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前保全裁定未送達給債務人 能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0-12-23 中國法院網
 

  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為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於無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訴前保全裁定書無法送達或未送達被申請人之情形,此時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

  有兩種觀點:觀點一、訴前保全裁定書無法送達或未送達被申請人,導致這種主張權利的意思未能到達債務人,不能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觀點二、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引起時效中斷,並不以裁定書送達債務人為前提或生效要件。只要申請了訴前財產保全,即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債權的救濟包括公力救濟和私(自)力救濟兩個方面。債權的私(自)力救濟是指權利主體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依靠自身的力量,通過自助行為來主張自己的債權。在涉及訴訟時效中斷的私力救濟方面,法律規定了必須具有相應的情形和條件,這種主張權利的意思需到達債務人,否則不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力,包括:債務人籤收催收通知;雖未籤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爭取債務人與債權人達成還款協議;爭取債務人自願還款等情形。

  訴訟時效中斷的公力救濟,主要是指債權人提起民事訴訟或申請仲裁等方式,請求法院或仲裁庭保護其權利的行為。當然,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申請支付令;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在訴訟中主張抵銷等情形亦屬於公力救濟範圍,同樣具備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與私力救濟不同,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等公力救濟的,訴訟時效從提交之日起中斷,無須具有相應的情形和條件,主張權利的意思亦無須到達債務人。

  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屬於訴訟時效中斷的公力救濟中的一種,訴前保全裁定未送達給債務人並不影響訴訟時效的中斷。原因為:其一、法律並未規定需以裁定書送達債務人為訴訟時效中斷的前提或生效要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規定:「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五)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

  因此,法律明確規定訴前保全可以中斷訴訟時效,且未附加任何前提。只要申請了訴前財產保全,即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其二、如果訴前保全裁定必須送達給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在社會生活中,債務人為逃避債務而玩失蹤、躲貓貓極為常見,在債務人下落不明情形下,債權人通過私力救濟來主張自己的債權,常常會因為主張權利的意思亦無須到達債務人導致無法達到訴訟時效的法律效果。在債權人請求法院或仲裁庭保護其權利的公力救濟時,如果再附加相應的條件,比如訴前保全裁定必須送達給債務人,極有可能在送達之後,訴訟時效已經超過,勢必導致債權人利益無法得到有效地保護,引發債權人與債務人利益失衡,最終使公力救濟措施可能難以正常實行。

  綜上所述,在民事糾紛中,訴訟時效是當事人應該牢記的事項,在私力救濟無法奏效時,可以通過提起訴訟、仲裁、申請訴前保全等公力救濟方式中斷訴訟時效。公力救濟中斷訴訟時效,不應當附加申請通知到達債務人、裁定書送達債務人等條件,只要提起了訴訟、仲裁或申請了訴前保全等公力救濟,即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立案、保全、舉證等民事訴訟期限一覽表(2020版)
    (民訴解釋345條)申請財產保全訴前財產保全。法院應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立即執行(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應該在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起訴。(民訴101條)訴中財產保全。情況緊急的,法院應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該立即執行。(民訴100條)執行保全的解除。
  • 【法院微提醒】2020版:立案、保全、舉證等民事訴訟期限一覽表
    (民訴解釋345條)申請財產保全訴前財產保全。法院應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立即執行(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應該在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起訴。(民訴101條)訴中財產保全。情況緊急的,法院應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該立即執行。(民訴100條)執行保全的解除。
  • 訴訟後保全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但對於案件宣判或調解達成協議之後,一方當事人惡意毀損、變賣、轉移財產,或揮霍、抽逃資金,或將動產攜帶出境等情形,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後保全,則出現了司法空白,這不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保護,甚至還引發執行難問題。由此,筆者對「訴後保全」相關法律問題作些初淺探討,以期引起同仁更為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 訴前保全未及時起訴 期限屆滿車輛被解押
    16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謝明光 編輯:韋仲達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8日訊(通訊員 謝明光)南寧市興寧區的一男子劉某在法院訴前保全後
  • 訴前保全後多長時間起訴,訴前保全和訴訟保全的區別是什麼?
    申請訴訟保全之後,在法律上也有一定期限限制。所以對於訴訟保全方面的起算時間和終止時間的計算就顯得比較重要了,那麼訴前保全後多長時間起訴,訴前保全和訴訟保全的區別是什麼?
  • 什麼是財產保全,申請財產保全應對債務人轉移財產有效嗎?
    財產保全又分訴前保全和訴訟保全。一、訴前保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係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
  • 訴前財產保全怎能想當然
    今年1月15日,李某向平頂山市湛河區法院提起訴前保全申請,某保險公司平頂山支公司對李某的訴前保全出具保單提供擔保。    1月18日,湛河區法院做出民事裁定書,裁定將吳女士的銀行存款300萬元予以凍結或查封其等值財產予以凍結、查封。湛河區法院將登記在吳女士名下的黑色奔馳橋車一輛、白色豐田轎車一輛予以查封;同時查封了吳女士的銀行存款,以及位於鄭州市的房屋一套。
  • 訴前財產保全與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財產保全分為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訴前的財產保全與訴訟財產保全主要存在以下區別:一、申請條件不同訴前財產保全的條件是利害關係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二、申請主體不同訴前財產保全只能由利害關係人向人民法院進行申請,人民法院在訴訟前不能依職權採取財產保全措施;而訴訟財產保全既可以依當事人申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措施。
  • 中國訴訟保全|訴訟保全全流程分享,強烈建議收藏!
    按:在訴訟財產保全的操作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少實際問題:1、法院出於某些原因不肯受理訴前財產保全;2、財產保全對象名下財產已先被其他法院查封;3、法院不肯輪候查封;4、在先查封的申請人自以為具有優先權,拒絕合作、協商等。在實際操作了許多保全案件後我亦有不少心得,遂將自己零星的訴訟財產保全知識串聯起來形成此文,供有此需求的朋友查閱、 分享和指正。
  • 如何進行訴前財產保全複議,什麼流程?
    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緊急情況下,法院不立即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利會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因此法律賦予利害關係人在起訴前有權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那麼如何進行訴前財產保全複議,什麼流程?
  • 淺析訴前財產保全制度
    為充分保證申請人的權益,訴前財產保全的對象應做擴大解釋,不僅包括有形的動產和不動產,如貨幣、車輛、船舶、房屋等,還應當包括無形財產,如財產使用權、收益權、債務人到期債權及財產所有權派生出的其他財產等都可以作為保全的對象。  6.訴前財產保全的處理。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做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 從一則案例分析訴前財產保全存在的問題
    宋某又找到承辦羅某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法官,得到的答覆是審理案件時未顯示與其有關的訴前財產保全信息,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亦未提及訴前財產保全事宜,導致調解協議雖已當庭履行完畢、但訴前提供擔保的房屋未能及時解封。幾經周折仍未能使房屋解除查封的宋某,無奈之下到市中院陳玉浩信訪工作室要求處理。
  • 財產保全訴前保全讓執行更簡單
    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案件,在利害關係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財產保全可以分為訴前保全、訴訟保全、執行前保全三種。
  • 最高院發布:新修訂的訴訟時效司法解釋(2021.1.1施行)
    第二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 第三條 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 試析訴前財產保全的幾個問題
    面對這樣的形勢,如果法院弱化訴前保全前提條件的審查,勢必造成訴前保全範圍的擴大,客觀上給債務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更有甚者,法院還可能因審查不嚴造成賠償訴訟。鑑於我國民事訴訟制度中,訴前財產保全與訴訟財產保全在適用條件上又有區別,因此法院從嚴審查訴前保全的前提條件就顯得更有必要。  1、只得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提起訴前保全。
  • 你該知道的訴前財產保全常識!
    財產保全,俗稱的凍結財產,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關係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財產保全可以分為訴訟保全、訴前保全、執行前保全三種。本文主要介紹一下訴前財產保全。
  • 財產保全有否時效?調解後財產保全是否有效
    在民事訴訟程序中,『財產保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制度,債權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保全。保全分為訴前保全,訴中保全,訴後保全。還有就是民事訴訟還可以通過調解的方式進行調解解決。那麼案件通過調解後財產保全還有沒有效力?
  • 申請財產保全,你選訴前還是訴中?
    以訴訟保全促進談判和解,或避免當事人損失擴大。 一、如何選擇訴前保全還是訴中保全? 決定申請財產保全後,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比較好?還是立案後申請訴中財產保全比較好?有許多當事人及律師同仁們會提出這個問題?
  • 辦理民事訴訟案件有關期限的規定
    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民法通則》第136條)(3)3年訴訟時效。因環境汙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環境保護法》第42條)(4)4年訴訟時效。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提出訴訟或仲裁的。
  • 債權人需注意:「訴前、訴中」財產保全,兩者條件效果差別不小
    出裁定的時間不同對訴訟中財產保全,人民法院在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裁定,對於情況不緊急的,可以適當延長做出裁定的時間。而對於訴前財產保全,人民法院必須在接受申請後48小時內做出裁定,不能擅自延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