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奧多西皇帝,是羅馬帝國公元4世紀末的君主。其在位期間,最後一次統一羅馬帝國。而他在晚年卻將自己親手統一的帝國,一分為二。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幼子成為西羅馬帝國皇帝。在不盛行均分繼承制的羅馬帝國,這種做法是史無前例的。
雖然戴克里先皇帝推行四帝共治制度,為羅馬帝國的分治開創了先河。然而戴克里先皇帝的四帝共治,只是名義上的分治。作為威望最高的皇帝,戴克里先仍然掌控著整個羅馬帝國。所以羅馬帝國在其任內並未分裂,而戴克里先四帝共治的缺陷在於,必須有一個威望絕佳的皇帝,統領其他三位皇帝才能運行這套制度。
戴克里先退位意味著其他三位皇帝,開始為誰來接替戴克里先展開爭鬥。致使羅馬帝國走向真正的分裂,中間歷經君士坦丁皇帝的統一,以及狄奧多西皇帝的最後一次統一。以此來看,這種花架子並不適合羅馬帝國的管理,如果只是增加行政成本倒也罷了。可是將整個帝國推向分裂,並不符合羅馬帝國的根本利益。
否則三世紀危機時,奧勒良皇帝為何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來重新整合羅馬帝國呢?你說分治好,那三帝分治和四帝共治又有什麼區別呢?還用統一什麼?說到這裡,問題就出現了,那狄奧多西皇帝為何要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呢?在我看來原因或許並不複雜,但是卻有些難以置信。
狄奧多西皇帝自己認為四帝共治並不可行,但他也看到了羅馬帝國東西地區在發展上出現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西部帝國經濟衰退,蠻族屢屢入侵,將其經濟基礎摧毀殆盡。而東部帝國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得以通過發達的工商業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並且在蠻族入侵中,也沒受到多大傷害。
如此看來,即便是龍興之地的羅馬帝國西部,經濟如此衰弱,也勢必成為整個帝國的負擔。因此狄奧多西皇帝很有可能是通過將帝國一分為二,來拋棄經濟落後的西羅馬帝國。保留帝國精華地區東羅馬帝國,以此來延續羅馬帝國的國祚。不過狄奧多西皇帝是否考慮到東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國力衰退如何對抗波斯帝國的問題?
畢竟就算西羅馬帝國經濟衰退,那至少也是羅馬帝國二分之一的土地。失去了二分之一土地的東羅馬帝國,一定會在經濟和人口上受到打擊。可我想狄奧多西皇帝恐怕也無能為力了,將沒有能力的幼子放在西羅馬帝國的皇位上,明顯是拋棄行徑。可他同時也希望奇蹟出現,能夠讓西羅馬帝國免於滅亡,雖然他知道這是不現實的事情。
綜上所述,拋棄西羅馬帝國是狄奧多西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的主要原因,這個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羅馬帝國的國祚。不過也導致像查士丁尼皇帝這樣的人出現,為收回西羅馬帝國,而將東羅馬帝國的國力掏空。致使狄奧多西的設想大打折扣,不過總體來看,狄奧多西的決定還是成功的。
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