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贏商網
W
inshang
引言
情懷再次輸給現實?
來源 | 金錯刀(ID:ijincuodao)
作者 | 張一弛
北京曾經最火的麵包店,原麥山丘,又關了一家店!
原來走過西單君太百貨的天橋,最醒目的就是原麥山丘的招牌,隔著很遠就能聞到麵包的味道。
而如今,這家店址現已經被新晉網紅樂樂茶取代,旁邊還有一家喜茶。
更糟糕的是,據界面新聞報導,在北京之外的全國市場,原麥山丘也開啟了瘋狂關店模式。
從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以來,原麥山丘在南京、武漢、大連、西安、揚州的門店陸續關閉。
大眾點評上南京的3家門店、揚州的1家門店和大連的1家門店均已顯示「歇業關閉」。
一周前,原麥山丘在北京五道口的門店也撤了。
北京核心商圈的「麵包地段」曾經是老字號的天下,直到原麥山丘出現:西單君太店趕走85度C,朝陽門豐聯廣場店趕走麵包新語,崇文門新世界店擠走了真功夫...
一個月的營業流水300萬元,是其他烘焙品牌月流水的3到4倍,而且創造了年營業額過億的原麥山丘神話。
跟其他網紅店不同的是,原麥山丘的口碑還真不差:在大眾點評上,原麥山丘霸佔了北京10萬家餐廳最佳餐廳第 1 名和麵包品類第 1 名,長達一年!
這個網紅店鼻祖,這次真要死了?
01
一家需要代購的麵包店
比關店更大的變動是,就在四天前,原麥山丘的金字招牌行政主廚也離開了。
林育瑋發微博表示,他已離開原麥山丘,原因說的很模糊,用了「另有個人的發展規劃」九個字概括。
而一個臺灣品牌能在北京這個全國餐飲行業死亡率第一的城市紮根,跟林育瑋有很大關係。
林育瑋加入原麥山丘時,當時原麥山丘還沒找到門店,什麼都處在前期籌備的階段,甚至連臺像樣的設備都沒有。
不過,跟其他網紅店不同,原麥山丘的江山,確實是靠過硬的品質打下來的。
拒絕給麵包使用任何添加劑
當原麥山丘在2013年進入北京時,市場上已經有了味多美、巴黎貝甜、85度C等品牌,它們多以複合式麵包店為主,既賣麵包,也賣甜點和飲料。
麵包則以日式甜麵包為主,這種麵包在製作時加入了不少蛋黃、糖和奶油,雖然入口軟糯香甜,但熱量爆炸。
作為原麥山丘的行政主廚,林育瑋帶領團隊做麵包的新品研發時決定, 拒絕加入任何添加劑。
以至於每次做出來的麵包口感很不穩定,於是有人勸他「入鄉隨俗」,何況這種添加劑只是改良麵粉,對人體沒有任何害處。
可林育瑋擺擺手說:「這是我的堅持,我希望我做出來的產品,我自己想吃,敢吃,這才能放心賣給別人。」
斃掉了130款,學會做減法
林育瑋覺得,作為麵包師,即便是有好的技術和配方,但沒有好的態度,那一切都等於零。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林育瑋決定只做軟歐包,並且將軟歐包開發出了接近200款新麵包,糾結來糾結去,最後斃掉了130款,只把留下來的60多款上了市,並且把這60多款做的足夠精。
對於一個麵包品牌,可能吃上兩三年都吃不到一款新品。
但林育瑋決定每3個月出次新品,每次準備6款麵包,每一款麵包都做了1到3種微調整,可能是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表皮顏色,或者不同品種的原料。
這6款麵包至少要經歷7次內部封測會,只有得票高的麵包才能過關,剩下的,全部斃掉。
02
兩個殺手鐧,太容易被抄走了!
靠著前期過硬的產品,原麥山丘很快在北京大火。
它與一些北京老字號小吃並列出現在遊客必吃榜單上,成為了北京的新特產。
在淘寶上輸入「原麥山丘+代購」,會搜到整整10頁的結果,最火的時候,不排上一兩個小時的長隊,根本吃不到!
儘管幾乎每個麵包單價都上了20元,是普通麵包的三倍,但隊還是拍成了這樣。
在刀哥看來,原麥山丘能賣爆,除了味道,還有兩個非常可感知的價值錨:
一是滿足感。
買過原麥山丘的麵包就會發現,它的麵包個頭幾乎比普通麵包大出一倍。
在社交網絡上,以「原麥山丘」為關鍵詞,你可以很輕鬆地搜到人們用它的麵包和手掌,甚至和臉比大小的圖片。
原麥山丘鼓勵消費者拍照打卡,發到朋友圈,同時在社交網絡上和粉絲互動,比如分享「麵包與愛情」的故事。
二是體驗感。
說原麥山丘是網紅店鼻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早在7年前,原麥山丘的店就非常注重體驗感。
每個門店正中央都放置一個低矮的大玻璃陳列櫃,橘黃色暖燈聚焦射在剛出爐的麵包上,顯得光澤誘人,不時刺激著顧客購買慾望。
而有大幅玻璃櫥窗、自然原木風格裝修的門店在當時的烘焙門店中並不多見,而櫃檯、貨架、地上的老木板,都是柔和的原木色,讓人一眼就能記住這家店。
原麥山丘曾經公開強調,在團隊有限的情況下,只開月流水百萬級的門店,所選店面必須是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
產品從不打折、不隨隨便便開新店、不做加盟、每家店設計都不一樣,這就是原麥山丘的調性。
03
是什麼殺死了他們?
一年紅利,兩年穩定發展,三年就撐不下去,那麼這些網紅爆紅後衰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懷基因>產品基因。
餐飲行業看似入行門檻最低,但只有趟過這條「河」的人才知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這不僅僅是「網紅」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傳統餐飲的心病,房租、食材、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導致經濟壓力變大,而客流完全不能撐起門店生意。
商場餐飲門口等位再瘋狂,也只能夠是賺回成本,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餐飲最慘的是大面積的虧損。
而比傳統餐飲更棘手的是,「網紅」餐廳,產品線單一,一夜爆火之後,逐漸開始賣情懷、炒作、營銷,易於複製使得跟風者抄襲。
2013年,原麥山丘幾乎是歐包的唯一選擇,但現在,奈雪的茶、喜茶這些品牌,相繼推出了「茶+軟歐包」,產品類型非常相似,高度同質化,口味也並不差。
2013年火遍上海的蛋糕界網紅,從排隊四個半小時到門店倒閉,猶如過山車般刺激。
但其品種單一、眾多跟風對手,還是逃不過失敗的收場。
網紅餐廳很難養成口味的忠誠度,難以成為復購的條件,這也是網紅藉助營銷快速爆紅,卻難以維持火爆的根本原因之一。
從撤思叔叔、石器時代、黃太吉煎餅、鹿角巷,到現在的喜茶、喪茶、鮑師傅點心...這個時代,似乎人人都想成為網紅,家家餐飲店都想成為「網紅美食」。
網紅店一抓一大把,但也有大把的網紅店走向一夜爆紅卻慘澹收場的不歸路。
當一個當紅品牌快速擴張到一定程度時,原本附著在它身上的神奇魅力也就會消失。
不要忘了,網紅現象往往是走向失敗的最大短板。
忍痛撕掉網紅帶來的光環,或許原麥山丘唯一的重生方法。
資料來源:
《原麥山丘,只開月流水一百萬的店》商業設計
《大規模關店、主廚離職,「初代網紅」原麥山丘要不行了?》界面新聞
《一個麵包店也能有代購,原麥山丘是怎麼給你種草的》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