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三舉措提質增效

2020-12-12 貴州網

赤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三舉措提質增效

發布時間:2018-11-08 16:11:17      來源:赤水市政府辦公室

  今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為以來,組織縣鄉兩級100名農技人員分為15個工作組,通過科技趕場、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等形式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200餘場次;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024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共計294人,其中,菌類園藝工33人、竹編28人、休閒農業服務員60人、果樹園藝工83人、農產品檢測員90人。農業培訓機構「三舉措」,致培訓提質增效。

  一、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果。圍繞主導產業設置專業,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項目示範基地建設設點辦班,將實訓基地和參觀學習點安排在現代農業高效示範園區,做到一班一案。在具體的培訓中,根據不同產業,不同類型,採取市級辦班與進村辦班相結合的形式,將培訓移到田頭、基地。一是結合特色基地建設開展培訓,開展菌類園藝工、休閒農業服務員、果樹園藝工培訓中,選擇有規模特色基地,大力推廣最新的種養技術;二是利用繼續教育學習平臺,組織農產品檢測員90人到播州區、湄潭縣學習農產品檢測、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振興示範點;三是利用現場實操機會,組織竹編專業的學員,展示竹編竹雕技藝,檢驗學員學習效果。

  二、科學設置內容,靈活開展培訓。按照不少於一個產業周期全程進行培育,實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培訓方式,加強「四個課堂」建設,注重專業技能和能力拓展訓練。一是繼續根據不同產業的特點和要求,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如2018年在竹編專業培訓中,增設竹編、竹雕成果展示;二是結合「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百名農技幹部服務「三農」工作要求,按照「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的理念,組織學員到播州區、湄潭縣就現代山地特色農牧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經營等方面所取得的先進經驗進行培訓學習,並參觀了苟壩會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三是利用「農業科教雲平臺信息化」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管理平臺(雲上智農APP)」建設,構建「空中課堂」,組織學員在線學習,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開展評價工作。

  三、做實幫扶指導和跟蹤服務工作。隨著農時季節變化,組織農民教育培訓專家團隊構建「空中課堂」和「流動課堂」,利用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深入到各鄉鎮、村、組,採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產業大戶等多種形式,指導解決學員在生產經營服務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幫助學員自主創業、靠產業致富,特別是引導、幫助貧困農民最終依靠自生動力,實現持久發展;並建立幫扶跟蹤指導記錄臺帳。同時,利用網絡媒體、信息化手段,建立微信群等交流平臺,為學員提供政策、技術、市場等全方位的服務,解決農民農業信息獲取途徑閉塞、缺少溝通等問題,從而相互交流探索產業發展方向和前景,形成資源共享。

相關熱詞搜索:學員 組織 農民 農技

相關焦點

  •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抓手
    新型職業農民是振興鄉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對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這為我們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意義重大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關鍵環節。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適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要求,經過創新探索和試點示範,基本確立了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三類協同」,初級、中級、高級「三級貫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為規範化、系統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奠定了基礎。「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初步形成。
  • 我省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吉林日報訊(韓永林)近年來,省科協堅持開展服務「三農」工作,深入實施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積極推動農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為服務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加強實用人才培養,為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 江源區農民科教中心紮實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近日,江源區農民科教中心舉辦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小漿果特色種植理論培訓。邀請市、區兩級7名專家教授,對學員們進行農業產業政策、小槳果特色種植、病蟲害防治等專題培訓。本次培育學員是按照省、市培育方案中關於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標準要求,圍繞江源區打造小槳果特色產業和推進江源農業「五色彩帶」產業等目標而開展的培訓,學員是由全區60個行政村遴選而來。為滿足學員需求,每天集中授課後,專門安排授課教師為學員解答生產和學習中的疑問,保證了學習的效果。
  •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西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劃綱要(2015...
    為推進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提升農民素質,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提出本規劃綱要。   一、重要意義   新型職業農民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主要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力軍。當前,要應對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解決好「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亟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 黑龍江省啟動「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原標題:我省啟動「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   記者日前從省農委獲悉,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一大重點,黑龍江省將按照國家部署啟動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首批培育目標是368名,期限3年(其中培育2年,跟蹤服務1年)。
  •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第二批)名單公示公告
    10忻州市原平農業學校山西省忻州市原平農業學校11運城市中農樂果業專業合作社山西省運城市中農樂果業專業合作聯合社12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3赤峰市和潤農業高新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和潤農業高新產業開發有限公司14呼和浩特市昌德和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昌德和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新型職業農民搭上"專業化快車"
    在和這些新型職業農民的交談中,記者發現,此次考察增長了他們的見識,觸發了觀念的轉變。「農民」對於他們來講不再只是一個身份,而是一份「職業」。結合實際創新培育模式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此次赴西安、成都、重慶等地進行參觀交流的新型職業農民共有30名,他們都是合作社的「領頭羊」,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或種養「雙棲發展」,是從眾多學員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 玉泉區農牧和科技局緊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建設
    玉泉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採取「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實訓服務」的培育模式,根據鄉村振興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就地培養、吸引提升等方式,分產業、分層次、分階段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 申論熱點:新型職業農民
    【背景連結】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 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中的plus
    隨著農業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是未來農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的必要條件,新型職業農民的興起不可阻擋。11月30日,烏拉特前旗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種養大戶精英培訓班在大千酒店順利開班 ,來自全旗各蘇木鎮的161名學員參加培訓。開班第一講由農牧和科技局黨委書記為學員們講授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培育培訓工作進行了動員安排,深刻闡述了高素質農民的重要性和重在意義。
  • 桂平市新型職業農民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這是桂平市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帶來的喜人成果。今年以來,桂平市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0人,其中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250人,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50人。該市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返鄉涉農創業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為重點培育對象,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具有新理念、新技能、新覺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及特點 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而且,隨著農民外出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務農勞動力整體素質在不斷下降。  繼2012年8月我國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後,農業部計劃到2015年在全國100個試點縣培育1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機手等加強技能培訓。  經過這幾年的培育,我國農村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目前現狀如何?哪些人正在加入這一群體?他們的現實需求究竟是什麼?
  • 新型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戶有何不同
    新型職業農民「新」在何處?目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情況如何? 嚴金明: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主動適應農業現代化生產和產業發展需要,主要依靠農業及相關產業經營獲得收入、以務農為職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其基本要求包括:具備一定文化與科技知識、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富有自主創新創業精神、具有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 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2月6日,記者走近石家莊市欒城區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聽他講述作為一個新型職業農民近些年的獲得感——澆地不拿鍁、噴藥不進田、種地不跟耬,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了,農民也能輕輕鬆鬆掙錢
  • 習近平:九字定義新型職業農民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新型職業農民正在努力開拓這個市場空間,有的也取得了較好的效益。但是,離市場的需求,依然有相當的差距,期待更多的職業農民跟上去,為市場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高質量的綠色有機的農產品。  新型職業農民,對政策和市場多有敏銳的洞察力。
  • 關於印發《五河縣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
    符合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條件的貧困戶、小農戶,優先確定為培訓對象。該培訓列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技能服務型培訓班內容。培訓機構在任務下達後,儘快制定本單位培訓方案,並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備案。方案制定要求符合相關文件精神並符合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際。
  • 澧縣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跟蹤服務
    1月5日,澧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陳國與科教股主任湯海濱一行到小渡口鎮、復興鎮進行新職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跟蹤服務工作。在與兩個鎮的學員座談中,學員們積極發言,認為通過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進一步開拓了大家的視野,增添了幹事創業的勇氣,增強了做好一名新職農民的信心,為鄉村產業振興出力。陳國認真傾聽了大家的想法與產業發展思路,要求大家要立足實際,充分揮發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作用,促進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
  • 句容第二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揭曉
    句容市第二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決賽正如期舉行。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湯沄、汪厚俊、範亞君、郭強、謝廣勝、王君、彭航、毛洪文、葛亞偉、熊國雲等10名選手當選句容第二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現場20強選手按照抽籤順序以路演的形式逐一對項目進行闡述說明,特邀中央農廣校、江蘇省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團省委青年發展部、鎮江市農委、鎮江市人才辦、鎮江市農業科學院的領導和專家現場評審打分,公證員現場進行公正,江蘇省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巫建華做總點評,最終選出「十佳」新型職業農民、十名優秀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