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書懷》:道盡杜甫半生飄零的悽苦與孤寂!

2020-12-18 扁擔圈讀書

杜甫晚年的時候,生活慘澹,到處漂泊,經歷過安史之亂的他,有了更多的閱歷,對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其詩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這個時候的杜甫,漸漸在大唐打響了名聲,靠寫詩聞名於世的詩聖,終於在晚年時,憑藉著優秀的作品被人熟知了。但生活好像並沒有因為他的名聲而變得更好,依舊漂泊,依舊顛沛流離,也依舊艱苦。

安史之亂過後的一段時期,其實是杜甫創作的高峰期,在那段時間裡,他寫出了《春夜喜雨》、《屬相》、《登高》等大量名作,據說《旅夜書懷》也是這段時期所創作的。《旅夜書懷》是杜甫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和他後半生的境遇不謀而合,從詩歌中其實是可以看出,杜甫的後半生始終是遺憾而憤懣的。

後世推測杜甫的《旅夜書懷》大概寫於大曆三年春,那時的杜甫思鄉心切,於是從暫住的夔州離開,出三峽,向江陵航行,這首詩就是杜甫坐在船上時所作的。之後杜甫還在年底冬天的時候漂泊到了湖南岳陽,登上了嶽陽樓,寫下了那首傳世名篇《登嶽陽樓》。這些詩歌都是杜甫在北歸的路途中所作,漂泊在江上的杜甫,看見各種不一樣的風景,觸景生情而詩興大發,寫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但最終杜甫也沒能回到故鄉,於大曆五年冬,在一條小船上去世,這大概是杜甫此生最大的遺憾之一了吧,他去世時,距離寫下《旅夜書懷》也不過三年時間,但在這三年裡,他卻一直漂泊在江上,甚至遇到洪水,五天都沒吃東西,可見,杜甫這一生是十分不順遂的,哪怕到死去,依然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古人講究落葉歸根,杜甫晚年一心想要歸根,卻始終沒能實現這最後一個願望。

我們回歸詩歌本身,談談杜甫的《旅夜書懷》,這一首詩人漂泊在江上時所寫的詩,其中包含了杜甫怎樣的感情呢,又體現了他什麼樣的心情呢?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和頷聯寫景,頸聯和尾聯抒情,既寫了沿途的風景,也感慨了老年漂泊無依的心境,延續了杜甫晚年較為惆悵的詩歌風格,帶著一股無奈、遺憾與傷感。

首聯的江夜近景,寫的是江邊隨風搖晃的細草,還有孤獨的在江中漂泊的小船,看似在寫所見之景,何不是拿細草與孤舟自比呢?漂泊的杜甫就像這細草與孤舟一樣,孤獨無依,隨風漂流,帶著滿滿的寂寥與傷感,展開了頷聯遠景的描寫。頷聯可以說是這首詩的名句了:「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帶著雄渾宏大的格局,而這種遼闊與浩蕩正襯託了詩人的渺小與寂寥,以樂景寫哀情,景色有多燦爛,詩人就有多悽涼,這種襯託使得整首詩的情感也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從頸聯開始,詩人開始述說自己的生平了,他說自己有點聲名,竟然是因為文章寫得好,卻因年老體弱被撤職了。其實結合杜甫的生平就知道啊,這個素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窮極一生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啊,而因文章寫得好才獲得的聲望,本就不是他所期盼的,他被撤職是因為被排擠,這也正是他心中所不平之處,他揭露的是官場黑暗,這種黑暗體現在杜甫一生都不順遂的政治生涯,也正是在官場上一直失意,才使得他一直漂泊,總是孤寂而悽涼,就像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到處漂泊而無歸所。

整首詩都充斥著杜甫的孤寂與落寞,飄蕩在江中的杜甫,總是不免回憶起自己居無定所的一生,尤其是在月色照耀下的夜晚,環境中不免帶著幾分冷清。其實對比杜甫同時代的許多詩人,他真的是很慘的一位了,也不是無才,但卻始終沒能完成自己的抱負,半生飄零,就連去世也是在一片孤舟之上。安史之亂後,曾和他一起喝酒吃肉的好夥伴高適運氣爆棚,官運亨通,不斷高升,就連王維這個曾經被迫投奔叛軍的人都能被赦免,到最後官至尚書右丞,可杜甫始終不夠順遂,在人家做大官的日子裡,他也未能受到賞識,從這兒飄到那兒,慘澹一生,鬱鬱而終!

《旅夜書懷》是一首很能體現杜甫晚年心境的詩,少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多了歷經滄桑的感慨和悽涼,心態不再年輕,也不再樂觀,回憶一生的坎坷遭遇,真的是用情至深,所以詩裡的一字一句都那麼真實而感人,這或許就是杜甫一生悽涼的最真實寫照吧!

沒有人能夠在經歷世事劇變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對未來充滿希望,尤其是已不再年輕的人們,見識了各種滄桑,留下來的只有無奈與落寞,無法消遣,也無法排解,最終在漂泊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古詩詞鑑賞 | 旅夜書懷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
  • 旅夜書懷
    旅夜書懷唐代: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譯文及注釋譯文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零地停泊著。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悽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徵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多麼動人!  詩的後半是「書懷」。
  • 【古詩賞析】 旅夜書懷--杜甫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 【每日詩詞】旅夜書懷-杜甫(唐)
    旅夜書懷杜甫(唐)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 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杜甫名篇《旅夜書懷》?
    今天小樓精讀的是杜甫的《旅夜書懷》: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這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和個人處境,「細」、「微」、「危」、「獨」四字,不僅準確地寫出了杜甫旅夜獨宿的情景,還傳達出了他孤寂悲涼的心境。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月湧:月亮倒映,隨水流湧。大江:指長江。
  • 《旅夜書懷》唐,杜甫
    詩的前半部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飄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
  • 149.旅夜書懷-唐.杜甫:天地一沙鷗
    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悽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詩的後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
  • 唐詩106《旅夜書懷》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詩】24.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悽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悽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徵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十分動人。   詩的後半是「書懷」。
  • 唐詩三百首 | 106杜甫《旅夜書懷》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 《旅夜書懷》杜甫
    大曆三年(768年),遲暮之年的詩人終於乘舟出了三峽,來到湖北荊門,心境不免孤寂。此詩開頭四句寫「旅夜」:岸上有細草微風,江上只有一葉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遙望原野,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著江水的流動而浮蕩著。
  • 杜甫 《旅夜書懷》 賞析
    《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賞讀
    【原文】 旅夜書懷 唐 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1]。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2]。【誦讀目標】在反覆誦讀中感受詩人在孤寂漂泊中對人生志趣的堅守。注意語速、節奏。【文選簡析】首聯兩句寫映入詩人眼帘的景物,細草、江岸、桅檣、夜舟,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孤寂、冷清的氛圍。
  • 氣吞山河,孤獨無依,杜甫《旅夜書懷》
    杜甫寫過一首《旅夜書懷》,起筆含蓄,進而豪情迸發,想到年華老去,生出無限愁緒。這首詩體現了杜甫面對坎坷遭遇時的矛盾心情,讓人們為他的遭遇感到憤憤不平。《旅夜書懷》創作於唐大曆初年,當時杜甫離開四川前往湖北尋找機會。歷經安史之亂,杜甫想要報國的心思依然沒有磨滅。他想要出門走走看看,有沒有什麼報效朝廷的機會。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杜甫沒有在長安,但他毅然決然成為一個「逆行者」趕往長安。
  • 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旅夜書懷》[唐]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上面這首《旅夜書懷》大略便作於此個時間段,某個夜晚。「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習習風微,輕輕吹動如絲細草,細草偃伏於江岸,一隻孤舟停泊於岸邊,在夜色裡,高聳的桅杆顯得如此孤獨。危,在此是高的意思。檣,船的桅杆。
  • 詩聖杜甫一生的總結書《旅夜書懷》,說盡了沉痛與悲涼
    杜甫一生的總結書——《旅夜書懷》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我們來看,這首詩的題目是《旅夜書懷》,就是說,在一條飄蕩的小舟上,杜甫在夜裡發出的一種人生的感慨。這是杜甫在晚年的一首作品,我們可以說,這是杜甫一生的總結,其沉痛之情,溢於言表。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 品讀《旅夜書懷》,老年杜甫的吶喊「我想有個家!」
    看世界很重要,但原點更重要詩聖杜甫,名流千古,但當時的他,生活卻十分的潦倒,甚至可以說有些落魄,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杜甫一面避亂,一面顛沛流離,好不容易投靠了四川節度使嚴武,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可是嚴武死後,他便又得開始顛沛流離的日子,而名篇《旅夜書懷
  • 杜甫的《旅夜書懷》VS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在他乘船東下的這一期間,他寫了著名的5律《旅夜書懷》。《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桅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首《旅夜抒懷》就是一個範例。二《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寫的。當時太白剛從家鄉四川東下,想去楚國故地遊覽,途經荊門山。
  • 觀感怪異,手法罕見,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因此而備受推崇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杜甫《旅夜書懷》中的尾聯,歷來為詩家稱道。 這一聯不僅在內容上讓很多讀者產生唏噓之感,更是在形式上有著獨特的表達,是十分罕見的一種形式,非名家不可得。
  • 讀《旅夜書懷》,杜甫為什麼說自己是天地一沙鷗
    當船經過嘉州,到達渝州、忠州一帶的時候,杜甫想到自己的處境,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旅夜書懷》。《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 緣《旅夜書懷》景,明杜甫深沉雄闊情——銀川一中智慧課堂大賽
    高二語文組青年教師李淼老師、孫甜甜老師、王萌老師、張丹老師,她們四位採用同課異構的方式講授《旅夜書懷》,她們教法得當,風採卓然。語文組教師共同參與聽評課。以下是四位青年教師們的授課掠影。首先講課的是李淼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