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登山,放棄者、紮營者和攀登者,你是哪一種

2020-12-26 禪文修

人生就是一場遠足,通往成功的道路猶如登山 ,每個人都是登山者,有人說通往成功的道理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並不多。其實成功光有堅持還不夠,還需要具有智商、情商、財商、逆商的綜合作用。

智商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和領悟;情商是管理情緒和他人關係的能力;財商是讓財富增長和自我價值提升的智慧;而逆商就是在失敗挫折中保持樂觀並崛起的勇氣。

逆商高的人非常可怕,什麼是逆商?就是打不死的「小強」,也稱作挫折商,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上、高逆商三個要素,而逆商則是三要素之首,智商情商再高,沒有逆商你只能用懷才不遇安穩自己。

為什麼逆商高的人容易成功,因為成功之路向來起起伏伏,在成功的漫長時光裡,一定是逆境多餘順境,而一個人的逆商決定了跌落谷底時,到底是觸底反彈,還是自我放棄,逆商低的人心理承受力差,稍微遇到點挫折就不知所措、停止不前,甚至自暴自棄用極端的方法來解決。

就好比登山人當中的放棄者、紮營者和攀登者三種人,放棄者相當於逆商低的人,會感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感覺舒服就行;紮營者就是逆商還可以,爬山爬到一半的時候安營紮寨,有吃有喝有風景;最後一種是攀登者,就是逆商極高的人,他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很久,永遠向著更好的山峰邁開步伐。

高逆商的人,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他不會放大挫敗感,人活一輩子,你不可能總順風順水,尤其是一些大人物,在三國時期,項羽在烏江自刎的故事讓人皆知,可千百年來項羽作為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出現在文字記錄當中,你會發現,究其原因,項羽就是一個逆商比較低的人,遇到挫折他極容易放大失敗感,其實我們了解楚漢那段歷史的都知道,跟劉邦打的時候,他哪怕是上風,他最後就是敗了一場,就是冰封垓下四面楚歌,然後敗走烏江,結果明明他可以接受這個失敗,路過烏江,「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是他自己自刎烏江,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不得不說逆商有時候也決定一個人的歷史地位。

如何成為攀登者呢

01 坦然面對失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知道挫折、低谷、失敗是必然的經歷,最可怕的是你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開始,一直否定自己那就再無成功的可能了。

02 放下面子,你的面子不值錢,尤其是你的實力還不夠的時候,一個人想要成大事,就要受得了委屈經得了冷眼與嘲笑,因為這些都是強者必須經歷的。

03 直面困難學會止損,逆商低的人遇到問題往往只會抱怨,從不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要學會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接受。

04 保持樂觀,身處逆境之中,最重要的是有信心,也許你會說最倒黴的時候還要有信心,那不就是盲目樂觀嗎,但你要知道,悲觀者,往往很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會成功,樂觀的人從來都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05 擁抱困境,成長既財富,逆商低的人,在困境中只會看到困境,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到最強的傷害。

這個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要扛得住最疼,逆商高的人就像攀登者,在別人眼中的挫折困難在他眼中都是讓自己成長的絕佳機會。

有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因為家裡困難交不起學費,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十九歲時,父親去世了,家裡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身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和癱瘓在床的祖母,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是鄉裡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在別人的眼裡,他是一個想發財但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五百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五百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只靠三畝薄田為生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他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家裡很窮,三十五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在村是沒人看得起他。

但他沒想過放棄,就四處借錢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帶著他衝進一條河裡,他斷了一條腿,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只能拆開當作廢鐵賣。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這座城市裡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資產。

所以一個人經常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一蹶不振。每一個成功者都不是偶然,但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面對失敗挫折時的樂觀心態及屹立不倒的狀態,打不倒也擊不垮,更會在困難中找方法,逆流而上。

相關焦點

  • 電影《攀登者》啟示:你是人生的「紮營者」,還是「攀登者」?
    《攀登者》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熱血大片,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攀登者》給我們帶來啟示:如果把人生比喻為登山,一定會出現三類人:第一類人害怕辛苦,拒絕登山,就喜歡在山腳下轉悠,他們被稱為「放棄者」。
  • 人生如登山,有志者才能登上頂峰
    山崎嶇路線,徵途漫漫,只有那些不畏勞苦,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山,想著著人生的高度,事業的頂峰,如果爬上了山頂,你就可以一覽眾山小此生無遺憾。我們登山不僅如此,也是體驗登山的過程,沿途上可以領略迷人的風景。
  • 你攀登的第一座山是名利之山,第二座是創造之山,力量來自哪?
    對於這座山,有三種人,攀登者,紮營者和放棄者。前面有一座山,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我不喜歡登這座山,我的設備還沒到位,在郵寄途中,風力天氣溫度不適合,我要再觀察等待一段時間,我在等我的夥伴,夥伴沒到我不能莽撞起步。你總是有理由,總是沒有開始,總是在等待,你實際上是放棄者,從來沒有真正活過,沒有真正體驗過登山的感覺。
  • 二刷《幸福終點站》:在人生攀登的道路上,將終點變為幸福的起點
    在《逆商》一書中,作者保羅·史託茲把生活中追求幸福和成長的過程都比作登山,把登山的人們分成三種:放棄者、紮營者、攀登者。放棄者:放棄人生中的變數和挑戰,甚至會憎恨攀登者。也給我們展示了在尋求幸福的終點過程中,在面對人生不如意時他們又是如何選擇的。弗蘭克——代表微縮社會中的放棄者放棄者過的是妥協讓步的生活。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並選擇了他們眼中更為平坦和輕鬆的道路。
  • 《攀登者》同類型登山題材影片,還有這些。
    《攀登者》作為我國第一部登山題材的影片,不僅吸引了不少國內觀眾觀看,同時也在國外收穫不少好評。看完《攀登者》不過癮?看看這些國外的登山影片吧,帶你一起感受驚險刺激。加比本是一位高山拯救隊隊員,可是一次意外,因為自己導致了同伴的死亡,讓他放棄登山。後又因為一群亡命之徒的劫持,他不得不重新登山,攀上4000米高的海拔。該片獲得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並且支付巨額資金給特效演員,以完成高度穿越的場景。
  • 《攀登者》失敗在哪?
    這段話說出了所有攀登者們的理想信仰和對生命、對大自然的敬畏。 然而將時間回溯到1960年,冒死攀登珠峰的中國的登山隊員會這樣回答:「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 一直以來,我國很少有涉及登山這類極限運動題材的電影,2015年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的出現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而《攀登者》作為首部登山題材的類型片,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接下這項任務的李仁港導演一直強調,「我們不想拍一個硬邦邦的所謂英雄奉獻的故事,而是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最大的真誠。」
  • 《攀登者》到底想表達什麼?電影帶給你的不止登山和愛情
    於是帶著觀眾挺進喜馬拉雅山脈,並兩次成功登頂珠峰的《攀登者》本身選題就很吸引人。 登山過程的描述讓電影極具觀賞性,愛情部分真摯細膩,讓人感動落淚。擁有這兩點,已經足以讓《攀登者》成為好看又感人的商業大片,然而這些並非電影的全部。
  • 我們都是《攀登者》
    歷史長河漫漫歲月留痕,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為了爭取主權和話語權,即便是在異常困難的國內外環境下,依然不放棄衝頂珠穆朗瑪峰的事跡因最近一部飽受爭議的影片《攀登者》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界。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藏語中的大地之母,冷酷考驗每一個試圖登上珠峰山巔的人的意志力,直到他們徵服登頂的那一刻或最終遺憾放棄,甚至有人為此而獻出生命,但珠峰那攝人心魄的魅力仍然吸引無數挑戰者前來攀登挑戰。
  • 《攀登者》影評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不僅僅因為山就在那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攀登者》影評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不僅僅因為山就在那裡 2019年9月30日,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攀登者》在各大院線上映。
  • 《攀登者》發人物預告 胡歌:登山是與死神的較量
    《攀登者》發人物預告 胡歌:登山是與死神的較量 共6張 1905電影網訊 9月4日,電影《攀登者
  • 望天無邊雲作岸,登山絕頂我為峰,電影《攀登者》觀後感
    一個愛你的人,願意將對方的愛好和夢想作為自己的夢想,這又是多可貴和值得珍惜的呢,兩個人錯過太多,卻又彼此深愛。登頂「失敗」,登山隊也被解散。方五洲被分配到了工廠的鍋爐房,而他倖存的朋友傑布和曲松林則追求各自的命運,傑布回到了他的牧羊場,腿腳嚴重凍傷的曲松林回到了登山訓練營。
  • 我身邊的攀登者|劉勇:致自在獨行的你
    攀登、摩託越野、帆板、衝浪、滑翔傘、登山滑雪、航海、高空跳傘、翼裝飛行都是他探險哲學的載體。攀巖、登山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豐富的技巧與艱苦的訓練都不可缺少。學術研究更需要低調、認真、紮實,他和世界各地的探險者一起探遊世界,深入當地進行田野調查,完成了大量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
  • 我身邊的攀登者 | 劉勇:致自在獨行的你
    A:我沒有特別的計劃,隨遇而安吧,比如本月底我可能回去攀登一座未登峰,常年的訓練和探險,給我的身體帶來了很多傷病,我曾經是一個職業攀登者,但是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支撐這種極限探險的時光也許不會太久了。 Q:在您攀登過的山峰中,哪一座令您最為印象深刻?
  • 《攀登者》:我們要攀登的,除了山峰還有什麼?
    三人非常憋屈地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1960年以來,「中國是否真的攀登上了珠峰」一直都有爭議。還好,在1961年,尼泊爾和中國正式籤署邊界條約,珠穆朗瑪峰北坡主權歸屬中國。1973年開始,中國正式策劃第二次登上珠峰北坡。方五洲、曲松林等三位曾經登頂的登山者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他們開始了對新的隊員的全方位培訓,培養出新一代登山者。
  • 《攀登者》即將上映,吳京、張譯帶你領略登山險情
    近日,各大院線即將上映《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其中《攀登者》截至今日預售票房已經過億,可謂是相當受歡迎。但是一部電影的上映,總是伴隨著稱讚和質疑。這一部《攀登者》,一方面被人吹到天邊,一方面被人嘲到地底。
  • 《攀登者》——勇者
    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作為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之一,為了展現真實的景致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峰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只為了給祖國獻上最美的禮物。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吳京拍《攀登者》收穫感悟 登山不是率性而為
    吳京 張譯今天,電影《攀登者》上映。演員吳京對於登山也曾有過浪漫的想像,他覺得登上珠峰後,向心儀的女孩求婚是件挺酷的事,可是因為受傷,這個願望未能實現。當有機會拍攝講述攀登珠峰的故事時,吳京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攀登者》劇組。
  • 《攀登者》你知道我們祖國的「山峰」是哪座嗎?
    這些獻禮片中,以《我和我的祖國》 《中國機長》 《攀登者》三片大家最為喜歡。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其中的一部《攀登者》 ,這部影片從立項以來,就開始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原因,非常簡單。本片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等各位大咖的加入演出,和成龍的友情出演。徐克、曾佩珊監製,李仁港編劇兼導演、作家阿來擔任編劇。
  • 攀登者原型人物都是誰事跡介紹 攀登者最後幾個人登頂
    電影《攀登者》已經上映一段時間,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票房成績也是矚目的,這部電影的原型是曾經依靠假肢攀登珠峰的夏伯渝。攀登者原型  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當年也是引起很大的討論。在原型故事中,原本選擇登山的一共有四個人,不過最後登上山頂的只有三個人。
  • 觀《攀登者》後漫談攀登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前言:《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珠峰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並取得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