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就是生產力 看農產品文創振興之路

2021-01-09 澎湃新聞

有趣的靈魂固然可愛

好看的皮囊人見人愛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

想吸引眼球

果然得拼顏值

因為好看

別人才會多看你一眼

然後

才會開始所謂的「故事」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

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綠維文旅鄉村振興規劃設計研究院梳理農產品文創項目,展示具有代表性案例,為您解讀鄉村文創產品如何做。

鄉村農產品的重要意義

鄉村農產品是鄉村旅遊高品質展現

傳統鄉村農產品存在的包裝簡陋、衛生狀況、保質期限等問題,成為拉低鄉村旅遊品質的致命要素。隨著鄉村旅遊的不斷升級,鄉村農產品也應與高品質生活、健康生活理念結合,為遊客營造難忘的鄉村之旅。

鄉村農產品是鄉村旅遊新形象代表

鄉村農產品貫穿於鄉村旅遊的各個環節,餐飲、購物甚至裝飾品,都離不開鄉村農產品,加之鄉村農產品是可帶走的商品,承載了鄉村旅遊記憶及鄉村品牌形象。因此,鄉村旅遊農產品的升級對於提升鄉村旅遊形象至關重要。

鄉村旅遊農產品升級理念

創意導入農產品,基礎是農業和農產品,核心是創意附加,即在產前、產中和產後諸環節,將農產品與多種創意相結合,以突出創新形成產品美學價值,產生更高附加值,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農產品競爭性,進而實現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推動。

根據農產品的產生過程,將創意分別導入「種植、加工、包裝、營銷」四個環節,實現農產品升級,進而實現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

創意文創農產品

種植過程創意升級—— 農產品長成藝術品

是指非傳統自然農耕種植生產方式,人為地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約束控制,將科技理念(如捆綁、嫁接)、藝術設施應用於農業生產之中,在隔離農藥等外界不利環境影響的基礎上,構建奇特的藝術農產品。代表性農產品:韓國「酒瓶梨」、大興「玻璃瓜」。

韓國「酒瓶梨」:酒瓶裡不僅有酒,還能有梨

梨樹花期結束10天後,將細瓶頸的大肚酒瓶,套在梨上。梨採摘後,往瓶內灌裝上好的韓國清酒,浸泡90天後就生產出「酒瓶梨」。由於密封程度好,其成熟期一般比普通梨要提前5天。而且,由於從剛「出生」開始就「躲」進了瓶子裡,完全隔斷了農藥及外部不利環境的影響,經有關部門檢測,「酒瓶梨」的農藥殘留量為零。由於「酒瓶梨」的獨特種植創意,已經作為韓國農產品代表參展多個國家的「食博會」。

大興「玻璃西瓜」:一個「玻璃瓜」即是一個「藝術珍品」

大興區玻璃西瓜工藝品榮獲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產品創意金獎。當西瓜還是「嬰兒」時,將它塞進一個大的圓形有機玻璃罩內,等西瓜長到和玻璃罩一樣大時,灌入特製的保鮮液,再封住罩口。這樣西瓜會處於「休眠」狀態,永遠不會腐爛,成為可供長期觀賞的藝術品。

加工過程創意升級——「心靈手巧」,小玩意農藝作物造!

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產品本身及農產品秸稈等廢棄物進行的創意提升,通過藝術植入、功能創新、工藝改進等手段,實現農作物使用功能的提升及藝術功能的提升。代表性農產品:麥稈椅凳、彩繪柚畫等。

麥稈椅凳:不再一燒了之,麥稈成椅凳,休息有用處

收完麥子之後麥稈一直作為廢棄物,或當柴火或焚燒,也造成了空氣汙染。臺灣設計師徐景亭和蕭永明則利用這些廢棄的麥稈,製作成牢固的椅凳。首先是將麥稈捆成一個支柱,然後再利用掉落的麥子灌入樹脂凝固成形,使得農業廢棄物搖身一變為家居藝術品。

彩繪柚畫:水果也要穿新衣,彩繪後的水果可以賣出高價錢

臺中賣柚子的小盤商鄧升文對繪畫很有熱情,由於柚子進貨之後需要時間催熟,他突發奇想將要賣的柚子表皮上畫上可愛的圖案, 由於柚子表皮含油且凹凸不平,鄧升文用少許的白膠進行填充,只花2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隻彩繪柚子,大受顧客歡迎,中秋節期間,鄧升文彩繪的文旦柚被預訂了500多顆。

把大米賣到誠品書店

1公斤200元,成臺灣文創典範!

2006年程昀儀創辦了掌生穀粒,將農作物的定位不再是生活消耗品,而是一份謝天謝地的產物,讓農人看到他們所生產的農作物是有價值的,他們的職業是值得尊重和驕傲的。

就這樣,程昀儀用了12年的時間來「販賣臺灣生活風格」,衝擊了大眾對大米的認識。憑藉品牌故事和包裝外形,及對米食的深入了解,掌生穀粒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將臺灣米上升到了另一個品味。

❖掌生穀粒是農民的出版社

掌生穀粒說,他們只是農民的出版社,農民負責耕耘與收成,相當於作者,而他們負責編輯、包裝、發行和印務。在經營中,掌生穀粒處處表現出對農民的的敬佩。

他們打破了傳統品牌用大量採購來壓低農家的價格和利潤的行規,而是請農家自行開出米價,從不議價,回歸到「掌生穀粒」的初衷——讓農家優先獲利。同時,掌生穀粒也很有誠意地帶動這些農家,將自己所知毫無保留地與農家分享,如何種出更好的品種,讓他們的產品有所提升,能賣上更好的價錢。掌生穀粒告訴農戶:「有機的栽作不是叉著腰站在田邊指責你做的不好,而是伴隨,出現困難一起承擔。」

❖用包裝表達對農人的敬畏

掌生穀粒產品的包裝是它很大的一個亮點。用牛皮紙製成傳統口袋狀外形,搭配上紙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紙以及傳統書法文字撰寫,十分古樸自然,與產品禮物化的定位完美結合。這個設計榮獲了2010年臺灣文創精品金獎、2011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等眾多獎項。

一個個儀式般虔誠的動作,不僅讓顧客嘗到了原汁原味的農產品,而且還為了讓農人的汗水、大地的風雨,能真實地傳遞給每一個收到農產品的顧客。

❖用文案訴說農作物的故事

不知大家是否有種共鳴,有時候喜歡的情緒沒來由,你還沒來得及思考個所以然,當下的那一剎那,內心已心生了歡喜之情,許多人對掌生穀粒的喜愛便是如此。

在程昀儀資深廣告人與丈夫攝影師的完美配合下,質樸入心的文案,透過鏡頭記錄一張張真實的記錄,飽含了對自然和生活認知,感恩自然的恩惠與萬物的生機。

「種下糧食的種粒,靜待天地共好的和鳴。比結果更重要的是,友善土地伴隨的過程。」

好顏值本身就是購買力。精緻有創意的包裝設計能給產品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比如掌生穀粒的包裝會選用牛皮紙搭配紙藤、綿紙加以樸實的書法,賦予其更高的文化價值。賣產品更要賣文化。賦予農產品一些故事和文化內涵,增加其歷史厚重感,也是重要營銷的策略之一。每一種農產品都應該視為地方珍寶,值得重新帶回我們的現代生活,所以農產品的文創化不應該僅僅是賣產品而是賣產品背後的故事,販賣鄉村更健康、更質樸、更溫暖的生活方式。持續性品牌運營。每種成功的農產品文創案例的背後,都有核心的品牌在支撐,品牌就是一種無形資產,實體的農產品需要品牌的貫徹,才能在消費者心中紮根!

鄉村的文創開發需要以農產品為原點,以創意為核心,藉助文創力量,實現文創轉型,有效連結各層次的產業,才能形成產業整合聯動的品牌體系,從而整合提升整個產業價值。

來源:鄉村振興

原標題:《顏值就是生產力 看農產品文創振興之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鄉村文創助力鄉村振興:8大商業模式,5大開發層次
    鄉村文創:有人說它是鄉村文化生活創意,也有人說它是鄉村創客、是鄉村創新、抑或是鄉村創業,說法雖不同,卻有相同的共性。基於文旅行業及鄉村振興視角,本文認為,鄉村文創的本質是基於對文化、對內容、對人、對於鄉村軟體的關注,並為之賦形,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 濟南歷城農業創新推出一批農產品文創包裝
    包裝精美、好吃好看、質量安全、品牌認證的名優農產品,既能突出農產品的註冊品牌價值,又能體現農產品的品味品相品質標準,作為饋贈佳品有內涵有格調有特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濟南市歷城區農業農村局圍繞「品牌強農」工作著力點,積極指導農業經營主體設計推出了「金獎草莓」等一批農產品品牌的文創包裝,對於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產業興旺」的農業品牌根基,擴大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提升農產品市場價值,服務農村電商產品包裝,都將增添強農品牌的集聚優勢和競爭力。  歷城農產品文創包裝突出培育品牌輻射優勢。打造品牌農產品,需要實現優品產出、精品銷售兩方面的消費需求價值。
  • 「鄉村+文創」,實現鄉村旅遊農產品的創意升級
    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大時代背景下,文創成為連接文化和旅遊的橋梁。特別是對於鄉村,文創正以一種新的文化生產方式挽救日漸消散的鄉村文明,並且通過與旅遊要素的結合為鄉村旅遊賦能,提升鄉村軟實力。由於農業的多功能性,文化創意與農業融合成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的創新,除了品種、顏色等技術創新之外,將鄉村文化巧妙融入農產品設計,讓農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帶有觀賞價值,同時又能傳承(地域)品牌文化。
  • 「土疙瘩」變「金疙瘩」 威海農產品走上「精緻」之路
    11月9日、10日,「愛威海 愛威海農產」威海市第三屆知名農產品展暨第十屆蘋果擂臺賽在威海國際展覽中心C館舉行,全市61家知名農產品品牌、63個蘋果擂臺賽參賽樣品、特色村鎮產品等集中亮相。本次展會不僅再一次展示了威海農產品的高水準,也匯報了威海農產品品牌建設以及助推鄉村振興的新成果。
  • 文創助力精準扶貧:江華如意農產品包裝設計徵集活動啟動
    目前,文創扶貧已成為扶貧的新舉措,為精準扶貧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也給貧困地區的文化發展帶來了活力。近日,由湖南江華縣水口鎮如意社區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江華如意農產品包裝設計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 《直播奉嘎山》激活鄉村振興生產力
    《直播奉嘎山》特別報導,策劃大氣縝密,一個直播主會場、5個分會場串成一條完整的珍珠鏈,將婁底新化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全域旅遊和新化美景,三合湯、雪花丸子等美食,梅山武術、新化山歌等非遺完美地融為一體一爐,多角度、多維度精美演繹和詮釋了婁底新化的景致的大美、梅山文化的神秘和精準扶貧工作、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為,達到了比預期更好的宣傳力,堪稱同類製作的鴻篇巨作。
  • 廈門自媒體大咖組團為同安軍營村帶貨 開闢鄉村振興創意之路
    昨日,廈門30多家自媒體企業代表,走進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一睹舊貌換新顏的新時代新農村美景的同時,通過短視頻、社交媒體公眾號等網絡新媒介吸引民眾聚焦軍營村,展現山村旖旎風光和優質農特產品,助力鄉村振興。
  • 文創農產品品牌如何創新設計?
    1、保持原生態形象 集約化文創農產品品牌發展下的農產品,依舊要保持自己本土的風格和特色。不論是產品的標誌還是包裝,我們都儘量保證原汁原味。
  • 從「窮鄉僻壤」到「文墨之鄉」的振興之路
    2018年,鳳羽鎮被列為州、縣鄉村振興試點,其中佛堂自然村被列為大理州5個鄉村振興重點試點村之一。鳳羽鎮圍繞鄉村振興總體要求,佛堂村以「水韻江登·慢享佛堂」為發展主題,抓實壯大產業、提升環境、挖掘文化、完善治理各項措施,鄉村振興的「佛堂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 浙江舉辦「雲上」論壇 兩岸農業文創「賦能」鄉村振興
    當地文創團隊通過一包洋芋片,將民族英雄和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這款名為『成功洋芋片』的產品,在包裝上印上了比出『I Love You』手勢的鄭成功肖像,主打『一定要成功』口號,瞄準了求『成功』心切的高三考生受眾。產品一經推出就掀起在線搶購風潮,成為現象級文創案例。」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5日在浙江麗水舉辦。
  • 德化縣赤水鎮西洋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
    「以黨建為引領,增強支部黨員責任感與使命感,激發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積極性,是鄉村振興的基本保證。而發展鄉村旅遊,提升人居環境是關鍵。」西洋村駐村書記黃活虎說。近年來,西洋村在深度契合九仙山景區品牌建設的基礎上,依據客源市場及本村特點開發深度鄉村體驗產品,招商引資建設飛豬熱氣球文創基地和漁樂園項目,並整合村中閒置的民房資源,充分調動食、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要素,讓縱深的鄉村旅遊體驗與橫向的景區觀光形成優勢互補,全力打造九仙山下第一民宿村,塑造自己的特色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看馬莊村的鄉村振興如何「一馬當先」?
    這個人口不足三千、人均年收入三萬多元的小村莊,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書記為何點讚呢?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馬莊村,揭開她的神秘面紗,看她的鄉村振興如何「一馬當先?書記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這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弘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村的精神面貌、人的風貌怎麼樣。
  • 良好生態為鄉村振興增添顏值
    推動鄉村振興,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良好生態為鄉村振興增添顏值。  根植生態發展理念。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追求田園風光之美,而且要保證農民持續增收、過上幸福美滿生活。實踐證明,農村生態環境好了,生態農業、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鄉村旅遊就會紅火起來,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產業就會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聚寶盆」。
  • 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
    作者: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 福建大坂村的鄉村振興之路,為何能吸引超1億的項目入駐?
    「髒亂差」「又破又舊」……幾年前,福建大坂村就是這樣的。今天,昔日貧困村變成今朝「藝術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村民安居樂業……是什麼推動大坂村的改變?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這個「藝術村」,回顧她是鄉村振興之路,瞧一瞧閩侯大坂村的完美蛻變!
  • 「鄉村振興看威海」走進羊亭鎮——電商助農,構建致富新路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寧 11月27日,由威海市商務局、威海市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看威海」大型融媒體主題活動第八站拉開序幕,來自省、市級10餘家媒體記者共同走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區、淘寶小鎮——環翠區羊亭鎮,深入羊亭鎮省級溼地公園
  • 鄉村振興的丹稜樣本
    依託產業發展優勢,雙橋鎮開始走產村相融,農旅互動之路。以景區的標準建設農區,以景點的標準打造農業項目點,建成以梅灣村為核心,覆蓋周邊4個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裡的農業公園大梅灣湖景區,集生態觀光、民宿度假和農業體驗為一體。2018年接待遊客12萬餘人次,鄉村旅遊收入近2千萬元,成功走出了一條產村相融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 鄉村振興: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文創與旅遊要素結合提升鄉村軟實力
    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大時代背景下,文創成為連接文化和旅遊的橋梁。特別是對於鄉村,文創正以一種新的文化生產方式挽救日漸消散的鄉村文明,並且通過與旅遊要素的結合為鄉村旅遊賦能,提升鄉村軟實力。鄉村文創路徑實際上,文創離不開「文化、創意、產業」三個相互關聯的概念。
  • 顏值內涵兩開花——靖遠黃河水鄉稻香村·瓜園的華美蝶變之路
    原標題:顏值內涵兩開花  ——靖遠黃河水鄉稻香村·瓜園的華美蝶變之路  記者 王鵬程  人人都誇江南水鄉好,才子佳人、富庶繁榮、山青水秀。但殊不知經過念變思改、打造振興,如今的黃河水鄉也不由令人神往。
  • 臺灣團隊助福建鄉村「浪漫」振興:文創為媒 婚慶做嫁
    2020雲上三樓豐收節暨首屆兩岸婚慶文創產業展10月17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舉行。通過視頻連線,兩岸團隊共同探討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的多重機遇,分享老區村的豐收喜悅。三樓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平均海拔近700米,擁有層疊梯田、千年古樟、龍鳳瀑布、紅河谷等美景。多年來,三樓村一直期待拓寬大米、錐慄、筍乾等主要農產品的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