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吉吉 8月10日報導
2013年以來,不計其數的創業者從各行各業洶湧而來,前僕後繼地進入了在線教育的市場。在線教育這一曾經陌生的辭藻,開始變得熟悉,這一市場也由一片藍海向紅海轉變。
在這些接踵而至的創業者中,有不少是在教育領域,由傳統線下轉戰到了線上。他們之中有人帶領著整個機構轉型;有人離開了原來下線下培訓機構,自己創業;還有人在離開線下培訓機構後,進入了在線教育機構。
在與這些教育創業者的聊天中,他們這樣講述他們轉型過程中的經驗。
「傳統面授和在線教育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那就像是一臺工具機和一隻獵豹的區別。」
「沒有半毛錢關係?」
「嗯,是的。」
三個月前,和「軍閥」歐蓬的這段對話,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說到從線下轉戰在線教育,「尚德機構」或許是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而這位認為傳統面授與在線教育沒有任何關聯性的創始人歐蓬,便是尚德這場轉型的主導者。
2014年初,歐蓬迎來了他從2008年以來最為渴望的一天。這一天,他宣布一個看似瘋狂的決定——尚德機構將全面轉戰線上。這個決定,他醞釀了整整六年。
當他將這一決定公之於眾,反對的聲音佔據了大多數,甚至有人認為他的這一舉動是在把尚德推向死亡的深淵。然而,這一次,歐蓬依然選擇了堅持己見,向死而生。
2014年6月,尚德機構宣布全面轉型,停止面授訂單,全部只賣網際網路訂單。
「所有人都問我那個轉型的時間痛不痛苦,說句心裡話,沒有你們想像那麼痛苦。」歐蓬說,對他來說,這是一件謀劃了整整六年的事,他的心理準備和別人的心理準備不太一樣。
「軍閥」歐蓬絕對不打沒準備的仗。
早在轉型之前,尚德便做了一個模型測算。根據他們的測算,只要當年的流水沒有跌到超過50%,這個轉型成本,尚德機構能夠承受。「當時我們最慘的時候跌了30%,但是只持續了不到兩個季度,就回來了,完全在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歐蓬說。
此外,在正式轉型之前,歐蓬在大約半年的時間內,對內部進行思想工作宣導,讓大家都和他一樣處於渴望的狀態。
那麼轉戰線上後的效果究竟如何呢?2015年7月中旬,歐蓬接受芥末堆採訪時透露,當時尚德機構的月營收將近億元(包含對啊網和嗨學網)。
在歐蓬看來,從傳統線下培訓轉戰在線教育,創始人是最大的障礙。「我們看到的很多問題,本質上是創始人的問題,創始人的思維方式和想法、能否狠到殺死過去的自己,這些都是最大的障礙。」
「人在成功的過程中會獲得經驗,但經驗卻會變成他認知新事物的限制。事物就放在你面前,但是你認知不了它,你不斷的限制讓你不能認識它。」歐蓬認為,創始人只有真正完成自我殺死的過程,才能夠真正重新強大。
「對面的過程,學生對老師的容錯率比較高,在線很難更改。」
「線下是沒有教學服務的,在線就必須做教學服務, 來確保整個教學效果的提升。」
「電腦旁邊,視野是有限的,抓好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
「人才配備,線上線下也不一樣。」
……
如今的張峰,說起在線教育,如數家珍。
張峰是銀行幫的創始人,在這次創業之前,他已有9年的傳統教育機構從業經驗。此前,他曾在中公教育擔任過分校校長、總裁助理等。在離職之前,主管金融銀行和會計兩個事業部。
去年,從中公教育離職後的他瞄準了在線教育市場,開始嘗試股票投資分析培訓、百度競價培訓等項目,然而,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老本行,從去年7月31日起,做金融招聘考試培訓。
當時由於著急讓App上線,張峰找了一家外包公司幫忙製作App,做完之後還花了點錢進行推廣,然而,外包公司製作的App帶來的用戶體驗並不是很好,最終沒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成效。
「很多在線的教育項目,都是從網際網路跨界的,對教研和教育等了解有限,在App上走的彎路,也是我們對這點認識不夠。」張峰無奈地說。
於是,張峰特地從日本邀請了一位懂教育的朋友,由他來負責製作銀行幫的網站和App。由他們自己製作App在今年4月27日推出,不到兩周的時間,吸引了五千多名用戶。
「我一直認為自己比較懂網際網路,但做了一年之後, 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很懂。」張峰坦言,線下轉線上,多少還有些線下的行為習慣慣性,思考問題時候還會無形中用傳統的思考方式。
面對這樣的劣勢,曾在傳統教育機構從業多年的他通過不斷的嘗試改進自己,促使自己思想轉化。
截至去年年底,當時成立不到半年的銀行幫,已有了200多萬的營收。而隨著銀行幫的發展,張峰本人對在線教育也更加了解,正如前文提到的那般,如今提起在線教育,他如數家珍。
關於傳統教育機構向網際網路轉型的的問題,張峰認為線下的分支機構,可以不增加,但要慎重割掉各個分支機構,全部轉為線上,對於傳統的線下機構來講,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凡事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不能操之過急。線上、線下,可以視為兩個渠道,可以在不同的渠道推出不同的產品,以滿足的消費者。
「我們苦心經營培訓機構,奔波疲命收來幾個學費,手頭還沒有焐熱就要支付老師課酬,還有員工薪酬、市場費用、辦公室租金、教師租金、各項稅費...忙碌完一年,安慰和鼓勵好跟著自己打拼的兄弟姐妹們後,自己帳面一算,利潤還不到10%…這幾乎是目前所有傳統培訓機構的經營常態。」
離開上一家創業公司後的袁錦,曾這樣形容傳統培訓機構的痛楚。
今年34歲的袁錦,是壹醫考的創始人。今年5月,「900萬元投資壹醫考,全美在線布局職業教育產業生態鏈」的消息讓他和他的壹醫考在教育圈內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壹醫考,是袁錦二次創業的項目,這一次,在線下有著13年職業教育培訓經驗的袁錦選擇了線上。
對於為何轉戰在線教育?他坦言:「其實是一直以來的經歷一步一步引導我看好線上,轉到線上來的。」
2012年,在在線教育元年來臨之前,袁錦便在線下培訓機構開始了在線的嘗試。
「當時我們的微博有14萬粉絲,微信有8萬粉絲,我想嘗試把這些粉絲變現。在司法考試之前,我發了條內容,說明天晚上講4個必考考點。」最終,這場收費97元/人的講座,竟吸引了9700人,一夜之間收入近百萬元。
這次嘗試的成功,讓袁錦感受到了直播的靠譜,也給了他一些啟發。「這個事情能做成其實就是吸粉、盤活、轉化三個關鍵詞。」
2015年下半年,一個新的想法在袁錦心裡開始萌芽。「我自己也做了很多在線的體驗,感覺現在在線的模式越來越優化了,而且,從在線教育近這兩三年的發展來看,這個行業也在逐漸成熟。」袁錦說道。
2016年1月7日,袁錦將他的想法付諸實踐,壹醫考正式成立,主要從事醫師、藥師資格考試及護理類衛生資格考試的考前培訓,主營業務為醫考教輔銷售和考前培訓,模式為「線下教材出版+線上直播課程」。
芥末堆了解到,在官方網站上,壹醫考推出了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23個學科的200多個小時的免費基礎課程作為流量入口,這些免費課程為壹醫考吸引了不少用戶。此外,線下加盟商、教材等也為其貢獻了一部分流量。
對於網際網路,曾經的張小龍是排斥的。
他從2007年開始,從事線下公務員考試培訓。那幾年的他,甚至不願意主動去上網。
然而,到了2013年初,一次偶然卻讓張小龍的想法得到了顛覆。那年,他第一次接觸了直播。當天99元的一節課,竟然吸引了2000人同時在線。
「當時我驚呆了,線下也可能有上千人的講座,但沒有說收這麼貴的錢,99塊錢不便宜了,一天就收了20萬,效率簡直是太高了。」張小龍曾經這樣形容到。
此後,張小龍又做了一次直播講座,這場免費的講座,竟然吸引了近兩萬人。於是,2013年上半年,他下定了做在線直播課的決心。對於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張小龍只給了五個字:線上效率高。
然而,當初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不懂網際網路,甚至沒有用過智慧型手機。於是,他加入了有網際網路背景的猿題庫。
2014年8月,猿題庫重啟粉筆品牌。「粉筆科技」主打針對成人就業市場的「基於考試的知識類培訓」,用免費的題庫App切入市場,通過教學服務變現。
如今的粉筆科技迅速成長,2015年營收5000多萬,今年上半年營收突破1億,預計今年全年營收能達到2~2.5億,目前粉筆科技營收和利潤增長速度能達到百分之三四百。
對於從線下傳統面授轉戰在線教育,張小龍坦言:「最難的是你得學會放棄,放棄你原來所積累的東西,包括名氣、學生群體、工作方式、教學習慣等等。」
「在線有個問題,除非是一對一、個性化答疑等針對性服務,不然收不起很高的價錢。」張小龍說,很多人最初說在線,但做不好又做成了一會兒線上,一會兒線下,不夠堅決。「所以得想清楚,在線除了老師純粹的講課,還得有配套的服務,甚至得有教材之類的。」
在張小龍看來,在線教育可以絕大部分取代線下,「知識的傳播不需要看到人,我認為沒有什麼是不可以通過網絡交流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