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這種瀕危鳥類正在遷徙,8小時飛過喜馬拉雅山,它會缺氧嗎

2020-12-11 雪靈谷動物地理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河流蜿蜒,水草豐美,是中國最美的湖泊之一。青海湖之畔,自然風光旖旎,棲息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青海湖西北隅的鳥島上,棲息著數以十萬計的候鳥,斑頭雁就是其中一種瀕危珍稀鳥類。

斑頭雁是青藏高原上的精靈,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飛得最高的鳥類」。目前這種鳥類全球的數量約7萬多隻,屬於瀕危動物。斑頭雁每年都要經過兩次遷徙之旅,九月十月要遷往南方過冬。據研究資料顯示,斑頭雁僅用8小時,就能飛越海拔80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脈。高原雪山,低溫、缺氧,還有很多其他的阻礙,斑頭雁是如何克服的呢?

01頭頂兩道黑斑,是個呆萌可愛的「二道青年」

斑頭雁在青海湖棲息、繁殖,它特別喜歡鹹水湖,在淡水湖與開闊多沼澤的地帶也常能看見它們的身影。在茫茫的高原湖泊,一隻只斑頭雁,或飛,或臥,或遊水,成了一道最自然最和諧的美景。

斑頭雁的外表特徵很明顯,它們身上的羽毛大都灰褐色,頭部與頸部是白色,在頭頂上有兩道明顯的黑色帶狀斑,十分顯眼突出。前一道黑斑在頭頂稍後,比較長,一直延伸到兩眼,呈現馬蹄鐵形狀;後一道相對較短,所以它是斑頭雁。

有的鳥類,雌鳥與雄鳥的特徵不盡相同,一眼就可區分開來。然而,斑頭雁不管是雌鳥還是雄鳥,特徵相似,雌鳥相對較身軀嬌小,一眼看去不好區分。斑頭雁是中型雁類,體長62-85釐米,體重2-3千克。

當斑頭雁躲在草叢中,或在水面上悠閒遊泳時,它的頭顱揚起,頭頂兩道黑斑,樣子十分呆萌可愛。很多喜愛鳥類動物的朋友,親切地稱斑頭雁為「二道青年」。

「二道青年」斑頭雁主要吃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青草,也會吃豆科植物種子。它喜歡吃素,但並不是完全的素食主義者,偶爾也會吃點葷腥,例如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都有可能成為斑頭雁的食物。

通常,斑頭雁喜歡黃昏或晚上覓食。萬籟俱靜,它在植物茂密、人跡罕至的湖邊,忙著尋找食物填飽肚子。斑頭雁喜歡成群結隊,也會與黑頸鶴、赤麻鴨等鳥類混群,和平相處。青海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保證了斑頭雁幼崽在這裡順利出生、成長。

除了青海湖之外,斑頭雁也會在西藏的沼澤和湖泊繁衍生息,冬季遷至中國中部及南部。

02每年兩次遷徙,8小時飛過喜馬拉雅山,如何克服缺氧、低溫問題?

斑頭雁一年要經歷兩次艱辛的遷徙之旅,陽春三月,它從南方越冬地,遷徙到西北部繁殖地;到了秋天九月至十月,它又從西北高原繁殖地遷往南部越冬地。每一次遷徙,都是一場無比艱辛的旅程,要飛越高山,要克服阻礙,才能到達目的地。

如今正是九月初秋,青海湖畔大部分斑頭雁群結對準備南遷,飛往雅魯藏布江河谷的日喀則、墨竹工卡,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地越冬。這一場聲勢浩大的遷徙,會從九月初一直持續到十月中下旬。

據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來興介紹,斑頭雁的遷徙之路極為艱辛,從越冬地到青海湖,要飛越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脈這兩座高峰。在遷徙過程中,如果遇到天氣變化,氣候惡劣,它們會聚集在唐古拉山口,直到氣候好轉時才飛越過去。

它們通常是20-30隻一起飛翔遷徙,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遷飛,一邊飛翔,一邊鳴叫,叫聲洪亮,散開在高空中。斑頭雁生性異常警覺,見人就互相鳴叫,及時躲閃,與人保持100米左右的距離。當群雁在進食時,總有一隻雁在四周放哨,擔任警戒。

從青藏高原到南亞,一定要越過喜馬拉雅山脈,斑頭雁必須飛得夠高才能完成遷徙。斑頭雁飛得比其他鳥類要高要快,8個小時就能越過高高聳立的喜馬拉雅山。來年開春,斑頭雁又成群飛回青海湖築巢產卵、繁衍生息。

在上千米的高空中飛翔,一般都會面臨缺氧和低溫的現象,斑頭雁是怎樣克服這兩大難題的呢?在飛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羽毛結冰和缺氧的情況,斑頭雁的羽毛下,有一層特殊絨毛,讓它的翅膀不會在高空中結冰。

此外,在高空缺氧環境下飛行,斑頭雁身體內的血液會發生突變,改變血液中的化學成分,使它們的血液能從每次呼吸中提取更多的氧氣,這樣就能比其他動物更能應對高海拔的呼吸問題。 有了防凍的裝備加上特殊的呼吸技能,斑頭雁擁有了飛越喜馬拉雅山的能耐。

03最早回到青海湖,忙著「戀愛生子」,雛鳥孵出後不久能活動

據了解,斑頭雁是遷回青海湖最早的鳥類,每年初春三月,別的鳥類還沒有回來,它們已經在湖邊草地上活動,也會湖中未融化的冰上「玩耍」。斑頭雁是一夫一妻制,一旦找到伴侶,它們就成雙成對活動。一雌一雄兩隻斑頭雁忙著「談情說愛」,然後「結婚生子」。

到了四五月,成千上萬的斑頭雁在青海湖蛋島繁殖下一代。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島保護站站長李英華介紹,以前,鳥島保護區的蛋島是棕頭鷗和斑頭雁共享的領地,這幾年保護區生態恢復得很好,斑頭雁數量有所增加,原本與斑頭雁和平相處的棕頭鷗只好移居他處,蛋島便成為斑頭雁獨享的家園。

斑頭雁的孵化期一般28-30天,雛鳥孵出後不久即能活動,並且很快長大,學會覓食、生存。湖邊的青草地,春天會長出嫩綠的草,正好成為小斑頭雁出殼後的天然「食堂」,它們吃著青草,一天天長大。當我們看到,一隻大斑頭雁帶著一群小斑頭雁,在水裡遊泳,在草地上嬉戲,十分有愛!

斑頭雁的幾項「體育項目」都能做得很好,在水裡遊泳遊得好,擅長陸地行走,同時飛行能力也很強,水陸空三項全能啊!正在飛行中的斑頭雁要降落時,會成群在上空盤旋飛行一兩圈後,才穩穩地落到地上。

斑頭雁為什麼選擇青海湖作為繁殖地?這是因為青海湖蛋島具備了斑頭雁繁殖的條件。首先,青海湖蛋島附近有適合斑頭雁交配繁殖的水域;其次,斑頭雁需要沙地條件產卵,蛋島上正好有塊經過多年變化的沙區;最後,蛋島上不僅有適合產卵的沙地,在沙地旁是一片綠草地,正好為斑頭雁提供了食物。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全球物種名錄、中科院

相關焦點

  • 通過血液突變,斑頭雁完成每年兩次翻越喜馬拉雅山的極端遷徙
    在青藏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湖泊上,生活著一群「二道槓」鳥類。它們夏季從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翻越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冬季的時候又翻過去。每年都要進行兩次這樣鳥類中最高難度,也是最危險的遷徙!
  • 青海湖鳥類增加到225種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從新發現的鳥類到普氏原羚種群的增加,從青海湖水體面積增加到水位上升,除了青海湖的「顏值」,它的生態環境備受關注。隨著近年來環湖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出現在青海湖。在過去幾年有關青海湖的報導中,青海湖發現的新鳥種更是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水鳥作為溼地生態變化的指示物種,數量的增加標誌著青海湖溼地生態環境呈現向好趨勢。」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海湖鳥類包括雀形目、鴴形目、雁形目等共225種。
  • 國際愛鳥日:從八種瀕危的鳥兒開始
    為了適應飛行生活,鳥類進化成卵生動物,這種體外孕育的方式使得繁育更加困難,在孵卵和雛鳥成長期,會遇到各種天敵如貓、蛇、鱷魚等,相比哺乳動物,其幼崽的成長成功率要低很多。此外,不少鳥類有遷徙的天性,在長途飛行過程中,生存率進一步降低,種群容易遭到重大打擊。
  • 大天鵝遷徙到南海子溼地,能飛過珠穆朗瑪峰,途中趴冰面上睡覺
    它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除了高山兀鷲之外,少有鳥類能與它比高度。 它們要抵禦低溫、缺氧,要面對天氣突變,還要尋找食物,躲避天敵。 現代鳥類專家指出,大天鵝可以飛越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甚至可達9000米,大天鵝成為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 大天鵝擁有先天的優勢,幫助它完成一年兩次的遷徙之旅,秋天飛往南方過冬度假,春天飛回繁殖地繁衍後代。
  • 世界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重返莊河
    本報訊 記者王繼富報導 隨著氣溫的升高,在莊河市繁衍後代的世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來到了它們北方的家——石城鄉形人坨子,開始長達近8個月的繁殖地生活。  近年來,莊河市野保部門不斷加大瀕危鳥類保護力度,每年春季,野保站工作人員在黑臉琵鷺飛抵之前,深入北部山區為黑臉琵鷺撿拾築巢、補巢所需的巢材,而後再運送到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繁殖的形人坨子和元寶島上,為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等瀕危鳥類築巢提前「備料」。
  • 青海湖鳥類又添新成員 鳥種總數增至225種
    新華社西寧9月14日電(駱曉飛、王浡)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繼今年5月22日發現草鷺之後,巡護監測人員9月8日又在保護區內首次發現小濱鷸,至此,青海湖鳥種記錄增加至225種。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292種,全國1/4的野生鳥類在青海都有分布;  46種,分布在我省境內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眾多;  從瀕危時的22隻增長到200多隻,經過多年努力,在我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種群擴大;  今年3月22日至28日,3.8萬隻水鳥相聚青海湖!
  • 中國首個鳥類溼地慢直播平臺上線 可觀看青海湖鳥島美景
    「網友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屏幕,就能24小時觀看青海湖鳥島的一舉一動……8個鏡頭都能看到鳥島的實況,雖然不能登島,但能感受身臨其境!」20日,青海網絡廣播電視臺臺長張雲飛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20日,中國首個鳥類溼地慢直播平臺——「鳥島慢直播」,在青海網絡廣播電視臺上線,民眾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在一個月時間內24小時在線觀看青海湖鳥島直播美景,領略她的別樣風採。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美麗青海湖鳥島是鳥兒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觀
    經過了多年的精心保護,青海湖鳥島的鳥類資源正在不斷恢復,據有關監測數據顯示,每年光顧鳥島的候鳥數量基本穩定在5萬隻左右。 鳥島之所以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主要是因為它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這裡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環境幽靜,水草茂盛,魚類繁多,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
  • 鳥類奇趣|北極燕鷗:名副其實的「遷徙之王」
    其實,他這點路程相對於鳥類的遷徙之路而言微不足道。  要論世界上回家路最遠的當屬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一種美麗的小鳥,有紅色的喙和紅色的腳,灰白色的外衣配上黑色的帽子,一副時尚模特的樣子。它弱小的身軀不足120克,卻創造了鳥類遷徙史上的奇蹟。它們遷徙一趟需要飛行40000多公裡,相當於繞赤道一圈,是地球上遷徙距離最長的鳥類。這麼長的距離,即便是坐飛機,估計也得飛上50個小時。
  • 青海湖鳥島沙島關停一年之變
    中新社青海湖9月1日電 題:青海湖鳥島沙島關停一年之變  中新社記者 羅雲鵬  2017年中國官方全面「叫停」青海湖鳥島、沙島內一切旅遊經營活動,至今已有一年。中新社記者近日在當地採訪時獲悉,目前青海湖多個指示性物種逐年遞增,整體生態功能逐漸增強。圖為8月29日,鳥島附近的青海湖已淹沒原有碼頭。
  • 還鳥遷徙的自由
    而鳥類依然保持著它們的生活方式,每個春天它們飛過遙遠的距離,在秋天沿著相同的路線返回。這就是它們能在離我們最近的那一次物種大滅絕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它們仍然以這種方式生存和繁衍著。2007年9月,一隻代號為「E7」的斑尾塍鷸,用了8.2天的時間,在太平洋上空連續飛行了約11600千米,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最長確切紀錄▼
  • 世界瀕危鳥種!天津北大港溼地首現「觀鳥界UFO」
    記者 李虎 王睿 攝影 保羅·霍爾特 這兩天,津城氣溫持續走低,再加上幾場大風接連到來,給正在路上的候鳥大軍創造了加速遷徙的條件。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北大港溼地現在正式進入了候鳥遷徙高峰期。最新的觀測數據顯示,這裡的鳥總量已經將近20萬隻。
  • 四川廣漢首現全球性瀕危鳥類紅胸黑雁(圖)
    如今在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過冬,它什麼時候能找回同伴?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  飛了幾千公裡的它,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嗎?它身長和普通鴨子差不多,頭、後頸黑褐色,兩側眼和嘴之間有一橢圓形白斑,胸部頸部呈慄紅色,外面圍有一條窄的白邊。這條白邊沿頸側一直向上,與頰部的白邊相連,顏色醒目而鮮豔。  這隻漂亮的鳥,學名叫「紅胸黑雁」,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性瀕危鳥類,一般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  一會兒下水遊泳,一會兒從水裡鑽上岸,這隻黑雁抖抖羽毛上的水珠,眼睛警惕地東張西望。
  • 青海湖鳥島——人與自然的美麗邂逅
    雪域青海湖,蔚藍空靈。有人說,青海湖,就像中國的萬裡長城,只不過這「城牆」是由湖水匯制,宛如一匹無邊無際的藍色錦緞,藍得純淨、藍得醉人。在這水平如鏡的青海湖上,有一座美麗的鳥島。這兒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環境幽靜,水草茂盛,魚類繁多,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
  • 每到鳥類遷徙季節 27種猛禽飛經重慶
    通訊員 馬凱渝 攝  近日,記者從市林業局重慶觀鳥會獲悉,根據最近幾年的定點觀察和監測證實,我市已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猛禽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每到鳥類遷徙季節,都有大量鳥類飛越我市上空。近三年被觀測到的猛禽種類達27種,其中不乏大型珍稀瀕危猛禽。  據了解,全球現有鳥類9000多種,中國有1400多種。
  • 青海,會缺氧嗎?
    會缺氧嗎?缺氧是一個人們從低海拔地區往高海拔地區過度期間,因為空氣中含氧量不同而造成的一種常見的身體反應。海南州主要是有青海湖這個世界聞名的景點,這裡的遊客量也是最多的,青海湖的海拔3200米,會有一點點的不適應,但不會引起缺氧的症狀,可以放心遊覽。前往青海湖的路上,會經過一個日月山,海拔3600米,同樣會有一點點的不適應,不至於缺氧。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舉個例子,燕類冬季是在四季如夏的南洋群島活動,再於夏季飛來臺灣的濱海砂礫地區、河口沙洲繁殖的現象,這種鳥就稱為「夏候鳥」。夏候鳥與冬候鳥這對名稱是相對的, 單就某一地區而言,名稱可隨地方的改變 而有所改變。
  • 飛過大海 越過高山 300多種候鳥遷徙到浙江
    和祖輩一樣,我的遷徙也是為了活下去,然而這從南到北的路程,危機重重。  我飛過高山、越過海洋,一路都在祈禱天氣不要太壞。如果路上突降暴風雪和冰雹,視線受到影響難以辨別方向,翅膀也會不堪重負,我和同伴容易走散。  「砰、砰、砰」,槍聲是最令我害怕的。我們成群結隊地飛行,很容易被獵人發現,為此我每年都要失去好多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