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茶文化對西方人的影響

2020-12-17 騰訊網

茶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中國茶文化始於神農,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一直延續至今。茶已經從 最初單純的飲品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範疇。而傳統的中國茶文化,在華人外出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在當地較為普遍了。在歐美等地華人早期聚集區,茶文化基本是隨著幫會文化同步傳播的,比如,洪門茶陣等等。

1000 多年前,茶就使得無數中國文人墨客走進了超越物質 文明的精神世界,留下了無數意境深遠的傳世佳句。在現代生 活中,茶又以其自身的特點——自然、純淨、返璞歸真已然成為 現代人心目中時尚的代言詞。飲茶的歷史起源於中國古代,中 國茶葉通過三條途徑向外傳布:向東傳到日本;向西通過陸路傳 到吐蕃、蒙古、中亞和伊朗,並進一步傳到俄羅斯和鄰近的斯拉 夫國家;再一條途徑是通過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傳到世界各 地,包括西歐、南北美洲、印尼、印度、錫蘭(今斯裡蘭卡)、澳大利 亞、紐西蘭、斐濟群島、摩洛哥、東非。 由此,形成了今日飲茶文 化的世界格局。

茶文化進入西方的年代也十分久遠,按照地緣來分:一是整 個美洲。另一個則為歐洲。中國是茶的故鄉,早在唐代以前,中 國生產的茶葉便通過陸路及海運的方式遠銷各地。首先到達了 日本和韓國,然後傳到印度和中亞地區。在明清時期,又傳到了 阿拉伯增島。在17世紀初期,中國茶葉又遠銷至歐洲各國,很多 上層社會的貴族、紳士都養成了喝茶的習慣。中國的茶和中國 的絲綢及瓷器一樣,已經成為了中國在全世界的代名詞。當來 自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海船出現在中國和日本附近的海域時, 他們滿載而歸的諸多東方奇珍中,茶葉是必不可少的大宗商品。 在歐洲,醫師對見所未見的茶葉的裨益和害處爭論不休。在結 識咖啡並淺嘗輒止的同時,英國人對茶卻一見傾心。英國後來 成為地球上的茶飲大國。18~19 世紀,英國人的茶葉消耗量與 日俱增,經濟學家甚至擔心國庫裡的白銀不夠用來購買茶葉! 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試圖在家鄉種植茶樹,終因北歐冬季氣 候惡劣而以失敗告終。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戰爭爆發的直接 原因就是英國人在印度種植鴉片,試圖以此代替白銀,換取中國 的茶葉,導致中國與英國的衝突不斷升級。回顧漫長的歷史長 河,人類鍾愛的植物數不勝數,人類曾經嘗試過大自然的諸多花 草植物,以此來實現免除飢餓勞累、提神醒腦的目的。

全世界的人民都愛喝茶。這從西方國家超市裡面琳琅滿目的 茶類品種和產地可見一斑。西湖龍井、雲南普洱、洞庭碧螺春…… 正如德國的啤酒、法國的紅酒、還有美國的麥當勞。就茶這一詞語 含義來講,在字典中可以看到茶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本義的茶葉, 二是指用茶葉做成的飲品。在英語中,茶的釋義為「tea」,有趣的是: 意思當中除了包含中文裡面所解釋的兩種含義之外,還有另外兩 種解釋,一種是動詞,指招待舞會,另一意思是指西方人習慣的午 後的休閒時間,既下午茶。由此可見,茶這一概念在中西文化中, 含義是對等的。英國、日本、美國、都有各自獨特的飲茶文化與茶 葉種類。在中國,毛澤東用綠茶漱口,北京的雅皮士酷愛的飲品是 芝華士和綠茶兌成的雞尾酒。在美國引領時尚的大都市裡,香味 茶和咖啡為爭奪年輕人的市場展開激烈競爭。撒哈拉以南的柏柏 爾人衝沏綠茶時總是將茶壺高高提起,茶杯裡泛起濃濃的泡沫。 而今,全世界的飲茶方式多達百餘種。 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有無飲茶趣味,每當你手捧著溫暖 的茶杯,你的腦海中都會展開一幅全球茶葉地圖。美國漢學家 梅維恆與華裔瑞典作家郝也麟在《茶的真實歷史》中就談及到了 全世界對茶葉文化的認知,他們以時間變遷為經線,以全球的地 域傳布為緯線,為世人展現了一幅茶史全圖。 在整個19世紀,茶一直是美國人熱衷的飲品,與我們不同的 是,他們將泡好綠茶放在新發明的冰箱中,冰鎮之後再飲用。有 趣的是,他們招待客人時,還會在茶水中兌點自製果汁和酒,將 其變成為混合茶飲。美國舊金山等華人早期聚集區,茶文化基 本是隨著幫會文化同步傳播的,比如,洪門茶陣等。同一時期, 印度阿薩姆地區成為英國在大規模開墾茶園的寶地,種茶風靡 一時,隨後這種茶之風又蔓延至錫蘭,就是今天的斯裡蘭卡。到 了19世紀末,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出口地區,遠超中 國。「快剪船」是英國對華茶葉貿易最後一幕的主角,這是當時在 七大洋中穿梭航行的最引人注目最美麗的船。到了每年的5月, 新茶需要採摘的時候,茶葉在當時的福州羅星塔碼頭裝船,由飾 滿了閃閃發光銅飾件的「快剪船」運往世界各地。在好望角區 域,終年可見「快剪船」來回穿梭於海面的場景。 另外,歐洲區域雖然中國茶去的比較早,就地域性而言,整 個西方文化的萌生、發展於相對開放的地理環境,它的發源地是 古希臘、羅馬,地中海北岸的島嶼和半島,海島文化的發展不是 依靠農業,而是依靠充滿競爭的商業發展起來的。而中國恰恰 相反,中國具備有其可以始終左右整個文化動向的典型的農業 區域。中國茶文化與儒家、道家和佛家相融合,形成了以哲學為 基礎的文化理念。西方人更追求茶的實用價值,注重茶的物質 特性,以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當茶文化進入新時代,它就猶如 梵谷畫筆下的畫那樣讓人神往,多彩迷人。在澳大利亞,他們煮 茶非常講究,首先用錫制水罐將茶湯煮開,然後要用手臂畫著圈 把錫制的水罐用力地搖晃三下,茶湯搖勻後,靜置一小會,才能 倒入茶杯飲用。在日本,飲茶的規矩可就更多了,要想準備一盞 茶,規矩可以多達一千多條,這些規矩當中,多數是日本茶道文 化中對於泡製茶葉者身體姿勢和動作方面的要求。在「二戰」期 間,在英國反擊第三帝國的裡程碑似的戰役中,茶在當時也發揮 了極為關鍵作用。以英國人為例,他們在習慣茶裡加入奶和糖 來去掉茶鹼,將苦澀的茶水調製成適合自己口感口味的甜飲料, 由於在西方文化發展過程中,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其開放的海洋地理環境造就了西方人外向的性格外,獨立不羈的人格、以及 開拓精神和時間觀念,所以他們從至今就沒有「三思而後行」的 時間,因此,英國人對茶葉本身也進行了改良,從外觀看,中國需 要泡製的茶葉變成了袋裝的速溶茶葉末,他們將西加奶、糖、檸 檬片及水果片和蜂蜜等加入到茶中,泡製出一杯具有他們獨特 風格的「茶」。他們的茶是基於中國「茶」基礎之上融入了自己的 「茶文化」。相信隨著中國文化輸出的不斷增加,茶文化這種在 中國文化中體現紐帶作用和吸引作用的文化類型,應該會有更 多的發展。所以,歸根結底,吸引外國人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 而茶,只是紐帶,只是讓大家坐下來的這種方式罷了。

中國茶文化和西方茶文化既有共通之處,也有迥異之處。 中國人飲茶強調的是茶性,就是從飲茶過程當中體味茶帶來的 深刻意境和心靈體會,以獲得精神層面的升華與審美方面的提 升體驗。西方人喜歡喝茶,飲茶習慣也十分講究,時間上區分為 上午茶、下午茶等,飲茶的時候還會配以茶點,達到了休閒娛樂 的目的,也形成了社會交際中的禮儀規範。可以說,中國的茶文 化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意義,更追求-種茶文 化的意境與韻味,這也是東方文化所特有的形態。西方的茶文 化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的禮儀與用途,更強調一種具體的實質特 性,這也是西方文化所特有的系統性和結構性特點的體現。因 此,在品茗的間隙,感受茶湯豐富的色彩,想像茶葉經過的時空 路程,回味茶的厚重歷史,體會茶帶來的力量和自信,思索茶引 起的文化變革,體會茶帶來的平和心,或許是很有裨益的。

相關焦點

  • 茶文化,是在西方傳播影響最為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茶文化,是在西方傳播影響最為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茶文化在西方則重物質享受。西方茶文化則是以個人自由為價值核心,從而擴展為對外的平等與對已的自尊與嚴肅的態度,西方茶文化往往追求飲茶器物、茶的本身以及飲茶情調的完美,在飲茶過程中體現的是自身價值和修養,西方茶文化更注重的是茶飲所帶來的物質功用和交際功能。比如茶最初進入西方諸國並開始傳播時,大都是在藥店銷售,這說明西方人最初認可的茶,是茶具有特殊的藥效和保健功能。
  • 明清茶文化在西方國家的傳播集中體現為,英國茶文化與美國茶文化
    明清茶文化在西方國家的傳播集中體現為,英國茶文化與美國茶文化在茶藝方面,工夫茶藝達到鼎盛,「鳳凰三點頭」等兼具藝術性與技巧性的動作走向成熟,對飲茶的環境、意境和心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儒家文化看重人格與品德,茶文化則有「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以茶品比人品,表明飲茶之人清明質樸、靜慮修身的人格特徵;道家文化主張天人合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返璞歸真,將人的生命融於自然萬物,認為人與自然界的其他存在是和諧共生、相互轉化的,茶文化汲取了其中的自然思想,認為飲茶的一切環節都要儘可能地簡單、純淨,不可破壞茶葉原有的自然品性;佛家文化提倡包容、給予、感恩與自省
  • 中國茶文化-淺談中國歷代飲茶之風
    中國茶文化種類繁多,文化內涵非常豐富,中國茶文化的無窮魅力吸引了國人的品茗和無限嚮往。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談中國歷代的飲茶之風,用一篇文章使您讀懂中國古代的飲茶風尚。一、茶的歷史起源我國飲茶歷史悠久,早在古籍《爾雅》中就對茶有著明確的記載:「檟,苦荼」。
  • 茂連說茶三個層次淺談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指人們從事茶葉生產的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即有關茶葉的栽培、製造、加工、保存、化學成份及療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時所使用的茶葉、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和建築物。3個層次淺談茶文化的內涵心態文化人們在應用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
  • 對中國茶文化的起源,發展,各方面都與西方進行比較和研究
    對中國茶文化的起源,發展,各方面都與西方進行比較和研究德國喜歡飲花茶,英 國喜歡飲紅茶。這三國是歐美最典型的大國,他們對西方茶文化的影響, 意味深長。但其中以英國人為代表。其實,16 世紀以前,在茶未傳播到英 國時,英國人,更喜歡喝咖啡和酒,真正把飲茶之風帶到英國的是英國查 理二世的王后凱薩琳。凱薩琳,由於高貴典雅的飲茶之風,得到了眾多貴 族世家的追隨。因此,中國茶在英國發展為時尚奢華生活的標誌,在 19 世紀 40 年代,貝特,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對下午茶更是有了奢華設計和積 極推進,從此,英國人的生活習慣逐漸有了下午茶。
  • 淺談當代茶文化核心理念
    中華茶文化尊崇和順應自然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中的恭敬、自律、衝和、淡泊等思想要素,是人在與自然相處以及人與人相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思想資源和人生態度。 茶中的生活,不僅只是物質的享受,更講究的是對自然、對規律、對歷史的敬畏和敬老尊祖愛幼及人與人之間和諧交往的規矩操守,並在禮俗薰陶中涵育道德修養的行為方式,促使人與人之間以「敬德」為重的友好關係的培育。
  • 袁瀚:淺談當代茶文化推廣與復興
    作為本屆世園會的核心場館之一,生活體驗館內專門規劃了兩個展廳作為茶文化體驗館,用以展示和弘揚中華茶文化。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開放以來,因繽紛多彩的活動和通俗易懂的茶文化知識頗受遊客喜愛,而茶文化體驗館的布展設計也獨具特色,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應當是場館中的巨型紀念茶餅,每每看到都有一種對於茶文化的敬意與震撼油然而生。
  • 中國的茶文化有別於西方,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積澱
    中國的茶文化有別於西方,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積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茶的故鄉,中國人品茶、飲茶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的茶文化有別於西方的茶文化,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一種精神文明的積澱。
  • 中國茶文化影響了咖啡的誕生?
    這麼神奇的果子,他自然要帶回去,請同族人一起品嘗,結果全族人都樂瘋了,從此上了癮,並用本族居住地的名稱給這種植物取了一個名字——咖法(Keffa),而咖法則在傳播過程中慢慢演變成另一個詞——咖啡(Coffee) 咖法位於衣索比亞南部,據說那裡的居民是全世界最早品嘗咖啡的一群。
  •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採茶音樂藝術是茶文化的代表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採茶音樂藝術是茶文化的代表採茶音樂是一種傳統元素、民族元素和生活元素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這一藝術形式中,注入了多種豐富內容的文化元素。因此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傳承。
  • 茶之書解讀|日本是如何擺脫中國茶文化影響
    傲慢和偏見曾經我對日本、對日本人茶文化有很大偏見 ,自覺我泱泱中華,其彈丸小國何以用「道」不都是唐宋玩剩下的嗎?隨著眼界的開拓,時間、年齡的增長,文化知識的豐富,對「道」、對「茶」、對「文化」的認知有了更多維度的思考和感悟。文化自信不等於傲慢自大,坐井觀天。
  • 中國的茶文化,正好是恰到好處,一切過猶不及
    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咖啡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多了幾分傳承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講究的是恰到好處,一切過猶不及。茶不僅是中國人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飲品,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精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更是在期間創造出了一套茶禮、茶德、茶道的茶風俗與茶文化。茶既是生活的調味,又是人生的藝術,品茗是一種高雅的娛樂活動與社交方式,早在南北朝時期,茶文化就已經初見規模了。
  • 【本一內參】第169期——淺談雲南茶文化
    在茶葉生產,製作和飲用過程中,創造出了璀璨獨特的茶文化。在基諾人的生活中,茶已經深入到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物質層面,有涼拌茶,煮茶,茶酒等多種飲茶習俗;精神層面,有茶神信仰等習俗。基諾族對茶的開發,有吃,飲,煮,烤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具體可以歸納為「吃」茶文化,「飲」茶文化,「喝」茶文化和「敬」茶文化幾類。
  • 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文學作品
    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文學作品一般認為我國茶葉傳入日本,遠在漢代。但有確切年分記載的,應是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時值日本聖武天皇天平元年。由於是僧人最澄歸 的緣故,因此日本的茶文化一開始便帶有濃鬱的佛學色彩,同時最早也 是先流行於寺廟和僧人當中。從當時日本的一些文獻和詩歌集中的記 載我們能夠知道,日本人在飲茶上幾乎是全盤複製了中國唐朝的飲茶 之法,如餅茶煎飲法等。另外,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茶文化受到 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亦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詩歌及文學。
  • 茶文化對英國的影響有多大,從什麼地方體現出來的
    茶文化對英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眾多形式的英國文學作品中,都能夠領略到茶文化的精彩,看到有關茶文化的描述。從精美的茶具,到精緻的茶點,再到盛大的茶會,這些描寫無不體現著英國人對美好、精緻生活的追求,以及對自己所鍾愛的一切的堅持。
  • 他山之茶 | 我眼裡的韓國茶文化
    近現代以來,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作為韓國傳統禮儀文化的茶文化很大一部分被咖啡文化取代,在當下韓國社會背景下,喝茶的習慣相對較為「奢侈」。韓國飲茶習俗的奢侈化不能僅歸因於西方文化的影響,茶的本土生存環境相對不足也是限制茶文化普及的重要原因。
  •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比如,茶聖陸羽所創的《茶經》,就是文人影響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因為文人的參與,茶具之美,茶水之淨,煮茶之雅,都被賦予了典型的文人審美,還促使了中國詩歌中的茶詩。比如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因為士族的參與,才讓茶成為一種被大眾接受的雅事:"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文化全球化,茶文化作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不僅對亞洲文化影響頗深,而且在英美一些國家中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茶文化不斷輸出,
  • 研究英國茶文化的意義
    他說,中國是茶的故鄉,現今人均茶葉年消費量只有0.4公斤,而英國雖然不產茶,但是英國人平均年消費茶葉的數量最高時達3公斤以上,最近幾年也維持在2.5公斤左右,英國的茶葉消費要佔飲料總消費量的70%,是世界上飲茶最多的國家之一。英國每年茶葉進口量達18萬噸左右,長期居世界第一。在英國,茶已成為家庭必備的飲料,飲茶是生活的必需,是一種精神享受。
  • 當中國茶文化遇上西方膠囊機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茶也是全球公認的最健康的飲品,是東方式雅致生活的最佳示例。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茶難喝、喝茶難、難喝茶」是老大難的問題。如何讓中國茶變得更好喝,是葉揚生思考多年的問題,他認為「中國茶想要有生命力,必須得靠年輕人;而要吸引年輕人,就必須要把中國茶做得時尚、新潮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