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銀槍趙子龍故裡—正定遊記

2020-10-03 東海安期生

(純粹原創,完全手打,喜歡請關注我)

府與府,二百五。。。。。。

按照不太嚴謹的說法,出了京師往西南平原地界兒走,先是保定府,後是正定府。

正定現在是石家莊市一個區,這裡面有點乾坤大挪移的故事。石家莊原是正定府獲鹿縣的村莊,離府城不遠,就在正定南門外滹沱河的南面。1902年開始,京漢(廣)、正(石)太鐵路修建,正定府的官員擔心噴火冒煙的蒸汽機車壞了風水,將鐵軌和車站建在了滹沱河的南邊,後來又修建了石德鐵路,石家莊得到了大發展,一躍而成冀省省會,但是現在正定擁有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果當年正定通了鐵路蓬勃發展,破舊立新之下這些文物勢必難保全,塞翁失馬,是禍是福。。。。。。

千百年來正定都是州府以上建制,肯定是靈氣匯聚之地,地靈則人傑,歷史上名人輩出,非常值得推崇的先說三位,趙佗、趙雲、白樸,因為三國演義趙雲不要介紹,白樸元曲四大家之一,寫"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的養子,不過對傳統文化不感冒的估計興趣不大。

劉皇叔江東招親,子龍護駕

趙佗一般群眾也不甚了了,這裡寫他有點跑題,不過真是值得一提。古真定人,據說現在石家莊市新華區,後沿革為恆州正定,19歲為秦副將,隨秦軍統帥尉屠睢將50萬秦軍徵嶺南地區,主要是現兩廣地區,後屠睢戰死,秦又派任囂為帥繼續徵戰,有名的水利工程"靈渠"就是當年為秦軍輸運軍糧輜重而開。嶺南還未完全徵服,中原群雄逐鹿,先是陳涉吳廣,後來六國豪雄並起,再下的歷史記錄個人認為有點詭異可疑,已經執掌地方政權的任囂病重,叫任龍川縣令(不要拿後世的縣官理解歐)的趙佗代理南海郡郡尉(軍管會主任),囑其秦政無道 ,可擁兵自立。。。於是五十萬秦軍並未回師勤王,而是封關,絕道,築起三道防線,聚兵自衛,並尋機託法誅殺秦帝國原委派的南海的各地官吏,以自己親信替代。。。怎麼都感覺像是類似"受命於天"的遁詞。於是開九十年之南越帝國,東至閩,西至滇黔,北至南嶺,南面都含括了現在的河內以南,所以部分越南史家以南越帝國為建國肇始,以趙佗為開國之祖。(祖,開疆擴土建國之君,既祖有功;宗,既守業之君,既宗有德)。漢高祖安撫之為藩屬,悍婦呂雉壞其祖墳,後文帝又修繕其祖墳,並封其族親,直至武帝嶺南才被一統金甌。

靈渠(擬古)

與正定相關的名人就更多了,正定得到很好的發展機會也與此有關。大約十多年前去過一次正定,那時真正是冀中平原上一個普通縣城,雖然文化傳承深重,但是總體感覺破敗。。。現在發展建設的真是"女大十八變",讓人刮目相看,道路整潔,車位充足,特別是南門廣場和陽和樓一線,火樹銀花不夜天。

陽和樓(復建)

說個題外話,不知道當年局級單位水文所為何會由帝都遷到正定縣城。。。。。。

牌樓(復建)

"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樓",這是說正定地面文物遺存的諺語,仔細掰扯我也說不清楚,先說說四個塔,

木塔,天寧寺凌霄塔,原高60米,現高40米,123層為磚石結構,以上為木結構,中有巨木為中心柱。

磚塔,開元寺須彌塔,始建於東魏,重修於唐,一直保持唐塔風格,開元寺裡有個特大號的贔屓,為正定城內出土移置於此,為五代後晉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功德碑,安兵敗被殺後碑被打斷一起深埋地下。不知道為何就聯想到朱棣開採未成的孝陵功德碑,此碑立起,總高將達到78米,重31167噸,以至於開採運輸需要50年!最後不了了之。。。好大喜功者最後大多成個笑話。

華塔,廣惠寺多寶塔,俗稱花塔,梁思成稱之為"海內孤例"。

青塔,臨濟寺澄靈塔。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段著名的偈語有點文化的都知道,實際是禪宗南宗六祖慧能和北宗神秀打文字官司,慧能"猲獠"出身,更講"頓悟","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是講漸悟。佛教傳入中土後形成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現在實際還存在的只有禪宗和淨土宗,禪宗以嵩山少林為祖庭,實際上也只有南宗慧能一脈有傳承,又分五派七流。即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臨濟宗分出的黃龍派和楊岐派,合稱為七宗。其中法脈旺盛的為臨濟和曹洞,當下和尚基本都為禪宗之臨濟和曹洞,兩派在韓日法脈傳承尤盛。此塔為臨濟初祖義玄和尚埋骨所在,為其舍利塔。

"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有大菩薩的就是百姓口中大佛寺,就是現在的隆興寺,建於隋朝,不知道是不是楊堅在天下州府建塔時所建,現存大多為宋代重建。大佛寺有"六絕":倒坐觀音泥塑,銅鑄千手千眼觀音,木質轉輪藏,宋代十字形摩尼殿,最精美銅鑄毗盧佛,隋代龍藏寺碑,自行百度即可。其實寺裡的木雕彌勒立像,戒臺,瀝粉貼金的摩尼殿壁畫。。。等等都是珍品。其它的府文廟,府城隍廟,趙雲廟,大觀園等等新嶄嶄的建築不大感冒,三過其門而不入。。。

隆興寺內

玩的又累又餓就要吃吃吃,正定的吃食我給編了一個順口溜,"王家燒麥馬家雞,郝家排骨餄餎魚,四葷四素八大碗,崩肝扒糕小吃齊"。燒麥燒雞都是清真,先說燒麥,餡兒貨很難做好,一定要有些許湯在餡兒裡才鮮美,皮兒呢不黏不幹有咬勁兒,有牛肉羊肉餡兒兩種,一屜25塊還算良心,可能牛肉產量大,回民葷食還是牛肉的多,個人更喜歡羊肉的,不那麼膩更有風味兒。就是人多,自己"搶"座兒,分店沒去不知道人多少,味兒怎樣。馬家燒雞還是中華老字號,但據說當地人都是買劉家雞,就像北京人不吃全聚德一樣,燒雞味道咋說呢,我有個總結:"天下烏鴉一般黑,天下燒雞一個味兒",可能區別就是雞肉口感更好點,滷料的味兒更正點。。。名牌燒雞產地的朋友不喜勿噴。

王家燒麥

馬家雞

八大碗

郝家排骨應該是肉好味兒正湯清,但是對以前吃多了青島排骨米飯的人來講真很難有感覺,而且二師兄的肉比師父的肉珍貴,一份小80塊錢,如果放在北京的飯店會覺得便宜,在這裡覺得小貴。餄餎其實這裡是壓成麵條,我老家小時候是做成長棗核狀的魚兒,街上到處也見朋友老家"無極餄餎"的招牌,大佛寺前面美食街一家叫"陳餄兒"的做的比較認真。崩肝說實話只是覺得只有此處有嘗嘗。。。。。。不管怎麼說,一個小縣城裡這麼多值得一提的美食也是難得了,這也是曾經的府城的厚重遺存吧。

郝家排骨

崩肝

餄餎

回想正定,曾經輝煌千年,因為近現代鐵路的發展很是潦倒了些許時辰,總歸借著機緣,依託深厚傳統文化的基礎,得到了復興,這讓我想起了山東的青州,也想起堪稱反面例子的京東永平府,容我後面道來。

(純粹原創,完全手打,喜歡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趙雲故裡趙雲廟
    —公元229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子龍,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身經百戰無一敗績,世譽常勝將軍。正定歷史上湧現了很多出色的人物,以趙雲最為著名。毛澤東1958年10月在天津接見正定縣委書記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
  • 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前幾日和朋友聊起「三國」,我說我去過河北正定縣趙雲故裡,朋友不相信,說我吹牛。並告訴我:人們常說「蜀國文武兼備的趙雲」和「常山趙子龍」,怎麼會在河北正定呢?!我無語,只好寫此遊記反駁,證明我確實去過!!!(O(∩_∩)O哈哈~,其實朋友是在提醒我:好東西要大家分享!)
  • 河北趙子龍文化研究會參訪臺南縣佳裡鎮子龍廟
    應臺灣省政府原主席、中華趙族懇親協會理事長趙守博先生的邀請,以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滿秋和常務副會長程寶懷、理事長趙盾為首的赴臺文化參訪團一行18人,於2010年3月30日由趙雲故裡正定子龍廣場啟程前往寶島臺灣。
  • 三關雄鎮,趙雲故裡——遇見正定,夢回歷史
    在沒有去正定之前,我在《中華遺產》雜誌中就看到過這座城市的介紹,正定現在只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下轄的一個縣城,但是在歷史上它曾是鮮虞國和中山國所在地,還曾叫過常山、真定等名字,與北京、保定並稱為北方三雄鎮。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座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還是三國時期著名人物趙雲趙子龍的故裡,所以趙子龍也叫常山趙子龍,在正定縣城的很多地方都有趙雲的雕塑。
  • 子龍文化 河北趙子龍文化研究會參訪臺南縣佳裡鎮子龍廟
    應臺灣省政府原主席、中華趙族懇親協會理事長趙守博先生的邀請,以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河北省趙子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滿秋和常務副會長程寶懷、理事長趙盾為首的赴臺文化參訪團一行18人,於2010年3月30日由趙雲故裡正定子龍廣場啟程前往寶島臺灣。
  • 【遊客眼中的正定】「正定,我認為是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
    還是自由自在 樂享正定?然而當年的正定是正定府,而石家莊可就真是個村莊,因為京漢鐵路和石太鐵路在石家莊交匯,才成就了石家莊而「拋棄」了正定府。但文化積澱石家莊卻不及正定的十分之一,正定古稱常山、真定,因避清世宗胤禛諱,改真定府為正定府,轄一州及正定等十三縣。
  • 一條鐵路讓小村莊成為省會城市,常山趙子龍成了石家莊趙子龍!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河北省會石家莊和常山趙子龍的非常有趣的歷史變遷。受《三國演義》小說、影視作品等影響,大家對於「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等說法肯定一點都不陌生。趙云為何自稱常山趙子龍呢?趙雲是東漢末年的人,所以自稱為「常山趙子龍」。到了清朝,雍正帝胤禛繼承皇位時,為了避他的名禕,真定這個叫了二千年的名字被迫更名為現在的「正定」二字。關心政治的同學,看到正定肯定不陌生,一號首長就是從這裡起航的。那麼常山趙子龍和石家莊有什麼關係呢?
  • 趙雲故裡到底在哪裡,到底誰說的算?
    事實上,「趙雲故裡」糾紛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我們現在誰都不能確定趙雲故裡在哪。2009年,臨城縣趙雲故裡傳說「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正定縣正在使用」常山縣「常山古郡,子龍故裡」的文化招牌,推廣當地的文化形象,爭奪隨即在正定與臨城之間展開。趙雲的家鄉到底在哪裡?是「正定說」還是「臨城說」?還是別的什麼?
  • 從1到24,揭秘正定古城的數字密碼
    除此之外正定古城關於三的還有:正定府裡三大寶,粉漿、扒糕、豆腐腦;正定古城牆每座城門設內城、甕城和月城三道城垣,出入城要經過三道城門,此種格局在國內古城中甚是罕見。在正定有著「四塔八大寺」,八大寺即: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崇因寺、洪濟寺、舍利寺。在正定與八有關的還有「正定八大碗」,據傳,常山趙子龍打了勝仗後,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
  • 《雪中悍刀行》人物誌——白馬銀槍梅子酒 縱橫天下無敵手
    本期我們來談談白馬銀槍梅子酒,縱橫天下無敵手。北涼——陳芝豹。陳芝豹陳芝豹貫穿雪中一書,一直是人氣極高的角色,年紀輕輕便有赫赫戰功,徐驍手義子,也是最像自己的義子,比徐鳳年都像,江湖人稱:小人屠,白衣兵仙曾在西壘壁一戰戰勝春秋兵甲葉白夔,並當陣拖殺葉白夔妻兒。
  • 常勝將軍趙雲故裡正定遊記
    正定現在是石家莊市一個區,這裡面有點乾坤大挪移的故事。石家莊原是正定府獲鹿縣的村莊,離府城不遠,就在正定南門外滹沱河的南面。1902年開始,京漢(廣)、正(石)太鐵路修建,正定府的官員擔心噴火冒煙的蒸汽機車壞了風水,將鐵軌和車站建在了滹沱河的南邊,後來又修建了石德鐵路,石家莊得到了大發展,一躍而成冀省省會,但是現在正定擁有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果當年正定通了鐵路蓬勃發展,破舊立新之下這些文物勢必難保全,塞翁失馬,是禍是福。。。。。。
  • 趙云:不累,吾乃石家莊趙子龍
    趙云:不累,吾乃石家莊趙子龍是也。說起石家莊趙子龍,大家一定會想到石家莊以前的名字常山,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看趙雲故裡——趙雲廟。今天有幸來到的趙雲的故裡石家莊正定的趙雲廟參觀,看到趙雲廟內擺放著一桿長槍標有重量80斤,不說能把80斤的長槍揮舞起來就很牛了,而且還在長坂坡救主?這種情況大家怎麼看呢?
  • 遊趙子龍故裡真定府 感受千年古郡魅力
    回放 遊趙子龍故裡真定府 感受千年古郡魅力
  • 丁真是四川的,這些是正定的
    ,正定古城四座城門之一,東晉時土築,北周時石砌,唐代重新擴建為土城, 明朝擴建後改為磚城。簡介:我國古建築史學家張馭寰認為正定華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金剛寶座塔。,橫跨正定城南門內南大街上。,源遠流長,久負盛名,起始於戰國,興盛於明代,因正定在歷史上為常山郡(三國名將趙子龍故裡),故而得"常山戰鼓"之名。
  • 瞎改地名,常山趙子龍變成石家莊趙子龍?真的不是這樣
    的說法,其中提到古代的【常山】被改成了【石家莊】,導致威風凜凜的【常山趙子龍】變成了【石家莊趙子龍】,讓人啼笑皆非。很多人信了這個說法。其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石家莊】和【常山】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事物。秦漢時期,中國的行政區劃從郡、縣兩級制演變為州、郡、縣三級制。秦始皇滅趙國後,設立了【恆山郡】。
  • 石家莊千年古城正定,名勝古蹟眾多,藏著令人嘆為觀止的東方美
    是嶺南開拓者南越王趙佗、無人不知的趙雲趙子龍和北洋之龍王士珍的故裡。除此之外還有金元時代名醫李杲和元代戲劇家白樸。位於省會石家莊市的北大門「正定」,走進正定古街古樓,古寺古塔,古色古韻映入眼帘。它的原名是「真定」,曾是北方重鎮,北上進京要道。
  • 丁真是四川的,這些是正定的!
    丁真是四川的,這些是正定的!地址:簡介:正定長樂門,正定古城四座城門之一,東晉時土築,北周時石砌,唐代重新擴建為土城, 明朝擴建後改為磚城。簡介:常山戰鼓,國家級非物質級文化遺產,是正定民間表演藝術的優秀代表,源遠流長,久負盛名,起始於戰國,興盛於明代,因正定在歷史上為常山郡(三國名將趙子龍故裡),故而得"常山戰鼓"之名。
  • 即日起正定所有景區對女性免費,不知道就虧大了!快看
    一年一度的三八「女神」節到了為了給廣大女神們謀福利3月8號至10號正定收費景點交通指引:石家莊市正定縣興榮路51號趙雲廟常山古郡 子龍故裡正定,既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三國名將趙子龍的故鄉。毛澤東1958年10月在天津接見時任中共正定縣委書記的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為紀念趙雲將軍,正定曾四次為其修廟。如今的趙雲廟,是在原清朝道光年間的舊址上第四次重修的,並於97年正式對外開放。這次重修的趙雲廟,基本保留了原廟的歷史風貌和特點,它佔地20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
  • 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常山是中國現在的哪裡,子龍是不是常山人?
    「古來衝鋒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如今的人們對於蜀漢的大將如數家珍。但說起人們心中最為欣賞的人物,少不了山趙子龍的名號。 每當作戰之時,趙雲都會說:「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對於趙雲而言,常山這個地方似乎對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1933年的正定遊記
    正定記遊許同莘 正定為冀南重鎮,在漢為藩國,在晉為郡治,在唐為郡治,在明為省治,至清移省會於保定。而正定為府治,然猶距省會不遠,其後移省治於天津,而正定僻處畿南等於下邑。國體既更,廢府存縣,於是正定有縣而無府,論形勢者,幾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