拜就顯得比較匆促。從俳句茶屋到第72番曼茶羅寺只有3.5公裡,很快就到達了。
而73番出釋迦寺離72番不到1公裡的距離,應該是繼神惠院與觀音寺之後距離最短的2間札所吧。
在山門前不遠處有一尊很大的修行大師像,後面的山就是」我拜師山」。
圖源:konotabi.com
其實在出釋迦寺本堂處還有一條參道可以通到奧之院」捨身之嶽」。參道雖然只有1.8公裡,但極為狹小且陡直,因此徒步可能需要40-50分鐘。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沒有再往捨身之嶽參拜了。
離開出釋迦寺後,徒步2.2公裡就到達了第74番甲山寺。
甲山寺 | 圖源:konotabi.com
而今天的壓軸,75番善通寺,離甲山寺只有1.6公裡。善通寺是弘法大師的出生地。可能是這樣的緣故,善通寺真的大的很誇張.
善通寺分為西院與東院,中間還隔著一條馬路。本堂位於東院,大師堂位於西院。
善通寺平面圖 | 圖源:konotabi.com
我從甲山寺過來是先到達西院,但我的習慣是先參拜本堂,再參拜大師堂。不過到達的時候,實在有被善通寺的廣大嚇到,所以花了一些時間搞清楚設施的相關位置。整個善通寺就是一個大公園。
善通寺平面圖 | 圖源:konotabi.com
今晚住宿的旅館是位於善通寺車站附近的商旅。
看著自己規劃路線的筆記本,還有4天就結願了。此時的心情有點難以形容。來到四國徒步遍路已經42天,每天算是規律地走路參拜,其實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作息,心情不會受天氣或路況所影響。但另一方面,快結願了,表示這樣的生活也會結束了,會有點期待(不用再天天揹著揹包走了),但也有點失落(不能再這樣單純的走路看風景旅行了)。回想起來,其實是有點矛盾的!!
來源 | taihon64.blogspot.com此次行程,我們將在愛媛縣,繼續徒步行走菩提道場,參訪我們精選的寺廟;
途中將感受與眾不同的日本寺院之美,感受空海大師走過的路,感受接近「開悟」的境界。
作為特邀嘉賓,全程陪伴大家,隨時講解關於日本的佛學、禪文化,並與大家深度交流。
生於臺灣,幼年因體質虛弱,恐懼死亡,很早便開始探索生命本質。後依止祖光禪師學習止觀雙運與本地風光兩門禪法,終於找到解開煩惱不安之道。
先後跟隨針灸名師胡丙權及武當鍾雲龍道長學習太極拳十餘年。致力於分享禪俠一味的生命態度,期望藉此協助學習者達到身心安康自在的狀態。
晨棟
資深旅遊節目主持人
攝影達人,美食偵探
從事旅遊節目二十餘年,走過幾乎整個中國,足跡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曾就職央視、北京臺旅遊節目及美食節目,有著豐富的徒步旅遊經驗及美食體驗。更熱衷於以獨特的視角用相機發現並記錄旅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 報名 -
點擊下圖或「閱讀原文」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