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盛典:歌曲《黎家婦女黎家錦》記錄黎族織錦非遺文化

2020-12-13 南海網

  

點擊進入專題

   ↑《黎家婦女黎家錦》-麥昌崛演唱↑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2月1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馬偉元 實習生 楊帆)「潮起海之南·歡歌天之涯」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自啟動以來吸引了眾多海南民間歌手報名參賽。12月11日,記者從民歌盛典組委會獲悉,十分熱愛民歌的著名作家許環烈老師和演唱者麥昌崛也帶著他們的原創音樂作品《黎家婦女黎家錦》MV報名並通過組委會專家評委遴選進了複賽。

  據許環烈老師介紹,《黎家婦女黎家錦》是他以黎家婦女織錦為內容創作的,記錄的是中國真正的黎族織錦非遺文化。演唱《黎家婦女黎家錦》的歌手麥昌崛是海南集作詞、作曲、編曲和演唱為一體的優秀音樂人,被廣大歌迷稱為麥歌王子。2017年12月,麥昌崛被特邀代表海南參加在香港的萬人會展中心舉辦的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第十五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晚會。並且在2018年4月以原創歌曲《黎家長桌宴》榮獲「鄉裡鄉音」一等獎。

  「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包括海南民歌選拔大賽、民歌手機鈴聲推廣、海南新民歌創作採風活動,開設《新時代·海南民歌創作傳唱課堂》、海南民歌抖音秀、海南民歌MV拍攝以及海南民歌文化進校園、進軍營、下基層(文藝匯演)等。其中,海南民歌選拔大賽將評出「中國(海南)民歌盛典」金獎1名(獎金10000元)、銀獎2名(獎金各5000元)、銅獎3名(獎金各3000元),最佳人氣獎1名(可重複獲得,獎金2000元)、優秀獎9名(獎金各1000元),並頒發證書、獎盃。報名聯繫電話:15595653683。

  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為指導單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南海網以及海南各市縣宣傳部、文體局承辦,海南省音樂家協會、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協辦,並獲得海甸城購物中心的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曾令瑾

相關焦點

  • 海南黎族民歌《祝酒歌》:經久不衰的酒桌文化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特色民族文化,讓更多人聽到海南民歌,近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策劃了「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活動開啟後很多歌手踴躍報名,其中不乏海南知名組合翩哈組合以及海南黎族文化傳承人符天志等知名人士。
  • 再現黎族古老風情 紀錄片《織錦上的黎族》在海南檳榔谷景區錄製
    近日,海南省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織錦上的黎族》攝製組一行,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錄製海南黎族民俗紀錄片,以紀實手法再現黎族古老的非遺技藝,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黎錦紡織技藝,讓受眾了解非遺文化的無窮魅力;鏡頭還聚焦了隆閨對歌、黎族傳統婚禮等浪漫幸福的婚俗場景,讓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新民歌」傳唱四方
    ,王妚大、謝文經等黎族歌手或黎族歌曲音樂人,也深深地烙在音樂愛好者的記憶深處。  「叫儂唱歌儂就唱……」站在一片喝彩聲中,久負「黎族歌后」盛名的王妚大眉眼之間蕩起一縷秋波,百靈鳥一般清甜的嗓音便流淌出新社會、新生活帶來的無盡歡欣,「要唱什麼歌?儂要唱,社會主義好;儂要唱,共產黨的領導好;儂要唱,毛主席的恩情長……」  這是1959年3月,王妚大代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什運村的婦女姐妹,赴縣城參加全縣婦女大會時,演唱《叫儂唱歌儂就唱》的場景。
  • 海南黎族民歌《隔久不來》:愛在淳樸中流淌
    ,近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策劃了「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關注。由黎族歌手符天志創作並演唱的《隔久不來》,用淳樸的語言和柔美的曲調表達了對愛情和家鄉的熱愛,讓眾多網友讚譽不已。  據了解,此次活動有眾多的參賽作品,其中不乏有黎族民歌佳作。黎族民歌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古風,講究節奏韻律,易於上口傳頌,內容以情歌佔多數。《隔久不來》就是來自海南三亞的黎族歌手符天志創作並演唱的一首黎族民歌。
  • 中秋節逛海南三亞黎族古村,織錦土陶這些非遺項目你會買單嗎?
    織錦老一輩的黎族婦女基本都會也只有在這樣傳統的千年古寨才,還可以看到黎族阿婆在自己門口織錦。織錦雖然很幸苦,阿婆還是堅持這樣的重複工作,看著每一根絲線在她們的指尖遊走,你就可以感受到她們那種對家的眷戀和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民歌山花「爭豔」
    這片豐沃的藝術土壤,還為一代又一代中國音樂人提供了無限養分——《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請到天涯海角來》《萬泉河水清又清》等傳唱不衰的經典歌曲,都是從黎族民歌優美的旋律中獲得創作靈感。  而生於斯長於斯的黃清妍,天然地就擁有了這些養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歌曲推陳出新
    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用傳統民族曲調演唱的歌謠,伴隨著黎族人民的海島生活、山地民風一代代地傳唱下來。時至今日,傳唱於瓊中地區的黎族民歌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當古風走入當下,在傳統與現代相遇的語境下,在流行文化搭乘移動網際網路的翅膀飛翔的環境中,黎歌通過不少新生代黎族歌手的推動,正煥發出新貌,最近幾年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元的詞曲內容和演唱形式——或用流行曲調翻唱,或是隨興而發自彈自唱的新民謠,或繼續黎漢文化融合,用普通話或海南話演唱黎歌……  現在,越來越多的黎族青年歌者正以一己之力推廣著黎族民歌,而對於青年一代來說,黎歌還可以唱得更
  • 「西盟.印象」李憲蘭佤族織錦非遺文化周在西盟博航舉行
    李憲蘭佤族織錦非遺文化博物館公司喜氣洋洋,鮮花綻放,非遺作品琳琅滿目,茶器、衣裙、圍巾、手工藝品等佤族織錦目不暇接。來自北京、深圳、江蘇、香港、雲南等嘉賓們笑容滿面,因為文化,因為非遺,他們相約而至,歡聚一堂,談笑風生,有問候、有祝福、有合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多種形式傳承黎族民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易建陽  2008年6月,黎族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黎族民歌中的瓊崖革命鬥爭史
    文\特約撰稿 陳立超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人人善唱,「開口就是歌,歌有千萬籮」。黎族人民用黎族民歌傳情、祝願、賀喜、致哀,婚節喜慶和拜親會友,對歌是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男女戀愛,民歌是引情之媒,平時勞作也因興之所至而唱。
  • 海南民歌歷久彌香
    一月九日晚,二零一八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總決賽現場。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進入總決賽的選手近半數是黎族歌手。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調聲歌手符學勤獲得了一等獎。民歌盛典以海為景,以歌為媒,以賽為形,讓更多人聆聽到或原生態、或「創新+」的海南民歌,感受到方言的韻味,了解到其背後的深厚文化底蘊。1月9日晚,海口廣播電視臺1000平米的演播廳內座無虛席,隨著一首經典的海南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唱起,2018年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總決賽拉開帷幕。
  • 南海工匠 | 劉香蘭:傳承黎族文化 教好黎錦技藝
    在香蘭黎族織錦傳習所,她不僅要忙著推介海南黎族悠久的文化,還要潛心指導村民學習黎錦技藝……「獲得南海工匠這個榮譽稱號,我的責任和使命又重了許多,但也是這份責任和使命讓我的人生充滿了陽光,同時也體現了我的價值。」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民歌掀起的「海南狂熱」
    談起黎族民歌,原供職於海南省民族歌舞團的作曲家張明,連聲音裡都有了勁頭。他所說的《五指山之歌》是於1997年1月中旬出版面世的第一張海南黎族民歌專輯。  這張專輯收錄了18首黎族民歌,以原唱錄音帶一盒(以黎語、海南方言和普通話三種語言演唱)、伴奏帶一盒(其中運用了部分黎族樂器)、歌本一冊為一套的形式發售。
  • 海南老照片1931年,白沙地區原住民生活,紋身的黎族婦女
    【白沙的黎族男子】黎族人是最早的海南島原住民,該民族源自古代越族;與侗、壯、傣、水等少數民族淵源密切。黎族女子紋身、雞卜、白沙船形屋(幹欄式)等均為古越遺風。【白沙的黎族女子】黎語種中,紋身叫打登、模歐;是海南黎族的傳統習俗。
  • 海南:非遺「老物件」煥發新光彩
    黎家阿哥阿妹身著傳統民族服飾,伴著古老的音樂載歌載舞,熱情地邀請現場遊客加入其中。作為一家黎苗文化主題景區,非遺是檳榔谷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海南有10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在這裡展示。踏入園區的那一刻,便是進入了一所黎苗文化大觀園。紋面阿婆安居一隅織錦,大型原生態黎苗文化實景演出《檳榔·古韻》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的原生態黎寨。在這裡,遊客還可了解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等。
  • 海南周刊十年·關注丨黃照安:黎族器樂 薪火相傳
    此次接受《海南周刊》再訪,被人稱為「扛著黎族樂器半壁江山」的黃照安表示:「我們都在用自己的力量,讓海南『非遺』文化傳承下去,讓黎族音樂傳承下去。」  在黃照安看來,隨著海南旅遊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非遺」也將深度參與和融入到文化旅遊產業鏈中。「黎族器樂新傳承發展的土壤需要進一步培育。」  薪火相傳:黎族音樂未來更光明  由黎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作的具有黎族特色的音樂,是海南文化的珍寶。2008年6月,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樂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海南必去景點之一檳榔谷,黎苗族文化、非遺文化都值得你去了解
    慢慢旅行記: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檳榔谷,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因其兩邊森林層巒疊嶂,中間是一條綿延數公裡的檳榔谷地而得名檳榔谷,現已是國家5A級景區。景區由非遺村、雨林苗寨、甘什黎村三部分構成。是一個集熱帶雨林風光,黎苗民族文化,及非遺文化"活體"博物館為一體的風景區。
  • 通過這些方式,海南非遺「老物件」煥發新光彩
    黎家阿哥阿妹身著傳統民族服飾,伴著古老的音樂載歌載舞,熱情地邀請現場遊客加入其中。作為一家黎苗文化主題景區,非遺是檳榔谷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海南有10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在這裡展示。踏入園區的那一刻,便是進入了一所黎苗文化大觀園。紋面阿婆安居一隅織錦,大型原生態黎苗文化實景演出《檳榔·古韻》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的原生態黎寨。在這裡,遊客還可了解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等。
  • 白沙打造端午特色鄉村遊 黎族特色文化體驗受遊客青睞
    白沙特色鄉村遊作為白沙端午系列活動之一,主打特色鮮明的黎族文化和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沿途設置「逛村寨、吃村宴、買村貨」等環節,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感受原生態黎族風情。據了解,遊客通過親身體驗黎族傳統的入村習俗,細品黎家美食,能夠更好地領略當地風土人情,了解神秘多彩的黎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