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過大海 越過高山 300多種候鳥遷徙到浙江

2021-01-09 浙江在線

  「它們的旅程千裡迢迢,歷經危機重重,只為一個目的:生存——候鳥的遷徙是為生命而戰。」

  ——紀錄片《遷徙的鳥》

  進入11月,西湖邊,鴛鴦、秋沙鴨、織女銀鷗等候鳥已如約而至,幾天前錢塘江邊甚至還出現了白鶴的身影。這個冬天,將有300多種夏候鳥、冬候鳥或旅鳥從世界各地遷徙而來,在浙江或長或短地停留。它們為城市增添了色彩,但你是否知道,這一路,發生了多少有趣的故事?來聽一隻候鳥的自述——

  生存

  早晨,暖暖的陽光傾瀉而下。我跳上西湖「水鳥保護區」旁的一塊木板,趁著「主人」天鵝不注意,偷吃了一些它的食物。

  「是鴛鴦,快看它們好漂亮!」周圍的遊客還是對我那麼好奇,一個勁湊到我身邊拍照。我卻有些害羞,轉過身,「傲慢」地鑽入水裡,遊向湖中央……

  每年初冬,人類總像約好了一樣準時出現在湖邊,等著我和同伴的出現。但是,我們要順利趕上這樣一場約會卻並不容易。

  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路上」:冬天一路向南,春天由南返北,從不計較疲憊和艱辛,因為,我們鳥類的飛翔是為了生存。

  「幸福就是有壓力地活著」——這是一位著名搖滾歌手說的話,我也經常這樣鼓勵自己。

  今年是一個暖秋,9月、10月的東北比往年要溫和一些,我足足拖延了半個多月才決定動身。撲騰撲騰翅膀,它們還是那麼堅挺有力,飛上千百公裡沒有問題。

  出行前,我儘可能多地吃下小植物和小昆蟲,它們會在我的體內轉變為厚厚的脂肪層。體重當然會因此比以前增加不少,但這時我也顧不上保持體形了,只有這樣,我才能應付接下來那場漫長的遷徙。我必須趕在冰雪到來之前,「拖家帶口」一路向南。

  雖然沒有地圖和指南針,但我從不會為了迷路而煩惱。白天,東升西落的太陽是我最好的導航;晚上,漫天繁星為我指明方向,沿途海岸線也是不錯的天然地圖。

  一路上,除了同在東北繁殖的中華秋沙鴨等鳥類,還會結識一些遠道而來的同伴,比如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的小天鵝。

  遷徙的鳥類中,最為大名鼎鼎的是北極燕鷗,它們從北極飛往南極,要歷經至少1.5萬公裡。相比之下,我的旅程要短很多,途中累了,我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覓食、休息,體力恢復後再繼續趕路。

  南方越來越近,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可愛:小溪叮咚作響,草地和樹叢綠意盎然,氣候溫暖溼潤,最令我期待的是廣闊沿海灘涂和內陸湖泊裡豐富的食物,足夠我度過一整個冬天。

  我收起翅膀,緩緩停下,一路飛行耗盡了我在秋天囤積的脂肪。我得好好補充體力,因為來年春天,同樣的一場飛行正等待著我。

  危機

  關於我不辭辛勞長途跋涉的緣由,還有一段古老的傳說:十多萬年前,地球出現過一個冰川時期,每次冰川來臨,北半球廣大地區便陷入一片冰天雪地,氣溫大幅度下降,我的祖先被迫南遷。等冰期過後,又返回北方,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

  和祖輩一樣,我的遷徙也是為了活下去,然而這從南到北的路程,危機重重。

  我飛過高山、越過海洋,一路都在祈禱天氣不要太壞。如果路上突降暴風雪和冰雹,視線受到影響難以辨別方向,翅膀也會不堪重負,我和同伴容易走散。

  「砰、砰、砰」,槍聲是最令我害怕的。我們成群結隊地飛行,很容易被獵人發現,為此我每年都要失去好多同類。一些觀鳥愛好者為了保護我們,經常四處奔走,但是捕殺仍然沒有停止。

  城市在變化,高樓拔地而起,霓虹閃爍迷人,但對我而言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我要儘量避開太亮的燈光,因為它很容易誤導我撞上高樓和橋梁。你知道嗎,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座1000英尺高的電視發射塔,一夜之間曾有兩萬隻正在飛行的候鳥撞死在此。

  除此之外,我還要擔心體力不支,時時提防著沿途不期而遇的天敵。

  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變化,我們的遷徙也難免受到影響。地球溫度越來越高,南方陸地的灘涂溼地被快速圍墾,我可能要隨時更改飛行路線,甚至有一天將很難找到棲身之所。

  為了對付這些危機,我和同伴做足了準備。比如小型鳥類會選擇晚上出行,避免被天敵發現;大雁遷徙途中會有領頭雁開路,其他大雁尾隨而行,不停變換著一字或人字的隊形,防止氣流的襲擊。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不會改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性。在南方越冬時,我會沿途尋覓心愛的伴侶,到了明年三四月,我們就會趕回到北方築巢,迎接小生命的誕生。有科學家做過統計,我們回到北方的速度會比南遷快不少,或許正是因為「愛子心切」吧。

  承諾

  在南方,除了充足的食物和美麗的西湖外,最令我著迷的是那些可愛的人們。

  今年我到得比往年稍晚一些,人類已早早地為我準備了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在西湖水鳥保護區,我和同伴們能自如活動。

  不僅如此,在我的腳上,戴著一個特殊的金屬小環。那是幾年前,北方環志站的工作人員為我量身打造的,上面刻有我的國籍、編號和地址,以及一串專屬編號,相當於人類的身份證。這些信息被錄入現代化電子設備永久保存,從那以後,我成了一隻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鳥。

  這些年,我在南北之間不停穿梭,看到一些由國外長途跋涉而來的同伴,腳上、脖子上或者翅膀上也戴著各種各樣的標誌。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環志」在世界範圍內有著統一而嚴格的標準,每隻佩戴環志的鳥都和我一樣,享受著一個唯一的身份。

  正因為有了它,一旦有人發現我,就會被上報到環志站,讓那些幾年未見的工作人員也了解我的最新動向。假如我有能力飛到國外,那裡的環志站也會替我悉心記錄。比如那隻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名字命名的北極燕鷗,20多年前被環志,至今仍未脫離人類的視線。

  我當然知道,人類這樣做並非要限制鳥類的自由,而是為了替我們排除遷徙路上的種種危險,並減少環境的不利影響。

  當然,我們的導航和長遠飛行的能力也令人類羨慕不已,他們把我們作為仿生學研究原型,希望設計出與我們相似的高效飛行器和導航儀。

  雖然我和同伴們的生存環境不怎麼樂觀,但全世界愛鳥人仍然在默默守護著40多個有關鳥類保護的共同協定。在國內,已有103個環志站,30年來環志鳥類近300萬隻。

  媽媽還給我講過一個傳說:吳王時期曾有宮女用紅布裹在燕子的腿上,盼望它來年再來。有人說鳥類的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是的,年復一年,不管多遠,我都會回來。因為我知道你在等我。

  (感謝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員、浙江野鳥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範忠勇對本文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從白晝到拂曉,他們飛過高山,越過大海……
    他們飛過高山,越過大海,用高超的飛行技術和準時到達,展示著長途奔襲跨區機動能力。筆者在塔臺了解到,此次機動訓練,組織多編隊多批次跨區機動,風馳電掣輾轉多個地域,中間還要在陌生民航機場起降,跨晝夜飛行數千公裡,部隊快速機動作戰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檢驗。
  • 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 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持續一個多月了,5萬多隻候鳥已飛過北京。在它們遷徙的必經之路上,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巡護員日夜守護,記錄相關數據……今年的候鳥數據有何變化,龐大的數據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在官廳水庫觀測點,跟隨巡護員的腳步一一尋找答案。
  • 吉林琿春:候鳥遷徙停歇站
    早春三月,多種候鳥在遷徙途中停駐敬信溼地的龍山湖,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琿春敬信溼地地處中澳、中日兩條候鳥遷徙路線的交會地,每到春秋時節,數十萬隻遷徙候鳥都要在這裡駐足覓食、補充體力。↑3月1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敬信溼地的龍山湖,一隻白尾海雕從湖面上飛過。↑3月1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敬信溼地的龍山湖,一隻白尾海雕在湖面上飛翔。↑3月1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敬信溼地的龍山湖,兩隻白尾海雕在爭搶食物。↑3月1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敬信溼地的龍山湖,幾隻鷗在湖面上覓食。
  • 來吳城小鎮——赴一場候鳥之約
    眼下又到了候鳥遷徙的高峰季節,成千上萬隻候鳥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跨越多個地段,飛往地球的另一個方向。其中,鄱陽湖吳城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 候鳥不遠萬裡度過重重危機 飛過城市、草原、森林、湖泊、 沙漠、高山、大海、冰川
  • 候鳥遷徙、萬鳥起飛 秋高氣爽到北戴河觀賞候鳥吧
    候鳥遷徙、萬鳥起飛的畫面吸引國內外眾多的觀鳥愛好者和遊客,北戴河因此被看作一處觀鳥的勝地,觀鳥遊成為這裡秋季生態旅遊的重要內容。  追尋  候鳥的故事  談起北戴河與候鳥的淵源,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早在1936年,我國的著名鳥類學家秦振黃等就在北戴河調查過鳥類。
  • 營口溼地迎秋季遷徙期 候鳥起舞呈奇觀
    鄧世禮 攝中新網營口8月27日電 (李晛)「營口溼地已經迎來秋季鳥浪,候鳥們呼兒喚女從北向南歸途,時而如烈風下翻卷的烏雲,時而如海面蕩漾的波浪,時而輕柔的如一陣微風掠過,景象蔚為壯觀。」8月27日,記者隨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碧海藍天看遼寧」一行走進營口。營口地處渤海灣的北端,在全國3條候鳥遷徙通道中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
  • 新疆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至少近300種候鳥分批路
    亞心網訊(記者趙梅報導)又到了候鳥遷徙的季節,近日,新疆重要的鳥類遷徙驛站——烏拉泊水庫迎來候鳥遷徙的高峰,上千隻白鷺、鸕鷀、灰雁、灰鶴、赤麻鴨、紅腳鷸(héng)、環頸鴴(yù)等候鳥在湖面上嬉戲、起舞。  記者隨新疆觀鳥會名譽會長王傳波來到烏拉泊水庫,距離水庫還有百米距離,就聽到此起彼伏的鳴叫聲。記者看見,一群群白鷺、鸕鷀、灰雁正在水中遊弋嬉戲。
  • 大天鵝遷徙到南海子溼地,能飛過珠穆朗瑪峰,途中趴冰面上睡覺
    二月初春季節,大地回暖,候鳥們開始向北回遷。內蒙古南海子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包頭市東河區南側、黃河北岸段生態環境優良,是候鳥們遷徙路上的中轉站。大天鵝、灰鶴、赤麻鴨、秋沙鴨等珍禽都會在這裡停留。
  • 官廳水庫已有5萬隻候鳥飛過北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
    持續一個多月了,5萬多隻候鳥已飛過北京。在它們遷徙的必經之路上,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巡護員日夜守護,記錄相關數據……今年的候鳥數據有何變化,龐大的數據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在官廳水庫觀測點,跟隨巡護員的腳步一一尋找答案。
  • ...正是候鳥北遷時――候鳥遷徙之路「危機四伏」,亟需大家一起...
    長城網3月16日訊(記者 馮立華)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候鳥有規律地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按時從越冬地到繁殖地進行長距離遷徙,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春來候鳥翩翩歸,會有大批候鳥遷徙途經我省。據了解,僅太行山脈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有近400種候鳥飛過。對於候鳥們來說,這是一場周而復始的生命旅行,然而現實中,這場旅行並不像聽上去那麼詩意。候鳥北遷之時,常與「候鳥遭不法之徒捕殺」這樣的新聞一同出現。當下,亟需大家一起參加「護飛」行動,保護候鳥需多方協同、齊抓共管。
  • 世界候鳥日:它們不可思議的遷徙,成就飛翔的生命傳奇
    每一年的早春和金秋,來自血脈深處的神秘召喚,都會引領無數鳥兒展翅高飛,不顧一切地踏上吉兇難測的遷徙之旅。無論是小巧輕盈,還是壯碩矯健,每一隻候鳥都是自然舞臺上當之無愧的主角。在年復一年的飛行中,它們究竟能夠超越生命極限到何等程度?試著追隨幾種候鳥的旅程,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又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答案。
  • 候鳥遷徙季,浙江沿海各地重拳打擊盜獵行為
    上虞森林公安提供眼下正是候鳥遷徙季節。從東北亞、東亞到澳大利亞一線,大批鳥類從北到南長途飛行,尋找溫暖的越冬地。在數千公裡長途遷徙中,候鳥們要克服飛行的勞頓、氣候的突變、天敵的捕殺……現在,它們還要面臨旅程中另一種的威脅——盜獵者布下的「天羅地網」。我省的海鹽、海寧、上虞、蒼南等地,有近海丘陵、沿海灘涂,其中的小山頭、溼地叢林,是候鳥遷徙過程中理想的停歇地和補給站。
  • 北京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共監測上百萬隻鳥類
    記者5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目前北京已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上百萬隻,較去年同期增加30多萬隻。今春,北京的候鳥遷徙時間相對較早。在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2月下旬就監測到大天鵝、灰鶴、豆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前來栖息,其中灰鶴數量達上千隻。
  • 8年時間,持續保護候鳥、研究候鳥全球遷徙路線
    11月10日,「跟著大雁去遷徙留住江豚的微笑」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舉行,愛鳥志願者們從遼寧瀋陽灌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出發,將抵達湖南洞庭湖,活動將持續至11月22日,途中將為遷徙候鳥立下第十塊保護碑。奔波千裡,只為見證候鳥南遷。2012年,在瀏陽工作的愛鳥志願者周自然發起「跟著大雁去遷徙」這一公益活動。
  • 生態文學 | 一隻鳥飛過錦州
    鳥兒飛動的翅膀下,是遼闊的大海,那大海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按說,鳥兒可以依稀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但它們很少低頭,總是專注地平視著前方,朝著早已明確的目標。在一陣陣熱氣流的助力下,它們的飛翔不需要太多氣力,只是輕輕地扇動著翅膀,顯出有條不紊、優雅的樣子,看上去就像精心排練過的舞蹈。
  • 數十萬雁鴨類候鳥正經過遼寧飛往北方 未見非正常死亡
    專家支持  □遼寧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副會長、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  □遼寧鳥類研究中心副主任、遼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總站副站長梁餘  遼寧是鳥類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春秋季,經過遼寧的候鳥有360多種。
  • 青海湖這種瀕危鳥類正在遷徙,8小時飛過喜馬拉雅山,它會缺氧嗎
    青海湖西北隅的鳥島上,棲息著數以十萬計的候鳥,斑頭雁就是其中一種瀕危珍稀鳥類。斑頭雁是青藏高原上的精靈,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飛得最高的鳥類」。目前這種鳥類全球的數量約7萬多隻,屬於瀕危動物。斑頭雁每年都要經過兩次遷徙之旅,九月十月要遷往南方過冬。據研究資料顯示,斑頭雁僅用8小時,就能飛越海拔80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脈。
  • 北京監測到140餘萬隻遷徙候鳥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於立霄)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記者4月1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包括天鵝、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
  • 一隻鳥飛過錦州
    鳥兒飛動的翅膀下,是遼闊的大海,那大海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按說,鳥兒可以依稀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但它們很少低頭,總是專注地平視著前方,朝著早已明確的目標。在一陣陣熱氣流的助力下,它們的飛翔不需要太多氣力,只是輕輕地扇動著翅膀,顯出有條不紊、優雅的樣子,看上去就像精心排練過的舞蹈。
  • 還鳥遷徙的自由
    這是因為與中國人密切接觸的黃鶯、家燕、杜鵑等都屬於候鳥中夏候鳥的類型,春夏季飛到高緯度地區繁衍生息,到了冬季與成年的幼鳥一起飛到溫暖的熱帶越冬。(圖片:R. Gino Santa Maria / 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