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方終於與親人團聚,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6月7日,踏上界首市王集鎮王老家村的土地,年過五旬的王文方眼睛溼潤了。50多年來,他在父親的描述下,曾給故鄉描繪了無數個版本,而眼前真切的場景,讓他欣喜不已。
完成了父親遺願的王文方,6月8日因工作原因返校,他希望能和表兄妹們多聯繫,將親情延續下去。
幼年記憶
父親描述的那遙遠的村莊
王文方的父親王如顯,祖籍界首市王集鎮王老家村,少時離家尋求發展,後來加入了國民黨軍隊並隨之一起撤至臺灣,在當地定居。
王文方幼年的記憶裡,父親曾不厭其煩地這樣描述:老家所在的村莊叫王老家村,村前有條大馬路,村後有條河,村頭有個學校,門前有棵大樹……
父親還描述了他在王老家的童年時光,王文方深深地記住了遙遠的王老家。父親千方百計地申請回王老家看看,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如願以償。當時,王文方沒能隨父親一起,一直對此遺憾不已。
隔海相望
想回去看看父親成長的地方
父親辭世前叮囑王文方,情況允許時一定要回老家看看:那裡是根,有許多同輩的親人,要把老輩的親情延續。
這也是王文方的願望。2000年,王文方當了一名教師,8年後轉到了臺灣陽明大學,並擔任該校心智哲學研究所的所長。
事業蒸蒸日上,王文方越來越思念故鄉。夜深人靜時,他常常會想,父親眷戀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他對描述海峽兩岸思念的散文都愛不釋手。
隨著學術交流機會增多,王文方也多次想著回老家看看,然而,父親已去世多年,和老家的聯繫也已中斷。王文方只記得父親描述的王老家村的模樣,對王老家村真正在哪裡卻十分模糊。
愛心接力
終於見到思念已久的親人
去年底,在一次學術交流活動中,王文方和安徽大學的老師趙震說了尋根的事。趙震表示,他聽同事說阜陽那邊有個王老家村,可以幫忙問問。
後來,趙震輾轉聯繫到了阜陽市民政局的一名熱心人,又通過公安系統出入境記錄查詢,最終查到了一個名叫「王如顯」的人曾到界首王集王老家村探鄉祭祖。
這名熱心人趕緊聯繫了當時負責接待的王如顯的外甥周衛中,周衛中當即傳過去舅舅上次回鄉時的照片。
「終於找到了!」王文方看到照片後欣喜不已。6月6日,王文方和太太、女兒一起,在趙震陪同下回到了界首。已從廣州、溫州等地歸來的堂兄弟們和周衛中一起接上王文方一家人,回到了王老家村。
「50多年了,終於,我到了父親小時候生活的土地,看到了日思夜想的親人。」在三叔家裡,王文方喜不自禁,潸然淚下。
「舅舅起名字時,延續了老家的輩分,村裡同輩人和其他幾名表兄弟的名字中都有一個『文』字 。」 周衛中說。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王文方和周衛中他們一起看了界首的很多地方。王文方說,他看到了老家發展的希望,今後他會多回老家看看,把親情延續下去。
(記者 徐風光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