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爾名畫抵達杭州 來感受新古典主義大師的震撼吧

2021-01-20 浙江日報

2018-05-30 13:0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5月30日上午,浙江美術館庫房,昏暗的燈光下,隨著海關人員的輕輕開啟,來自法國蒙託邦安格爾博物館遺產管理負責人兼館長弗洛朗斯·維吉耶·杜泰伊女士,與眾多媒體一起,見證了世界名畫安全抵達杭州。

由浙江美術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天津美術館共同主辦,蒙託邦市政府、蒙託邦安格爾博物館支持的"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託邦博物館的收藏"特展將於2018年6月2日在浙江美術館正式開幕,法國蒙託邦安格爾博物館將攜70件有關安格爾的藏品與杭州觀眾見面。此次巡展也是安格爾在中國第一次成系統的、全方位的展覽展示。

法國國寶級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

安格爾1780年出生在法國蒙託邦(Montauban),1867年在巴黎去世。安格爾的父親約瑟夫·安格爾是蒙託邦皇家美術學院院士,他對古典主義美術和音樂有著深厚的修養,使安格爾自幼就受到古典文化的薰陶。安格爾是西方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巨匠,法國國寶級新古典主義大師,是古典主義繪畫領域中將表達"永恆的美"的理念發揮到極致的藝術家。

19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作為世界藝術史上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安格爾的一生經歷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大變動時期。安格爾親身經歷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崛起,但他始終堅持古典主義,追求古典式的寧靜,重視素描,強調理性。在藝術上,他善於把握古典藝術的造型美,每一幅畫都力求做到構圖嚴謹、色彩單純、形象典雅,他以溫克爾曼的古典藝術的最高理想"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為原則,創作出《泉》《大宮女》《土耳其浴女》等聞名於世的經典之作。

安格爾"親愛的家鄉":蒙託邦

"我真想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回到蒙託邦去安享人生,隱姓埋名,放鬆自己,總之,去自由呼吸。"安格爾在1841年10月2日致其蒙託邦的友人吉裡貝爾(J.F. Gilibert)的信中如是寫道,而在當時,這位藝術家早已功成名就,是巴黎上流社會爭相邀請的貴客。

安格爾用"親愛的家鄉(Cara Patria)"來稱呼這座城市,可他與家鄉之間的關係卻建立在這樣一種奇怪的悖論之上:一方面是他對童年的懷念和他在與友人密切的書信往來中所表達的思鄉之情,而另一方面,他卻鮮少回到自己的故鄉。安格爾11歲就離開蒙託邦,進入土魯斯的藝術學院學習,並於17歲前往巴黎。在安格爾的一生中,他只有一次回蒙託邦小住十幾日的經歷,還是為了護送為蒙託邦大教堂創作的《路易十三的祈禱》。

而這次小住點燃了安格爾的童年記憶:"跟你說說我的一個弱點吧,或者說是我對美食的一種渴望。我太熱愛家鄉了……所以我想讓你寫信告訴我玉米餅的配料和做法,就是我們小時候老奶奶們做的那種,你也許現在還能嘗到,把玉米餅託在一片捲心菜葉子上吃,那是多麼開心呀!蒙託邦豬血腸也是極品,我每次跟別人說起這道菜都會惹得大家,當然也包括我,垂涎欲滴。所以我想讓你把這道菜的確切配方告訴我。你會笑我吧,隨你!不過,說不定哪天你也會想嘗嘗我妻子的手藝呢。"(安格爾致吉裡貝爾,1822 年12月24日)

安格爾先後於1851年和1867年進行了一次捐贈和一次遺贈,將4500幅素描、20多幅油畫、50套版畫、古代藝術品收藏、藝術藏書、家具(扶手椅、畫架、辦公桌等)、包括小提琴在內的個人用品及老照片、其學生的臨摹作品和各種草稿捐贈給他的家鄉蒙託邦,蒙託邦市政府甚至後來將市立博物館更名為安格爾博物館,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巨匠之路:從三個角度解讀安格爾

本次展覽作為"安格爾中國之旅"的最後一站,通過70件展品系統、全面地向中國觀眾介紹了安格爾這位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的心路和成就。展品既有藝術家創作的安格爾畫像和塑像,也有安格爾自己創作的油畫、素描等作品原件,如《戈拉奈肖像草稿》《坐在椅子上的聖母》《為路易十三的祈禱所做草稿》等作品,不論是描繪細緻入微的人物表情,還是描繪衣服的褶皺,都體現出了安格爾深厚的素描功底。而《藝術家父親的肖像》《男裸體模特》《臨摹拉斐爾自畫像》則體現了安格爾對顏色、對輪廓、多線條律動的天才稟賦。除了繪畫,安格爾在音樂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喜歡拉小提琴,因此還催生了一句法國短語:"安格爾的小提琴"意為業餘愛好,本次展覽中就展有安格爾生前用過的小提琴。

展覽從三個角度來呈現藝術家本人的創作歷程。這三個角度分別是:"安格爾看自己""安格爾看世界""世界看安格爾"。"安格爾看自己"集合了安格爾的油畫、版畫、素描及草稿作品,是安格爾對自身關照的綜合呈現;"安格爾看世界"集合的是安格爾的收藏和對安格爾有影響的其他畫家的作品,展現了安格爾的收藏視野與收藏趣味;"世界看安格爾"集合了安格爾的友人描繪安格爾的作品,展現了他人對安格爾的印象與鏡像。

安格爾的素描與東方的線

1856年法國評論家泰奧菲勒·西爾維斯特(Théophile Silvestre)在《在世的藝術家史》(Histoire des artistes vivants)中寫到:"安格爾先生和我們沒有一點共同之處,他是一位19世紀迷失在雅典廢墟中的中國畫家"。這種評價源於安格爾繪畫中的東方趣味。

安格爾認為"線條——這是素描,這就是一切",線是素描的組成部分,也是繪畫的基礎。他說,"線條和造型越簡潔,作品越具有美和力量",此種審美似乎與中國畫的線描很是相似。而安格爾的素描成就,使人們視他為與達·文西和拉斐爾比肩的大師。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位新古典主義大師,浙江美術館特別策劃教育專區,對比東西方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線的藝術"。西方素描中強調的"線",其實在中國人的造型觀念裡根深蒂固,中國傳統繪畫自漢以來一直以線造型作為繪畫主體,如漢畫像石、畫像磚上所表現的狩獵圖、雜技圖、百戲圖、車馬圖等均體現的是瞬間的意象。"線的藝術"版塊,不僅通過西方藝術家的作品向觀眾呈現西方藝術線條之美,也從中國古典與現代藝術作品線條中引出對東方意蘊的思考。

【浙江新聞+】

五場重磅講座及豐富的觀展體驗

為了讓觀眾可以更好地走進安格爾的藝術世界,浙江美術館特別在展覽期間特別推出五場重磅講座,觀眾可以通過"浙江美術館之友"微信公眾號免費預約參加:

時間

主講人

講座

2018年6月2日(星期六)14:00

弗洛朗斯·維吉耶·杜泰伊(法國蒙託邦安格爾博物館館長)

《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託邦博物館的收藏》

2018年6月9日(星期六)14:00

應金飛(浙江美術館主持工作副館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從安格爾談東西方的線性素描》

2018年6月23日(星期六)14:00

張堅(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館長、藝術人文學院藝術史教授、博士生導師)

《即便是煙霧,也必須用線條來表現——觸摸安格爾》

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14:00

何紅舟(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助力、油畫系主任、副教授)

《單純的力量一一漫談安格爾對後世藝術家的影響》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14:00

檀梓棟(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視而不見的顯而易見——繪畫觀看認知模式問題研究》

除了為觀眾開設兩個教育專區《線的藝術》《安格爾與德拉克洛瓦之爭》外,浙江美術館還邀請青年藝術家柯飛羽、章獻為展覽設置互動體驗區《黑匣子:窺見巴黎沙龍》,用3D列印、實時直播等當代藝術語言重現安格爾《大宮女》和《泉》等名作中的元素。《黑匣子:窺見巴黎沙龍》意為在一個"黑色的匣子"中,將19世紀屬於貴族的巴黎沙龍記憶與現代人人可參與的美術館公共空間相雜糅,混合"過去"與"現在",思考藝術的傳播與大眾的接受心理。

同時,浙江美術館在安格爾展覽期間,還為小觀眾定製特別項目:"小小讀畫師訓練營"與"安格爾動手BAR",將聞名遠外的西方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與小觀眾們互動。

相關焦點

  • 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作品欣賞,富有音樂韻律般的柔美女人體
    安格爾,是很多學畫畫的朋友耳熟能詳的大師,但是對於非藝術從業者也許會有點陌生,他是新古典主義的頭號代表人物,新古典主義是法國十九世紀興起的流派。因為這個時候法國科學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即渴望創新和發明,但是又不斷產生厭倦,這就給藝術的發展產生了肥沃的土壤,這一時期,法國藝術百花齊放,各流派爭相發展,新古典主義就是這一時期的一個重要畫派。西方油畫經過文藝復興,又經過宗教意味濃厚的巴洛克藝術和情色意味明顯的洛可可藝術,人們厭倦了洛可可的浮躁和輕浮,所以掀起了對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審美趣味的復興。
  • 執著追尋永恆美的典型處女座,新古典主義旗手——藝術巨匠安格爾
    被譽為新古典主義的最後一位大師,安格爾的作品,畫面之乾淨、細膩、用筆之嚴謹、造型之準確,畫面構圖的平整、對稱、規則,就連色彩都是色相單純的光滑過渡,令人不得不佩服他作畫態度的縝密,再看他素描手稿上工整的線條,確切的輪廓,全都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 在杭州遇見安格爾:迷失在雅典廢墟的「中國畫家」
    在杭州遇見安格爾:迷失在雅典廢墟的「中國畫家」 澎湃新聞記者 陸斯嘉 2018-06-03 08:59 來源:澎湃新聞
  • 他就是從尖銳的學派鬥爭中走出的法國新古典畫家——安格爾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位文化藝術的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870年——1867年,出生於法國加龍的蒙託邦(Montauban),是新古典主義畫家、美學理論家和教育家。藝術本來也只是一個夢,不過比權勢的夢、財富的夢、情慾的夢,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藝術,是個最好的夢。
  • 知道法國安格爾是誰嗎?6月來浙江美術館看他的展覽吧
    2018-05-20 06:5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由浙江美術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天津美術館主辦的「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託邦博物館的收藏」將於6月2日在浙江美術館展出,本次展覽的支持單位為法國蒙託邦市政府、蒙託邦安格爾博物館
  • 美的自然與自然的美——新古典主義巨匠安格爾和布格羅
    提到西畫體系,古典主義繪畫給我們的印象是最為深刻的,也是被我們所熟知的,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欣賞過像《蒙娜麗莎的微笑》、《維納斯的誕生》等這些作品,對於像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古典主義大師也都是耳熟能詳。布格羅《清純》新古典主義與法國大革命關係密切,在當時思潮湧動的社會背景下賦予了古典主義以新的內容,藝術家們在思想上突破了之前古典主義的束縛,創造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義也被稱為
  • 70幅作品講述安格爾的巨匠之路
    《尼俄柏頭像》《洛哲解救安吉莉卡》《藝術家父親的肖像》《椅子上的聖母》  《泉》中舉罐倒水的裸體少女形象是在中國流傳最廣的西方描寫女性人體的名畫之一,它的作者就是法國新古典主義領軍人物安格爾。如今,「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託邦博物館的收藏」展正在中華世紀壇展出,這是安格爾在中國第一次成系統的、全方位的展覽展示,70件與安格爾有關的作品展現了這位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的成就。
  • 法國畫家夏塞裡奧,既擁有新古典主義畫風,也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油畫藝術推介#法國畫家泰奧多爾·夏塞裡奧(Théodore Chassériau,1819—1856),從小就顯示出繪畫的天賦,年僅11歲時就被新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畫家安格爾收為學生 泰奧多爾·夏塞裡奧肖像當時的畫壇,新古典主義藝術和新興的浪漫主義畫派並行發展,也形成了尖銳的學派鬥爭,互不相讓。
  • 是一場革命還是傳承與延續——評說古典主義繪畫與新古典主義繪畫
    「古典主義」繪畫和「新古典主義」繪畫 ,從字面上也不難理解,新古典主義繪畫就是在古典主義繪畫基礎上的傳承、革新與發揚。、明暗、色彩、構圖等形式,塑造出感性的形象,通過這些感性的形象,將作者的精神世界、內心的理念傳達給觀眾,使理念內容與感性形象自由完美的統一,觀者通過欣賞直觀的形象,來體味它的目的或內在精神,從而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引起精神上的共鳴,感受藝術之美。
  • 法國著名畫家安格爾:素描是真正的藝術
    歷史上的西方畫家,都十分重視素描,而把素描對於繪畫創作的價值提得最高的,應推十八世紀法國畫家安格爾。安格爾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的代表畫家,曾在羅馬學畫,並受教於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大維,後來長期擔任法國官方的巴黎美術院院長。由於他極力倡導素描,遂形成與重視繪畫色彩效果的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之間的一場論戰。
  • Ingres(安格爾)藝術簡歷
    由於他用功、認真,17歲的安格爾已經是一個很好的畫家了。 當時,大衛正擔任拿破崙的首席畫師。1834—1841年,他再度赴羅馬,深刻地研究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古典大師們的作品,尤其推祟拉斐爾·桑西。經過達維特和義大利古典傳統的教育,安格爾對古典法則的理解更為深刻,當達維特流亡比利時之後,他便成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的旗手。
  • 法國國寶級大師安格爾特展倒計時 70餘件藏品將現身浙美
    法國國寶級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安格爾的父親約瑟夫·安格爾是蒙託邦皇家美術學院院士,他對古典主義美術和音樂有著深厚的修養,使安格爾自幼就受到古典文化的薰陶。安格爾是西方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巨匠,法國國寶級新古典主義大師,是古典主義繪畫領域中將表達「永恆的美」的理念發揮到極致的藝術家。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油畫作品欣賞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畫風嚴謹,技法精工。1775年前往義大利研究藝術,受古羅馬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影響,對古典主義發生興趣。1780年回國,1784年成為皇家美術院院士,當年又去羅馬,創作了《荷拉斯兄弟的誓言》,使他一舉成名,這幅作品的古典英雄主義主題、莊重的色彩和嚴謹的構圖使其成為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
  • 安格爾的視覺東方主義
    安格爾的東方情結在19世紀的法國畫壇,東方題材的繪畫簡直就是一個產業,從一流到三流畫家都躋身其中。為什麼專選安格爾來討論這一題材呢?諾曼·布列遜說,安格爾屬於那種想要通過不斷的「援引」或挪用傳統來成就自己風格的古典主義畫家。
  • 法國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畫家—泰奧多爾.夏塞裡奧
    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泰奧多爾.夏塞裡奧,從小就顯露出繪畫的天賦,11歲就被安格爾的畫室接納為學生,學習安格爾的古典主義畫派!安格爾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曾說:「這個孩子會成為繪畫界的拿破崙」!後夏塞裡奧受到德拉克羅瓦的影響,試圖將安格爾的古典主義風格和德拉克羅瓦的浪漫主義顏色調和起來 但安格爾對此非常不滿,因而兩個人關係決裂!《阿波羅與達芙妮》是夏塞裡奧的一幅名作,這件作品就典型地把德拉克羅瓦的浪漫主義熱情和安格爾的古典主義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 在家也能逛博物館,讓世界名畫拯救你的「宅」!丨繪•畫
    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現為羅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羅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 唯美溫情的女性光輝,在拉斐爾、安格爾、布格羅人體油畫作品中的不...
    拉斐爾油畫作品《戴頭紗的女人》1516年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1483-1520)、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1780-1867)和布格羅(1825-1905
  • 新《紅樓夢》黛玉之死和名畫《馬拉之死》莫名神似?
    其中,最為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黛玉之死拍攝片段中,原本應可憐哀默,紅顏薄命,極盡悽涼唯美的畫面,竟與世界名畫《馬拉之死》相似?真是可笑。 《馬拉之死》的創作者雅克·路易·大衛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荷拉斯兄弟之誓》也出自他筆下),也是拿破崙一世(既拿破崙·波拿巴)的御用畫師。
  • 淺談我對名畫《土耳其浴室》該如何解讀這一問題的一點看法和認識
    11-03 06:05:08 來源: 琉璃寶塔 舉報   西方油畫史上,以描繪婦女沐浴情狀來表現和反映地方洗浴文化習俗和女性溫婉柔潤的神韻風採
  • 安格爾用14年創作人體藝術《土耳其浴室》,傾注了對美的所有理解
    文·段宏剛法國19世紀著名學院派畫家、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1780年——1867年)在晚年,接受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創作任務,按照拿破崙王子的要求,繪製一幅全景式的人體藝術作品,旨在畫中把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性格的少女展現出來,以此來體現古典藝術「靜穆的偉大,崇高的單純」的美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