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鄉村振興探索】懷化市鶴城區白馬村——貧困村追夢「綠富美」

2021-01-10 華聲在線

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管理處白馬村石林花海。劉銀師 攝 湖南日報記者 黃巍 通訊員 滿長水

山清水秀,岸綠景美;石林花海,遊人如織。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懷化市鶴城區旅遊扶貧示範基地——黃巖管理處白馬村,只見鄉間公路寬闊整潔,農家院落白牆青瓦、錯落有致,呈現一幅美麗畫卷。

白馬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現在變成了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文明村、省旅遊扶貧示範基地。說起村裡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餘紹友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們以生態旅遊為龍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上了一條水綠山清、村莊美麗、百姓富裕的發展之路。

白馬村森林覆蓋率達78%,村裡有原始次森林、溪谷、溶洞等景觀,生態優良。以前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民守著綠水青山過著窮日子。2015年,到鳳凰縣花海考察取經回來後,白馬村找準了出路,村裡黨員幹部統一了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扶貧產業,致力打造「高山景觀、石林花海」。

沒有資金,餘紹友帶頭墊資啟動花海項目。昔日雜草叢生的石頭山,變成了絢麗多姿的石林花海。2015年10月,村裡試種的200多畝格桑花競相開放,遊客聞香而來,白馬村一夜成名。

「僅1個月,村集體收入就有41.76萬元。」餘紹友介紹,2015年12月,村裡成立黃巖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格桑花海擴園提質工程,採取「村集體+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籌資擴建花海1200畝,格桑花品種增至13個。

格桑花開了,村民們笑了。「以前村裡年輕人多在外面打工,現在有了『花海』,有事做了,很多人回來了。」村裡返鄉青年田元友感慨地說。

村民田均宏夫婦在花海打工,兩人加起來一天收入250元。田均宏說:「原來我在城裡打掃衛生,每天收入僅40元,比現在差多了。」

白馬村還引資建設了自由滑草、玻璃棧道、溶洞、漂流等項目,並利用當地晝夜溫差大、果蔬含糖高的特點,種植藍莓、黃桃、獼猴桃等,建成休閒觀光產業園。鼓勵村民發展民宿、建農家樂,讓遊客來得了、遊得樂、住得下、吃得好。村民向孫美將自家住房改造後供遊客居住,僅今年國慶期間就接待30多人入住,收入2000多元。

「全村154戶貧困戶536人,全部和景區關聯,都有固定分紅。貧困戶還可通過在景區務工、流轉土地等方式獲得收入,每戶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村委會主任張中信說,今年村裡所有貧困戶都可脫貧。

一業興,百業旺。白馬村還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了「以電代燃」電站項目,村集體年收入達140萬元;發動村民建成1.8萬畝速生豐產林;成立蔬菜合作社,種植蔬菜400多畝,年收入400多萬元;種植延季特色水果,解決了村裡100多人就業。同時,狠抓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村裡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制定了村規民約,逐步形成了良好鄉風民風。

「讓美麗覆蓋每寸土地,讓幸福覆蓋所有村民。」餘紹友表示,將朝著「綠富美」的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幹,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小康夢」。

相關焦點

  • 白馬村的日與夜
    (8月9日,懷化市鶴城區黃巖旅遊渡假區管理處白馬村,青山間一棟棟木質民宿建築點綴其間,遠離城市喧囂,是遊客回歸自然的好處所。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行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熊遠帆 周紫雲 通訊員 郭飛 劉海鑫山徑盤層巒,遠山接近山。在雪峰山支脈涼山之腰、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生態旅遊區白馬村,貴州媳婦董靜仍忘不了10年前嫁來時的景象:泥巴路、破木屋,窮得叮噹響。那時丈夫在外務工,公公在地裡從早忙到晚,她也背著女兒去幫忙。
  • 正是鶴飛鳳舞時——懷化市鶴城區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紀實
    (本版圖片均由鶴城區委宣傳部提供) 滿長水 荊楊芝 朱躍軍 初冬時節,美麗的懷化市鶴城區旅遊發展依然熱氣騰騰。中坡公園、黃巖生態旅遊區、九豐生態農博園、山下花海快樂谷等重點景區景點星羅棋布,文旅創意系列活動精彩不斷。
  • 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推進旅遊與農業、科技、體育融合——
    在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城南街道水壠村的疊翠蘭亭溫泉度假山莊,彭飛霞正忙著給遊客上菜。今年,鶴城區推進疊翠蘭亭等景區景點提質升級,新建水上玻璃橋、中藥溫湯池等,為當地村民新增餐飲服務、保潔、中藥材基地務工等就業崗位,脫貧戶彭飛霞就是其中一員。 「文旅融合天地寬。」
  • 【地方篇】72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科協:推動「兩融合」發展 提升...
    鶴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強「三性」去「四化」,直面突出問題,採取有力措施,敢於攻堅克難,注重夯實群團工作基層基礎。在湖南省、懷化市科協的指導下,先後出臺《懷化市鶴城區科協系統深化改革方案》《懷化市 鶴城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科協組織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等規範性文件,指導全區科協深改工 作開展。二是加強保障。
  • 【懷化市】走向勝利丨白馬村的日與夜
    在雪峰山支脈涼山之腰、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生態旅遊區白馬村,貴州媳婦董靜仍忘不了10年前嫁來時的景象:泥巴路、破木屋,窮得叮噹響。那時丈夫在外務工,公公在地裡從早忙到晚,她也背著女兒去幫忙。  「太苦了。不過,都過去了。」董靜說。  8月9日一大早,董靜和丈夫開車來到白馬村村部。  村部一樓有一間辦公室,是村裡電商服務站。這是董靜工作的地方。
  • 鶴城區白馬村:下沉一線解難題 拓展脫貧新路徑
    懷化新聞網訊(肖鵬 陳衝 李娜 向明輝)鶴城區黃巖管理處白馬村「四支隊伍」堅持常態化駐村集中「辦公」,下沉一線解難題,拓展脫貧新路徑,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初冬時節,層林盡染。走進黃巖管理處白馬村高山中藥材基地,空氣中瀰漫著中藥材的香氣。
  • 97秒丨棗莊山亭探索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窮窩窩」變身美麗鄉村
    根據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安排,緊扣「五大振興」,聚焦「五美」目標,山亭區探索了一條從「綠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鄉村振興之路。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窮山惡水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2018年底,全區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重點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 特色農業「瓜果香」生態鄉村「綠富美」
    原標題:特色農業「瓜果香」生態鄉村「綠富美」   早上6點半,合口村的陳信飛哼著小曲在田間摘黃秋葵,自從村裡發展種植黃秋葵
  • 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緣何人為製造「爛尾樓」
    大湘西,在壯觀的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黨政大樓的對面,一條馬路相隔,疲憊地靜臥著兩座樓盤。這是懷化金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金海名苑項目,其中A座已蓋到7層,B座17層。已停工9個多月的這兩座商住樓,卻因其建建停停而名噪懷化,是是非非至民怨四起,而由此可能引發的經濟社會危機則埋伏其中......
  • 卡倫湖街道:實施鄉村振興,建設富美鄉村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工作中,卡倫湖街道結合實際,把壯大集體產業、改善人居環境做為最大民生,將鄉村振興與產城融合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探索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振興之路。走進王家村一社石紅梅家中,和煦的陽光撒滿客廳,顯得屋內格外溫暖。
  • 黃巖旅遊區「一夏清涼」鄉村避暑遊「持續火熱」
    懷化新聞網訊 8月12日,2020年湖南「夏季避暑旅遊勝地」發布會在長沙舉行,在現場發布的湖南「夏季避暑旅遊勝地」名單中,我市黃巖生態旅遊區位列其中。黃巖生態旅遊區距離懷化市城區不到20公裡,平均海拔850米,常年平均溫度比城區低4—5℃。
  • 鄉村振興的「瀏陽樣板」
    田溪村的火爆人氣,是近年來瀏陽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道縮影。穿行在湘贛邊界的瀏陽鄉村大地上,山巒疊秀,碧水競流,空氣清新。走進鄉村屋場,寬闊平整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民居,滿目皆綠,處處是景。實幹興鄉村,行動出真知。《農民日報》曾以《以實幹促進鄉村振興的瀏陽行動》為題,對瀏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深入解讀,並高度評價。
  • 夏季避暑旅遊勝地丨鶴城區黃巖生態旅遊區:「涼」資源帶火鄉村避暑遊
    黃巖生態旅遊區位於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管理處,距離懷化市城區不到20公裡,平均海拔850米,常年平均溫度比城區低4—5℃。近年來,該旅遊區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避暑休閒旅遊和鄉村旅遊業,不斷拓展鄉村旅遊文化內涵,與避暑休閒遊結下不解「涼」緣。
  • 夏季避暑旅遊勝地丨鶴城區黃巖生態旅遊區:「涼」資源帶火鄉村避暑遊
    黃巖生態旅遊區位於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管理處,距離懷化市城區不到20公裡,平均海拔850米,常年平均溫度比城區低4—5℃。近年來,該旅遊區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避暑休閒旅遊和鄉村旅遊業,不斷拓展鄉村旅遊文化內涵,與避暑休閒遊結下不解「涼」緣。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組團發展 全域推進「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作為京津地區的「菜籃子」「米袋子」,近年來,固安縣立足豐富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引領,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湖北廣電關注棗陽:奏響鄉村振興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近日,湖北廣播電視臺《直通襄陽》欄目以《棗陽:奏響鄉村振興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為題關注棗陽以發展農村產業為支撐以黨建引領為保障,開展鄉村振興行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鄉村振興之路近年來,襄陽棗陽市以整治鄉村環境為基礎,以發展農村產業為支撐,以黨建引領為保障,開展鄉村振興行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鄉村振興之路。
  • 「三原一不」編鄉村規劃,貧困村變鄉村振興示範點
    劉翔宇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引導下,鄉村規劃也正從分散走向集中,開始探索「一張藍圖」引領鄉村發展。大半年過去了,各地鄉村規劃編制躍躍欲試,因地制宜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在宜賓南溪區大廟村,竹產業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村規劃編制中如何體現竹元素,促進竹產業、發展竹文化,成為當地編制村規劃的探索。在村規劃編制前,大廟村已經編制了鄉村振興項目規劃建設規劃,這些項目在村規劃編制中進一步得到體現。
  • 樂遊農家 富了村民——卓尼縣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樂遊農家 富了村民——卓尼縣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紀實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卓尼縣重視用先進示範典型引路來打造示範村,帶動更多村民發展鄉村旅遊嘗到了甜頭,為鄉村振興創出了一條新路子。鄉村旅遊之所以成為卓尼縣村民擺脫深度貧困,發家致富的有力抓手,典型引路的作用至關重要。「旅遊不是門票賣了多少,尤其鄉村旅遊,主要是老百姓口袋裡進了多少。」卓尼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包建衛一語道破。從貧困村到小康村五月的卓尼氣候宜人,鮮花爭奇鬥豔,陣陣花香飄過,醉人心脾。
  • 昌邑現代化農業發展造就鄉村綠富美
    昌邑現代化農業發展造就鄉村綠富美 2020-08-20 17: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玉林:鄉村振興加速跑 書寫新時代美麗畫卷
    這個以荷花節、捕魚節、鄉村自行車賽道成為網紅地的「中國最美休閒鄉村」、「自治區級生態村」沒有停下建設的步伐,正投入200萬元用於龍鎮河道防洪以及景觀改造,將形成數公裡的親水步道和花帶,龍鎮村鄉村振興正在加速跑。