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毀滅北川整個縣城,原址廢墟保留至今,新縣城成旅遊景點

2020-12-14 騰訊網

512大地震後的北川人民怎麼樣了?舊址廢墟保留完好,新縣城成旅遊景點。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破壞了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受災區達200多個縣市,69227人為此失去生命,17923人失蹤,數百萬人失去家園。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我就來到了512地震的重災區四川省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

綿陽北川是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雖然512地震的震源在汶川,但是北川卻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位於盆地區域的老縣城受到地震、泥石流傾斜等綜合破壞力的影響整個縣城已被廢棄。北川政府所在地的曲山鎮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

如今的北川老縣城依舊保留著當年地震之後的破敗廢墟,場面令人觸目驚心。被地震掩埋的受災者,永遠的躺在了這片廢墟之下。老縣城地震遺蹟也被保護起來,成為人們緬懷悼念和銘記歷史的場所。近段時間以來,又因為洪澇災害的原因遺址區域暫停開放。

而在老北川的任家坪有一座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作為老北川地震遺址的保護區的中心。該博物館選址於原北川中學,在地震中北川中學正樓坍塌,博物館在此全面的展現了自然災害帶給人類的毀滅性打擊。無論是什麼樣的身份,在自然災害面前一樣顯得微不足道。

北川遺址博物館任家坪、老縣城和堰塞湖三大主要部分組成。實質上來說就是整個北川老縣城幾乎毀滅殆盡,整個區域除了遺址博物館,就是前來參觀悼念的人們。

地震之後北川政府搬至安昌鎮,新北川也在安昌鎮與黃土鎮之間得以重建。新北川離綿陽距離更近,交通更加便利,煥然一新的居民樓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北川,羌族居民在此過上了比災前更加幸福的生活。

新北川的巴拿恰已經成為羌族自治縣最熱門的旅遊景點,遊客來到這裡見證北川人民全新的生活。新北川保留著大量羌寨的建築元素。例如就地取材的石砌房,出入口巍然矗立的碉樓。在巴拿恰登上最高的碉樓可以俯瞰整個新北川的新面貌。

在新北川羌寨可以體驗到濃鬱的羌族建築風情,當地的小吃美食,當季的新鮮水果。512地震的噩夢已深埋塵土,一邊是滿目蒼夷老城遺址,一邊是煥然新生的新北川。遺址的留存是為了不忘歷史,銘記自然的力量,而新北川已是一個幸福美好的旅遊勝地。

相關焦點

  • 512地震毀滅北川老縣城,原址廢墟保留至今,新縣城成旅遊景點
    512大地震後的北川人民怎麼樣了?舊址廢墟保留完好,新縣城成旅遊景點。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破壞了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受災區達200多個縣市,69227人為此失去生命,17923人失蹤,數百萬人失去家園。
  • 從512汶川地震後的重建結果來看:北川等山區縣城選址的確很重要
    512汶川地震之後,被地震摧毀成廢墟的北川縣得以重建,新的北川縣城位置與老北川縣城不在一個地方,也正因為北川新縣城的重建,讓北川煥發的活力。從從汶川地震後的重建結果來看:北川等山區縣城選址的確很重要:北川新縣城的選址雖然更偏,卻是理想的位置;而北川老縣城只是歷史遺留的縣城,位置本來也是不太理想的。北川新城和老城相聚24公裡左右,地圖如下所示。
  • 512汶川地震之後變成廢墟的北川老縣城,你去看過沒?遊客:痛心
    512汶川地震之後變成廢墟的北川老縣城,現在是汶川地震遺址的核心景區。雖說這裡是AAAAA,但知道甚至來到這裡的遊客在四川而言是比較少的了。因為對此感興趣的不多,但更多的是不知道這裡吧。非常震撼的地方, 但震撼源自心裡莫名的哀痛,真的是太慘了。
  • 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因512大地震全城重建,現在是5A級景區
    北川,因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很多人知道了這個地方,全名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屬於四川綿陽市,也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羌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和藏、漢、回等十幾個民族在北川繁衍生息了幾千年,傳承著淳樸厚重的民族文化。
  • 四川北川縣城大地震後成為一片廢墟(組圖)
    5月13日上午,新華社記者徒步進入四川北川縣城,拍攝到的現狀。搜救人員已救出一百多名重傷員,但下雨和交通不便導致搜救工作十分困難。這是震後的北川縣城。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這是5月13日拍攝的四川省北川縣縣城被地震摧毀的建築物。 新華社記者陳燮攝新華網四川北川5月13日電 (記者 楊磊) 新華社記者13日上午徒步進入北川縣城,看到縣城已成一片廢墟。
  • 地震博物館主題為"永恆北川" 建在北川中學原址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館及組合服務區、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與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復區)三大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原北川中學校址  教學樓廢墟上蓋頂棚保護  地震博物館主體位於原北川中學校址,主體建築由3個標高層組成,除了可以對北川中學遺址更好地利用和保護,也使博物館更具紀念功能。主體由室內展區、遺址展示與利用區、科研教學區和愛心紀念林區組成。
  • 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高孟潭認為,老北川縣城之所以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係。汶川地震後,人們發現,老縣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帶上,強烈的地震地面震動和大型滑坡,徹底摧毀了老縣城。這表明城鎮建設選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 國慶期間北川迎客2萬 老縣城祭拜新縣城看新景
    國慶期間參觀新老縣城的遊客達2萬多人;北川地震紀念館擂鼓接待中心啟動節假日接待方案,方便遊客有序參觀、祭拜。  北川新縣城吸引了不少遊客  今年國慶前夕,北川新縣城移交。昨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在國慶大假期間,來自省內外的2萬多遊客前往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北川新縣城等地,或祭奠亡靈追憶逝者,或感受自然災害的強烈震撼,或現場體會新縣城的美麗,其中多數來自重慶、雲南、陝西、甘肅、北京、上海、廣東等地。
  • 防災減災日②|八進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斷裂帶房屋仍有隱患
    陰雲籠罩,微風裹脅著細雨,吹打著老北川縣城的廢墟。一座包圍在群山懷抱中的縣城,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被摧毀而聞名天下。這是我震後第八次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災難遺址。每次進入遺址,面對連綿的廢墟和長眠地下的同胞,心情都無比壓抑,迫使自己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
  • 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高孟潭認為,老北川縣城之所以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係。汶川地震後,人們發現,老縣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帶上,強烈的地震地面震動和大型滑坡,徹底摧毀了老縣城。這表明城鎮建設選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 組圖:四川北川縣城地震後成為一片廢墟
    2008年5月13日,四川北川,通往縣城的公路被大石阻斷。(作者:楊衛華)(圖片來源:CFP)     2008年5月13日,四川北川,通往縣城的公路被大石阻斷。(作者:楊衛華)(圖片來源:CFP)     四川北川5月13日電 記者2008年5月13日晨經過一小時徒步進入北川縣城,看到縣城已成一片廢墟。解放軍和武警人員在廢墟上搜救倖存者。但天氣和交通不便缺乏專業營救工具導致搜救工作十分困難。    在距北川縣城29公裡範圍內,沒有任何通信方式。而且,縣城外的路面沉降達幾米,車輛根本無法通行。
  • 「汶川地震十周年」北川的緬懷與奮進 在重生中蓬勃發展
    5.12」地震完全摧毀了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城,之後,北川縣城搬到了新址。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了「新」與「舊」兩個北川縣城,如今老縣城已成為地震遺址,記錄著災難時的毀滅,不少民眾前來緬懷和祭奠遇難同胞,而新北川在重生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展現出災難後的新生與奮進。
  • 地震原址重建,它在廢墟中重獲新生!
    地震過去十年間,成效最顯著的救災行動和重建工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玉樹速度」和「玉樹奇蹟」。其中科學決策原址重建、科學確定重建的抗震設防要求,是保證重建後新玉樹地震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大家不禁會問,發生地震的原址還可以重建房屋?會不會再次陷入地震危機?聽聽專家怎麼說。01原地重建,憑啥?
  • 鮮花盛開北川廢墟(組圖)
    4月21日,北川縣城地震廢墟的地縫中開出黃色的小花。新華社記者 劉錚 攝  在坍塌的樓房下,在堆積的瓦礫邊,在被大地震摧毀的土地上,慘烈的瞬間已被凝固了將近一年,而各種各樣的鮮花,雛菊、映山紅、虞美人、牽牛花……燦爛頑強地在廢墟間開遍。
  • 行走在新老北川縣城 感受崛起的生命力
    行走在新老北川縣城 感受崛起的生命力 圖為北川巴拿洽商業步行街一角。北川正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2008年,北川先後遭受千年不遇的「5•12」特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洩洪、「9•24」嚴重洪澇泥石流災害等「三重災難」,老縣城瞬間變為廢墟,秀美羌山滿目瘡痍,兩萬餘名同胞不幸遇難,14.2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0多億元。  而今踏上老北川遺址,目睹地震時滾落下來的巨石,街道兩側傾頹、破碎、凌亂的樓房,依然能感受到4年前那場天災所帶來的苦痛。
  • 【十年】地震過後的涅磐重生 從廢墟到希望之城
    北川新縣城位於安昌鎮以東約兩公裡處,處於黃土鎮與安昌鎮之間,距離老縣城23公裡,可建設用地8平方公裡左右,新縣城所在地取名初定為永昌鎮。寓意著北川新縣城永遠繁榮昌盛。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新北川永昌鎮內的居民小區。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是5·12汶川地震後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城市總體布局為「一廊、一環、一帶、一軸」。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單位公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北川永昌鎮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 北川廣蓮寺 地震廢墟上最後的信仰守望者
    為撫慰災區舉辦《5.12特大地震消災祈福圓滿法會》;為迎新年舉辦大型《傳燈法會》,以及為弘揚佛教文化而舉辦《浴佛法會》。(圖片來源:北川廣蓮寺)(圖片來源:北川廣蓮寺)鳳凰網華人佛教特稿:北川廣蓮寺,地處北川關內禹裡鄉。禹裡叢山峻岭、山高路險。鄉政府所在地雖然距離新北川縣城只有60公裡,但交通十分不便,目前只有一條應急搶險公路與外界相通,這條公路就是著名的擂禹公路。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擂禹公路擔負著災後重建物資的運輸,是關內近10萬群眾的生命通道。
  •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2009年濱州日報記者走進北川 感受堅強
    在北川老縣城景家山村道拐口處,當地群眾用建築鋼架在山坡上搭建了兩個平臺,以方便回鄉緬懷紀念的北川群眾和遊客俯瞰北川縣城,並取名望鄉臺。走上望鄉臺,經受5·12特大地震和9·24洪水泥石流肆虐的北川縣城盡收眼底。
  • 地震博物館主題「永恆北川」 可乘空中纜車參觀
    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項目位於北川縣境內東南部,規劃面積27平方公裡,所在區域是地震中破壞最為嚴重的和次生災害最集中的地區,包括縣政府所在地曲山鎮、任家坪及唐家山堰塞湖地區。  地震博物館距北川新縣城25公裡,距綿陽市區60公裡,距成都160公裡。
  • 悲慟北川
    在中國史籍記載中,北川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之地,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就降生於此,故有「神禹故裡」之稱。北川縣城入口處,原本豎有牌匾「大禹故裡歡迎你」,「汶川大地震」後,隨北川一起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