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眼中最偉大的天皇,卻不是明治天皇,這位天皇是誰?
明治天皇是近代日本實現富強的代名詞,如果沒有明治天皇,日本已經像近代中國一樣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按照日本當時的國家情況,可能都不會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明治天皇對日本人來說無疑是偉大的,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
天皇制度為何能在日本延續兩千五百多年?又是誰讓天皇走下神壇?
根據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必須受到全體國人毫無保留的尊敬。一些日本人相信,神武天皇確實存在,他是第一位統一日本的天皇。對外人來說,日本皇室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但要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非常困難,因為皇室不會同意對古代帝王陵墓進行發掘。
-
日本天皇的由來?
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
日本學者:日本天皇姓吳,春秋吳國之後
但是,在日本武士的家中你除了能看到被供奉起來的武士刀外,還能看到滿園的菊花。菊花象徵著日本人對所有美好事物的嚮往,武士刀象徵著武士的精神靈魂。菊花和刀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是內涵確實相同的,每當菊花凋零之時,就是武士的刀出鞘之時。它們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底色和基調,因此日本王朝被稱之為菊花王朝。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食用牛肉,讓日本民族拔高20釐米
古代的日本經濟不夠發達,政府有明確禁令,雖然可以適當捕魚吃海鮮,但不能食用任何陸上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雞肉等。 這條禁肉令自上元二年(675年)頒布以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多年。導致日本的國民體質一直都非常不好,國民平均身高僅有1.5m左右,東洋矮子的稱呼,也就因此得名了。
-
日本天皇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日本人把他們的國君稱為天皇的時間卻並非那麼長久,日本國君稱天皇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淨御原令》。那時,日本已進行了大化改新,中國文明已經大規模傳入日本,中國的道教可能起了作用,因為「天皇」在中國道教中,表示的是北極星。
-
張梅:傳統文化符號與安倍政府對日本國家認同的建構
一、日本的國家認同與「美麗日本」國家認同是指「具有差異性的族群成員通過相互承認結成『國家』這種政治共同體作為自己情感和身份歸屬的自覺認知」。在概念化國家認同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觀點值得借鑑,其認為民族國家不僅僅是地理和政治實體,更是想像的共同體。傑克·豪根認為,國家認同是一種散漫的想像,它主張共同的價值觀、共享的歷史和生活方式。
-
神秘的日本天皇古墳 可能是中國人?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
從新天皇登基大禮大嘗祭,看古代來自中國的水稻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古事記》曾記載日本大嘗祭的時間:冬十ー月,依大嘗供奉之料,遣於播磨國司,……(清寧天皇紀二年)冬十一月,播磨國司……於赤石郡,親辨新嘗供物。二戰後,昭和天皇發布人間宣言,日本天皇的神格化被去除,日本天皇宣稱自己是人 , 天皇僅僅是虛位的國家元首,而在日本人眼中天皇更多是一種國家象徵。因此,代表神格化天皇的大嘗祭儀式被定位為具有公共性質的國事活動。
-
日本新天皇接過玉璽登基,美國總統川普深切祝福,卻因時差穿越
當地時間2019年5月1日上午,59歲的日本新天皇德仁的即位儀式在東京皇宮舉行,德仁繼承了被視為皇位象徵的「三種神器」中的劍、璽(勾玉)以及國印「國璽」和天皇印「御璽」。由於時差關係,美國總統對日本新天皇的祝福卻提前了「一天」。
-
3分鐘6張圖了解日本天皇權力的歷史變化 日本天皇是如何由「神...
日本天皇不同於中國的皇帝般大權在握,在日本歷史上,天皇的權力曾經多次被剝奪,大權旁落的時間最長達到七百年之久。如今的日本天皇早已成為「人」,那麼,他是如何由「神」變成「人」的?公元7世紀,聖德太子攝政期間,頒布「十七條憲法」,將大和國國君慣用的「大王」改為「天皇」。
-
日本天皇哪來的?為何明仁天皇公開承認自己有韓國血統?
日本民族和朝鮮民族屬於一對老冤家,因為歷史原因所以衝突不斷,至今兩國國民之間仍然有著很尖銳的對立情緒;但是,同時,這兩個民族的地緣和人文方面的聯繫又很緊密,有一個事實可能很多日本人都無法接受,韓國人甚至中國人都感到意外,就是——日本皇室實際是有朝鮮半島血統的!
-
平成三十年:日本天皇從「神」到「人」的孤獨戰爭
明天(5月1日),他的長子德仁天皇將成為菊花王座的新主人,結束28年的「皇太子」人生,變身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第一位天皇,他將繼續擔任他父親的角色:作為日本最核心的「象徵符號」而存在。
-
日本人為什麼離不開天皇
此前,因為連番氣候災害,日本網絡上有人說這是因為天皇沒有正式舉行即位儀式,神靈不安心。 所以,當儀式在雨過天晴中結束時,不少日本人紛紛曬出彩虹照片,表示「感動」,還把德仁天皇稱為「晴天人」。
-
天皇127代沒斷代,為何日本沒有權力鬥爭?答:天皇不值得!
很多人對改朝換代的理解是更換皇帝政權,同時也理所當然的把中國的皇帝與日本天皇進行對比。但要知道的是,這個對比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中國的皇帝是最高統治者,而天皇並不是日本最高統治者。天皇與皇帝對比中國的皇帝是古代最高統治者,是切切實實擁有實權的人物。而天皇雖然帶有"皇字",但從根本上只是一個象徵,日本的天皇是一個"虛職"。日本的天皇如果放在中國更像是每朝每代都在爭奪的"傳國玉璽",它只是最高統治者證明自己是正統的工具。
-
早期日本天皇可能是中國人? 血統問題一直是公案
英國的《泰晤士報》和新加坡《聯合晚報》18日和19日卻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早期日本天皇極有可能是中國人或者朝鮮人。事實如何?日本天皇的血統爭議是因為歷史記載語焉不詳。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
-
二戰末期準備與盟軍同歸於盡的日本人,是如何被裕仁天皇勸降的?
前一秒還準備跟敵人拼命的人就這樣放下了武器,裕仁天皇的投降詔書為何能夠將瘋狂的日本人說服投降? 差不多意思就是,美軍炸彈太殘酷了,再打下去大和民族就沒了,投降就可以保證大和民族的延續,以及確保日本發展落於世界,你們要體諒朕的良苦用心。
-
日本天皇居然可能是吳姓後裔!
其中有個神奇的巧合,恰好在吳王夫差失敗那個時間點,原本沒有水稻的日本突然出現了水稻,文明也開始飛速發展。據研究日本最早有水稻的明確記載是在彌生時代,彌生時代時間大約是西元前5世紀中到西元3世紀中期。此時日本始有水稻種植出現,並且很快普及開來。
-
為什麼日本天皇能延續千年?
因為日本就一個民族。因為99%的日本人都是和族,所以全國上下在文化價值認識上極為統一,那就是無論誰當權,都不會否認他們和族的祖先,天照大神。而日本天皇就是萬世一系的天照大神之後裔,誰會和一個大家都公認的神仙的後代爭名利、篡權?那他一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尋死路。大家都知道天皇的後代是誰,就是有名無姓的皇室,萬世一系的皇室,唯一的皇室,一個民族唯一的象徵的皇室,無人能替代,沒人願意替代,沒人替代得了。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
古代的日本天皇,為啥成不了古代中國獨攬大權的皇帝
中國和日本,在古代都是「皇」為國家的象徵。然而,日本古代的天皇與中國古代的天皇實質上是差遠了。日本的天皇,比較側重於「天」,沒有實權,是一種精神領袖,如同一個傀儡被人供奉,掌握大權是擁有地方軍事武裝力量的幕府將軍。中國古代的皇帝,比較側重於「皇」,獨攬大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土和臣民都是皇帝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