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吃蟹時,口水忍不住地飛流直下三千尺。
每年的9月到11月,都是陽澄湖大閘蟹上市的季節。作為上海人最愛的美食,陽澄湖大閘蟹其實一直作為高檔食品存在,上流社會招待客人的佳品。
大閘蟹的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又被稱為清水蟹、毛蟹和河蟹,是我國固有的本土物種。
因為前面的兩個大鉗子上長有絨如毛,上海的崇明島人稱之為「老毛蟹」,而崇明島的長江口水域,就是大閘蟹的故鄉。在全世界的淡水湖泊中,一共有300多種螃蟹,真正能吃的只有不到30種,而大閘蟹是其中的翹楚。
大閘蟹名字文化考
大閘蟹為什麼又普遍稱為「大閘蟹」呢?
有人說,這源於蘇州民國小說家包笑天的《大閘蟹史考》,那篇文章這樣描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SA」,(「SA」在吳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
不過這種說法,並不是人人都認同的,據說大閘蟹,同捕捉它的工具有著直接關係。據說捕蟹者會在水灣裡抓蟹,用的是一種叫竹閘的工具,在竹閘上會放一盞油燈,螃蟹和蛾子一樣很喜歡光,就會成群結隊趕過來,只需要一刻鐘,就能收閘裝好螃蟹回家。
因為竹閘,大閘蟹這個名字,似乎也合理合情合法。
《街頭碎弦·洋澄湖大蟹》一文中,民國才子範煙橋倒是說得很清楚:「在蘇州挑著擔子向街頭巷尾喊著賣的,還要加』大閘』兩字在『蟹』字上面,意思是說,這蟹是夠『閘』著吃了,相是對於小蟹只能用『油醬』而言的。『閘』的方法,是把蟹在沸水裡燒透熱。」
當然,還有人說,大閘蟹這個名字不夠高級,叫清水蟹,聽起來似乎更洋氣。好在沒有人說乾脆叫中華絨螯蟹,那就很容易讓人想起中華田園犬。
大概只有大閘蟹這種網紅食品,才能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和波瀾,而附著在大閘蟹身上的文化,以及產業規模,時至今日讓人感到驚嘆。
更何況大閘蟹這種食品,其消費群體是以上海為主的包郵區人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扯到海派文化,以及長三角魚米之鄉的暢想。
從來不是窮人的吃食
從文化上說,大閘蟹深不可測,從來都是達官顯貴們標榜身份的標籤。
我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張圖片,一位美國的攝影師拍的,配文稱1945年上海窮人靠吃大閘蟹充飢。事實上這不過是意淫,那個年代的窮人,根本就吃不起大閘蟹,尤其是活著的肥蟹,圖中的小孩子很可能吃的是死了很久的蟹子。
在那個年代,窮人只配吃死蟹,或者是無人問津的小螃蟹,陽澄湖的大閘蟹從來都是有錢人的特供食品。
在上海人看來,朋友請吃自己吃大閘蟹,這是頂有面子的事情。
遠了不說,每年高爾夫有一項頂級賽事——滙豐冠軍賽,10月在上海開打。當地的一個高爾夫球場的老闆,就要請所有的社會名流和記者共赴蟹宴,沒有比金秋時節請大家吃大閘蟹,更能體現出大上海的胸襟和氣度。
這種歷史要追溯到上海開埠,1872年創立的上海《申報》,只要提到大閘蟹,一定是描繪出豪門盛宴的故事,赴宴的不是清末的皇親國戚,就是社會名流,他們的吃蟹故事。
對於上海人來說,吃蟹才是正事,登上報紙的名人,沒有比吃蟹更有腔調的事情。
吃蟹是劃分階級身份的手段,從解放前就是如此,比如青幫頭子杜月笙,他請客吃飯,桌子上有沒有陽澄湖大閘蟹,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對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有些飯桌上的事情看破不說破。
淪落到海外的影后胡蝶和作家張愛玲,晚年對於上海的記憶,無非就是一場蟹宴。張愛玲小說裡的大場面,關於愛情的美好想像,到頭來不過是唇齒留下的一抹蟹香。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的軍官和姨太太們都跑到了重慶,他們最想念的,不過是大閘蟹,尤其是陽澄湖出產的。
日軍來空襲了,就躲到防空洞裡,日軍走了,就出來曬著太陽吃蟹,仿佛國家興亡與己無關。舞照跳,馬照跑,蟹照吃,不能虧了自己。
高官們落魄如喪家犬一樣,還惦記著大閘蟹,導致大閘蟹價格暴漲,到了一蟹難求的地步,可見這種食物在食譜中的位置有多霸道。
就像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中,葛優飾演的杜月笙同友人聊天,突然從口味中頓悟自己的日本妹夫是間諜一樣,人無論走到哪裡,口味是一生不變的。
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極少
早在十多年前,因為電商平臺的逐步興起,以及物流運輸能力的顯著提升,吃大閘蟹已經成為北方人民的秋季新愛好之一。
北京街頭目所能及之處,到處都有陽澄湖大閘蟹的專賣店,可是賣的都是陽澄湖大閘蟹嗎?
事實上,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非常少,每年只有0.3萬噸,而中國每年至少會消費50萬噸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真正的產量還不足消費量的1%。
我們市面上吃到的大閘蟹,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
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是不是要掉下來?
真正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在沒有打撈之前就已經被預定了。
它們要麼出現在權貴階層的餐桌上,要麼就會以相當高的價格,出現在大型精品超市的專區裡。
那些冒牌的大閘蟹,絕大部分都出自陽澄湖附近,比如太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長蕩湖大閘蟹等……
一位家就住在陽澄湖邊的朋友說,他家附近每年秋天,都有大批的外地螃蟹都會被運來,放到指定的蟹塘裡,美其名曰「洗澡蟹」,就像剛改革開放的出口轉內銷。
就算親自來監督捕捉的蟹販子,如果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老手,也會被洗澡蟹所忽悠,洗一澡的蟹身價立刻暴漲幾倍。
現在的造假,早就是一條龍服務,如果是在網上購買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假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一些10到15隻數量的大閘蟹,只需要不到200元的,基本上都可以定義為冒牌貨。
真正的大閘蟹,一般打撈出水的價格都在15到25元一隻,按照個頭大小,上下會有浮動。而外地來陽澄湖的洗澡蟹,基本上就在4到6元一隻,價格差別非常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商家敢薄利多銷的根本原因。
就算以往官方發放的防偽鎖扣,現在網上也有賣的,一隻只需要1塊錢左右。就算消費者打電話核實,銷售方也會安排人回答說,這是真的陽澄湖大閘蟹,請安心享用。
制假售假,在陽澄湖大閘蟹領域,已經非常成體系。
當然,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和洗澡蟹,其實就算陽澄湖的蟹農也未必分的清楚,但是好的陽澄湖大閘蟹,一般都有以下的特徵——青背、百肚、黃爪、金毛。
1、青背:大閘蟹背為蟹殼青,青得發亮、清爽,燒熟後顯紅色。其他湖區的螃蟹泥土色重,燒熟後為灰中有紅色。2、白肚:大閘蟹肚皮呈白色,白得有光澤,但不是純白,因為受湖中水漬原因,應略帶點水漬黃,不同於其他湖區螃蟹肚呈灰色,採用刷子輕輕刷的殼的話,可以刷下略微水漬色附著於殼體的髒汙。3、黃爪:大閘蟹爪尖上呈菸絲般金黃色,二螯八爪肉感強、強勁有力;放在光滑的玻璃板或者地磚上能撐起,爬行自如。其他湖區蟹爪單薄無力,爪尖上沒有明顯的金黃色。4、黃毛:蟹螯上的絨毛密而軟,毛色清爽,顯黃色。其他湖區蟹毛帶濃重泥土色,不清潔。
其實從營養價值上看,太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長蕩湖大閘蟹同陽澄湖大閘蟹沒有分別,口感上也極難分辨,想不吃到假陽澄湖大閘蟹,想必也是很難的事情,除非真的把吃蟹的愛好給戒了。
就這一點,上海人民就做不到,哪怕他們每年吃到的基本都是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在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過度較真其實毫無意義。
吃蟹是一種人生追求,是一種每年必須履行的儀式,一種阿拉是上海擰的驕傲腔調,如今全國人們都追趕上了這個步伐。
不要想太多,拿起蟹八件,專心致志地做一個吃貨吧。
秋風起、秋水漲、秋菊黃,勿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