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蘭海戰:一場雙方都認為自己贏了的戰爭,改變了海戰的戰術史

2020-12-09 仙境傳說重明鳥

1916年5月31日,英德兩國海軍艦隊主力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海域上展開了一場僅維持兩天的巔峰對決,這就是日德蘭海戰。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也是整個一戰中,交戰雙方一一次使用主力艦隊進行的決戰。

日德蘭海戰終結了大艦巨炮時代,之後再也沒有以戰列艦為唯一主力艦對轟的海戰史了。但是在這場戰爭的背後,戰爭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其實還要從一戰時期的軍事戰術說起。當時,在陸地上,歐洲國家採用的軍事戰略主要以塹壕戰為主,例如讓約瑟夫·霞飛將軍嶄露頭角的馬恩河戰役,將坦克第一次投入實戰的索姆河戰役,擁有"絞肉機」之稱的凡爾登戰役等。

在海洋上,則以搶佔、控制制海權為主。因為有了制海權就意味著可以進行海洋貿易有了制海權就意味著可以進行海洋貿易,獲取戰爭必需的物資。所以,海戰的結果影響著整體戰局,也影響到了戰後的世界格局。

那麼,為何德、英兩國都不惜砸上海軍"老本",跟對方決—死戰呢?

首先,德國迫切需要突破封鎖防線。一戰剛開始,以英國為主導的協約國利用強大的海軍力量阻斷了德國的海上貿易通道。其實,早在1914年德國就通過赫爾戈蘭灣海戰想要打破英國的經濟封鎖。可惜還是失敗了,但是這也促使德國建立了一支實力完整的大洋艦隊,它也是此次海戰的公海艦隊。

其次,英國需要"秀肌肉",震懾對手,繼續霸佔制海權。自從20世紀初英德開展海軍軍備競賽開始,英國以有史以來最快、威力最大的無畏艦隊領先世界。於是,海軍霸權一直是英國最自豪的地方。全國上下對此次海戰的期待是,它能夠像1805年納爾遜指揮的特拉法加海戰大捷一樣,迫使拿破崙徹底放棄海上進攻英國,使得不列顛的制海權延續了一百多年。

但是事實上,這場雙方都急切期盼的"輝煌大戰",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雙方都損失慘重。一夜之間, 6000名英國海員喪生,2500名德軍喪生。之後,英國官方當方面宣稱此次戰役獲勝,因為德國並沒有越過英國的海上防線,擊垮強大的英國海軍。德國人不甘落後也宣布大獲全勝,因為英國損失了6000名士兵、113300噸的戰艦,分別是己方的3倍和2倍。

問題來了,原本是海上霸主的英國海軍,為什麼損失更慘重呢?

第一,副指揮戴維·貝蒂的魯莽輕敵,無視與主帥的配合。

副指揮貝蒂是盎格魯-愛爾蘭的貴族,平時就是一位神氣活現的時尚達人,但卻不是一個艦隊的好司令。

31日下午2點20分,貝蒂的先遣隊發現了德軍的偵察隊。但自大的他並沒有等待支援部隊的到來,魯莽地向東南方向追擊敵軍,於是陷入了德軍的主力埋伏。雙方開始激戰後,結果德軍艦隊上的一顆12英寸炮彈直接命中英國雄獅號的中央炮塔,導致99人喪命。更糟的是交火14分鐘後,皇家海軍不倦號被三顆德國炮彈擊中, 1016名英國士兵隨著沉沒的戰艦而陣亡,只有兩人倖存。

第二,指揮官約翰傑理科重速度輕安全。

龐大而精銳的巡洋戰艦居然被兩三顆炮彈就炸沉了。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指揮思路出現了問題。指揮官普遍認為對敵人的攻擊速度決定了戰鬥的輸贏,所以每個在炮塔裡幹活的人,主要確保的就是火炮儘可能快地上膛並開火。很多安全因素沒有考慮到位,如安全門都沒有關上,而彈藥和爆炸物都堆在炮塔附近,於是炮塔轉軸就變成了船上巨型炸彈的導火索。旦命中,整個戰船就會被炸飛。所以,開戰不到一小時,英國最大、最強的戰列巡洋艦之---瑪麗皇后號,因為彈藥庫的二次爆炸在兩分鐘內就被炸成了兩半, 1266名水手當場死亡。

第三,主帥約翰·傑裡科因為過于謹慎而錯失良機。

貝蒂的先遣隊失利後,迅速以U型轉彎折回,這次輪到德軍的猛勢追擊了。但讓德軍總司令萊軍哈德.舍爾上將沒想到的是,等待他的正是英軍主帥約翰傑裡科擺好的T字戰法陷阱。這是一種佔據最理想攻擊位置的經典海軍戰術。英軍按照一字排開,而敵軍迎面而來,剛好形成縱行。這種戰法,可以讓英軍所有主炮都能夠瞄準對方,而對方只能以縱隊最前方的艦艇予以還擊。德軍司令舍爾很快發現了埋伏,命令全線撤退,為了掩護逃離,德軍發射了一大波魚雷。考驗英軍艦隊司令傑裡科的時刻到了:他是選擇冒險越過魚雷陣,一舉殲滅呢,還是選擇更安全的退路。最後,傑裡科選擇了後者,放跑了德國海軍的有生力量。

最後對於日德蘭海戰,雖然英國在日德蘭海戰中損失更大,但英國重創了德國想要徵服歐洲的野心。日德蘭海戰達到了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最高潮,也是最後的一次艦隊決戰。自此以後,以戰列艦進行硬碰硬的作戰方式告別了歷史舞臺,德國和其他海上強國開始研發新型力量。在二戰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珍珠港戰役、中途島海戰中,潛艇破襲戰和航母海空決戰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從這個意義上說,日德蘭海戰送走了人類海戰史上一個舊的時代,同時揭開了人類海戰史上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薩拉米斯海戰:一場足以「拯救西方文明」的戰爭,讓希臘人振奮
    第一、「拯救西方文明」的薩拉米斯海戰薩拉米斯海戰是希波戰爭中的序曲,作為古波斯帝國和古希臘之間,一場以波斯擴張版圖而入侵希臘的非正義戰爭,大約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但是關於戰爭雙方軍事力量具體的對比數據,直到現在也依然存在著眾多的觀點。一種說法認為當時薛西斯一世,一共率領了30萬陸軍和1200多艘戰艦遠徵希臘。但是也有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波斯戰艦800艘 而希臘戰艦則有400艘,從傷亡情況上來看希臘諸城邦,一共損失了大約40艘戰艦。
  • 影響歷史的二十一場海戰(下)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12、漢普頓海戰(美國北方V美國南方)  戰爭情況:1862年,美國國內戰爭期間在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漢普頓停泊場發生的一場海戰,南北雙方交戰艦船只有20艘,雙方不分勝負。  歷史意義:有史以來裝甲艦艇之間的首次作戰,海軍發展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使用裝甲艦和研究新型破甲彈的階段。
  • 甲午海戰,中日雙方的實力有何差距?
    在西方國家逐漸強大起來的同時,東方各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於是開始變法革新,希望使國家強大起來。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進入到軍事強國之列,原本弱小的日本,實力急劇膨脹,並開始積極對外擴張。大清王朝經過鴉片戰爭的失敗,加上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後,部分官員意識到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但核心思想是「中體西用」,並未改變清朝落後的現狀。
  • 中日甲午戰爭中,假如清朝贏了黃海海戰,最後會贏嗎?
    可以說甲午中日戰爭,其主要的焦點在於海戰的勝負。而中日雙方在海戰當中,北洋艦隊的實力並沒有和日本聯合艦隊差距太大,但最後弄得全軍覆沒,顯然是不正常的。如果拋除人員、制度以及執行方面的問題,大清在黃海海戰當中將日本聯合艦隊擊敗,那麼大清就可以贏得甲午戰爭的勝利嗎?
  • 海軍司令吳勝利祭奠西沙海戰烈士 1974年西沙海戰回顧
    【海軍司祭奠西沙海戰烈士】這份資料也評價道,「西沙海戰是一場維護中國領土和領海主權的正義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戰,是海軍聯合陸軍、空軍及民兵在西沙永樂群島海域為還擊南越軍隊侵略進行的一場聯合作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戰爭之一。」
  • 他因為一場海戰贏了日本,竟被韓國人吹成東亞第一戰神!
    可是對於這些名將韓國人卻有些「不屑一顧」,因為他們認為真正的古往今來第一戰神是他們韓國的李舜臣,就是那個在海戰中以少勝多擊敗日本侵略者的李舜臣。李舜臣,字汝諧,本貫德水,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制使、全羅道左水使。
  • 日德蘭海戰中的「鐵狗」:「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
    縱使「德弗林格」號在日德蘭海戰中竭力苦鬥,然而,正是以這場海戰為標誌,德國公海艦隊開始走向沒落。這支強大的德國艦隊自此龜縮在其位於威廉港的基地中,直至戰爭結束也未敢再度冒險出戰。本頁展示的兩艘戰艦同樣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德弗林格」號與其他德國海軍戰艦對英國沿海城鎮的炮擊令英國公眾怒不可遏。由於此類襲擊造成諸多無辜男女及兒童死於非命,英國國內要求實施報復的呼聲甚為高漲。
  • 工業實力決定戰爭實力:日本如果贏下中途島海戰,結局會有變化嗎
    也許人們都認為山本五十六是個最受人歡迎和尊敬的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海軍省中,山本五十六的政敵很多,就是在今天,也不能說沒有。因此說,那種認為舊海軍中人人都把「已故山本五十六元帥「視為偶像並加以讚揚和歌頌的看法,是天真的,毫無根據的。」《山本五十六傳》 01.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按照規模和激烈程度來說,中途島海戰不但比不上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甚至還不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馬裡亞納海戰。那麼,中途島海戰為什麼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呢?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941年12月7日,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為標誌。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海戰催生現代天氣預報
    經由一場海戰,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  「草船借箭」的故事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憑藉對天氣的準確預測「借」到了10萬支箭。這個故事用來形容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然未嘗不可,但是就中國古代的天氣預報水平來說,孔明應當並無精準預測3日內有大霧的能力。因為即便在當今的科技水平下,預測3日內的霧都有很大難度。
  • 爪哇海戰,二戰第一場經典的艦炮大對決,其中值得軍迷玩味的地方
    二戰,人類歷史上永遠無法忘卻的一場戰爭,也是一場人類慘痛的記憶。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也正是二戰,讓人類的科技和軍事理論開始突飛猛進,並運用在戰場上,創造了一場場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經典戰史,成為眾多軍迷的福音和討論不休的話題。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二戰仍是人們的熱門談資之一,它留下的硝煙至今依舊沒有散去,相信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散去。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場敗仗,也是喪失日本國運的一戰。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無論是兵力、艦船數量還是戰鬥士氣都遠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海軍大敗虧輸,被擊沉四艘重型航母,徹底丟掉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只能慢慢等死。
  • 科羅內爾海戰簡介,科羅內爾海戰結果
    因而德國把他們的主要海上力量放在德國西北部的一個威廉港內和另一個基爾港基地內,雖然他們保存實力,但並不是什麼都在各大海洋中,只有8艘德國的軍艦在個大洋中活動,後來英國和德國的海戰正式拉開序幕,科羅內爾海戰全面爆發。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奇怪的夜戰
    就這樣,美日雙方在瓜島展開了殊死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是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的海上戰役的一部分,瓜島戰役海上戰鬥很多,都以附近海區命名,比如聖克魯斯海戰、東所羅門海戰等,這場海戰在瓜島附近,所以叫「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中途島海戰所以1942年6月,日美兩國就為了這個要命的中途島打了一場關係國運的中途島大決戰。日美海軍為了勝利,都拼了老命,最後美國海軍技高一籌,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
  • 歷史上雙方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對馬海峽海戰,殲滅俄軍艦32艘
    對馬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大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對馬海峽進行的一場海戰,由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對陣俄羅斯帝國海軍中將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戰役以日方大獲全勝而告終。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中三分之二的艦隻被摧毀,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
  • 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戰為何贏不了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9月17日,在中國黃海北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這就是著名的黃海海戰,也叫中日甲午海戰。在這場中日海軍的巔峰對決中,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輸的一敗塗地,日本海軍最終獲得了黃海海戰的勝利。
  • 十六世紀海戰革命:地中海海戰方式讓位大西洋海戰方式
    16世紀初有兩項重要發明最終將改變歐洲海戰的本質。首先是在以往的鐵製後膛炮之外又出現了各種銅製的前膛炮。後膛炮在發射4磅以上的炮彈時經常使炮管爆裂,或者把後面的塞子吹出:而前膛炮整個炮身是鑄成一一體的,因此可以發射60磅甚至更重的炮彈,這就可以直接打穿製造船隻的木板。
  • 吳勝利首次公開祭奠西沙海戰英烈 專家:警示周邊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郭媛丹】11月25日晚間中央電視臺的軍事報導欄目播出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赴琛航島西沙海戰烈士陵園祭奠西沙海戰烈士。這是迄今為止官方首次公開的海軍司令祭奠西沙海戰英烈的報導。這篇25日刊發的報導稱,近日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到琛航島西沙海戰烈士陵園,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
  • 古羅馬競技場是如何舉辦海戰角鬥的
    在這場盛大的「演出」中,雙方動用了超過6000名囚犯和戰俘(他們扮演水兵和戰艦的槳手),分別模擬埃及和提爾德對戰雙方。在同一時期,古羅馬著名將軍龐培也曾組織過類似的海戰角鬥,來慶祝自己在西西里島的勝利。據說,龐培組織了一場和他那場西西里島海戰規模類似的海戰角鬥,為了向羅馬市民再現自己如何贏得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