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為什麼這麼痴迷大閘蟹

2020-12-14 中國好地

又到一年一度吃蟹時,口水忍不住地飛流直下三千尺。

每年的9月到11月,都是陽澄湖大閘蟹上市的季節。作為上海人最愛的美食,陽澄湖大閘蟹其實一直作為高檔食品存在,上流社會招待客人的佳品。

大閘蟹的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又被稱為清水蟹、毛蟹和河蟹,是我國固有的本土物種。

因為前面的兩個大鉗子上長有絨如毛,上海的崇明島人稱之為「老毛蟹」,而崇明島的長江口水域,就是大閘蟹的故鄉。在全世界的淡水湖泊中,一共有300多種螃蟹,真正能吃的只有不到30種,而大閘蟹是其中的翹楚。

大閘蟹名字文化考

大閘蟹為什麼又普遍稱為「大閘蟹」呢?

有人說,這源於蘇州民國小說家包笑天的《大閘蟹史考》,那篇文章這樣描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SA」,(「SA」在吳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

不過這種說法,並不是人人都認同的,據說大閘蟹,同捕捉它的工具有著直接關係。據說捕蟹者會在水灣裡抓蟹,用的是一種叫竹閘的工具,在竹閘上會放一盞油燈,螃蟹和蛾子一樣很喜歡光,就會成群結隊趕過來,只需要一刻鐘,就能收閘裝好螃蟹回家。

因為竹閘,大閘蟹這個名字,似乎也合理合情合法。

《街頭碎弦·洋澄湖大蟹》一文中,民國才子範煙橋倒是說得很清楚:「在蘇州挑著擔子向街頭巷尾喊著賣的,還要加』大閘』兩字在『蟹』字上面,意思是說,這蟹是夠『閘』著吃了,相是對於小蟹只能用『油醬』而言的。『閘』的方法,是把蟹在沸水裡燒透熱。」

當然,還有人說,大閘蟹這個名字不夠高級,叫清水蟹,聽起來似乎更洋氣。好在沒有人說乾脆叫中華絨螯蟹,那就很容易讓人想起中華田園犬。

大概只有大閘蟹這種網紅食品,才能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和波瀾,而附著在大閘蟹身上的文化,以及產業規模,時至今日讓人感到驚嘆。

更何況大閘蟹這種食品,其消費群體是以上海為主的包郵區人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扯到海派文化,以及長三角魚米之鄉的暢想。

從來不是窮人的吃食

從文化上說,大閘蟹深不可測,從來都是達官顯貴們標榜身份的標籤。

我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張圖片,一位美國的攝影師拍的,配文稱1945年上海窮人靠吃大閘蟹充飢。事實上這不過是意淫,那個年代的窮人,根本就吃不起大閘蟹,尤其是活著的肥蟹,圖中的小孩子很可能吃的是死了很久的蟹子。

在那個年代,窮人只配吃死蟹,或者是無人問津的小螃蟹,陽澄湖的大閘蟹從來都是有錢人的特供食品。

在上海人看來,朋友請吃自己吃大閘蟹,這是頂有面子的事情。

遠了不說,每年高爾夫有一項頂級賽事——滙豐冠軍賽,10月在上海開打。當地的一個高爾夫球場的老闆,就要請所有的社會名流和記者共赴蟹宴,沒有比金秋時節請大家吃大閘蟹,更能體現出大上海的胸襟和氣度。

這種歷史要追溯到上海開埠,1872年創立的上海《申報》,只要提到大閘蟹,一定是描繪出豪門盛宴的故事,赴宴的不是清末的皇親國戚,就是社會名流,他們的吃蟹故事。

對於上海人來說,吃蟹才是正事,登上報紙的名人,沒有比吃蟹更有腔調的事情。

吃蟹是劃分階級身份的手段,從解放前就是如此,比如青幫頭子杜月笙,他請客吃飯,桌子上有沒有陽澄湖大閘蟹,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對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有些飯桌上的事情看破不說破。

淪落到海外的影后胡蝶和作家張愛玲,晚年對於上海的記憶,無非就是一場蟹宴。張愛玲小說裡的大場面,關於愛情的美好想像,到頭來不過是唇齒留下的一抹蟹香。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的軍官和姨太太們都跑到了重慶,他們最想念的,不過是大閘蟹,尤其是陽澄湖出產的。

日軍來空襲了,就躲到防空洞裡,日軍走了,就出來曬著太陽吃蟹,仿佛國家興亡與己無關。舞照跳,馬照跑,蟹照吃,不能虧了自己。

高官們落魄如喪家犬一樣,還惦記著大閘蟹,導致大閘蟹價格暴漲,到了一蟹難求的地步,可見這種食物在食譜中的位置有多霸道。

就像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中,葛優飾演的杜月笙同友人聊天,突然從口味中頓悟自己的日本妹夫是間諜一樣,人無論走到哪裡,口味是一生不變的。

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極少

早在十多年前,因為電商平臺的逐步興起,以及物流運輸能力的顯著提升,吃大閘蟹已經成為北方人民的秋季新愛好之一。

北京街頭目所能及之處,到處都有陽澄湖大閘蟹的專賣店,可是賣的都是陽澄湖大閘蟹嗎?

事實上,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非常少,每年只有0.3萬噸,而中國每年至少會消費50萬噸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真正的產量還不足消費量的1%。

我們市面上吃到的大閘蟹,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

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是不是要掉下來?

真正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在沒有打撈之前就已經被預定了。

它們要麼出現在權貴階層的餐桌上,要麼就會以相當高的價格,出現在大型精品超市的專區裡。

那些冒牌的大閘蟹,絕大部分都出自陽澄湖附近,比如太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長蕩湖大閘蟹等……

一位家就住在陽澄湖邊的朋友說,他家附近每年秋天,都有大批的外地螃蟹都會被運來,放到指定的蟹塘裡,美其名曰「洗澡蟹」,就像剛改革開放的出口轉內銷。

就算親自來監督捕捉的蟹販子,如果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老手,也會被洗澡蟹所忽悠,洗一澡的蟹身價立刻暴漲幾倍。

現在的造假,早就是一條龍服務,如果是在網上購買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假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一些10到15隻數量的大閘蟹,只需要不到200元的,基本上都可以定義為冒牌貨。

真正的大閘蟹,一般打撈出水的價格都在15到25元一隻,按照個頭大小,上下會有浮動。而外地來陽澄湖的洗澡蟹,基本上就在4到6元一隻,價格差別非常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商家敢薄利多銷的根本原因。

就算以往官方發放的防偽鎖扣,現在網上也有賣的,一隻只需要1塊錢左右。就算消費者打電話核實,銷售方也會安排人回答說,這是真的陽澄湖大閘蟹,請安心享用。

制假售假,在陽澄湖大閘蟹領域,已經非常成體系。

當然,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和洗澡蟹,其實就算陽澄湖的蟹農也未必分的清楚,但是好的陽澄湖大閘蟹,一般都有以下的特徵——青背、百肚、黃爪、金毛。

1、青背:大閘蟹背為蟹殼青,青得發亮、清爽,燒熟後顯紅色。其他湖區的螃蟹泥土色重,燒熟後為灰中有紅色。2、白肚:大閘蟹肚皮呈白色,白得有光澤,但不是純白,因為受湖中水漬原因,應略帶點水漬黃,不同於其他湖區螃蟹肚呈灰色,採用刷子輕輕刷的殼的話,可以刷下略微水漬色附著於殼體的髒汙。3、黃爪:大閘蟹爪尖上呈菸絲般金黃色,二螯八爪肉感強、強勁有力;放在光滑的玻璃板或者地磚上能撐起,爬行自如。其他湖區蟹爪單薄無力,爪尖上沒有明顯的金黃色。4、黃毛:蟹螯上的絨毛密而軟,毛色清爽,顯黃色。其他湖區蟹毛帶濃重泥土色,不清潔。

其實從營養價值上看,太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長蕩湖大閘蟹同陽澄湖大閘蟹沒有分別,口感上也極難分辨,想不吃到假陽澄湖大閘蟹,想必也是很難的事情,除非真的把吃蟹的愛好給戒了。

就這一點,上海人民就做不到,哪怕他們每年吃到的基本都是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在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過度較真其實毫無意義。

吃蟹是一種人生追求,是一種每年必須履行的儀式,一種阿拉是上海擰的驕傲腔調,如今全國人們都追趕上了這個步伐。

不要想太多,拿起蟹八件,專心致志地做一個吃貨吧。

秋風起、秋水漲、秋菊黃,勿忘蟹。

相關焦點

  • 上海人為什麼喜歡吃大閘蟹?
    作者:上海潮生活秋風起,蟹腳癢!——潮人說看到標題,很多人可能會說,愛吃蟹的,可不止上海人呀!沒錯,江浙滬一帶的人,基本都是大閘蟹的愛好者,但大閘蟹對於上海人來說,可是有很深的歷史淵源的!每年的9月到11月,都是陽澄湖大閘蟹上市的季節。作為上海人最愛的美食之一,可謂是家家餐桌上的必備美食!大閘蟹的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又被叫做清水蟹、毛蟹和河蟹,因前面的兩個大鉗子上長有絨毛,崇明島人稱之為「老毛蟹」!
  • 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中國人自古就愛吃大閘蟹,歷代詩人才子都為大閘蟹折腰,為了這款美食,留下讚嘆詩詞無數。而如今,大閘蟹因其文化、口感等高檔屬性,成為中秋送禮的首選。比較出名的就是陽澄湖大閘蟹了。為什麼陽澄湖大閘蟹這麼貴?陽澄湖養殖大閘蟹要考慮水質問題、餵養問題,投入的飼料費用,維護水質費用,人工成本費用都在逐年上漲;堅持綠色養殖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出口標準操作規範,堅持以陽澄湖中天然水草、蝦螺等植物性、動物性天然飼料為主,輔以適量的河蟹環保飼料,保證陽澄湖大閘蟹的純天然特性。
  • 記憶裡的上海味道:上海人吃大閘蟹
    記憶裡的上海味道:上海人吃大閘蟹 2020-11-16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沿海人都懶得吃大閘蟹?
    為什麼沿海人都懶得吃大閘蟹?吃螃蟹的季節,菜市場的螃蟹價格昂貴,像大閘蟹,都是按個頭賣的,一隻就要十幾塊錢。還有更貴的海蟹,比如青蟹,一斤就要150塊錢,如果是野生的,一斤就高達200塊錢。其實陽澄湖大閘蟹每年的產量穩定在1500噸左右,市值差不多也就3個億,所以說,大部分人吃的螃蟹,都是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作為沿海人,對於大閘蟹並沒有很「感冒」,為什麼沿海人都懶得吃大閘蟹呢?
  • 上海人吃的大閘蟹有問題嗎?
    東方網11月7日消息:近日報載:江蘇銷往香港的部分大閘蟹被檢測出含有抗生素。那麼,上海人吃的大閘蟹有問題嗎?昨日,筆者採訪了本市幾家食品衛生質檢部門。上海營養食品檢驗站的俞站長說,質檢站目前還沒有展開質檢大閘蟹這項業務,況且目前站內還沒有可檢測以納克為計量單位的儀器。
  • 大閘蟹的稱謂和上海有關,上海人最愛吃何種蟹
    黃浦江大閘蟹已正式開售,陽澄湖大閘蟹也於9月21日開捕。對於愛吃蟹的上海人來說,又到了一年中品蟹的美好季節。 「大閘蟹」的說法從何而來?上海人是近代開始吃蟹的嗎?大閘蟹是如何「爬」上申城人家餐桌的? 「大閘蟹」的說法從何而來 螃蟹是一種時令性很強的食物。
  • 上海美女吃大閘蟹,太嗲了!
    上海人所代表江南食客是中國最挑剔的鑑賞家上海人所代表的江南食客,是中國最挑剔的鑑賞家。他們自覺遵循著螃蟹的時令,即農曆九月母蟹最美,十月公蟹最肥。同時也遵循著中國陰陽相補的古老傳統,在食用大閘蟹這種寒性食品時,一定會喝上一口上海的老酒來暖胃。
  • 上海人與大閘蟹之間不得不說的事
    這樣一個金秋時節,是屬於大閘蟹的。而說到大閘蟹,又不得不提上海人。上海人對大閘蟹的鐘情,就像東北人和酸菜粉條、四川人和水煮魚一樣,難捨難分。據不完全統計,大閘蟹上市期間,每個上海人每年平均吃掉大閘蟹12.5隻。特別是陽澄湖大閘蟹,更是上海人心心念念的美食。
  • 【重磅】你很可能不清楚的歷史,從「上海大閘蟹」到「陽澄湖大閘蟹」
    其實,在二十年前吧陽澄湖大閘蟹哪有這麼響遍中華許多人都將大閘蟹叫成上海大閘蟹!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上海大閘蟹」!」廣州最大海鮮市場蟹季黃沙市場裡曾到處有這樣招牌因為在港澳臺和其它海外地區那些從新中國成立前從上海走出去的人將吃蟹文化基因帶了出去改革開放初大多數蟹都是由上海蟹商從上海碼頭轉出去上海虹橋機場是長三角唯一空港向外發送大閘蟹外包裝上出發地「上海港」大家都習慣了上海兩個字
  • 為什麼買回來的母大閘蟹裡沒有黃?你這麼蒸有黃才怪呢!
    很多人吃大閘蟹都是為了蟹黃去的,但是大家自己買大閘蟹回來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蒸完之後的大閘蟹裡沒有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買回來的母大閘蟹裡沒有黃?小編告訴大家,你這麼蒸有黃才怪呢!如果大家發現自己蒸的大閘蟹裡沒有黃,首先需要判斷一下自己蒸大閘蟹的方式對不對?蒸大閘蟹的時候一定要把大閘蟹的肚子朝上,因為如果把大閘蟹的肚子朝下,大閘蟹的黃在蒸的過程中會慢慢的流失,蒸完之後的大閘蟹自然就沒有黃了。如果蒸大閘蟹的方式是對的,那麼就要判斷自己蒸的時間對不對了?
  • 上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大閘蟹的美味的?
    秋風起,蟹腳癢對於愛吃蟹的上海人來說,又到了美好的季節。想必有些人已經買好了大閘蟹,正在盤算要怎樣把它變成一餐美味。但不知是否有人仔細尋思過——上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大閘蟹的美味,又是怎樣將一隻蟹做出百種花樣的呢?上海人是近代才開始吃蟹嗎?
  • 秋風起蟹腳癢 上海人的大閘蟹情結始於何時
    圖片說明:上海人的大閘蟹情結始於何時  秋風起,蟹腳癢,秋天正是霜降蟹肥的大好時節。其實,如果跳出文獻範圍察看考古發掘資料,中國人食蟹的歷史更長,比如考古人員在發掘上海青浦的崧澤文化層、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層時發現,在吳越先民的食用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這樣看食蟹的歷史就有5000多年了。  如果將崧澤文化的先人也算作「上海人」,那麼上海人吃蟹的歷史可以說幾乎和中國人吃蟹的歷史一樣悠久綿長。
  • 上海大閘蟹,以鮮著名,大閘蟹特徵
    上海大閘蟹是一道著名的上海菜,其以鮮美最主,其烹飪方式以清蒸為主,也有以炒為主,比較出名的是香辣蟹。每到深秋,人們最喜歡吃大閘蟹,每逢中秋節,通常人們餐桌上就會出現大閘蟹。上海大閘蟹是中華絨螯蟹的一種。它通常在深秋消費。
  • 陽澄湖大閘蟹價格每年增長10%:為什麼大閘蟹那麼貴
    隋朝時螃蟹是專供巡遊江都的隋煬帝的貢品菜,唐宋時期大閘蟹被奉為上品。如今,大閘蟹不再是少數人的專享,但價格仍然算不上日常。大閘蟹為何賣那麼貴呢?為什麼大閘蟹那麼貴因為養螃蟹也很貴啊。大閘蟹,不只陽澄湖有很多人都分不清大閘蟹和其他螃蟹的區別,大閘蟹一定要是中華絨螯蟹 ,像大家比較熟悉的青蟹並不是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之所以聲名遠揚,靠的就是豔壓群蟹的品質。「青殼白肚、金爪黃毛」,是一隻血統純正的陽澄湖大閘蟹的象徵。
  • 全國超4成的陽澄湖大閘蟹 都被上海人吃掉了!
    來源:央視財經原標題:全國超4成的陽澄湖大閘蟹,都被上海人吃掉了!你貢獻了多少?大閘蟹種類繁多,除了聲名顯赫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有太湖、洪澤湖、固城湖等多個地區的大閘蟹品種。陽澄湖大閘蟹似乎一直是消費者們最為青睞的蟹種。數據顯示,上海的陽澄湖大閘蟹銷量以44%的成績成為全國第一,在上海的所有大閘蟹外賣訂單中,陽澄湖大閘蟹銷量佔了95%。陽澄湖大閘蟹被上海用戶喜愛,但這一喜好在杭州、武漢、福州、青島等地悄然發生了變化。例如在武漢,距武漢不遠的梁子湖大閘蟹銷量居全國第一,且武漢所有的大閘蟹訂單中,梁子湖大閘蟹的訂單佔比高達61%。
  • 上海吃貨們,浦東大閘蟹今起開捕上市啦!獨家挑蟹秘籍
    秋風起,蟹腳癢 吃貨們已經按捺不住 想吃陽澄湖大閘蟹了 但你知道嗎? 上海優質本地蟹也上市啦!
  • 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內地大閘蟹,內地供港大閘蟹為什麼這麼難…
    本文授權轉載自港漂圈(微信ID:gangpiaoquan)去年這個時候很多內地大閘蟹已經供應到香港市場了,在一些香港酒樓還能夠吃上供港的陽澄湖大閘蟹。今年很是奇怪,內地大閘蟹似乎從香港市面集體消失,這是為什麼?原來,今年所有的內地大閘蟹都沒有供港!
  • 上海人最愛的大閘蟹吃法曝光
    據該協會最新調查:目前,大閘蟹清蒸原味消費量約佔市場銷量75%,醉蟹、花雕蟹、香辣蟹等加料製作的大閘蟹約佔大閘蟹銷量5%,而製作蟹粉及其加工品的大閘蟹產量約佔大閘蟹銷量的20%。  調查表明:如果是2兩以上好蟹,上海市民大都用於清蒸,尤其是「3母4公」及以上優質品牌蟹,市民一定用來清蒸,因為清蒸保持了大閘蟹的原汁原味,更能體現純真的大閘蟹味道。
  • 大閘蟹致癌?與柿子相剋?上海營養科專家帶來最全麵食蟹指南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醫師卞冬生進行詳細解答。  疑問一:蟹黃蟹膏致癌嗎?解答:不致癌,一周別超過四五隻  「大閘蟹致癌」的傳聞最早出自美國《僑報》2015年的報導。
  • 上海人想吃大閘蟹 沒必要非挑陽澄湖
    超過0.5公斤的大閘蟹,你吃過嗎?「蟹王508.3克,蟹後339.3克。」昨天(11月4日)下午,第八屆全國河蟹大賽在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鳴金,來自蘇、浙、滬、皖、贛、魯、豫、湘、鄂、臺等地的60多家單位選送千餘只河蟹,分享蟹文化領域的「奧斯卡獎」。 結果,蟹王蟹後均出自江西省軍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