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之甜 通訊員 王獻昌
「過去都說老百姓信訪難,可現在在手機上就能反映,沒幾天政府就幫俺把問題解決了!」11月12日,滑縣半坡店鎮沙河村民王新民在電話中向記者感嘆。原來,前不久,王新民發現有人在他自家耕地裡搞建設,一問才知是建管道增壓房屋。一時間找不到負責人,看到莊稼被成片壓倒,王新民心急如焚。他忽然想到手機上存有滑縣信訪投訴電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撥通了電話,並將自己的情況如實反映。接到投訴電話後,滑縣信訪局立刻按照程序給予處理,經協調,三天後,相關負責人就與王新民達成補償協議,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如今在滑縣,群眾通過手機反映信訪訴求、解決難題已成為常態。疫情期間,網絡信訪更是發揮了便捷高效的特點,解決了很多群眾信訪訴求。今年4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張威通過手機簡訊向省信訪局反映:其與滑縣慈周寨鎮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籤訂了口罩購買合同並支付10萬元定金,但對方既不供貨也不退還定金,要求儘快協調解決。省信訪局轉交滑縣後,工作人員及時和信訪人取得聯繫,了解了詳細情況。滑縣信訪局黨組書記、信訪局長劉彥深知此事涉及信訪人切身利益,立即聯繫慈周寨鎮政府和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核實情況屬實後,在第二天上午組織供貨方負責人、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領導商定協調解決方案。經過多方努力協調,最後達成處置意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按照《合同法》規定,退還定金10萬元並支付違約金10萬元,一次結清,合同終止。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信訪人對處理結果表示非常滿意並給省信訪平臺發簡訊表示感謝。
近年來,滑縣信訪局充分發揮網絡信訪(含網站、電話、微信、郵箱、簡訊等)便捷高效優勢,加大網絡信訪工作力度,引導群眾利用網絡、電話、簡訊、微信等網絡平臺反映信訪訴求,打造百姓認可的網絡信訪品牌。
抓宣傳,讓群眾知道網絡信訪。努力提高網絡信訪的知曉度,將網絡(含網站、電話、微信、郵箱、簡訊等)信訪方法在網站、接訪大廳公布,還印製網絡信訪海報張貼到各村顯著位置,製作一次性紙杯、紙抽,由各鄉鎮、縣直部門信訪辦向信訪群眾發放宣傳。積極引導群眾減少走訪,更多地通過信、網等方式方法反映訴求,讓群眾認識到走訪麻煩浪費時間,成本大,轉送程序多,網絡信訪便捷高效,一樣能夠解決問題。為避免農村老人不會使用問題,滑縣還建立了網上信訪代理員制度,每個村設立1名代理員,群眾可委託代理員幫助反映訴求,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抓管理,簡化辦理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對簡單的信訪事項,採用簡易程序,快速處理,一般情況當天或第二天便能進入處置流程,實現了高效運轉。
抓培訓,提升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今年以來,多次召開培訓會,對鄉鎮、縣直單位開展網上實際操作技能業務培訓,講授信訪事項辦理步驟和方法,提高案件辦理方法技巧,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抓辦理,提高案件質量。總結提煉出「四盯」工作法:盯信訪網絡,提高案件辦理效率;盯包案領導,確保疑難案件有效化解;盯責任單位,確保信訪案件辦理質量;盯信訪群眾,確保群眾參與監督評價。「四盯」工作法有效推動了網絡信訪案件的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運行,做到網絡信訪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截至目前,滑縣全縣共受理網上信訪案件1374件831案,網上信訪及時受利率100%,按期辦結率100%,群眾對信訪部門滿意率100%,網信佔比達到80.4%,綜合排名全市第一。網絡信訪已經成為群眾反映訴求、解決群眾信訪問題的主渠道,成為滑縣信訪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