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的時候,生活慘澹,到處漂泊,經歷過安史之亂的他,有了更多的閱歷,對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其詩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這個時候的杜甫,漸漸在大唐打響了名聲,靠寫詩聞名於世的詩聖,終於在晚年時,憑藉著優秀的作品被人熟知了。但生活好像並沒有因為他的名聲而變得更好,依舊漂泊,依舊顛沛流離,也依舊艱苦。
安史之亂過後的一段時期,其實是杜甫創作的高峰期,在那段時間裡,他寫出了《春夜喜雨》、《屬相》、《登高》等大量名作,據說《旅夜書懷》也是這段時期所創作的。《旅夜書懷》是杜甫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和他後半生的境遇不謀而合,從詩歌中其實是可以看出,杜甫的後半生始終是遺憾而憤懣的。
後世推測杜甫的《旅夜書懷》大概寫於大曆三年春,那時的杜甫思鄉心切,於是從暫住的夔州離開,出三峽,向江陵航行,這首詩就是杜甫坐在船上時所作的。之後杜甫還在年底冬天的時候漂泊到了湖南岳陽,登上了嶽陽樓,寫下了那首傳世名篇《登嶽陽樓》。這些詩歌都是杜甫在北歸的路途中所作,漂泊在江上的杜甫,看見各種不一樣的風景,觸景生情而詩興大發,寫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但最終杜甫也沒能回到故鄉,於大曆五年冬,在一條小船上去世,這大概是杜甫此生最大的遺憾之一了吧,他去世時,距離寫下《旅夜書懷》也不過三年時間,但在這三年裡,他卻一直漂泊在江上,甚至遇到洪水,五天都沒吃東西,可見,杜甫這一生是十分不順遂的,哪怕到死去,依然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古人講究落葉歸根,杜甫晚年一心想要歸根,卻始終沒能實現這最後一個願望。
我們回歸詩歌本身,談談杜甫的《旅夜書懷》,這一首詩人漂泊在江上時所寫的詩,其中包含了杜甫怎樣的感情呢,又體現了他什麼樣的心情呢?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和頷聯寫景,頸聯和尾聯抒情,既寫了沿途的風景,也感慨了老年漂泊無依的心境,延續了杜甫晚年較為惆悵的詩歌風格,帶著一股無奈、遺憾與傷感。
首聯的江夜近景,寫的是江邊隨風搖晃的細草,還有孤獨的在江中漂泊的小船,看似在寫所見之景,何不是拿細草與孤舟自比呢?漂泊的杜甫就像這細草與孤舟一樣,孤獨無依,隨風漂流,帶著滿滿的寂寥與傷感,展開了頷聯遠景的描寫。頷聯可以說是這首詩的名句了:「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帶著雄渾宏大的格局,而這種遼闊與浩蕩正襯託了詩人的渺小與寂寥,以樂景寫哀情,景色有多燦爛,詩人就有多悽涼,這種襯託使得整首詩的情感也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從頸聯開始,詩人開始述說自己的生平了,他說自己有點聲名,竟然是因為文章寫得好,卻因年老體弱被撤職了。其實結合杜甫的生平就知道啊,這個素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窮極一生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啊,而因文章寫得好才獲得的聲望,本就不是他所期盼的,他被撤職是因為被排擠,這也正是他心中所不平之處,他揭露的是官場黑暗,這種黑暗體現在杜甫一生都不順遂的政治生涯,也正是在官場上一直失意,才使得他一直漂泊,總是孤寂而悽涼,就像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到處漂泊而無歸所。
整首詩都充斥著杜甫的孤寂與落寞,飄蕩在江中的杜甫,總是不免回憶起自己居無定所的一生,尤其是在月色照耀下的夜晚,環境中不免帶著幾分冷清。其實對比杜甫同時代的許多詩人,他真的是很慘的一位了,也不是無才,但卻始終沒能完成自己的抱負,半生飄零,就連去世也是在一片孤舟之上。安史之亂後,曾和他一起喝酒吃肉的好夥伴高適運氣爆棚,官運亨通,不斷高升,就連王維這個曾經被迫投奔叛軍的人都能被赦免,到最後官至尚書右丞,可杜甫始終不夠順遂,在人家做大官的日子裡,他也未能受到賞識,從這兒飄到那兒,慘澹一生,鬱鬱而終!
《旅夜書懷》是一首很能體現杜甫晚年心境的詩,少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多了歷經滄桑的感慨和悽涼,心態不再年輕,也不再樂觀,回憶一生的坎坷遭遇,真的是用情至深,所以詩裡的一字一句都那麼真實而感人,這或許就是杜甫一生悽涼的最真實寫照吧!
沒有人能夠在經歷世事劇變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對未來充滿希望,尤其是已不再年輕的人們,見識了各種滄桑,留下來的只有無奈與落寞,無法消遣,也無法排解,最終在漂泊中走完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