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使用原子筆繪製柔性電路!基於石墨烯/碳黑納米等複合材料

2021-01-09 3xmaker合越智能

直接使用原子筆繪製柔性電路!基於石墨烯納米片/ MWCNT /碳黑納米複合材料

包含導電墨水的筆可以在各種表面上繪製電路-甚至是絲瓜絡(在此可見)。

導電油墨是在表面上印刷柔性電子電路的絕佳工具。但是這些墨水可能很昂貴,無法在某些材料上使用,並且使用它們的設備可能會堵塞。

現在,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科學家在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中報告說,他們已經開發出了廉價的導電墨水,用於無堵塞的原子筆,使用戶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甚至在人體皮膚上)"編寫"電路。

柔性電子產品廣泛用於生物傳感器,電子皮膚和能量存儲等應用中。生產這樣的設備的最新進展包括可以在表面上畫電路的筆,而無需印表機。這些筆可以在各種紋理上書寫,有些甚至可以在不適合列印的粗糙或不規則表面上繪畫。但是,很難製造出能保持良好電路書寫性能的原子筆,因為筆尖會堵塞。另一個挑戰是這些系統中通常使用的金屬油墨製造成本高昂。尚不清楚這些筆和墨水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否穩定。因此,於遼,錢峻和他的同事著手設計一種廉價而有效的筆墨系統。

技術要點:

在先前工作的基礎上,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水性油墨,其中包含由石墨烯納米片,多壁碳納米管和炭黑組成的導電碳顆粒。加入馬來酸酐改性的松香樹脂作為粘合劑以降低油墨的固含量和粘度,並加入黃原膠以穩定分散液,使碳不會從油墨中沉澱出來。研究人員優化了相對於筆尖的粘度和導電顆粒的尺寸,從而創建了一個在平坦和不規則表面(甚至是絲瓜)上都能提供穩定流暢的書寫性能的系統。

製備了具有優異的穩定性並且沒有有害氣體排放的可寫的超細水性導電油墨。碳導電顆粒的質量分數為4.95%,平均中值粒徑(D50)低至5μm。通過連續研磨分析油墨中的導電碳顆粒的尺寸,並解釋了具有小粒徑和大比表面積的導電顆粒的再聚結現象。此外,可寫石墨烯納米片/多壁碳納米管(MWCNT)/炭黑納米複合導電油墨的薄層電阻為11.1Ω·sq –1。在3000 r / min的離心速度下持續15分鐘,墨水的性能保持穩定。

此外,基於可寫導電墨水開發了穩定的導電原子筆,並測試了直接手寫紙基柔性電路的優異電氣和機械性能以及直接手寫紙基化學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總結:

用筆在紙上繪製的電路可以經受多次摺疊而不會變質。研究人員指出,該墨水在放置12小時後仍保持穩定,在使用過程中不會釋放有害氣體,並且成本大大低於文獻中報導的其他成本。這些筆可用於在柔軟的基材或人體皮膚上繪製柔性的,可穿戴的電子設備。

相關焦點

  • 應用多點開花 石墨烯將迎來產業化浪潮
    同時下遊應用多點開花,石墨烯在儲能材料、傳感器、觸控器件、導電油墨漿料、複合材料等多個領域已實現產業化應用,並處於大規模放量在即。其中石墨烯在部分產品上已實現銷售並盈利,如鋰電池導電漿料、導熱膜、複合材料、柔性顯示等多個石墨烯前沿應用將率先突破。  殺手級應用放量在即,百億市場空間可期。
  • 澄清石墨烯應用於能源領域的四個誤解
    「十三五」期間,石墨烯產業將逐步形成電動汽車鋰電池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塗料、柔性電子用石墨烯薄膜、光電領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熱界面材料在內的四大產業集群,全行業產業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石墨烯應用在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鋰硫電池、燃料電池到太陽能電池,屢見技術突破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那為何迄今在市面上還看不到實用的商品?
  • 基於石墨烯的吸波材料應用研究
    石墨烯(上)和不同結構的碳材料:富勒烯(左下);碳納米管(下中);石墨(右下)多組份石墨烯基多功能複合吸波材料吸波機製圖。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電磁波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當電磁輻射超出人體和環境所能承受的上限時,會形成電磁汙染。
  • 碳基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應用形式
    鐵氧體材料是廣泛使用的吸波材料,但是鐵氧體材料作為吸波材料的填充含量過高(>50wt%),使材料密度太大、整體的力學性能受到影響。隨著人們對碳材料的關注,碳基的電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碳材料,包括碳黑、石墨、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多種同素異形體,具有質量輕、易加工、化學穩定性好、耐高溫、導電性高且可調等一系列優點,是製備集輕、薄、高性能電磁屏蔽或吸波性能於一體的理想材料。
  • 新能源汽車引爆石墨烯電池,這兩隻石墨烯概念股要關注
    據悉,小米10的整機散熱使用石墨散熱片、石墨烯薄膜散熱片,目前公司也在開發更適合5G手機需求的散熱產品。 在新材料領域,公司石墨烯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以石墨烯研究院和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門烯成公司等為平臺,覆蓋產業鏈上遊和下遊;上遊領域控股集團下有6000萬噸石墨礦,佔全國資源12%,設備方面烯成科技擁有氣相沉積法石墨烯製備設備60%市場份額;19年4月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組建合資公司,拓展石墨烯智能穿戴領域 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可以作為柔性觸控用於柔性屏手機
  • 天天喊石墨烯電池 其實都叫錯了
    「其實,稱這些電池為石墨烯電池並不十分科學和嚴謹,並且這個概念也不符合行業命名原則,非行業共識。」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楊全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石墨烯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已經在鋰電池中展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但是,作為一種碳納米材料,石墨烯之於鋰電池並未超出目前常用碳材料的作用範疇。
  • 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石墨烯氧化膜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一種簡單、多功能且高速的用於在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 (GO))表面製造均勻、大面積的微納光柵的新技術可以為製備大範圍內使用的光電器件的新材料製備鋪平了道路。、富勒烯和碳納米管和石墨的基本結構單元,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能,力學性能,較高的電子遷移率,較高的比表面積和量子霍爾效應等性質。
  • 科技日報:天天喊石墨烯電池 其實都叫錯了
    但是,作為一種碳納米材料,石墨烯之於鋰電池並未超出目前常用碳材料的作用範疇。雖然目前科技論文、企業產品等關於石墨烯提升鋰電池性能的消息屢見不鮮,但其核心儲能機理並未因石墨烯的加入而改變,因此將添加了石墨烯的鋰電池稱為石墨烯電池並不恰當。
  • 石墨烯電池發明人是誰_石墨烯電池製作方法
    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是獲得諾貝爾獎的21世紀「神奇材料」,未來一定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比如石墨烯電池20秒鐘就能充滿電且使用半個月,比如石墨烯電池的電動汽車充電10分鐘能續航1000公裡,這將是對世界的顛覆。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由於基於GHz電磁波(EMW)的無線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電磁汙染已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d)在以官能團終止的石墨烯納米片上觀察到局部π電子。d,e)以不同雜原子終止的石墨烯納米帶的電子帶結構。多孔Si3N4陶瓷與ERG(f)和傳統CVD石墨烯(g)的RL曲線。在碳納米管上生長的ERG的SEM(h)和TEM(i)。
  • 北京大學利用3D列印方法在柔性壓電陶瓷複合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例如鋯鈦酸鉛基陶瓷具有較高的壓電性能,但由於其固有的脆性,鋯鈦酸鉛基陶瓷不適合直接集成到柔性電子器件中。為了拓寬壓電材料在柔性感知等領域的應用,需要開發出兼具機械柔韌性和對環境機械振動或外界刺激做出響應的柔性壓電陶瓷複合材料。
  • 2019石墨烯企業100強
    52上海悅達墨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3新東方油墨有限公司54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55蘇州碳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56北京德科島金科技有限公司57重慶華陽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58天津普蘭納米科技有限公司59上海南江(集團)有限公司60蘇州曼佳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61南京先豐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62上海中天鋁線有限公司63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64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65安慶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66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石墨烯應用新突破 有望實現高效低副作用的無創腫瘤治療
    近日,在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名譽主任、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譽院長、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先生建議下,南京醫科大學聯合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出將石墨烯柔性電子器件用作腫瘤治療的新型遠紅外發生器
  • 中國石墨烯發展現狀,正醞釀下一個爆發
    【導讀】:石墨烯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雖然現在尚未大量生產,但是日前,在2018中國(永安)石墨烯創新創業大賽上,專家預言,石墨烯將是下一個爆發點。 傳統材料升級方面,由福建翔豐華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帶來的高性能石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一等獎,項目以微晶石墨為原料,製成石墨烯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在實驗中,這一新材料更輕、更強、更耐磨,優於玻璃纖維複合材料、鋁、鎂合金等,可應用於汽車、電子電氣、軌道交通、航空通信等領域。」項目負責人白宇博士介紹。
  • 我校教師在氮摻雜石墨烯基複合泡沫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我校化學工程學院疏瑞文博士等人在氮摻雜石墨烯基複合泡沫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化學會旗下著名學術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年影響因子IF = 8.456,中科院SCI期刊分區:工程技術一區TOP期刊)上發表了題為《Facile
  • 「頂天立地」的石墨烯吸波材料:助力5G手機創新 隱身飛機黑科技
    鵬威能源基於石墨烯較高的介電常數以及外層電子易弛豫極化等特性將其作為潛在的介電損耗材,歷時1年多時間成功研發出了石墨烯三元吸波材料,磁導率高達300u@1Mhz, 而且在性價比、產品形態、可製造性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 中國· 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對於「十四五」時期碳纖維行業如何發展,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樑華給出的思路和建議是:在正視碳纖維的難度和風險的前提下,要以國防和國民經濟重大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自主保障和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纖維研製生產和複合材料擴大應用為主線,布局國產碳纖維產業化製造的成套裝備與工藝技術、國產碳纖維複合材料擴大應用技術、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前沿創新技術,並圍繞這些思路和布局構建國家級聯合創新平臺
  • 石墨烯材料下一站!MIT成功實現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圖 | 近期發表的論文此外,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基於該方法的可控制電子運動的電晶體,未來或可用於縮小電路構造並降低電路的耗能。目前來看,這種石墨烯材料構建電子元件的方法,短期內可能還無法進軍消費類矽制電子產品,雖然石墨烯材料本身在製造上很容易(最簡單的方法是把強力膠帶貼在石墨上然後再撕下來),但若想實現石墨烯的超導則需要將其保存在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中,而由於石墨烯薄片容易在被旋轉的過程中「起皺」,將薄片精準地旋轉一個角度也並不容易,因此目前業內尚無能將這種材料用於量產電子元件的有效方法
  • 行業丨英國權威雜誌《Nature》:真假石墨烯!深度解讀!
    從熱力學角度來講,室溫下十層或更少層薄片中的每一層原子都可以表現為單層石墨烯晶體。此外,薄片的剛性與層厚度的立方成正比。這就是說,較薄的石墨烯片層比較厚的石墨薄片具有更大的柔性。那麼,石墨和石墨烯的根本區別,是在於層數嗎?筆者認為,根本在於其物理化學性質的本質區別,至於層數的劃分,只是基於其物理化學性質變化規律而人為確定的一個數值,並不是完全的分界線。
  • 「厚密」矽-碳電極新策略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消費電子器件便攜性要求的提高以及電動汽車使用空間的限制,使鋰離子電池的發展面臨「空間焦慮」,即體積能量密度已成為鋰離子電池發展的當務之急。碳材料被廣泛用於緩衝矽負極的體積膨脹並提高其電子導電率[3]。但是,針對高體積比容量、高膨脹矽負極材料的碳結構設計面臨兩個主要的挑戰。首先,大量納米矽-碳材料的使用以及用於消納循環過程中矽體積變化的碳籠結構的非定量設計(預留空間不足或無法使用的空間過大),均會大大限制密度的提高或者循環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