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每逢年節或一些重要時刻,人們習慣用作對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或嚮往,所以歷朝歷代都有對聯集成類的書籍。據我目力所見,現存最早的與對聯有關的書大概是明代王子承輯萬曆庚申刻本《唐詩聯選》。明清以來好作對聯者亦眾,清代一些著名文人如李漁、俞樾、袁枚、吳汝綸、吳梅村、梁啓超等,皆是「作對」高手,特別是梁啓超,他的「能招過客飲文字,閒看兒童捉柳花」、「豈有雄心騁老驥,不妨餘興看遊豬」等,讀來耳目一新。
作者:朱小平
肥鼠吉祥 劉燕對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以至於原來的科舉考試中有「試帖詩」,即作五言十句律詩;凡是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士子,都會作對聯。一些朝廷高官如梁章鉅、紀曉嵐、陶澍、林則徐、何紹基、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皆好作對聯。尤其是梁章鉅,他是宣南詩社的重要成員,任過廣西巡撫、江蘇巡撫和兩廣總督,楹聯專著多有存世,其中《楹聯叢話》一書在中國楹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外像張之洞著有《聯語叢錄》,曾國藩著有《曾文正公楹聯》、左宗棠著有《聯語》,由於曾、左是舉人、進士出身,有極好的古文功底。
當然,對聯不僅為文人所好,一些軍事家也喜歡,如明代大敗蒙古騎兵的兵部尚書于謙曾撰「雨中紅綻桃千樹,風外青搖柳萬枝」一聯,春意盎然,令人心怡。我查原出處是他的一首七絕,韻腳是「條」,大概是臨近春節書成對聯時才改「條」為「枝」,《北京對聯集成》收入此聯即如我引。在軍機處做章京的譚嗣同,其對聯大氣磅礴:「大陸龍方蟄,中原鹿正肥。」可窺其志向胸襟。
時近春節,想必不少人又開始為庚子年的春聯「費腦筋」了。作春聯自然要喜慶熱鬧,還得彰顯文採,但也有例外——雍正帝的自撰春聯「歲歲平安節,年年如意春」,平白如話,看似尋常,寓意頗深。
(原標題:聯語雜話)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