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之間的那些事兒,嫡系兩次轉移,有的名字錯了幾百年

2020-12-25 尋根拜祖

明朝歷經12代,16帝17朝。下面我按皇帝即位順序排列,並詳解他們相互之間的血緣關係,最後再講一些大明皇帝的名字、廟號的一些趣事。

1.朱元璋,明朝第一代皇帝,廟號「太祖」,年號「洪武」;2.朱允炆,明朝第三代皇帝,太祖朱元璋之孫,太子朱標次子,廟號「惠宗」(南明追加),年號「建文」;3.朱棣,明朝第二代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廟號「成祖」,年號「永樂」;4.朱高熾,明朝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嫡長子,廟號「仁宗」,年號「洪熙」;5.朱瞻基,明朝第四代皇帝,仁宗朱高熾嫡長子,廟號「宣宗」,年號「宣德」;

6.朱祁鎮,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朱瞻基嫡長子,廟號「英宗」,年號「正統」;7.朱祁鈺,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朱瞻基次子,廟號「代宗」,年號「景泰」;8.朱祁鎮(復位),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朱瞻基嫡長子,廟號「英宗」,年號「天順」;9.朱見深,明朝第六代皇帝,英宗朱祁鎮庶長子,廟號「憲宗」,年號「成化」;10.朱祐樘,明朝第七代皇帝,憲宗朱見深第三子,廟號「孝宗」,年號「弘治」;

11.朱厚燳,明朝第八代皇帝,孝宗朱祐樘嫡長子,廟號「武宗」,年號「正德」;12.朱厚熜,明朝第八代皇帝,憲宗朱見深之孫,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廟號「世宗」,年號「嘉靖」;13.朱載坖,明朝第九代皇帝,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廟號「穆宗」,年號「隆慶」;14.朱翊鈞,明朝第十代皇帝,穆宗朱翊鈞第三子,廟號「神宗」,年號「萬曆」;15.朱常洛,明朝第十一代皇帝,神宗朱翊鈞庶長子,廟號「光宗」,年號「泰昌」;16.朱由檢,明朝第十二代皇帝,光宗朱常洛庶長子,廟號「熹宗」,年號「天啟」;

17.朱由校,明朝第十二代皇帝,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廟號「思宗」,年號「崇禎」。由於明英宗兩次登基,分別用了「正統」和「天順」兩個年號,所以他一人佔了兩朝。史學家毛佩琦有一部著作叫《明朝十七帝》,直接把兩朝稱作兩帝。

明朝皇帝嫡系的兩次轉換

古代皇位傳承,遵循嫡系一脈永不斷絕的法則,即庶系是沒資格繼承皇位的。嫡系就是皇后的兒子,嬪妃所生的兒子就叫庶子(系)。

可事實上皇后不生育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皇帝連庶子都沒有,怎麼辦?那就過繼,有庶子就將庶子過繼給皇后做嫡子,如果連庶子都沒有,就從血緣關係最近的宗室子弟中過繼。總之嫡系是不能斷的,必須續上。

有了過繼制度,理論上嫡系斷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可事實上明朝還是出現了兩次嫡系大轉移。

第一次就是從嫡系朱標,轉移到庶系朱棣。

由於朱標早逝,朱元璋「犯規」,直接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替朱標一系保住了嫡系地位。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武力把侄子趕下臺,從此朱標嫡系終結了。

這種暴力奪嫡的手段,連法理也得向它低頭。後世子孫為了強化自己這一系的正統地位,就想辦法提高朱棣的地位。怎麼提呢?將他的「太宗」廟號,升格為「成祖」,並且確立他萬世不祧的特殊地位。

廟號分兩類:祖和宗,「祖」只有開國之君,和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才有資格享用,大明一朝除了向前追尊的祖先外,只有朱元璋和朱棣稱「祖」,其餘都是「宗」。

「祧」就是將神位遷出太廟。隨著年代推移,祖宗越來越多,老百姓家裡祭祀祖先只祭祀三代,皇帝可以祭祀七位,即「七廟」,其餘的就要面臨被「祧」的結果。永世不祧就是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永保在太廟接受後世子孫祭拜的尊榮,朱棣獲得了和朱元璋並列的永世不祧的地位。

第二次嫡系轉移就是從孝宗朱祐樘,到興獻王朱佑杬。

孝宗朱祐樘就倆兒子,次子早夭,武宗朱厚燳又無子駕崩,於是大臣們迎立了藩王朱佑杬的兒子朱厚熜。

本來大臣們堅持讓朱厚熜過繼給孝宗,以嫡子身份即位,可朱厚熜不幹,跟大臣們鬥了十幾年,非要追尊父親為帝,不承認過繼給伯父。這件事就是著名的「大禮儀之爭」,在死傷和罷免了一大批大臣後,朱厚熜勝利了,朱佑杬被追尊為「興獻皇」,大明嫡系再次發生轉移。

明朝皇帝的名字趣談

有人笑話明朝皇帝的名字是「元素周期表」,裡面有很多帶「金字旁」、「土字旁」的生僻字。其實那裡面的字,很多原本不存在,就是造出來的,比如朱厚燳的「燳」(原字「昭」下面一個「火」)。

老朱家起名為何那麼「隔路」?這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後世子孫按五行相生排列,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代一循環。所以,他們的名字都在「金木水火土」,幾個偏旁部首的字裡打轉轉,不夠用了就造字。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皇帝的名字被搞錯了幾百年——穆宗朱載坖。以前我們稱他為「朱載垕」,「垕」與「坖」字形很像,清人編寫《明史》時,參照《明實錄》,《明實錄》是手寫的,後人看不清,把「坖」誤當作了「垕」。

其實歷史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秦國時期的「範睢」,也有認為他應該叫「範雎」;東漢開國名將「朱祜」,就被後人烏龍成「朱祐」了。

明朝皇帝的稱謂趣談

皇帝們的稱謂比較多,往往搞得人頭昏腦漲,不知所以。皇帝除了常人都有的名字和字號外,還有諡號、廟號(廟祭時的稱謂)和年號,那麼我們該怎麼叫呢?有什麼規律呢?

唐朝以前的皇帝一般用「諡號」稱謂,所謂諡號,就是皇帝死後,後人根據他的一生功過,給予的評價。比如「漢文帝」,諡號「文」,「隋煬帝」,諡號「煬」,所以諡號包括批評類的「惡諡」。

曾經有人問,隋文帝作為開國君主,為何不稱「祖」呢?搞混了,隋文帝是諡號稱謂,如果用廟號,就應該稱之為「隋太祖」。

唐以前為何不用廟號,唐以後為何不用諡號?因為唐以前廟號很「金貴」,沒有作為的皇帝沒資格獲得,比如西漢和東漢,四百年間只有八位皇帝有廟號。而唐以後諡號變得越來越「虛胖」,從一個字的諡號,到幾個字,十幾個字,甚至二十個字,請問誰能記得住,稱呼一遍不得累半死?

明朝以後,人們又開始習慣於用年號稱呼皇帝,比如「嘉靖」、「萬曆」、「康熙」、「光緒」。這又為什麼呢?因為明朝之前皇帝喜歡折騰年號玩,老是改動,尤其是武則天,在位十幾年,幾乎年年改,甚至一年改幾次,頭大。

明清以後基本上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就可以以年號對應皇帝了。明朝是這個變化的過渡期,前期一般稱廟號,從世宗嘉靖帝朱厚熜開始,一般以年號稱呼。

這些稱謂確實容易讓人頭大,不光我們,就連史學家都有搞錯的時候,比如司馬遷,他把劉邦稱謂漢高祖,我們都跟著叫了,其實不對,他應該叫「漢太祖」(廟號),或者「漢高帝」(諡號)。

相關焦點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一般情況下提到明朝,大家常想到的是奇葩皇帝宦官當權,作為一個常誤解的朝代,我不禁替老朱就委屈,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驅除蒙古恢復中華,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打敗了號稱史上最強的日本,使其300年不敢再向外擴張,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的王朝恢復了漢族的榮耀。
  • 漢民族最後的倔強,《明朝那些事兒》告訴你老朱家的皇帝有多狠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 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戶籍制度,使明朝經歷百年不衰
    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戶籍制度,使明朝經歷百年不衰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裡,從秦漢以來開始了我國大一統的時期。其中的有些王朝在建立不久後,還沒經歷過幾個皇帝呢,就被推翻了,真的是太短暫啦。比如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還有後來的隋朝,還有一個更短暫的王朝就是西晉了。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開國大帝是朱元璋,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平民皇帝了,他小時候的遭遇是非常悲慘的,在經歷了一場天災人禍之後,家人都離他而去,他為了活下來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最後建立了大明王朝。
  • 土木堡、榆木川、北京故宮-明朝那些事兒
    25年後他的後來者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仿效他的做法,御駕親徵,可惜沒有明成祖的兵法嫻熟,也沒有明成祖多年的沙場徵戰歷練,終于于土木堡一役兵敗被俘,大半個朝廷的重臣隕落,20萬大軍盡滅。多倫的草原仍未被商業化,這裡的草原景色都帶著自然的「野性」。多倫草原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公裡,被稱為「北京的後花園」。
  • 明朝的16位皇帝,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明朝皇帝們的名字,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名字,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1、 明朝的強盛時期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明朝的初期,就經歷了三個強盛的時期,這三個時期分別是"洪武之治"、"永樂盛世"還有"仁宣之治"。
  •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 《明朝那些事兒》之朱允炆:你的善良,不是你犯錯的本錢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看《明朝那些事兒》,對歷史沒有濃厚興趣的我,一下子對這本書無法自拔。接著去搜電視劇,看了《傳奇皇帝朱元璋》,一口氣刷了50集連續劇,還不能夠。這不,還想再看胡軍版本的《朱元璋》。為了讓大家能夠跟前面寫的連貫起來,這是我前些天寫過的兩篇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連結,寫的不到位的地方,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海涵哈。
  • 明朝皇帝是如何作死的?
    作者:國館,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經授權發布這276年裡,我們看到了故宮的誕生
  • 明朝皇帝十分殘暴,好在有這些制度,使得明朝可以延續百年
    明朝皇帝十分殘暴,好在有這些制度,使得明朝可以延續百年相信很多人提起明朝,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朝皇帝對官員的殘暴統治,官員只要是犯下一點錯誤被皇帝知道的話就會受到嚴酷的懲罰,可以說在明朝這個時期是官員最難過的一個時期,明朝初期逃過了明太祖錦衣衛的監視
  • 說說明朝那些事系列,從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的那點事兒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1328-1398),壽71歲:一個孤獨的老人守護著一個龐大的帝國,這就是最終的結局。一個個的身影在他眼前浮現:郭子興、馬皇后、陳友諒、徐達、常遇春、王保保、胡惟庸、藍玉,有的他愛過,有的他恨過,有的他信任過,有的他背叛過,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敵人。此生足矣,足矣!〖少貧賤兮壯志揚,千軍如烈怒弦張!
  • 都是皇帝,為什麼明朝皇帝鐵公雞而清朝皇帝特豪爽?
    編者註:今天給德林社小夥伴帶來一個非常讓人震撼的歷史觀察,明朝和清朝作為封建時代最後的兩個朝代,在花錢這件事兒上,皇帝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個鐵公雞、一個豪爽漢。鮮明差異的背後是不同皇帝理財認知的差距,以史為鑑,強烈建議大家認真讀一讀。你以為皇帝都很豪氣?非也非也!據說,明朝皇帝,尤其是嘉靖和萬曆,都是出了名的鐵公雞。
  • 明朝大太監劉瑾權傾天下 為何一夜之間就被皇帝滅掉
    在明朝,司禮監是太監集團參與宮中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擁有「批紅」權。「批紅」指在內閣閣員票擬好的奏章上審批,這本來是皇帝的權力,可由於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都比較懶惰,不理政事,「批紅」權就落到司禮監身上。由此可見,司禮監是「十二監」中最有實權的機構。司禮監掌印太監負責對「批紅」進行終審。如果他覺得可行,就蓋章放行;如果覺得不行,有權打回重新「批紅」。
  • 「我推薦的一本書系列三」——《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 商傳談《明朝那些事》 朱元璋家庭教育很失敗
    商傳 網友「莫道神仙好」攝  「和永樂皇帝相比,康熙皇帝都不能叫『康熙大帝』。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遷都北京、大運河、五徵漠北、收越南……這些都是永樂的大手筆,因此稱他『大帝』不為過。」對於建文帝被永樂奪權之事,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表示「這事兒要從朱元璋家庭教育失敗」說起。  長沙晚報:關於建文帝的下落,聽說有100多種說法?  商傳:有「福建說」,如果要經海上出逃的話,當時要出海不能走官道,只能經泉州的民間出海口,當地還流傳建文帝身邊人如方孝孺等也從這裡走,目前均只有傳說。
  • 朱瞻基:朱棣的「好聖孫」,堪稱「最完美皇帝」,卻開廢皇后先河
    大家好,我是歐陽論史,今天讀明朝那些事兒~《大明風華》播完有一段時間了,劇情也帶領著我們重新認識了大明王朝的幾位皇帝。但在這些皇帝中,有一個顛覆了我們的認識,他被稱為明朝「最完美皇帝」,但是卻開創了明朝廢除皇后的先河,他就是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朱瞻基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挺陌生,但是提起他的父親,也就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大家都熟知。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常常被拿來和清朝對比,尤其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一時,引領了「明朝熱」。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被評為最醜皇帝,頂著鞋拔子臉,長得像猿猴,朱元璋到底有多醜?
    籠統的分別,大概就是有的畫像中朱元璋面相醜陋有的畫像中朱元璋卻看起來了吧,傳奇皇帝朱元璋也是有名的雙面皇帝。所以朱元璋到底長得是不是真的醜陋?比起上圖的車鞋拔子臉,還有一種版本的朱元璋畫像就顯得好看很多。
  • 清朝入關後,殺了一位明朝忠臣,幾百年後其後代竟把大清龍脈挖斷
    此人是明朝忠臣,被清軍誅殺後,子孫隱忍數百年,直接掘了滿族的根!說起忠臣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也是出來了許許多多的大忠臣,在自己的王朝滅亡之後也是依然不向別人低頭,讓人十分敬佩,當然有的更是以死向自己的主子明志,還有更厲害的就是先把自己的家人全部殺死,然後再自盡也是讓人感到既惋惜又感動。
  • 20年不上朝,卻批奏摺到凌晨五點——明朝嘉靖皇帝的騙局?
    明朝的皇帝各個不務正業,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有人說這是他故意設的一個騙局,故意迷惑那些別有用心的官員。那麼歷史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根據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嘉靖皇帝是完全沒有可能成為皇帝的。但是他在小的時候非常聰明,情商也特別的高,和其他小皇子構建了很好的關係,而且他還讀了很多書,知道孔子所提倡的那些學說,也知道如何處理與臣子們的關係。
  • 清朝那些事兒之三
    這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皇帝。    本來,因為是老九,看上去皇帝跟他是很遠的。但是,他卻偏偏當了皇帝,這一切都是定數啊。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老爹皇太極突然駕崩。    由於未預定接班人,所以,福臨的十四叔,也是大清最有才華的將領多爾袞就與福臨的長兄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